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9732U - 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99732U
CN207199732U CN201721226743.6U CN201721226743U CN207199732U CN 207199732 U CN207199732 U CN 207199732U CN 201721226743 U CN201721226743 U CN 201721226743U CN 207199732 U CN207199732 U CN 207199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supporting part
battery
housing
batter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267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267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99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99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99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和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各电池单体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质相同,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材质不同;在同一个所述电池单元中,各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焊接连接;各所述负极耳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焊接连接。本申请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将各电池单元焊接,以方便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循环次数高,效率高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类电子行业、电动汽车行业及储能领域。如今,由于政府补贴、市场需求等原因,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势在必行,而软包电池的成本低,能量密度高,且成组较灵活,成为行业追求的产品。
通常,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各电池单体相互串联,现有技术中,电池单体的铜极耳和铝极耳主要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超声波焊接连接,对于电池单体为软包电池单体的电池模组,由于铜和铝的熔点相差424℃,且线膨胀系数相差40%,因此,二者不易焊接,尤其在自动化生产中,影响电池模组的生产进度;而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可靠性低,占用空间大,成组后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各电池单体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
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
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质相同,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材质不同;
在同一个所述电池单元中,各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焊接连接;各所述负极耳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焊接连接。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两个所述正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的两侧;
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三个电池单体,其中一个所述正极耳与另两个所述正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负极耳与另两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同一个所述电池单元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各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三壳体,在同一个所述电池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通过所述第三壳体隔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U型结构,至少两个所述正极耳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侧面;
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U型结构,至少两个所述负极耳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突出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两个所述正极耳分别搭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
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突出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两个所述负极耳搭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条形结构,沿所述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呈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阶梯面、第二阶梯面和第三阶梯面,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阶梯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还包括电路板、电连接件,所述电路板搭接于所述第三阶梯面;
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阶梯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第一阶梯面为平面,所述电连接件不超出所述第一阶梯面所在的平面。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本体和至少两个支脚,所述支脚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
所述电池单元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支脚与各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质均包括铝;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材质包括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增加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且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材质不同,而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结构的材质相同,使各电池单体的正极耳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负极耳连接于第二支撑部,然后第二支撑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这样,先形成电池单元,然后再将各电池单元连接在一起,由于负极耳通过第二连接结构的转接,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材质相同,焊接时熔点和线膨胀系数相同,因此,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将各电池单元焊接,以方便自动化生产;且由于焊接连接占用空间较小,连接可靠,因此,还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以及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电池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电池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4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第一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第一连接结构与电路板、电连接件以及衬垫连接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第三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第三连接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池单元;
10-第一电池单体;
11-第一正极耳;
12-第一负极耳;
20-第二电池单体;
21-第二正极耳;
22-第二负极耳;
30-第一连接结构;
31-第一支撑部;
32-第一连接部;
33-第二卡槽;
34-第一阶梯面;
35-第二阶梯面;
36-第三阶梯面;
40-第二连接结构;
41-第二支撑部;
42-第二连接部;
50-第一壳体;
51-第一卡接部;
52-第二卡接部;
60-第二壳体;
61-第一卡槽;
70-第三壳体;
80-电路板;
81-衬垫;
82-电连接件;
90-第三连接结构;
91-本体;
92-支脚。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100,如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二等电池单元100,其中,图1中的电池模组包括十三个电池单元100。各电池单元100包括第一连接结构30、第二连接结构40和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如图中的第一电池单体10和第二电池单体20),各电池单体包括正极耳(如第一正极耳11和第二正极耳21)和负极耳(如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22)。第一连接结构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31和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结构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支撑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第一支撑部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的材质相同,且与第二支撑部41的材质不同。
在同一个电池单元100中,各正极耳与第一支撑部31焊接连接;各负极耳与第二支撑部41焊接连接,即实现了电池单元100内的各电池单体相互并联,从而使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形成电池单元100的总正极输出极和总负极输出极。如图2-5中,第一电池单体10包括第一正极耳11和第一负极耳12,第二电池单体20包括第二正极耳21和第二负极耳22,第一正极耳11和第二正极耳2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0连接在一起,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2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0连接在一起,这时,第一连接部32为该电池单元100的总正输出极,第二连接部42为该电池单元100的总负输出极,在各电池单元100相互连接时,不论是并联,还是串联,均可以直接通过连接第一连接部32或者第二连接部42实现。
上述电池模组,增加第一连接结构30和第二连接结构40,且第二连接结构40的第二支撑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的材质不同,而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一连接结构30的材质相同,使各电池单体10的正极耳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0连接,负极耳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撑部41,然后第二支撑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连接,这样,先形成电池单元100,然后再将各电池单元100连接在一起,在将负极耳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0转接后,由于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的材质相同,焊接时熔点和线膨胀系数相同,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将各电池单元100焊接,方便自动化生产;且由于焊接连接占用空间较小,连接可靠,因此,这种结构还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以及可靠性。
通常,正极耳为铝极耳,负极耳为铜极耳,为了便于连接,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的材质均包括铝;第二支撑部41的材质包括铜,使铝极耳与含有铝的第一连接部32焊接连接,铜极耳与含有铜的第二连接部42焊接连接。
其中,正极耳与第一连接部32之间、负极耳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连接部32和第一支撑部3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接部42和第二支撑部41可以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焊接。
上述各电池单元100中,电池单体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种实施例,至少一个电池单元100包括两个电池单体,两个正极耳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32相对的两侧,两个负极耳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42相对的两侧。如图2-5所示的电池单元100,包括第一电池单体10和第二电池单体20,第一电池单体10的第一正极耳11和第二电池单体20的第二正极耳21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32的两侧,二者可以连接于同一个第一支撑部31相对的两侧,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第一支撑部31;第一电池单体10的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电池单体20的第二负极耳22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42的两侧,二者可以连接于同一个第二支撑部41的相对两侧,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第二支撑部41。
第二种实施例,各电池单元100中,至少一个电池单元100包括三个电池单体,其中一个正极耳与另两个正极耳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32相对的两侧,其中一个负极耳与另两个负极耳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42相对的两侧,即三个电池单体形成并联连接,也就是说,三个电池单体中,其中两个电池单体的连接方式如第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池单体10和第二电池单体20的连接方式,第三个电池单体的第三正极耳位于第二正极耳21远离第一支撑部31的一侧,第三电池单体的第三负极耳位于第二负极耳22远离第二支撑部41的一侧,具体地,第三正极耳可以弯折后与第二正极耳21贴合,并与第一支撑部31焊接;第三负极耳可以弯折后与第二负极耳22贴合,并与第二支撑部41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组中,可以各电池单元100均包括两个电池单体,也可以各电池单元100均包括三个电池单体,或者有的电池单元100包括两个电池单体,有的电池单元100包括三个电池单体。当然,各电池单元100中也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电池单体,如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1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在第一支撑部31设置有一个时,第一连接部32和第一支撑部31可以形成T型结构、L型结构等,此时,至少有两个正极耳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部31相对的两个侧面,如在电池单元100包括第一电池单体10和第二电池单体20时,第一正极耳11和第二正极耳21分别与第一支撑部31相对的两个侧面贴合,然后焊接。
在第一支撑部31设置有两个时,可以有如下设置方式:
第一种设置方式,两个第一支撑部31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2相对的两侧,且两个第一支撑部31均突出于第一连接部32的同侧,以使两个第一支撑部31与第一连接部32形成U型结构,即一个第一支撑部31、第一连接部32、另一个第一支撑部31顺次连接,两个第一支撑部31相对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2相对的两侧,使第一连接结构30的横截面呈U型结构,如图3、6所示,此时至少两个正极耳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部的外侧面(外侧面指一个第一支撑部31远离另一个第一支撑部31的一面)。如图3-4所示,第一正极耳11和第二正极耳21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部31的侧面。在电池单元10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时,可以其中几个电池单体的正极耳与一个第一支撑部31的外侧面贴合连接,其余几个电池单体的正极耳与另一个第一支撑部31的外侧面贴合连接,此时,可能有的正极耳需要弯折,以便于与第一支撑部31更好地贴合。显然,这种方式,在电池单元100仅包括两个电池单体时,不需要将正极耳弯折即可直接与第一支撑部31连接,即使电池单元100包括了多个电池单体,也能够尽可能减少各正极耳的弯折次数,使各正极耳与第一支撑部31贴合。
第二种设置方式,两个第一支撑部31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2的两侧,第一连接部32突出于两个第一支撑部31,两个第一支撑部31与第一连接部32形成类似于山字型结构,即第一连接结构30的横截面呈山字型结构,至少两个正极耳分别搭接于两个第一支撑部31,如图11-12所示,电池单元100包括第一电池单体10和第二电池单体20,第一正极耳11和第二正极耳21分别相向弯折,然后搭接于两个第一支撑部31。显然,这种方式,将正极耳与第一支撑部31的焊缝设置于整个电池单体10的顶部,相较于在侧部焊接的方式,能够在整个电池单元100均装配完成后再进行焊接,且当各电池单元100均装配完成后,可以一次性进行多个电池单元100的焊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单元100的装配和焊接效率。
同理,第二支撑部41也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其中,第二支撑部41设置有一个的结构参照第一支撑部31设置有一个的结构,第二支撑部41设置有两个的结构参照第一支撑部31设置有两个的结构,仅将其中的第一连接部32替换为第二连接部42,正极耳替换为负极耳即可,在这里不再具体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结构30和第二连接结构40可以分别采用上述任一一种设置方式,也可以第一连接结构30和第二连接结构40采用相同的设置方式。
可以理解地,电池模组通常还包括电路板80和电连接件82,如图1、8所示,以用于各电池单元100与电池模组内的其它部件或者与电池模组外的其它器件连接。通常,电路板8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41上。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均为条形结构,沿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如图1-8中的Z方向),第一连接结构30和第二连接结构40的一端呈阶梯结构,也就是说,在第一连接结构30和第二连接结构40呈U型结构时,沿U型结构的U型槽的贯通方向,第一连接结构30与第二连接结构40的一端形成阶梯结构,通常,两个阶梯结构相对设置,如图2-5所示,阶梯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阶梯面34、第二阶梯面35和第三阶梯面36,第一阶梯面34、第二阶梯面35位于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第三阶梯面36位于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41。电路板80搭接于第三阶梯面36,电连接件8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阶梯面35,另一端连接于电路板80,且电连接件82不超出第一阶梯面34所在的面。通过设置阶梯结构,使电路板80与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42的顶面留有间隔,以防止电路板80上的器件与电池模组内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尤其能够避免与连接相邻电池单元100的第三连接结构90发生干涉;且通过增加第二阶梯面35,能够减小电连接件82两端的高度差,进而缓解电连接件82的弯折角度,增加电连接件82的强度。可以第一阶梯面34与第二阶梯面35之间的高度差等于电连接件82的高度(高度所在的方向为图中的X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阶梯结构也可以仅包括第一阶梯面34和第三阶梯面36,此时电连接件82连接于第二阶梯面3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阶梯面34。在正极耳搭接于第一支撑部31或者负极耳搭接于第二支撑部41时,正极耳和负极耳均搭接于第一阶梯面34。
可选地,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衬垫81,电路板80与第三阶梯面36之间设置有衬垫81,以防止电路板80上的器件与第一支撑部31或者第二支撑部41的接触短接。
进一步地,优选第二阶梯面35与第三阶梯面36之间的高度差等于电路板80与衬垫81的厚度之和,以进一步缩小电连接件82的弯折角度。
上述结构中,如果各电池单体为软包电池单体,则在电池模组成组时,不易设置。因此,各电池单元100还包括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在同一个电池单元100中,第一壳体50与第二壳体60盖合,各电池单体(如图2-5中的第一电池单体10和第二电池单体20)设置于第一壳体50与第二壳体60之间,由于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的硬度较大,因此,通过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将各电池单体封装,能够使将软包电池单体转换为硬壳结构,从而易于各电池单元100的排布。
其中,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可以直接通过二者上的卡接结构相互卡接,如图3中,第一壳体5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51,第二壳体60上设置有第一卡槽61,在第一壳体50与第二壳体60盖合时,第一卡接部51卡入第一卡槽61内。或者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以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均与第一连接结构30、第二连接结构40连接,如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均设置有第二卡接部52,第二卡接部52可以为板状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结构30和第二连接结构40设置有第二卡槽33,如第一连接结构30和第二连接结构40为U型结构时,U型结构的U型槽即为第二卡槽33,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的两个第二卡接部52插入第二卡槽33内。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既通过二者之间的卡接结构卡接,同时还与第一连接结构30、第二连接结构40卡接,以增加电池单元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三壳体70,在同一个电池单元100中,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通过第三壳体70隔离,如图3中的第一电池单体10和第二电池单体20通过第三壳体70隔离,也就是说,第三壳体70将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分别放置第一电池单体10和第二电池单体20,这样,能够避免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发生相互挤压,保证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具体地,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上设置有伸出孔,各正极耳、各负极耳均通过伸出孔伸出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以便于上述各正极耳、负极耳与第一连接部32或者第二连接部42连接。
一般地,各电池单元100呈近似长方体结构,以与硬壳电池的结构相近,便于各电池单元100排布在电池模组的箱体内,通常,各长方体结构沿其宽度方向(图中Y方向)排列。
为了保证第一连接结构30、第二连接结构40与正极耳、负极耳装配的精度,第一连接结构30与第二连接结构4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壳体50与第二壳体6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相适配。
具体地,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中,可以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起,凸起插入凹槽,如第一连接结构30的边缘设置凹槽,第一壳体50的顶部设置有凸起。
通常,电池单元100设置有多个,各电池单元100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或者串联与并联的组合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根据电池模组的各参数确定。为了方便各电池单元100之间的连接,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三连接结构90,如图9-10所示,第三连接结构90包括本体91和至少两个支脚92,即支脚92可以设置有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各支脚92分别连接于本体91,在各电池单元100相互连接时,各支脚92与各电池单元100的第一连接部32或者第二连接部42一一对应连接。如只需要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00时,可以通过如图9所示的第三连接结构90连接,当两个支脚92分别连接两个电池单元100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时,这两个电池单元100串联;当一个第三连接结构90的两个支脚92分别连接两个电池单元100的两个第一连接部32,另一个第三连接结构90的两个支脚92分别连接两个电池单元100的第二连接部42时,两个电池单元100并联。在多个电池单元100如连接时,如四个电池单元100连接,可以采用如图10所示的第三连接结构90,四个电池单元100沿厚度方向排列,一个第三连接结构90同时连接四个电池单元100的第一连接部32,另一个第三连接结构90同时连接四个电池单元100的第二连接部42,从而实现四个电池单元100的并联;当然,在包括大于两个的电池单元100时,也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第三连接结构实现各电池单元100的串联、并联或者组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焊接,可以为超声波焊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各电池单体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
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
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质相同,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材质不同;
在同一个所述电池单元中,各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焊接连接;各所述负极耳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两个所述正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的两侧;
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三个电池单体,其中一个所述正极耳与另两个所述正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负极耳与另两个所述负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同一个所述电池单元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各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三壳体,在同一个所述电池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通过所述第三壳体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U型结构,至少两个所述正极耳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侧面;
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U型结构,至少两个所述负极耳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突出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两个所述正极耳分别搭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
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突出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两个所述负极耳搭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条形结构,沿所述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呈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阶梯面、第二阶梯面和第三阶梯面,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阶梯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还包括电路板、电连接件,所述电路板搭接于所述第三阶梯面;
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阶梯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第一阶梯面为平面,所述电连接件不超出所述第一阶梯面所在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本体和至少两个支脚,所述支脚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
所述电池单元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支脚与各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质均包括铝;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材质包括铜。
CN201721226743.6U 2017-09-22 2017-09-22 电池模组 Active CN207199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6743.6U CN207199732U (zh) 2017-09-22 2017-09-22 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6743.6U CN207199732U (zh) 2017-09-22 2017-09-22 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99732U true CN207199732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86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26743.6U Active CN207199732U (zh) 2017-09-22 2017-09-22 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997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043A1 (zh) * 2020-05-18 2021-1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043A1 (zh) * 2020-05-18 2021-1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113764788A (zh) * 2020-05-18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2211B (zh) 电池组和电池操作系统
CN102804447B (zh) 包括结构新颖的感测构件的电池模块
CN106133948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101395737B (zh) 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
CN102893449B (zh) 具有新颖结构的冷却构件和包括该冷却构件的电池模块
CN103534837B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连接结构及包括该连接结构的电池组
CN102683621B (zh) 用于高压汽车电池的电池盖
CN102263224B (zh) 采用覆层电连接的电池组组件
CN103608946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件
CN104937432B (zh) 电压感测部件和采用该电压感测部件的电池模块
CN103460448A (zh) 具有新颖结构的汇流条和包括该汇流条的电池模块
KR20110089443A (ko) 전기 에너지 모듈을 조립하기 위한 시스템
CN106104855B (zh) 包括具有容座结构的电压感测部件的电池模块
WO2021098805A1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04966568U (zh) 动力电池模组
CN104103801B (zh) 蓄电池模块
KR20120081402A (ko) 전지 셀의 효율적 직 병렬 연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모듈 조립
CN103413852B (zh) 卡焊端子结构的太阳能接线盒
US20140196770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system
US20130308679A1 (en) Battery pack having stable measuring unit
CN207199732U (zh) 电池模组
KR102349746B1 (ko) 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987633A (zh) 一种汽车电池模组结构
CN207134420U (zh) 电池模组
CN107154473B (zh) 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