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2689U -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2689U
CN207202689U CN201720218620.1U CN201720218620U CN207202689U CN 207202689 U CN207202689 U CN 207202689U CN 201720218620 U CN201720218620 U CN 201720218620U CN 207202689 U CN207202689 U CN 207202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part
induction
courage body
cooker
wir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186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晓丁
陆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186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2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2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2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锅体,所述内胆置于锅体中,所述锅体下部设有电磁线盘,内胆的胆身外部设有对应于所述电磁线盘的感应区,感应区内设有多个第一感应部和多个第二感应部,第一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加热过程中,第一感应部与第二感应部由于向内胆内表面传热速度不同,使得胆身产生沸腾效果,从而促进胆身沸腾,提高加热效率;多个第一感应部的设置使得胆身内表面形成多个沸点区,从而提高胆身受热的均匀性,防止食物粘连,提高食物口感。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烹饪器具,且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加热电饭煲、电压力煲等烹饪装置一般包括内胆和锅体,锅体内设有电磁线盘,其工作原理为:在电磁线盘中通入高频电流,使得电磁线盘周围产生高频的交变磁场,容纳于锅体内的内胆切割磁感线发热,从而对其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烹调。
为了提高烹饪装置的加热效果,可以采用的手段为提高电磁线盘的加热功率。然而此手段需要对电磁线盘的材料、结构进行大幅改变,于此导致烹饪装置的制造成本提高。因此,如何在不大幅提高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加热效果,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热效果良好的烹饪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锅体,所述内胆置于锅体中,所述锅体下部设有电磁线盘,内胆的胆身外部设有对应于所述电磁线盘的感应区,感应区内设有多个第一感应部和多个第二感应部,第一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感应部的外表面突出于胆身的外表面,第二感应部的外表面与胆身的外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感应部的外表面突出于胆身的外表面,第二感应部的外表面凹入于胆身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感应部的外表面与胆身的外表面齐平,第二感应部的外表面凹入于胆身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沿着胆身的周向成排地设置,每一排沿着胆身的周向设置的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构成一个受热单元,沿着胆身的纵向设有多个受热单元。
进一步的方案,相邻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不对齐,间隔的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对齐。
进一步的方案,第二感应部的外缘为圆角多边形,在每一个受热单元内,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连续交替地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第二感应部构造成从外缘向中心处逐渐内凹的形状。
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感应部与胆身的内表面的最短距离与第二感应部与胆身的内表面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ΔD选自以下的范围,其中0.2mm≤ΔD≤1mm。
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胆身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锅体,所述内胆置于锅体中,所述锅体下部设有电磁线盘,内胆的胆身外部设有对应于所述电磁线盘的感应区,感应区内设有多个第一感应部和多个第二感应部,第一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的设置使得胆身外表面各处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并非一致,即,第一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较近,而第二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较远。这样,第一感应部处的内胆厚度就大于第二感应部处的内胆厚度,当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分别切割磁场并发热后,第一感应部的热量经过较厚的内胆壁传递到内胆内表面,第二感应部的热量经过较薄的内胆壁传递到内胆内表面,从而与第二感应部相对的内胆内表面较快地集聚热量,并且相较与第一感应部相对的内胆内表面而言,能够更早地加热沸腾其位置处的食物,从而促进食物的沸腾效果,提高加热效率;多个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的设置使得内胆内表面形成多个沸点区,从而提高胆身受热的均匀性,防止食物粘连,提高食物口感;
2.第二感应部的外缘为圆角多边形,第二感应部构造成从外缘向中心处逐渐内凹的形状,使得第二感应部的边缘与胆身外表面之间为平滑过渡,从而提升内胆表面平整度,提高使用舒适度,并使整体更具有美感;
3.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沿着胆身的周向成排地设置,每一排沿着胆身的周向设置的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构成一个受热单元,沿着胆身的纵向设有多个受热单元,每一排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连续交替地设置,以及相邻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不对齐,间隔的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对齐,使得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均匀排列,加热过程中,在胆身外表面形成的多个沸点区均匀分布,使得食物受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的内胆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其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及第二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图4为图1中A区域的一变形例的放大图,其示出了第一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及第二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的内胆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包括内胆10和锅体20,内胆10置于锅体20中,锅体20下部设有电磁线盘30。烹饪过程中,电磁线盘30中通入高频电流,使得电磁线盘30周围产生高频的交变磁场,交变磁场被容纳于锅体20内的金属内胆10切割,使得内胆10发热,从而对其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烹调。
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内胆10的胆身11外部设有对应于电磁线盘30的感应区H,感应区H内设有多个第一感应部41和多个第二感应部42,第一感应部41与电磁线盘30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D1小于第二感应部42与电磁线盘30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D2。
因此,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的设置使得胆身11外表面各处与电磁线盘30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并非一致,即,第一感应部41与电磁线盘30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较近,而第二感应部42与电磁线盘30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较远。这样,第一感应部41处的内胆厚度就大于第二感应部42处的内胆厚度。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
1.胆身11外表面的设有第一感应部41的区域由于与电磁线盘30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较近,这样,第一感应部41处的内胆厚度就大于第二感应部42处的内胆厚度,当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分别切割磁场并发热后,第一感应部41的热量经过较厚的内胆壁传递到内胆10的内表面,第二感应部42的热量经过较薄的内胆壁传递到内胆10的内表面,从而与第二感应部42相对的内胆内表面较快地集聚热量,并且相较与第一感应部41相对的内胆内表面而言,能够更早地加热沸腾其位置处的食物,从而促进食物的沸腾效果,提高加热效率;
2.多个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的设置使得内胆内表面形成多个沸点区,从而提高胆身受热的均匀性,防止食物粘连,提高食物口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感应部41的外表面突出于胆身11的外表面,第二感应部42的外表面与胆身11的外表面齐平。
第一感应部41与电磁线盘30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感应部42与电磁线盘30的最短距离之间为D2,ΔD=D1-D2,ΔD选自以下的范围,其中0.2mm≤ΔD≤1mm,例如为0.5mm,0.8mm。其中,最短距离是指任一第一感应部41或第二感应部42的外表面与电磁线盘30的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部41或第二感应部42的外表面和电磁线盘30的内表面均为弧形面,第一感应部41或第二感应部42的外表面、胆身11外表面及电磁线盘30的内表面的弧度一致,各第一感应部41的外表面的任一位置与电磁线盘30的最短距离D1相同,各第二感应部42的外表面的任一位置与电磁线盘30的最短距离D2相同,即第一感应部41的外表面的任一位置相对于胆身11的外表面的凸出距离相同。
第一感应部41或第二感应部42的形式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的图1中A区域的一变形例的放大图,其中,第一感应部41的外表面突出于胆身11的外表面,第二感应部42的外表面凹入于胆身11的外表面。第一感应部41与电磁线盘30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感应部42与电磁线盘30的最短距离之间为D2,ΔD=D1-D2,ΔD的取值范围可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为通过设置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使得胆身11外表面各处与电磁线盘30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并非一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构思,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案:
1.每一第一感应部41的外表面的任一位置相对于胆身11的外表面的凸出距离不同。
2.每一第二感应部42的外表面的任一位置相对于胆身11的外表面的凹入距离不同。
3.第一感应部41的外表面可与胆身11的外表面齐平,第二感应部42的外表面可凹入于胆身11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一体地形成在胆身11的外表面上。例如,通过印刷工艺或挤压工艺在胆身11的外表面形成凸出的第一感应部41和/或凹入的第二感应部4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挤压工艺在胆身11的外表面形成凹入的第二感应部42,相邻第二感应部42之间的区域与胆身11外表面齐平,构成第一感应部41,使得第一感应部41与电磁线盘30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感应部42与电磁线盘30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部42为方形,其外缘为圆角,第二感应部42构造成从外缘向中心处逐渐内凹的形状,使得第二感应部42的边缘与胆身11外表面之间为平滑过渡,从而提升内胆10表面平整度,提高使用舒适度,并使整体更具有美感。
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的形式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感应部42可为其他多边形,也可为圆形。邻近于第二感应部42的区域突出于胆身11外表面,构成第一感应部41,相邻第一感应部41之间的区域与胆身11外表面齐平,第一感应部41的边缘与胆身11外表面之间为平滑过渡。
如图2所示,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沿着胆身11的周向成排地设置,每一排沿着胆身11的周向设置的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构成一个受热单元,沿着胆身11的纵向设有多个受热单元。在每一个受热单元内,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连续交替地设置。相邻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41不对齐,间隔的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41对齐。图2中示意性的示出了3排受热单元,第1、3排受热单元中,第一感应部41对齐,第二感应部42对齐。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1、3排受热单元中的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的形状、间距相同,第2排受热单元中的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的形状、间距与第1、3排不同,从而可增加沸腾分区的随机性,更好地防止食物黏连。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排受热单元中的第一、第二感应部的形状、间距既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是随机地不同。
通过每一排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连续交替地设置,以及相邻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41不对齐,间隔的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41对齐,使得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均匀排列,加热过程中,在胆身11外表面形成的多个沸点区均匀分布,使得食物受热均匀。
实施例二
参照图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部42为六边形,其相对胆身11外表面凹入,相邻第二感应部42之间的区域与胆身11外表面齐平,构成第一感应部41。每一排沿着胆身11的周向设置的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构成一个受热单元,沿着胆身11的纵向设有多个受热单元。在每一个受热单元内,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连续交替地设置。相邻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41不对齐,间隔的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41对齐。此形状及排布形式使得胆身11外表面于更多区域和方向形成沸点区,加速食物均匀受热。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的位置可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离内胆10的底部较远。根据电磁线盘30的位置、排布,可相应改变第一感应部41和第二感应部42的形状、位置及分布,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的任意常规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第二感应部42构造成从外缘向中心处逐渐内凹的形状,使得第二感应部42的边缘与胆身11外表面之间为平滑过渡,从而提升内胆10表面平整度,提高使用舒适度,并使整体更具有美感。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多个第一感应部41构造成多个圆环状的凸筋,多个凸筋的圆心均位于内胆轴线上,并且多个凸筋沿着内胆的轴向互相平行。第二感应部42构造成相邻凸筋之间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烹饪装置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燃气加热的烹饪装置、液化气加热的烹饪装置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锅体,所述内胆置于锅体中,所述锅体下部设有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内胆的胆身外部设有对应于所述电磁线盘的感应区,感应区内设有多个第一感应部和多个第二感应部,第一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感应部与电磁线盘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部的外表面突出于胆身的外表面,第二感应部的外表面与胆身的外表面齐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部的外表面突出于胆身的外表面,第二感应部的外表面凹入于胆身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部的外表面与胆身的外表面齐平,第二感应部的外表面凹入于胆身的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沿着胆身的周向成排地设置,每一排沿着胆身的周向设置的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构成一个受热单元,沿着胆身的纵向设有多个受热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不对齐,间隔的两受热单元的第一感应部对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感应部的外缘为圆角多边形,在每一个受热单元内,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连续交替地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感应部构造成从外缘向中心处逐渐内凹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部与胆身的内表面的最短距离与第二感应部与胆身的内表面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ΔD选自以下的范围,其中0.2mm≤ΔD≤1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胆身的外表面上。
CN201720218620.1U 2017-03-08 2017-03-08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Active CN207202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8620.1U CN207202689U (zh) 2017-03-08 2017-03-08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8620.1U CN207202689U (zh) 2017-03-08 2017-03-08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2689U true CN207202689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0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18620.1U Active CN207202689U (zh) 2017-03-08 2017-03-08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26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6453A (zh) * 2020-10-10 2022-04-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6453A (zh) * 2020-10-10 2022-04-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68727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电饭煲
CN201085459Y (zh) 一种锅具
CN207202689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JPWO2013128967A1 (ja) 加熱調理器具及び加熱調理器具用アダプター
CN204483874U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A2760568C (en) Induction cookware for keeping food warm
CN209995937U (zh) 锅具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05433764B (zh) 一种多用炒锅
CN205285955U (zh) 一种多用炒锅
CN203723877U (zh) 一种节能电热锅
CN217447360U (zh) 内锅和加热设备
KR20130104154A (ko) 조리용기
CN20608022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11354968U (zh) 一种防焦糊内胆电饭锅
CN207101098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CN203935023U (zh) 一种炒锅
CN209058879U (zh) 热盘、烹饪厨具本体和烹饪厨具
CN206252289U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CN201515939U (zh) 电磁炉用锅
CN205285954U (zh) 一种多用炒锅
CN207640206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4306630U (zh) 电炊具
CN218515587U (zh) 三味火锅
CN207654005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7220693U (zh) 锅体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8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