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55692U - 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55692U
CN207255692U CN201721348629.0U CN201721348629U CN207255692U CN 207255692 U CN207255692 U CN 207255692U CN 201721348629 U CN201721348629 U CN 201721348629U CN 207255692 U CN207255692 U CN 207255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guide rail
plate
direct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486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华林
胡军
胡一军
尹告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tou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tou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tou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tou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486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55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55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55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纵梁组件、第二纵梁组件、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横梁组件;第一纵梁组件设于左支架上;第二纵梁组件设于右支架上;第一纵梁组件右端面设有第一纵向导轨;第二纵梁组件左端面设有第二纵向导轨;第一滑块组件卡于第一纵向导轨;第二滑块组件卡于第二纵向导轨;第一连接板固于第一滑块组件右端面;第二连接板固于第二滑块组件左端面;横梁组件连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效果:横梁组件两端没有被卡紧固定,使得其内部不易产生较大内应力,且使得占用空间小,能有效降低横梁组件上所固设的负载的重心,使得本实用新型运行更加稳定及可靠。

Description

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门架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背景技术
龙门架,顾名思义,一种至少能实现负载前后移动及左右移动的活动架;其一般包括左支架、右支架、沿前后方向固设于相应左支架上的第一纵梁组件、沿前后方向固设于相应右支架上的第二纵梁组件、可前后滑动的架设于相应第一纵梁组件与相应第二纵梁组件之间的横梁组件及可左右滑动的固设于相应横梁组件上的用以固定负载的固定件。
此种结构的龙门架,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非常广泛,所设置的横梁组件有两种安装方式;在第一种安装方式中,相应横梁组件为倒U型结构,并架设于相应第一纵梁组件的上方与相应第二纵梁组件的上方之间;在第二种安装方式中,相应横梁组件则为一字型结构,并设置于相应第一纵梁组件的右侧与相应第二纵梁组件的左侧之间,相应横梁组件的两端则对应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相应第一纵梁组件的右端面导轨及相应第二纵梁组件的左端面导轨中。
在上述第一种安装方式中,相应横梁组件占用空间大,使得所固定的负载重心偏高,继而使得会影响整个设备的运动性能;在上述第二种安装方式中,相应横梁组件虽然占用空间小,能降低所固定的负载的重心,但是,其对加工要求和装配要求均较高,相应横梁组件的两端被卡紧固定,致使其内部则容易产生内应力,从而,依然会影响整个设备的运动性能,且还会影响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
藉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纵梁组件、第二纵梁组件、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横梁组件;其中,
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梁组件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左支架上;所述第二纵梁组件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右支架上;所述第一纵梁组件的右端面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一纵向导轨;所述第二纵梁组件的左端面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二纵向导轨;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所述第一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组件的右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组件的左端面;所述横梁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端面之间。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包括第一滑块A及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A右端面的第一倒L型承载板;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包括第二滑块A及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A左端面的第二倒L型承载板;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一滑块A上方;所述第二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二滑块A上方;
所述第一纵向导轨包括第一纵向导轨A;所述第二纵向导轨包括第二纵向导轨A;
所述第一滑块A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A;所述第二滑块A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A;
所述第一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右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左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块A下方的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左端面下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B;所述第二滑块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块A下方的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右端面下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B;
所述第一纵向导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A下部的第一纵向导轨B;所述第二纵向导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A下部的第二纵向导轨B;
所述第一滑块B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B;所述第二滑块B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B。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均成型的倒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板A及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B;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板A及竖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板B;
所述第一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板B的左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右端面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A;
在所述第二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板B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左端面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B。
优选地,还包括两加强板A及两加强板B;其中,
两所述加强板A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B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两所述加强板B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B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且两所述加强板A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右端面固定连接;两所述加强板B还分别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安装负载的固定板;其中,
所述固定板可左右滑动的固设于所述横梁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横梁组件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设有横向导轨;所述固定板可左右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横向导轨;且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用以固设负载的固定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设有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第一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右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左端面,所述横梁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时,即使得所述横梁组件被悬空架设,其两端没有被卡紧固定,使得其内部不易产生较大内应力,使得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运动性能,也使得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所述横梁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纵梁组件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之间,使得占用空间小,节省空间资源,也使得能有效降低所述横梁组件上所固设的负载的重心,使得本实用新型运行更稳定可靠,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第一纵向导轨包括第一纵向导轨A及第一纵向导轨B,所述第二纵向导轨包括第二纵向导轨A及第二纵向导轨B,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则对应包括有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A的第一滑块A及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B的第一滑块B,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则对应包括有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A的第二滑块A及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B的第二滑块B,如此一来,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前后方向实行双轨驱动来控制所述横梁组件的前后移动,使得相对于单轨驱动,本实用新型驱动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好及使得配套使用的纵向驱动机构使用寿命更长,另一方面,所述第一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板B的左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右端面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A;所述第二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板B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左端面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B,相应间隙A及相应间隙B则均形成为应力释放空间,以使在组装本实用新型时,可消除因加工误差等致使所述横梁组件内所产生的内应力,继而使得可间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性能及使用寿命,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其三、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两加强板A及两加强板B;两所述加强板A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B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两所述加强板B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B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且两所述加强板A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右端面固定连接;两所述加强板B还分别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更加的坚实稳固,使用寿命更长,使得在静态时,能有效对所述横梁组件进行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夹紧限位,使得可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左右方向中各部件之间连接的结构刚性,使得能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性能,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龙门双驱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组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加强板A加强板B及所述固定板相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组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加强板A加强板B及所述固定板相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龙门双驱结构的正面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左支架10;
右支架20;
第一纵梁组件30;
第一纵向导轨301;第一纵向导轨A3011;第一纵向导轨B3012;
第二纵梁组件40;
第二纵向导轨401;第二纵向导轨A4011;第二纵向导轨B4012;
第一滑块组件50;
第一滑块A501;第一倒L型承载板502;第一滑块B503;
第二滑块组件60;
第二滑块A601;第二倒L型承载板602;第二滑块B603;
第一连接板70;
第一连接板A701;第一连接板B702;
第二连接板80;
第二连接板A801;第二连接板B802;
横梁组件90;
横向导轨901;
间隙A100;
加强板A110;
加强板B120;
固定板130;
固定安装孔13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包括左支架10、右支架20、第一纵梁组件30、第二纵梁组件40、第一滑块组件50、第二滑块组件60、第一连接板70、第二连接板80及横梁组件90;
其中,所述左支架10与所述右支架2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梁组件30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左支架10上;所述第二纵梁组件40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右支架20上;所述第一纵梁组件30的右端面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一纵向导轨301;所述第二纵梁组件40的左端面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二纵向导轨401;所述第一滑块组件50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301;所述第二滑块组件60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401;所述第一连接板70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组件50的右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80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组件60的左端面;所述横梁组件90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0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80的左端面之间。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设有第一滑块组件50、第二滑块组件60、第一连接板70及第二连接板80,在所述第一滑块组件50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301,所述第二滑块组件60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401;所述第一连接板70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组件50右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80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组件60左端面,所述横梁组件90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0与所述第二连接板80之间时,即使得所述横梁组件90被悬空架设,其两端没有被卡紧固定,使得其内部不易产生较大内应力,使得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运动性能,也使得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所述横梁组件90设于所述第一纵梁组件30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40之间,使得占用空间小,节省空间资源,也使得能有效降低所述横梁组件90上所固设的负载的重心,使得本实用新型运行更稳定可靠。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组件50包括第一滑块A501及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A501右端面的第一倒L型承载板502;所述第二滑块组件60包括第二滑块A601及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A601左端面的第二倒L型承载板602;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502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一滑块A501上方;所述第二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二滑块A601上方;
所述第一纵向导轨301包括第一纵向导轨A3011;所述第二纵向导轨401包括第二纵向导轨A4011;
所述第一滑块A501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A3011;所述第二滑块A601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A4011;
所述第一连接板70固设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502的右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80固设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602的左端面。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组件5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块A501下方的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502左端面下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B503;所述第二滑块组件6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块A601下方的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602右端面下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B603;
所述第一纵向导轨30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A3011下部的第一纵向导轨B3012;所述第二纵向导轨40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A4011下部的第二纵向导轨B4012;
所述第一滑块B503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B3012;所述第二滑块B603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B4012。
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前后方向实行双轨驱动来控制所述横梁组件90的前后移动,使得相对于传统的前后单轨驱动方式,本实用新型驱动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好及使得配套使用的纵向驱动机构使用寿命更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70及所述第二连接板80均成型的倒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70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板A701及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B702;所述第二连接板80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板A801及竖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板B802;
所述第一连接板A701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50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A801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60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并且,在所述第一连接板A701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50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板B702的左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502的右端面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A100;
在所述第二连接板A801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60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板B802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602的左端面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B(未图示)。
如此,相应间隙A100及相应间隙B(未图示)则均形成为应力释放空间,以使在组装本实用新型时,可消除因加工误差等致使所述横梁组件90内所产生的内应力,继而使得可间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性能及使用寿命。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再者,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两加强板A110及两加强板B120;
其中,两所述加强板A110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B702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两所述加强板B120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B802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且两所述加强板A110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502的右端面固定连接;两所述加强板B120还分别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602的左端面固定连接。
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更加的坚实稳固,使用寿命更长,使得在静态时,能有效对所述横梁组件90进行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夹紧限位,使得可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左右方向中各部件之间连接的结构刚性,使得能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性能。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以安装负载的固定板130;
其中,所述固定板130可左右滑动的固设于所述横梁组件90上。
优选的,在本技术改方案中,所述横梁组件90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设有横向导轨901;所述固定板130可左右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横向导轨901;且所述固定板130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用以固设负载的固定安装孔1301。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相应负载可为激光焊接头及CCD拍照摄像头等等。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结构部件之间则均优选采用紧固螺栓进行连接固定,以使便于拆装及维修。
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横梁组件90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两所述横向导轨901;所述固定板130的背面则对应设有两可左右滑动的卡设于两相应横向导轨901的滑动块(未图示),如此一来,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控制所述固定板130左右滑动时,也是双轨驱动,使得相对于传统的左右单轨驱动方式,本实用新型驱动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好及使得配套使用的横向驱动机构使用寿命更长。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作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纵梁组件、第二纵梁组件、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横梁组件;其中,
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梁组件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左支架上;所述第二纵梁组件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右支架上;所述第一纵梁组件的右端面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一纵向导轨;所述第二纵梁组件的左端面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二纵向导轨;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所述第一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组件的右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组件的左端面;所述横梁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端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包括第一滑块A及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A右端面的第一倒L型承载板;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包括第二滑块A及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A左端面的第二倒L型承载板;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一滑块A上方;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二滑块A上方;
所述第一纵向导轨包括第一纵向导轨A;所述第二纵向导轨包括第二纵向导轨A;
所述第一滑块A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A;所述第二滑块A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A;
所述第一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右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左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块A下方的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左端面下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B;所述第二滑块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块A下方的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右端面下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B;
所述第一纵向导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A下部的第一纵向导轨B;所述第二纵向导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A下部的第二纵向导轨B;
所述第一滑块B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纵向导轨B;所述第二滑块B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纵向导轨B。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均成型的倒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板A及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B;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板A及竖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板B;
所述第一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板B的左端面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右端面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A;
在所述第二连接板A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板B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左端面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加 强板A及两加强板B;其中,
两所述加强板A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B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两所述加强板B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B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且两所述加强板A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倒L型承载板的右端面固定连接;两所述加强板B还分别与所述第二倒L型承载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安装负载的固定板;其中,
所述固定板可左右滑动的固设于所述横梁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龙门双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设有横向导轨;所述固定板可左右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横向导轨;且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用以固设负载的固定安装孔。
CN201721348629.0U 2017-10-19 2017-10-19 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Active CN207255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8629.0U CN207255692U (zh) 2017-10-19 2017-10-19 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8629.0U CN207255692U (zh) 2017-10-19 2017-10-19 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55692U true CN207255692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17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48629.0U Active CN207255692U (zh) 2017-10-19 2017-10-19 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556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9518A (zh) * 2019-03-13 2019-05-07 东莞倍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悬梁式龙门结构的通用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9518A (zh) * 2019-03-13 2019-05-07 东莞倍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悬梁式龙门结构的通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55692U (zh) 新型龙门双驱结构
CN202988497U (zh) 背包架式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CN208992011U (zh) 一种全自动横梁加强筋焊接系统
CN207645573U (zh) 片状式旧楼加装电梯
CN204802138U (zh) 全自动装箱机的吸料装箱机构
CN203545391U (zh) 一种实心t型电梯导轨
CN106480672B (zh) 一种具有移动功能的悬挂式晾衣架及其安装方法
CN211106927U (zh) 一种组合式发动机悬置结构及矿山机械车
CN111070542B (zh) 一种基于辅助传动的前挡板同步限位机构
CN211083375U (zh) 一种可调柴油发电机组底盘
CN107651636A (zh) 翻转台
CN201999102U (zh) 乘用车动力模块装配支持系统
CN210718024U (zh) 一种风机电机组件
CN208868147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结构
CN109556815B (zh) 装配式墙体水平抗震性能试验装置
CN209337432U (zh) 预制桩装笼输送机构
CN209685095U (zh) 便于安装的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固定装置
CN203583420U (zh) 除雪设备加载减振装置
CN205500107U (zh) 一种动力摆动装置
CN110304526A (zh) 一种用于室外无基坑的曳引电动机固定座
CN206011073U (zh) 一种新型的桁架机器人机械臂
CN201313988Y (zh) 一种电脑绣花机的机架
CN220334467U (zh) 一种建筑升降机用组装式附墙装置
CN208221469U (zh) 一种深远海渔牧生态平台用发电机减震系统
CN104565688A (zh) 可升降式行走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