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4746U - 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94746U
CN207194746U CN201720929243.2U CN201720929243U CN207194746U CN 207194746 U CN207194746 U CN 207194746U CN 201720929243 U CN201720929243 U CN 201720929243U CN 207194746 U CN207194746 U CN 207194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rotary shaft
pressure head
locking
window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292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员险锋
延伟
胡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292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94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94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94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该逃生窗包括窗框、车窗及车窗锁紧装置,车窗与窗框配合,车窗锁紧装置包括锁紧压头、转动轴、锁紧机构及开锁机构,锁紧压头与转动轴的第一端连接并位于窗框的外侧,转动轴的第二端贯穿窗框并在窗框的内侧与锁紧机构连接,开锁机构用于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与锁紧压头一体成型,或,转动轴与锁紧压头焊接固定,或,转动轴的第一端设置有台阶,锁紧压头被限制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上,且锁紧压头的一侧抵靠台阶。由于逃生窗的外侧不采用螺母连接,不容易从逃生窗外侧实现车窗锁紧装置的解锁,提高了车内物品的财产安全,也可以避免了使用螺母连接可能出现的松动,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等不断增多,随之带来的致灾因素导致各种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消防保卫、灭火救援任务日趋繁重。作为灭火救灾任务的主要执行者,消防部门肩负重任,为有效提升消防部门的整体灭火救援作战水平,需要装备不同种类的消防车。
目前,消防车主要采用封闭式车窗,由于某些消防车一般工作环境恶劣,当出现车门卡死或空间狭小无法打开的情况时,消防人员不能正常通过车门进出,且该类消防车配备的玻璃一般都具有隔热防砸性能,不容易砸碎逃生。因此,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甚至可能导致造成人生伤亡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28532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逃生的开启式客车车窗,参照图1所示,其包括:窗框1、车窗2、车窗闭锁装置3,窗框1固定在车辆的适当位置上,橡胶密封减震条11安装在窗框的安装槽内,橡胶密封减震条11为一整体环状结构,其内环面为一凹状环面。车窗2为一方形的钢化安全玻璃,其下部安装有开启铰链21,开启铰链21一端安装在车窗2上、另一端安装在窗框1的下框梁上,因此车窗2可以沿开启铰链21的铰链轴上下摆动、开启或关闭车窗,其车窗闭锁装置3包括一手柄安装底座31,其两侧安装有两件定位保险片311,定位保险片311用紧固螺栓紧固,因此手柄34在其结构的作用下、在不受较大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始终使手柄34保持、定位于垂直位置,这样就能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使车窗处于锁闭状态,确保车内乘员安全、舒适;同时,还包括一手柄连接轴32,安装在手柄安装底座31的安装孔内,手柄连接轴32一端与手柄34(位于客车内)以扁孔结构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车窗闭锁压头33(位于客车外)同样以扁孔结构传动连接,车窗闭锁压头33通过紧固螺母35固定于手柄连接轴32上。当转动手柄34时可以使车窗锁闭压头33也随之同步转动,达到开启或闭锁车窗2的目的。
但是该种形式的客车车窗,车窗闭锁压头33容易通过紧固螺母35拆卸,或者通过扳手等工具转动车窗闭锁压头33,因而从客车外就可以很容易地打开车窗,影响车内放置物品的财产安全,同时,该种结构的车窗闭锁装置,紧固螺母35容易松动,不易锁紧车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窗容易振动,影响驾驶舒适性。因此,如何改进车窗闭锁装置的结构,提高车窗可开启车辆的财产安全性和/或驾驶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以提高车窗可开启车辆的财产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至少其中之一。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逃生窗,包括窗框、与所述窗框铰接的车窗以及用于锁紧所述车窗与窗框的车窗锁紧装置,所述车窗与所述窗框配合,所述车窗锁紧装置包括锁紧压头、转动轴、锁紧机构及开锁机构,所述锁紧压头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窗框的外侧,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窗框并在所述窗框的内侧与所述锁紧机构连接,所述开锁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锁紧压头一体成型,或,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锁紧压头焊接固定,或,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设置有台阶,所述锁紧压头被限制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且所述锁紧压头的一侧抵靠所述台阶。
上述的逃生窗,优选的,所述车窗锁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窗框内侧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转动轴的转动。
上述的逃生窗,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所述转动轴相对固定的连接板以及穿设于所述连接板上的限位销,所述窗框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销与所述限位孔配合以限制所述转动轴的转动。
上述的逃生窗,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限位销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带动所述限位销伸入所述限位孔内。
上述的逃生窗,优选的,所述窗框上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限位盘上。
上述的逃生窗,优选的,所述窗框上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锁紧机构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转动轴的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一端抵靠所述锁紧压头,另一端抵靠所述锁紧螺母。
上述的逃生窗,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安装孔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并通过紧固螺母与所述转动轴固定,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抵靠所述锁紧螺母和紧固螺母,所述限位销的端部设置有抓柄。
上述的逃生窗,优选的,所述车窗的外侧设置有楔紧机构,所述楔紧机构与所述锁紧压头配合。
上述的逃生窗,优选的,所述车窗的外侧设置有缓冲件,所述车窗与所述窗框配合面上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开锁机构为扳手,所述扳手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消防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包括如上任一种逃生窗,所述逃生窗为车本体的前挡风玻璃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逃生窗及消防车,该逃生窗包括窗框、与窗框铰接的车窗以及用于锁紧车窗与窗框的车窗锁紧装置,车窗与窗框配合,车窗锁紧装置包括锁紧压头、转动轴、锁紧机构及开锁机构,锁紧压头与转动轴的第一端连接并位于窗框的外侧,转动轴的第二端贯穿窗框并在窗框的内侧与锁紧机构连接,开锁机构用于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与锁紧压头一体成型,或,转动轴与锁紧压头焊接固定,或,转动轴的第一端设置有台阶,锁紧压头被限制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上,且锁紧压头的一侧抵靠台阶。由于逃生窗的外侧不采用螺母连接,通过一体成型得到的锁紧压头,或者,通过焊接或台阶连接的锁紧压头,不容易从逃生窗外侧实现车窗锁紧装置的解锁,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车内物品的财产安全,同时,也可以避免了使用螺母连接可能出现的松动,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客车车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客车车窗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逃生窗的消防车的车外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消防车的车内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车窗锁紧装置的轴测图;
图6为图3中的车窗锁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图3中车窗锁紧装置所在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方面,参考图3-7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窗,包括窗框10、与窗框10铰接的车窗20以及用于锁紧车窗20与窗框10的车窗锁紧装置30,车窗20与窗框10配合,车窗20优选包括钢化玻璃及围绕该钢化玻璃的框架,如图5-6所示,车窗锁紧装置30包括锁紧压头31、转动轴32、锁紧机构33及开锁机构34,锁紧压头31与转动轴32的第一端连接并位于窗框10的外侧,转动轴32的第二端贯穿窗框10并在窗框10的内侧与锁紧机构33连接,开锁机构34用于带动转动轴32转动,同时,转动轴32与锁紧压头31一体成型,或,转动轴32与锁紧压头31焊接固定,或,如图6所示,转动轴32的第一端设置有台阶321,锁紧压头31被限制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32上,且锁紧压头31的一侧抵靠台阶321。
本方案中,转动轴32与锁紧压头31一体成型,或,转动轴32与锁紧压头31焊接固定,或,转动轴32的第一端设置有台阶321,锁紧压头31被限制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32上,且锁紧压头31的一侧抵靠台阶321。由于逃生窗的外侧不采用螺母连接,通过一体成型得到的锁紧压头21,或者,通过焊接或台阶321连接的锁紧压头31,不容易从逃生窗外侧实现车窗锁紧装置30的解锁,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车内物品的财产安全,同时,也可以避免了使用螺母连接可能出现的松动,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上述的逃生窗,为进一步避免从逃生窗外侧实现车窗锁紧装置30的解锁,优选的,车窗锁紧装置30还包括设置于窗框10内侧的限位机构40,限位机构40用于限制转动轴32的转动。使用时,当车窗锁紧装置30处于锁止状态时,通过限位机构40,可以限制转动轴32的转动,避免从逃生窗外侧实现车窗锁紧装置30的解锁。
限位机构40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采用防转销、防转挡块等,优选的,如图6所示,限位机构40包括与转动轴32相对固定的连接板41以及穿设于连接板41上的限位销42,窗框10上设置有限位孔43,限位销42与限位孔43配合以限制转动轴32的转动。同时,限位机构40还可以包括套设于限位销42上的弹簧44,弹簧44用于带动限位销42伸入限位孔43内,通过该方案,在正常状态,保持限位销42与限位孔43配合,从而保持限位机构40的锁止状态。限位孔40可以直接开设于窗框10上,优选地,窗框10上设置有限位盘11,限位孔43设置于限位盘11上。
上述的逃生窗,如图5-6所示,为便于车窗锁紧装置30的安装,优选地,在窗框10上固定设置有套筒13,转动轴32穿设于套筒13内,锁紧机构33为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转动轴32的螺纹连接,套筒13的一端抵靠锁紧压头31,另一端抵靠锁紧螺母。同时,连接板41通过安装孔套设于转动轴32上并通过紧固螺母35与转动轴32固定,连接板41的两侧分别抵靠锁紧螺母和紧固螺母35,限位销42的端部设置有抓柄45,通过抓柄45,可以方便对限位机构40的解锁。
上述的逃生窗,优选地,如图3、7所示,车窗20的外侧设置有楔紧机构50,楔紧机构50与锁紧压头31配合。在需要锁紧车窗20时,通过转动转动轴32,带动锁紧压头31逐步压紧车窗20,使车窗20保持在较好的锁紧状态。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如图3、7所示,车窗20的外侧还可设置缓冲件60,缓冲件60可以设置在锁紧机构50的一端,在车窗20打开时,通过缓冲件60与其它部件接触,以免弄坏车窗20。同时,车窗20与窗框10配合面优选设置密封条70,通过密封条70,可以提高车窗20与窗框10的密封性,起到防水、隔音、缓冲等效果,密封条70可以设置于车窗20的边缘,也可以位于窗框10上。另外,开锁机构34可以是与转动轴32保持连接的手柄,优选为扳手,扳手与转动轴32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车窗20的锁紧状态,可以将扳手取下,给车内留出更多的空间。
本实施例的逃生窗在使用时,锁紧压头31与楔紧机构50配合,限位销42与限位孔43配合,限位机构40处于锁止状态,车窗20保持在锁紧状态,当特殊情况出现,如图4所示,需要打开逃生窗时,通过扳手与转动轴32连接,同时拉起抓柄45,实现限位机构40解锁,并通过扳手带动转动轴32,从而带动锁紧压头31转动以与楔紧机构50脱离,车窗20的内侧推开车窗20,车窗20内侧人员可以通过窗框10逃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消防车,如图3所示,其包括车本体100,车本体100包括如上任一种逃生窗,逃生窗为车本体100的前挡风玻璃窗。
由于该消防车采用了上述的逃生窗,因而在消防车的驾驶室车门无法正常打开时,可以通过打开逃生窗,逃出驾驶室,减少人生伤亡事故。同时,由于逃生窗的外侧不采用螺母连接,通过一体成型得到的锁紧压头21,或者,通过焊接或台阶321连接的锁紧压头31,不容易从逃生窗外侧实现车窗锁紧装置30的解锁,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车内物品的财产安全,同时,也可以避免了使用螺母连接可能出现的松动,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逃生窗,包括窗框(10)、与所述窗框(10)铰接的车窗(20)以及用于锁紧所述车窗(20)与窗框(10)的车窗锁紧装置(30),所述车窗(20)与所述窗框(10)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锁紧装置(30)包括锁紧压头(31)、转动轴(32)、锁紧机构(33)及开锁机构(34),所述锁紧压头(31)与所述转动轴(32)的第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窗框(10)的外侧,所述转动轴(32)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窗框(10)并在所述窗框(10)的内侧与所述锁紧机构(33)连接,所述开锁机构(34)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轴(32)转动,所述转动轴(32)与所述锁紧压头(31)一体成型,或,所述转动轴(32)与所述锁紧压头(31)焊接固定,或,所述转动轴(32)的第一端设置有台阶(321),所述锁紧压头(31)被限制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转动轴(32)上,且所述锁紧压头(31)的一侧抵靠所述台阶(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锁紧装置(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窗框(10)内侧的限位机构(40),所述限位机构(40)用于限制所述转动轴(32)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0)包括与所述转动轴(32)相对固定的连接板(41)以及穿设于所述连接板(41)上的限位销(42),所述窗框(10)上设置有限位孔(43),所述限位销(42)与所述限位孔(43)配合以限制所述转动轴(32)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限位销(42)上的弹簧(44),所述弹簧(44)用于带动所述限位销(42)伸入所述限位孔(43)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0)上设置有限位盘(11),所述限位孔(43)设置于所述限位盘(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0)上固定设置有套筒(13),所述转动轴(32)穿设于所述套筒(13)内,所述锁紧机构(33)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转动轴(32)的螺纹连接,所述套筒(13)的一端抵靠所述锁紧压头(31),另一端抵靠所述锁紧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1)通过安装孔套设于所述转动轴(32)上并通过紧固螺母(35)与所述转动轴(32)固定,所述连接板(41)的两侧分别抵靠所述锁紧螺母和紧固螺母(35),所述限位销(42)的端部设置有抓柄(45)。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20)的外侧设置有楔紧机构(50),所述楔紧机构(50)与所述锁紧压头(31)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20)的外侧设置有缓冲件(60),所述车窗(20)与所述窗框(10)配合面上设置有密封条(70),所述开锁机构(34)为扳手,所述扳手与所述转动轴(32)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
10.一种消防车,包括车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本体(100)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逃生窗,所述逃生窗为车本体(100)的前挡风玻璃窗。
CN201720929243.2U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Active CN207194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9243.2U CN207194746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9243.2U CN207194746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94746U true CN207194746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9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29243.2U Active CN207194746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947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2960A (zh) * 2019-09-11 2020-01-24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逃生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2960A (zh) * 2019-09-11 2020-01-24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逃生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59193U (zh) 一种便于应急门逃生的活动踏步
CN207194746U (zh) 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CN203515229U (zh) 一种客车及其逃生窗
CN207190746U (zh) 一种逃生窗及消防车
CN104118390B (zh) 一种安全带系统
CN105019789B (zh) 轨道交通车辆应急逃生窗户及轨道交通车辆
CN202806309U (zh) 一种大客车侧窗
CN110259296B (zh) 公交围门锁
CN207045111U (zh) 客车应急车门系统及客运车辆
CN206781495U (zh) 一种汽车开启式逃生窗户
CN209212103U (zh) 一种客车全新逃生窗系统
CN206493819U (zh) 一种逃生应急门及使用该应急门的客车
CN206681564U (zh) 轨道车辆、轨道交通系统、塞拉门及其驱动机构防尘罩
CN105129070A (zh) 一种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泄压口盖机构
CN106285323A (zh) 一种便于逃生的开启式客车车窗
CN208883259U (zh) 一种电梯救援门装置
CN202541659U (zh) 厢式货车车厢三面板正弹簧式紧固装置
CN206406732U (zh) 一种应用于客车上的紧急逃生车窗
CN201635628U (zh) 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
CN206765780U (zh) 长途客车安全门
CN216153536U (zh) 一种封闭式货厢厢门自救结构
CN210714229U (zh) 一种内开式安全门
CN216761929U (zh) 一种驾驶室具有多处逃生通道的机动车
CN201580228U (zh) 一种客车翻转车窗
CN203601064U (zh) 汽车座椅地沟锁锁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3

Address after: 413062 Floor 3, No. 1 Factory Building, Sany Zhongyang Industrial Park, East New District, Yuxiangshan Street,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101, Shiba Village, Henglongqiao Town)

Patentee after: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31 industrial city,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atentee befor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