CN207268332U - 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8332U
CN207268332U CN201721225261.9U CN201721225261U CN207268332U CN 207268332 U CN207268332 U CN 207268332U CN 201721225261 U CN201721225261 U CN 201721225261U CN 207268332 U CN207268332 U CN 207268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asing
tramcar
encapsulating
lower 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252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正学
张恒
乔俊
杨晓宇
余胜涛
江智鹏
折广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Rail Transi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252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8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8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8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包括管道和包封,其中,所述包封包覆设置在管道外,用于保护管道结构,所述管道与包封之间还设有套管,该套管套在管道外并通过该包封紧固,所述管道可沿套管轴向移动,以此方式实现无须破坏包封即可对管道进行维修、拆卸和安装;所述套管与包封之间还设有缓冲层。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在管道和混凝土包封之间设置了套管,套管的管径尺寸可以大于管道的管径尺寸,从而使得管道的更换和检修更加简单;同时增加了套管结构,进一步缓冲了轨道列车对管道的压力,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年限,节省了人力物力。

Description

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保障有轨电车的正常运行,其下部通常设有地下横穿管道。具体来说,地下管道是敷设在地下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松散固体或者用于铺设线路的管道。现代的地下管道种类繁多,有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多圆心形、卵形、矩形(单孔、双孔和多孔)、马蹄形等各种断面形式,采用钢、铸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砖、石、石棉水泥、陶土、塑料、玻璃钢(增强塑料)等材料建造。
在铺设地下管道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质灾害、雨水、火灾以及负重等,其都可能影响到管道的结构,从而影响到其正常使用。因此在铺设地下管道时,一般会在管道外侧进行混凝土包封,以保证在一定条件下管道的功能不受影响。具体来说,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在实现挖好的沟道中先铺设基层,基层上铺设混凝土层,管道置于混凝土层上,然后在按照施工要求在管道周围填入混凝土,让整个管道处于混凝土结构的包围中,以保护管道结构。
但是这种管道混凝土包封的形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轨道交通领域。由于有轨电车运动时具有较大的载荷,其对地下管道具有较大的压力作用,即使采用混凝土包封形式,由于混凝土不具有缓冲能力,也会直接对管道产生一定的压力,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而且,一旦管道需要维修或者替换,由于混凝土包封的一体化,则必须开挖道床,影响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营,带来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其目的在于在管道及其外部包封之间增加一个套管,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的维修和更换需要破坏外部包封结构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包括管道和包封,其中,所述包封包覆设置在管道外,用于保护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与包封之间还设有套管,该套管套在管道外并通过该包封包封紧固,所述管道可沿套管轴向移动,以此方式实现无须破坏包封即可对管道进行维修、拆卸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为了对轨道电车下部的横穿管道组件提供进一步的保护,在管道和包覆管道的包封之间设置了套管,管道置于套管中,并且可以沿套管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对套管管径尺寸和管道的管径尺寸之间没有限制,只要管道可以在套管中自由移动即可。在一定情况下,套管中还可以容纳多个管道,其亦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套管与包封之间还设有缓冲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缓冲层材料为刚性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套管内壁上设有防腐蚀材料涂层。
为了进一步延长套管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优选在套管与包封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以进一步缓冲轨道列车对下部横穿管道的压力。该缓冲层材料优选采用刚性橡胶。刚性橡胶具有一定缓冲能力,且其硬度高,不易产生形变,可以对套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管道组件埋在地下,如果是金属制成的套管和管道就会很容易受到腐蚀,因此套管的内壁上还涂覆有一层防腐蚀材料,管道上也可以采取类似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套管的两端设有基坑,所述套管中的管道可通过基坑进行维修、拆卸和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基坑深度大于套管埋深,便于套管内水分排出。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一个基坑,两个基坑之间铺设有管道。基坑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便于管道的更换和维修,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前期的检测确定管道故障段后,可以选择距离故障点较近的基坑打开套管,对其中的管道进行维修、拆卸和安装,无须挖开包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基坑的深度优选大于套管埋深,以防套管内积水从而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套管呈一定倾斜角度布置,所述倾斜角度为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套管两端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突起,用以防止套管内的管道滑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套管并不是直接平铺于地下,而是呈一定的倾斜角度防止,倾斜角度优选在0~10°。如果套管中出现积水,这种设置可以使得积水快速流向较低一端的基坑。
同时,由于套管倾斜布置,其两端还设有环状突起,以防止套管中的管道滑脱。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环状突起只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方案,除环状突起外的其他固定装置亦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套管和混凝土包封之间设置有套管结构,并对套管采取了其他处理,使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在管道和混凝土包封之间设置了套管,套管的管径尺寸可以大于管道的管径尺寸,从而使得管道的更换和检修更加简单;同时增加了套管结构,进一步缓冲了轨道列车对管道的压力,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年限,节省了人力物力;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除了在管道和混凝土包封之间设有套管外,还进一步在混凝土包封和套管之间设有缓冲层,以进一步缓冲轨道列车对管道的压力,提高套管和管道的使用寿命,提高轨道列车下部横穿管道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根据需求每隔一定长度就设有一个基坑,基坑的深度大于管道的最大埋深,通过这种设置,可以针对某一段管道进行检修或更换,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道隐患对轨道列车运行的影响;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套管和管道在安设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满足一些情况下,如要求管道环境相对干燥时,套管内的积水可以沿着倾斜方向流入位置相对较低的基坑中,从而降低积水对管道的影响;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套管内壁上涂覆有一定厚度的防腐蚀材料涂层,防腐蚀材料涂层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长套管的使用寿命,防止长期地下环境中套管因受到侵蚀而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轨道列车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套管,2-缓冲层,3-管道,4-混凝土包封,5-管道空腔,6-基坑,8-轨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有轨电车的下部通常设有诸多管道,以铺设线缆或者作排水之用。轨道列车运行时一般会对下部的地基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会对埋在其中的管道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损伤管道,减少其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管道的功能不受影响,通常在管道外设置有混凝土包封,管道被保护在混凝土包封内,轨道列车运行的压力大部分由混凝土包封承担。虽然混凝土包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管道免于直接承受轨道列车运行的压力,但是混凝土包封与管道一体化的结构,如果管道发生破损,其检修、更换的难度很大。需要先挖开混凝土包封,更换管道后,再次填充混凝土。不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更换耗时过长还会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管道铺设在轨道层8下方,图1中由内到位依次为管道3、套管1、缓冲层2和混凝土包封4。即管道3设在套管1内,套管1外侧还设有一个缓冲层2,缓冲层外采用混凝土进行包封。
针对管道难以更换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的这种结构下,无须破坏混凝土包封即可对管道进行维修、拆卸和安装。由于管道具有一定的长度,相应的管道铺设一般也是采取分段施工模式,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优选间隔一定长度设置一个基坑。具体来说,由于管道可以在套管中相对移动,如果管道破损,可以在基坑处直接将破损的管道从管道中取出,相应的替换套管也可以通过此方式放入,从而完成管道的维修和替换。根据管道的材质差别,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果是柔性管道,其可以弯折后全部取出;如果是刚性管道,其可以及时清除取出部分,然后取出后续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套管对管道的保护作用,延长管道3和套管1的使用寿命,套管的外侧还设有缓冲层2,用于进一步缓冲轨道列车运行时对套管1和管道3产生的压力;缓冲层的材料优选刚性橡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缓冲层采用刚性橡胶材料,其仅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缓冲层可以分解一部分轨道列车对管道的压力,延长套管1的使用寿命。
实践中,管道在地下会遭遇各种环境,有可能会影响到管道的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提高套管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套管内壁上还涂覆有防腐蚀材料涂层。在一些极端环境下,例如空气湿度较大时,防腐蚀材料涂层可以对套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另一些环境条件下,管道需要置于一个相对干燥的环境中,或者说套管中不能出现积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管道两端的基坑深度优选大于管道的最大埋深,因此,套管中的水可以顺着管道流入基坑,从而避免管道长期浸泡在水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套管可以倾斜一定角度放置,以利于积水排入基坑,倾斜的角度优选0~10°。
由于管道可以在套管中自由移动,为了防止自然状态下管道从套管中滑脱,套管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优选环状突起结构,其他可以实现固定作用的卡扣或者螺栓结构亦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名技术方案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套管管径需大于管道管径1~2cm,方便管道的取出或者更换。本实施例中的优选尺寸,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其他替代性方案如在管道内壁设置光滑涂层、设置移动轨道或者其他使得管道易于取出或者更换的设置均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包括管道和包封,其中,所述包封包覆设置在管道外,用于保护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与包封之间还设有套管,该套管套在管道外并通过该包封紧固,所述管道可沿套管轴向移动,以此方式实现无须破坏包封即可对管道进行维修、拆卸和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其中,所述套管与包封之间还设有缓冲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其中,所述缓冲层材料为刚性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其中,所述套管内壁上设有防腐蚀材料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其中,所述套管的两端设有基坑,所述套管中的管道可通过基坑进行维修、拆卸和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其中,所述基坑深度大于套管埋深,便于套管内水分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其中,所述套管呈一定倾斜角度布置,所述倾斜角度为0~1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其中所述套管两端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突起,用以防止套管内的管道滑脱。
CN201721225261.9U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 Active CN207268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5261.9U CN207268332U (zh)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5261.9U CN207268332U (zh)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8332U true CN207268332U (zh) 2018-04-24

Family

ID=61961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25261.9U Active CN207268332U (zh)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83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4775A (zh) * 2021-09-08 2022-01-21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管线保护组件和管线保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4775A (zh) * 2021-09-08 2022-01-21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管线保护组件和管线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rabnoush Tehrani et al. 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invert-cut circular and arch shape corrugated steel pipes through laboratory testing
CN207268332U (zh) 一种有轨电车下部横穿管道组件
CN111676836A (zh) 一种现役旧小桥涵波纹钢加固施工方法
US20100038019A1 (en) Process for obtaining pipes and joints from a polymer composite
CN206668278U (zh) 一种用于矿井巷道安全支护装置
CN107938707A (zh) 预制装配式地下地铁车站顶板结构
CN102943923B (zh) 软土中管道抗上浮的箱涵结构
JP3240417B2 (ja) 導水路トンネルの施工方法および導水路トンネル
CN217273562U (zh) 与钻孔巷道结合的浆体管道输送系统和浆体输送系统
CN214836395U (zh) 一种适用于强腐蚀环境下的隧道衬砌结构
CN216008584U (zh) 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增阻卸压系统
CN114017107B (zh) 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增阻卸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JP5314252B2 (ja) 管路の構造
CN207437104U (zh) 隧道仰拱修复二次衬砌加固结构
KR20130048515A (ko) 기밀성과 안정성이 향상된 라이닝을 구비하는 고압 유체저장조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Concrete Pressure Pipe: M9
CN207018653U (zh) 混凝土管
CN104806816B (zh) 一种顶管用双层pe管向铸铁管内顶管的施工方法
CN207762383U (zh) 一种建筑施工及监理用混凝土管道
RU180165U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опорно-подвесного бетонного утяжелителя
CN210421170U (zh) 一体式防渗透检查井
Zabelin et al.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on the operational durability of sewage networks
CN209414799U (zh) 一种顶进施工法用的承压混凝土管道
CN219301585U (zh) 一种施工扰动下地下管线安全力学监测装置
RU177933U1 (ru) Фундамент опоры линий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3

Address after: 215011 11, 1, 2000, Ma Jian Road, hi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four courtyard Group East China tram traffic design resear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63 Yangyuan peace road, Wuchang, Wuhan, Wuhan, Hubei 745

Patentee before: The for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f CRC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11 11, 1, 2000, Ma Jian Road, hi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Siyuan Group New Rail Transit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11 11, 1, 2000, Ma Jian Road, hi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four courtyard Group East China tram traffic design research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