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8107U -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28107U
CN207228107U CN201720657084.5U CN201720657084U CN207228107U CN 207228107 U CN207228107 U CN 207228107U CN 201720657084 U CN201720657084 U CN 201720657084U CN 207228107 U CN207228107 U CN 207228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wall
jurisdiction
section
wall
artificial di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570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启钊
马烜
杨晨
陈军平
郑孝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570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28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28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28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挖孔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包括弧片状的管片和弧片状的管壁,管壁的侧边与管片的侧边对接,且管壁与管片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呈闭合圆环状且插设在桩孔中对桩孔护壁的护壁筒,管壁上设有与桩孔的侧壁连接的连接结构,管壁的侧边与管片的侧边回见设有卡合结构,当安装如上述的护壁结构时,管壁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桩孔侧壁,再通过管壁卡合管片形成对桩孔护壁的护壁筒,从而完成整个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这个过程方便快捷,而且完成时能即时施工人工挖孔桩,无需等待护壁结构的成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保证质量统一。

Description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挖孔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是重要的成桩方式之一,具有桩身直径灵活,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在现今应用得比较普遍。人工挖孔桩是先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进而形成的桩,但是人工挖孔桩因采用人工挖掘方式,在挖掘过程中孔壁易垮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且地下水丰富的地段,需大量抽排地下水,易引发周边道路及管线沉降,故护壁十分重要。
目前,人工挖孔桩工作护壁和抽排地下水,一直是其施工安全和可行性的薄弱环节。现行的护壁方法基本是采用C25混凝土,钢筋采用HPB235,浇注混凝土护筒,往下施工时以每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每节后浇注混凝土护壁,排水采用抽水泵排水。
现有技术中,用钢筋加混凝土形成的护筒存在很多缺陷,由于衬砌方式简陋,导致质量参差,另外,混凝土护筒的成型需要一定时间,导致施工效率较慢,成本较高,且当渗水量大时护壁难以达到截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旨在解决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包括弧片状的管片和弧片状的管壁,所述管壁的侧边与所述管片的侧边对接,且管壁与管片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呈闭合圆环状且插设在桩孔中对桩孔护壁的的护壁筒,所述管壁上设有与桩孔的侧壁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管壁的侧边与所述管片的侧边之间设有卡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管壁上的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管壁侧边且朝外延伸的凸块以及形成在所述管片侧边且朝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凸块卡合在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螺孔设置在所述凸块中。
进一步地,所诉管壁的侧边与所述管片的侧边呈台阶叠合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壁的侧边形成朝外布置的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管片的侧边形成有朝内布置的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第二台阶结构叠合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壁的侧边与所述管片的侧边之间设有密封的胶垫。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叠合处设有所述胶垫。
进一步地,包括两个所述管片和两个所述管壁,两个所述管片相间隔布置,所述管壁布置在相邻的两个管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护壁筒的厚度范围设置为10mm-30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包括弧片状的管片和弧片状的管壁,管壁上设有与桩孔侧壁连接的连接结构,当安装如上述的护壁结构时,管壁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固定在桩孔侧壁,再通过管壁卡合所述管片形成对桩孔护壁的护壁筒,从而完成整个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这个过程方便快捷,而且完成时能即时施工人工挖孔桩,无需等待护壁结构的成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保证质量统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包括弧片状的管片200和弧片状的管壁100,管壁100的侧边与管片200的侧边对接,且管壁100与管片200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呈闭合圆环状,且插设在桩孔中对桩孔护壁的护壁筒,在管壁100上设置有连接结构,管壁100可以通过连接结构与桩孔的侧壁进行连接,管壁100的侧边与管片200的侧边之间设有卡合结构。
当安装如上述的护壁结构时,管壁100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桩孔侧壁,再通过管壁100卡合管片200形成对桩孔护壁的护壁筒,从而完成整个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这个过程方便快捷,而且完成时能即时施工人工挖孔桩,无需等待护壁结构的成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保证质量统一。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管壁100上的螺孔120,通过螺钉穿过螺孔120,再穿入桩孔侧壁内,从而固定管壁100。
作为其他实施例,连接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起固定管壁100作用的结构,例如,管壁100可以沿弧片面向桩孔侧壁凸设钉块,钉块可以穿入桩孔侧壁内以固定管壁10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卡合结构包括形成在管壁100侧边且朝外延伸的凸块110,以及形成在管片200侧边朝内凹陷的凹槽,凸块110卡合在凹槽中,当管片200的侧边与管壁100的侧边对接时,这个卡合结构可以让管壁100与管片200嵌合卡紧,使得管片200不会脱落,从而完成护壁筒的安装。
作为其他实施例,卡合结构也可以由在管壁100侧边形成的波浪形端面,以及形成在管片200侧边并对接上述波浪形端面的另一波浪形端面构成,这个卡合结构同样可以起到卡紧管片200与管壁100,使得两者围合形成护壁筒的作用。
为了使得管壁100与管片200之间卡合作用力的效果更加好,如图2所示,管壁100上的螺孔120设置在上述的凸块110中,由于凸块110设置在管壁100的一端,并通过螺孔120固定,当管片200中的凹槽对接凸块110进而卡合,管片200与管壁100互相作用,使得管片200与管壁100的卡合更加稳固。
为了加强管片200与管壁100的对接效果,让两者形成更加稳固的护壁筒,管壁100的侧边与管片200的侧边呈台阶叠合对接;即管壁100的侧边形成朝外布置的第一台阶结构130,管片200的侧边形成有朝内布置的第二台阶结构,第一台阶结构130与第二台阶结构叠合对接。
或者管壁100的侧边形成朝内布置的第一台阶结构130,管片200的侧边形成有朝外布置的第二台阶结构,第一台阶结构130与第二台阶结构叠合对接。
本实施例中,管壁100侧边与管片200侧边之间设有密封的胶垫,由于设有胶垫,封堵了管壁100侧边与管片200侧边之间的缝隙,使得地下水无法渗入桩孔中,从而达到截水效果。
具体地,胶垫设置在第一台阶结构130与第二台阶结构的叠合处,这样使得管壁100与管片200卡合更加紧密,更加稳固,封堵地下水的效果也更加好。
为了更加易于按装护壁筒,管片200和管壁100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管片200相间隔布置,管壁100布置在相邻的两个管片200之间,这样,使得施工更加灵活,组装更加方便。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管片200和管壁100也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或者多个。
本实施例中,护壁筒的厚度范围设置在10mm-30mm之间,特别是20mm,这个厚度范围不会因为太厚而浪费材料,也不会因为太薄而达不到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弧片状的管片和弧片状的管壁,所述管壁的侧边与所述管片的侧边对接,且管壁与管片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呈闭合圆环状且插设在桩孔中对桩孔护壁的的护壁筒,所述管壁上设有与桩孔的侧壁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管壁的侧边与所述管片的侧边之间设有卡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管壁上的螺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管壁侧边且朝外延伸的凸块,以及形成在所述管片侧边且朝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凸块卡合在所述凹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设置在所述凸块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的侧边与所述管片的侧边呈台阶叠合对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的侧边形成朝外布置的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管片的侧边形成有朝内布置的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叠合对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的侧边与所述管片的侧边之间设有密封的胶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叠合处设有所述胶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管片和两个所述管壁,两个所述管片相间隔布置,所述管壁布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管片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筒的厚度范围设置为10mm-30mm之间。
CN201720657084.5U 2017-06-07 2017-06-07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Active CN207228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7084.5U CN207228107U (zh) 2017-06-07 2017-06-07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7084.5U CN207228107U (zh) 2017-06-07 2017-06-07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28107U true CN207228107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39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57084.5U Active CN207228107U (zh) 2017-06-07 2017-06-07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81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5159A (zh) * 2017-06-07 2017-09-15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5159A (zh) * 2017-06-07 2017-09-15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5159A (zh)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CN207228107U (zh)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
CN203654269U (zh) 一种整体凿除的钻孔灌注桩桩头
CN211395647U (zh) 一种防沙石堵塞的地基工程用高效注浆管
CN104613238A (zh) 防止地下室外墙工艺管道开孔后漏水的方法
CN205714221U (zh)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欠挖处补浇筑结构
CN104964121B (zh) 一种套管水渗漏封堵方法
CN201406688Y (zh) 用于处理基坑局部涌水的聚水罩
CN203229927U (zh) 一种坝体上游迎水面浅层温度裂缝处理结构
CN102409701A (zh) 一种砼墙壁施工缝处理方法及结构
CN206428906U (zh) 一种虹吸雨水导流斗
JP2000017996A (ja) 連結用ボルトボックスの閉塞蓋装置
CN214738646U (zh) 一种用于市政排水井维护的辅助防护结构
CN210395371U (zh) 一种基坑支护钢管斜撑穿底板和地下室外墙的止水措施
CN210483732U (zh) 一种盾构接收用预埋钢环注浆止水装置
CN212251495U (zh) 一种混凝土水池水下设备安装装置
CN207261042U (zh) 地铁区间防护密闭隔断门排水沟装置
CN203594006U (zh) 一种设置于导流洞洞室闸门井井筒内的密封结构
KR20170000859U (ko) 파일용 마개
CN202545384U (zh) 一种虹吸管出口装置
CN209493948U (zh) 一种基坑内钢支撑端头固定结构
CN208056066U (zh) 一种用于水下混凝土封底的剪力槽结构
CN210317333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止浆装置
JP2016089382A (ja) ニューマチックケーソン工法によるケーソン躯体の沈設方法
CN206256916U (zh) 一种隧道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