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4781U - 盘片驱动器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驱动器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4781U
CN207264781U CN201590001401.7U CN201590001401U CN207264781U CN 207264781 U CN207264781 U CN 207264781U CN 201590001401 U CN201590001401 U CN 201590001401U CN 207264781 U CN207264781 U CN 207264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opening portion
disk drives
dus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900014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滨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4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47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片驱动器。在盘片驱动器(2)中,在供播放或者记录对象的盘片(10)置于内部的壳体(20)设置开口部(20c)。从开口部(20c)的周缘部延伸的壁部(20d)以不妨碍因盘片(10)的旋转而被释放并进入开口部(20c)的尘埃的移动的长度,与侧面(20b)重叠,从而形成迷宫式构造。容易排出内部的尘埃,并且尘埃难以从外部侵入。

Description

盘片驱动器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行盘片的播放或者记录的盘片驱动器。
背景技术
进行盘片的播放或者记录的盘片驱动器设置于汽车音响、导航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在盘片驱动器中,利用光拾取器来进行盘片的播放或者记录。若尘埃堆积于光拾取器,则产生盘片的播放不良、写入不良等,因此在盘片驱动器中,采用气密性高的构造。但在该情况下,一旦尘埃侵入至盘片驱动器内部,则由于气密性高,所以难以将该尘埃向外部排出。若为了将侵入至盘片驱动器内部的尘埃向外部排出,而简单地在盘片驱动器设置圆孔、方孔,则气密性变低,尘埃反倒容易经由该孔而侵入。
作为既保持气密性又实现尘埃的排出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盘片装置中的与装置面板对置的一侧的盖面内,靠近位于盘片的旋转方向侧的角部侧设置作为排气孔的开口部,通过盘片的旋转来进行排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1259号公报
然而,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容而言,有关排气孔的方面,仅仅给出仅将单纯的排气孔设置于一个部位、或者也可以简单地设置多个孔的启示。因此,很难说能够实现充分考虑了因盘片的旋转而产生的尘埃的流动特性的、高效的尘埃的排出。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为单纯的孔的排气孔中,当然尘埃容易经由该孔而侵入,因此在该文献1中,作为其解决手段,还公开了在排气孔设置与风压或者温度差对应地位移的开闭部件的机构。但是,若部件的特性不适当,则开闭部件不会按照意图发挥功能,存在难以进行特性的调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容易排出内部的尘埃,并且尘埃难以从外部侵入的盘片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盘片驱动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供播放或者记录对象的盘片置于内部;开口部,其形成于壳体中的与盘片的旋转面相交的侧面,并供因盘片的旋转而沿盘片的圆周的切线方向被释放的尘埃进入;以及壁部,其从开口部的周缘部延伸,并以不妨碍进入开口部的尘埃的移动的长度,与侧面重叠。
此外,开口部形成于靠近侧面的沿与旋转面平行的方向并排的两端部中的、从盘片的旋转方向观察时位于里侧的一方的端部的位置。
此外,具备多个开口部以及多个壁部。
此外,开口部形成于与旋转面相交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新型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盘片驱动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一种容易排出内部的尘埃,并且尘埃难以从外部侵入的盘片驱动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盘片驱动器的剖视图以及主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2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表示壁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根据添加的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在图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1 的分解立体图。盘片驱动装置1具有:盘片驱动器2,其在箱型的壳体 20内部具有用于进行盘片的播放或者记录的光拾取器以及主轴马达等;和基板3a、3b,其控制盘片驱动器2的动作,读出盘片的信息、或向盘片写入信息。在盘片驱动器2形成有供盘片插入的开口部20a。基板 3a与基板3b彼此通过柔性线缆4而连接,并且分别借助未图示的布线还与盘片驱动器2连接。盘片驱动装置1例如作为汽车音响、导航设备等车载电子设备来使用。
另外,盘片驱动装置1具有:用于安装盘片驱动器2以及基板3a、 3b并将它们固定的机械式托架5、前机壳6、后机壳7以及底机壳8。特别是在前机壳6,在将盘片驱动装置1整体组装后与盘片驱动器2的开口部20a面对的位置,形成有供盘片插入的开口部6a。并且,盘片驱动装置1还具有位于装置最上面的顶盖9。
盘片驱动装置1是所谓的吸入式的装置,若用户从开口部6a插入盘片,则利用设置于盘片驱动器2内部的未图示的进给辊来运送盘片而将其放置于规定的位置。
图2中的(a)是将盘片驱动器2用与盘片10平行的平面切断时的剖视图。盘片10作为播放或者记录对象的盘片而被置于盘片驱动器2 的壳体20内部。图2中的(b)是盘片驱动器2的主视图。另外,图3 是放大地表示图2中的(a)中的部分A的图。
图2中的方向X以及方向Y是与盘片10的旋转面平行的方向,方向X相当于从正面观察盘片驱动器2时的宽度方向,方向Y相当于进深方向。另外,方向Z是与盘片10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其相当于从正面观察盘片驱动器2时的高度方向。
若盘片10旋转,则因其离心力而使得侵入至盘片驱动器2内部的尘埃向盘片10的圆周的各点上的切线方向释放出来。在图2中的(a) 中,利用图中的各箭头示出了盘片10沿纸面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被释放的尘埃的流动。上述尘埃的流动朝向盘片驱动器2的壳体20 的各面中的、与盘片10的旋转面相交的侧面20b。此外,这里,盘片 10的旋转面是指包含该旋转面的假想的平面。
在壳体20的侧面20b中的、除了形成有供盘片10插入的开口部20a 的面以外的面,形成有开口部20c。在开口部20c中,以向壳体20的内侧弯折的方式,形成有从其周缘部的一部分与盘片10的旋转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壁部20d。对于一端位于开口部20c的周缘部的壁部20d而言,如图3所示距其另一端的长度为a的部分不与壳体20的侧面20b 接触而是与其重叠,从而在开口部20c形成迷宫式构造。
如图3所示,壁部20d与侧面20b重叠的量即长度a被设计成不妨碍进入开口部20c的尘埃的移动的长度。因开口部20c的位置,而进入开口部20c的尘埃的移动方向与侧面20b所成的角度θ不同,因此长度 a也因开口部20c的位置而分别不同。
例如,如图3所示,因盘片10的旋转而被释放的尘埃的移动方向 F1与侧面20b成角度θ1,其他的尘埃的移动方向F2与侧面20b成角度θ2,分别进入不同的开口部20c。在θ1>θ2的情况下,设置于供移动方向F1的尘埃进入的开口部20c的迷宫式构造的重叠量亦即长度a1,比设置于供移动方向F2的尘埃进入的开口部20c的迷宫式构造的重叠量亦即长度a2短。若将从供移动方向F1的尘埃进入的开口部20c的周缘部延伸的壁部20d的长度a1设为与长度a2相同而拉长,则会妨碍移动方向F1的尘埃的朝向开口部20c的进入。为了不使这样的事情发生,以不妨碍进入开口部20c的尘埃的移动的长度,使壁部20d与侧面20b 重叠。
这样,考虑因盘片10的旋转而被释放的尘埃的朝向开口部20c的进入角度,决定壁部20d的与侧面20b的重叠量。由此,侵入至盘片驱动器2内部的尘埃因盘片10的旋转而沿盘片10的切线方向被释放,从而顺畅且高效地向外部排出。另外,借助壁部20d而在开口部20c形成迷宫式构造,由此使尘埃难以经由开口部20c而向盘片驱动器2内部侵入。特别是在盘片10的旋转时,随着该盘片10的旋转,也会产生气流,在开口部20c中也有从盘片驱动器2内部朝向外部的气流通过,因此尘埃几乎不会从外部经由开口部20c而侵入。
能够在通过压铸成型制造壳体20的同时,形成开口部20c以及从开口部20c的周缘部的一部分延伸的壁部20d。或者,也可以使用加工金属板而制造成的带开口部20c的壳体20、与进行注射成型而得到的剖面大致呈S字的树脂部件,通过翻边铆接等将该树脂部件的一端固定于开口部20c的周缘部,从而将剖面大致呈S字的树脂部件作为壁部20d。
此外,利用开口部20c与壁部20d设置迷宫式构造的位置以及个数并不限定于图2中的(a)所示的位置以及个数。只要在壳体20的侧面 20b的某处有一个迷宫式构造,就能够实现尘埃的排出、与尘埃从该部位的侵入防止。但是,在因盘片10的旋转而被释放的尘埃相对于开口部20c以大致成直角地进入的情况下,无法确保形成迷宫式构造所需的充分的壁部20d与侧面20b的重叠量,因此优选避免在这样的位置形成开口部20c以及壁部20d。例如,图2的区域C相当于优选避免开口部 20c以及壁部20d的形成的区域。
为了更加可靠地兼得尘埃的排出与侵入防止,优选在因盘片10的旋转而被释放并进入开口部20c的尘埃的移动方向与侧面20b所成的角度θ处于设定值以下的位置,形成开口部20c以及具有适当的长度a的壁部20d。例如,侧面20b是两端部沿图2中的X方向或者Y方向并排的矩形形状的面,但在靠近该两端部中的从盘片10的旋转方向观察时处于里侧的一方的端部的位置,形成开口部20c以及壁部20d。若为图 2中的(a)的纸面右侧的侧面20b,则在靠近部分A所处的端部的位置,形成开口部20c以及壁部20d。
为了使尘埃更多地排出,优选在壳体20的侧面20b设置多个由一个开口部20c与一个壁部20d构成的迷宫式构造。此时,可以沿图2中的X方向或者Y方向并排设置多个,也可以沿Z方向并排设置多个。此外,在Z方向上,若在与盘片10的旋转面相交的位置设置开口部20c,则尤其提高尘埃的排出效率。
另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以向壳体20的外侧弯折的方式形成壁部20d。图4表示相对于在图3所示的位置设置的开口部20c,以向外侧弯折的方式形成的壁部20d。即便这样,也能够得到与图3所示的迷宫式构造同等的效果。
在上述记载中,对盘片驱动器2为吸入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对托盘式的盘片驱动器2,应用上述那样的迷宫式构造。托盘式是指:承载盘片10的托盘从盘片驱动器2的壳体20滑动而进出的方式。在托盘式的盘片驱动器2的情况下,在其壳体20的侧面20b形成与吸入式相同的迷宫式构造。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1,从开口部20c的周缘部延伸的壁部20d以不妨碍因盘片10的旋转而被释放并进入开口部20c的尘埃的移动的长度,与侧面20b重叠,从而形成迷宫式构造。由此,内部的尘埃容易经由开口部20c排出,并且即便形成开口部20c,尘埃也难以从外部侵入。
另外,开口部20c形成于靠近侧面20b的沿与盘片10的旋转面平行的方向并排的两端部中的、从盘片10的旋转方向观察时处于里侧的一方的端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实现尘埃的排出与侵入防止。
另外,具备多个开口部20c以及多个壁部20d。因此,促进尘埃的排出。
另外,开口部20c形成于与盘片10的旋转面相交的位置。因此,促进尘埃的排出。
此外,本申请实用新型能够在其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实施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的变形、或实施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的省略。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以上那样,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盘片驱动器而言,容易排出内部的尘埃,并且尘埃难以从外部侵入内部,因此适合组装于汽车音响等需要具有进行盘片的播放或者记录的结构的电子设备来加以使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盘片驱动装置;2...盘片驱动器;3a、3b...基板;4...柔性线缆; 5...机械式托架;6...前机壳;6a...开口部;7...后机壳;8...底机壳;9... 顶盖;10...盘片;20...壳体;20a...开口部;20b...侧面;20c...开口部; 20d...壁部。

Claims (5)

1.一种盘片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供播放或者记录对象的盘片置于内部;
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盘片的旋转面相交的侧面,并供因所述盘片的旋转而沿所述盘片的圆周的切线方向被释放的尘埃进入;以及
壁部,其从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延伸,并以不妨碍向所述开口部进入的所述尘埃的移动的长度,与所述侧面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于靠近所述侧面的沿与所述旋转面平行的方向并排的两端部中的、从所述盘片的旋转方向观察时位于里侧的一方的端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开口部以及多个所述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于与所述旋转面相交的位置。
5.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器。
CN201590001401.7U 2015-05-22 2015-05-22 盘片驱动器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647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4783 WO2016189588A1 (ja) 2015-05-22 2015-05-22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4781U true CN207264781U (zh) 2018-04-20

Family

ID=5739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140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64781U (zh) 2015-05-22 2015-05-22 盘片驱动器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56493B2 (zh)
CN (1) CN207264781U (zh)
WO (1) WO20161895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89012A (en) * 1922-01-17 1922-11-23 Ernest Leonard Ford Automatic ventilators for the prevention of draughts caused by disturbed air and wind in the interiors of private and commercial cars or vehicles, and for the ventilation of interiors and the like
JPS5514990Y2 (zh) * 1975-03-14 1980-04-07
JPS55168410U (zh) * 1979-05-22 1980-12-03
JPS6138017Y2 (zh) * 1981-06-19 1986-11-04
JP2008226329A (ja) * 2007-03-12 200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ディスクの塵埃対策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56493B2 (ja) 2019-01-23
JPWO2016189588A1 (ja) 2017-08-24
WO2016189588A1 (ja)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4849B1 (en)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with a conductive shield having free and forced heat convection configurations
US6243262B1 (en) Sound muffling and heat-discharging case for computer storage device
CN102566691B (zh) 电子装置
JP4324570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683062B2 (ja) 車載装置
EP2473375B1 (en) Closed and internal cooling system for car radio
CN207264781U (zh) 盘片驱动器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US8250591B2 (en) Tray of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70134091A1 (en) Fan frame and wire arrangement mechanism thereof
US6934958B2 (en) Airflow guidance structure for heat discharge in optical storage carrier player
US2015008232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5135110A (en) Magnetic tape cassette case and index card therefor
US20130135771A1 (en) Shroud integrated cover and hard disk driv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202255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frared receiving device thereof
US20070000634A1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10331183B1 (en) Acoustic energy mitigation for mechanical drives using baffle
JP4130523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そのドロワーフレーム
JPH0429635Y2 (zh)
JP5624827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EP1675115A3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US20110182163A1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8549549B2 (en) Optical disk device having an air flow shielding portion
US2012017020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eat dissipation airflow path
JPH04116998A (ja) 排熱装置
JP4669736B2 (ja)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