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81059U - 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81059U
CN207181059U CN201721222146.6U CN201721222146U CN207181059U CN 207181059 U CN207181059 U CN 207181059U CN 201721222146 U CN201721222146 U CN 201721222146U CN 207181059 U CN207181059 U CN 207181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nnector
elastic telescopic
pedestal
load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221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昌国
欧阳涛
潘新福
岳承翰
孔令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ac Research Automobile Test Ground Co ltd
China Automotive Research Automobile Testing Grou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 Center Of Yancheng Automobile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 Center Of Yancheng Automobile Te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 Center Of Yancheng Automobile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221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81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81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81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属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动力单元包括基座、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弹性伸缩装置。第一滚轮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滚轮相对基座转动。第二滚轮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滚轮相对基座转动。弹性伸缩装置固定于基座,弹性伸缩装置用于与承载单元连接,弹性伸缩装置能够缩短以使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位于承载单元内。对汽车进行测试时,汽车碾压承载单元后,弹性伸缩装置将被压缩,使得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收缩至承载单元内,此时承载单元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动力单元不会被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联网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趋势和未来汽车行业的制高点。智能联网汽车的发展会从本质上减少或消除交通安全问题。智能联网汽车在研发过程中,需要用到移动测试平台对汽车进行测试,移动测试平台主要用于模拟行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速度较低目标物的运动场景,即移动测试平台可带动假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运动。现有的移动测试平台受到汽车碾压后,其动力单元容易受到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单元,以改善移动测试平台受到碾压后动力单元容易受到破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测试平台,以改善移动测试平台受到碾压后动力单元容易受到破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单元,用于带动承载单元移动,包括基座、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弹性伸缩装置;
第一滚轮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滚轮相对基座转动;
第二滚轮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滚轮相对基座转动;
弹性伸缩装置固定于基座,弹性伸缩装置用于与承载单元连接,弹性伸缩装置能够缩短以使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位于承载单元内。
进一步地,弹性伸缩装置包括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第一弹性伸缩组件与第二弹性伸缩组件分别位于基座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包括多个弹性伸缩件,多个弹性伸缩件沿基座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弹性伸缩件包括固定体、伸缩体和弹性体,固定体套设于伸缩体的外侧,弹性体设于固定体与伸缩体之间,固定体与基座固定连接,伸缩体用于与承载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基座包括基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分别位于基体的两端,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均与基体可拆卸连接;
第一滚轮与第一连接体转动连接,第二滚轮与第二连接体转动连接;
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基座,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滚轮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基座,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滚轮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机;
第一滚轮上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滚轮与第一连接体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
第二滚轮上固定有第二转轴,第二滚轮与第二连接体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地,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和倚靠面,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形成夹持间隙,第一连接体位于夹持间隙内,第一连接体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接触,第一连接体的端面与倚靠面接触,以限制第一连接体向靠近第二连接体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倚靠面上设有凸出部,第一连接体的端面上设有与凸出部相配合的凹陷部,凸出部插设于凹陷部内。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测试平台,包括承载单元和上述的动力单元,弹性伸缩装置与承载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承载单元上设有用于容纳基座的容纳槽,基座能够在容纳槽内移动并压缩弹性伸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单元,动力单元中设有弹性伸缩装置,使用时,弹性伸缩装置与承载单元连接。对汽车进行测试时,汽车碾压承载单元后,弹性伸缩装置将被压缩,使得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收缩至承载单元内,此时承载单元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动力单元不会被损坏。此外,由于第一单元中的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分别由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单独驱动,即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的转速可单独进行控制,便于实现精确转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测试平台,包括上述动力单元,这种移动测试平台中的动力单元不会因为汽车碾压而顺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移动测试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弹性伸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承载单元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承载单元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移动测试平台;10-动力单元;11-基座;111-基体; 1111-第一对接部;1112-连接部;1113-第二对接部;1114-第一连接板; 1115-第二连接板;1116-第三连接板;1117-第四连接板;1118-第五连接板;1119-第六连接板;1120-第一夹持面;1121-第二夹持面;1122- 倚靠面;1123-第一限位面;1124-第二限位面;1125-凸出部;112-第一连接体;1126-凹陷部;113-第二连接体;114-锁紧螺钉;12-第一滚轮;121-第一转轴;122-第一联轴器;13-第二滚轮;131-第二转轴; 132-第二联轴器;14-第一驱动装置;15-第二驱动装置;16-弹性伸缩件;161-固定体;1611-本体;1612-盖体;1613-定位盲孔;1614-定位通孔;1615-第一孔段;1616-第二孔段;162-伸缩体;1621-第一柱体;1622-第二柱体;163-弹性体;20-承载单元;21-承载本体;211- 承载板;212-侧板;22-盖板;23-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测试平台100,包括承载单元20和两个动力单元10,动力单元10设于承载单元20的底部。
如图2所示,动力单元10包括基座11、第一滚轮12、第二滚轮 13、第一驱动装置14、第二驱动装置15、弹性伸缩装置。第一滚轮 12和第二滚轮13均与动力单元10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14用于驱动第一滚轮12相对基座11转动,第二驱动装置15用于驱动第二滚轮13相对基座11转动,弹性伸缩装置固定于基座11上。
其中,如图3所示,基座11包括基体111、第一连接体112和第二连接体113。第一连接体112和第二连接体113分别位于基体111 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一连接体112、第二连接体113均与基体111 可拆卸连接。
如图4所示,基体111包括第一对接部1111、连接部1112和第二对接部1113,第一对接部1111、第二对接部1113对称设置于连接部1112的两端。
其中,连接部1112为“工”形,连接部1112包括第一连接板1114、第二连接板1115和第三连接板1116,第一连接板1114平行于第三连接板1116,第一连接板1114与第三连接板1116通过第一连接板1114 连接。第一对接部1111包括为“匚”形,第一对接部1111包括第四连接板1117、第五连接板1118和第六连接板1119,第四连接板1117 平行于第六连接板1119,第四连接板1117与第六连接板1119通过第五连接板1118连接。第四连接板1117的内侧形成第一夹持面1120 和第一限位面1123,第六连接板1119的内侧形成第二夹持面1121和第二限位面1124,第一夹持面1120与第二夹持面1121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面1120与第二夹持面1121形成夹持间隙,第一限位面1123 与第二限位面1124共面形成倚靠面1122。第一限位面1123与第三限位面上均设有凸出部1125,凸出部1125为圆柱形。第二对接部1113 与第一对接部111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对接部1111与第二对接部1113背向布置,第一对接部1111 的第五连接板1118与第一连接板1114、第三连接板1116的一端连接,第二对接部1113的第五连接板1118与第一连接板1114、第三连接板 1116的另一端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体112为长方体结构,第一连接体112上设有通孔,通孔为方形,通过贯通第一连接体112高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一连接体112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凹陷部1126,凹陷部1126为盲孔。第二连接体113的结构与第一连接体11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体112与基体111的第一对接部1111连接,第一连接体112位于第一对接部1111的夹持间隙内,第一连接体112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对接部1111中的第一夹持面 1120、第二夹持面1121接触,第一连接体112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一对接部1111中的倚靠面1122接触,第一对接部1111的凸出部1125插设于第一连接体112的凹陷部1126内形成配合。第一连接体112与第一对接部1111通过锁紧螺钉114连接固定。第二连接体113与基体111的第二对接部1113连接,第二连接体113位于第二对接部1113的夹持间隙内,第二连接体11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对接部1113中的第一夹持面1120、第二夹持面1121 接触,第二连接体113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二对接部1113 中的倚靠面1122接触,第二对接部1113的凸出部1125插设于第二连接体113的凹陷部1126内形成配合。第二连接体113与第二对接部1113通过锁紧螺钉114连接固定。
如图2所示,第一滚轮12上设有第一转轴121,第一转轴121 固定于第一滚轮12,第一转轴121与第一滚轮12同轴设置,第一滚轮12位于第一连接体112中的通孔内,第一转轴121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连接体112,第一转轴121延伸至第一对接部1111内。第二滚轮13上设有第二转轴131,第二转轴131固定于第二滚轮13,第二转轴131与第一滚轮12同轴设置,第二滚轮13位于第二连接体 113中的通孔内,第二转轴131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连接体113,第二转轴131延伸至第二对接部1113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14和第二驱动装置15均为直流无刷电机。第一驱动装置14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114与第三连接板1116 之间,第一驱动装置14的输出轴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112内,第一驱动装置14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121通过第一联轴器122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5固定于第一连接部1112与第二连接板1115之间,第二驱动装置15的输出轴延伸至第二连接部1112内,第二驱动装置15 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131通过第二联轴器132连接。第一驱动装置 14工作时,第一驱动装置14将驱动第一滚轮12转动;第二驱动装置15工作时,第二驱动装置15将驱动第二滚轮13转动。对第一驱动装置14、第二驱动装置15分别控制可改变第一滚轮12、第二滚轮 13的转速,以实现精确转向。
弹性伸缩装置包括,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第一弹性伸缩组件与第二弹性伸缩组件分别位于基座1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二伸缩组件与第一伸缩组件的结构及布置方式均相同。以下对第一弹性伸缩组件进行介绍。
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包括多个弹性伸缩件16,所有弹性伸缩件16 沿基座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其中,如图6所示,弹性伸缩件16包括固定体161、伸缩体162 和弹性体163。固定体161包括本体1611和盖体1612。本体1611为圆柱形,本体1611的一端与与其同轴的定位盲孔1613。盖体1612 也为圆柱形,盖体1612的上设有定位通孔1614,定位通孔1614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孔段1615和第二孔段1616,第一孔段1615设有螺纹内螺纹,第一孔段1615的孔径大于第一孔段1615的孔径。伸缩体162包括第一柱体1621和第二柱体1622,第一柱体1621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1622的直径,第一柱体1621的直径与本体1611的内径相匹配,第二柱体1622的直径与第二孔段1616的孔径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弹性体163为弹簧。弹簧设于本体1611的定位盲孔1613 内,盖体1612螺接在本体1611设置定位盲孔1613的一端,伸缩体 162的第一柱体1621位于定位盲孔1613内并与弹性体163接触,伸缩体162的第二柱体1622远离第一柱体1621的一端穿过盖体1612 的第二孔段1616延伸至固定体161外侧。
如图2所示,弹性伸缩件16的固定体161与基座11固定。基座 11中的第一对接部1111、连接部1112和第二对接部1113上均设有弹性伸缩件16。
如图7所示,承载单元20包括承载本体21和盖板22,盖板22 与承载本体21可拆卸连接。
承载本体21为底部开口结构。如图8所示,承载本体21包括承载板211和周向布置于承载板211的多个侧板212,承载板211为多边形结构,即承载板211具有多个边部,承载板211的边部与侧板 212一一对应,一个侧板212与边部连接。侧板212支撑在承载板211 的下侧,侧板212相对承载板211向外倾斜。本实施例中,侧板212 为四个。
盖板22盖合在承载本体21底部的开口处,盖板22与承载本体 21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7所示,承载单元20的底部设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容纳槽23,容纳槽23大致为矩形,两个容纳槽23的布置方向相互平行,容纳槽 23的内轮廓与基座11的外轮廓相匹配。
如图1所示,两个动力单元10的基座11分别放置在容纳槽23 内,基座11上的弹性伸缩件16的伸缩体162与承载板211通过螺钉固定。动力单元10中的第一滚轮12、第二滚轮13的下缘均低于承载单元20的下缘。
当移动测试平台100放于地面后,目标物可固定在承载本体21 的承载板211上,动力单元10中的第一驱动装置14、第二驱动装置 15工作可使第一滚轮12、第二滚轮13转动,从而带动承载单元20 运动。对汽车进行测试时,汽车碾压承载单元20后,弹性伸缩件16 将被压缩,基座11将向容纳槽23内部移动,从而使第一滚轮12、第二滚轮13收缩至承载单元20内,此时承载单元20的支撑本体1611 将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动力单元10不会被损坏。此外,由于承载本体21中的侧板212相对承载板211向外倾斜,使得承载单元20具有很好的通过性。
本实施例中,弹性伸缩装置中的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分别位于基座1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使得基座11在其宽度方向上能够均匀受力。由于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均包括多个沿基座11长度方向布置的弹性伸缩件16,使得基座11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够均匀受力。
本实施例中,用于安装第一滚轮12的第一连接体112与基体111 可拆卸连接,用于安装第二滚轮13的第二连接体113与基座11可拆卸连接,便于第一滚轮12与第一驱动装置14连接、第二滚轮13与第二驱动装置15连接,可方便的实现第一滚轮12、第二滚轮13的更换。
本实施例中,基体111上的第一夹持面1120、第二夹持面1121、倚靠面1122均可起到限位作用,第一夹持面1120与第二夹持面1121 配合可限制第一连接体11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倚靠面1122可限制第一连接体112向靠近第二连接体113的方向移动,这种结构可实现第一连接体112、第二连接体113与基座11的快速安装。此外,由于倚靠面1122的凸出部1125插设于第一连接体112上的凹陷部 1126内,可限制第一连接体112向其高度方向移动,当承载单元20 被碾压时,第一连接体112上所受到的力将传递给基体111,保证第一转轴121与第一驱动装置14的输出轴的同轴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动力单元10为两个,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动力单元10也可以一个或者多个。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单元,用于带动承载单元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弹性伸缩装置;
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轮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滚轮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所述弹性伸缩装置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弹性伸缩装置用于与所述承载单元连接,所述弹性伸缩装置能够缩短以使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位于承载单元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装置包括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组件分别位于基座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包括多个弹性伸缩件,多个所述弹性伸缩件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件包括固定体、伸缩体和弹性体,所述固定体套设于所述伸缩体的外侧,所述弹性体设于所述固定体与所述伸缩体之间,所述固定体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伸缩体用于与所述承载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分别位于所述基体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均与所述基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连接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连接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滚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滚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机;
所述第一滚轮上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
所述第二滚轮上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连接体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和倚靠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形成夹持间隙,所述第一连接体位于所述夹持间隙内,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端面与所述倚靠面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体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体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面上设有凸出部,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凸出部插设于所述凹陷部内。
9.一种移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单元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单元,所述弹性伸缩装置与所述承载单元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基座的容纳槽,所述基座能够在所述容纳槽内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伸缩装置。
CN201721222146.6U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 Active CN207181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2146.6U CN207181059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2146.6U CN207181059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81059U true CN207181059U (zh) 2018-04-03

Family

ID=61749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22146.6U Active CN207181059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81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92222U (zh) 整体式车桥安装夹具总成
CN111766084B (zh) 一种基于动态运动仿真的汽车底盘性能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6769013A (zh) 一种电作动器的加载惯量测试装置
CN106092595A (zh) 一种车辆安全维护检测装置
CN207181059U (zh) 一种动力单元及移动测试平台
CN114720829A (zh) 一种电缆绝缘检测及故障预警定位装置
CN110221206B (zh) 电机安装台架及电机测功试验装置
CN115575756B (zh) 一种车载屏检测定位装置
CN204549900U (zh) 汽车起重机支腿装置
US867806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 tire for mounting
CN206270184U (zh) Vrla电池隔板穿刺实验装置
CN204424452U (zh) 多轴信标极化器
CN202695891U (zh) 带有限位框的可调接线装置
CN216066947U (zh) 一种旋转辊工装
CN203324609U (zh) 一种多视角车载分离液晶显示屏测试装置
CN212621503U (zh) 一种电动车检测试验台用转向测试装置
CN220751581U (zh) 一种机动车底盘零部件质量检测系统
CN112147441A (zh) 多功能继电保护试验线盘
CN202712633U (zh) 便于移动的滚筒式插线装置
CN215497338U (zh) 一种电池仓及电池仓用浮动插拔机构
CN216840856U (zh) 一种舞台拼装转台装置
CN215953677U (zh) 摇摆台
CN205209388U (zh) 一种电池极片涂敷机的涂敷辊径跳检测装置
US11674867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test bench
CN219140330U (zh) 一种球罐检测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4100 Dafeng Port Economic Zone, Dafeng, Jiangsu, Yancheng City

Patentee after: China Automotive Research automobile testing ground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100 Dafeng Port Economic Zone, Dafeng, Jiangsu, Yancheng City

Patentee before: CAAC research automobile test ground Co.,Ltd.

Address after: 224100 Dafeng Port Economic Zone, Dafeng, Jiangsu, Yancheng City

Patentee after: CAAC research automobile test ground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100 Dafeng Port Economic Zone, Dafeng, Jiangsu, Yancheng City

Patentee before: CATARC YANCHENG AUTOMOTIVE PROVING GROUN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