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76909U -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 Google Patents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76909U
CN207176909U CN201720700095.7U CN201720700095U CN207176909U CN 207176909 U CN207176909 U CN 207176909U CN 201720700095 U CN201720700095 U CN 201720700095U CN 207176909 U CN207176909 U CN 207176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boarding
slope
wallboard
wing plate
building syste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000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建锋
潘韧坚
刘中华
郦宏伟
朱成前
何磊
魏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VZHU HOUSE SYSTEM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VZHU HOUSE SYSTEM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VZHU HOUSE SYSTEM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VZHU HOUSE SYSTEM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000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76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76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76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属于建筑物结构构件技术领域。包括屋面板、墙板以及由腹板、梁板、翼板和若干组封板构成的坡梁,所述的屋面板搭建于墙板上方,墙板与屋面板之间即为坡梁,且坡梁的腹板竖直安装,梁板位于两侧屋面板之间并构成屋面板的屋脊梁,翼板呈斜面状结构,并位于屋面板下方,封板位于屋面板两端,并卡装在对应的墙板外侧。将实用新型应用于建筑物,特别是轻型预制式房屋建筑加工,具有抗拉、抗拔、抗震、抗破损等优点。

Description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属于建筑物结构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预制建筑构建中常用的梁有两种,一种为如图1所示的矩形梁板,另一种是如图2所示的工字形梁板。然而两种梁均存在很明显的缺陷,具体归纳如下:
(1)矩形梁板又称为回字型梁板,在与之屋面板固定连接中,这种梁板的与板面的接触面小,不易固定;同时还存在用钢量大、成本高等缺陷;
(2)工字形梁板一定程度扩大了接触面,但其与屋面板的连接契合度差,安装精密度低,梁板与屋面板、墙面板之间缺少有效的拉结锚固,结构安全性差;
(3)上述两种梁板还同时都具有室内梁板外露,影响美观度等缺陷,需二次装修处理,费用较高,尤其是工字形梁板;梁板自重大,施工安装繁琐,连接稳定不易。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预制建筑加工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契合度高、提升屋面与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结构安全性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包括屋面板、墙板以及由腹板、梁板、翼板和若干组封板构成的坡梁,所述的屋面板搭建于墙板上方,墙板与屋面板之间即为坡梁,且坡梁的腹板竖直安装,梁板位于两侧屋面板之间并构成屋面板的屋脊梁,翼板呈斜面状结构,并位于屋面板下方,封板位于屋面板两端,并卡装在对应的墙板外侧。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翼板包括翼板一和翼板二,翼板一与翼板二形成上大下小的坡面型结构。翼板呈斜面结构,增大了坡梁与屋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安装结构更加稳定,而两个翼板即翼板一和翼板二不仅起到支撑和定型屋面板的作用,还实现了梁的不暴露,减少了后续的装修工作。
所述的封板由一对卡板一和卡板二构成,卡板一和卡板二对对应的墙板进行卡箍,在进行限位的同时,其结构较为固定,也实现了抗震的效果。
所述的腹板上设置有控孔,控孔通过打孔形成,不仅实现了减重和省料的效果,还为灌浆提供了容纳空间,在安装完毕后的填充水泥、浆料等时,可实现无空漏加工,并将屋面板、坡梁以及墙板形成一体化的结构,无需二次维护。而控孔的设置也起到自动定位的作用,方便销钉、穿透螺栓的固定。
所述的封板设置不少于两组,其中有两组分别位于坡梁两端。更优选的,所述的坡梁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封板,用于对中间有梁时,对对应的梁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所述的梁板宽度为腹板高度的1/2-1/4。梁板作为上端固定部件,其宽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太多面积暴露在外,也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引起漏水和密封不严实的缺陷。
所述的墙板由若干个墙板单元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
所述的屋面板由若干个墙面单元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
本申请建筑系统主要是由屋面板、墙板和坡梁构成,其中的坡梁主要包括作为上翼缘板的梁板、位于中间的腹板、作为下翼缘板的折型翼板以及下部用以连接墙板的封板组合而成,通过穿透螺栓将坡梁与预制板(屋面板、墙板)连接固定,提升了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其中,腹板采用冲孔形式以减少钢梁自重和钢材用量,节约成本。在屋脊的位置即梁板连接的位置内填防水砂浆,施工方便,防水性能好。
其中,钢粱高度由结构计算确定,梁板宽度约为腹板高度的1/2~1/4,封板中间穿孔到预制板最近距离不小于1倍板厚,翼板斜面角度根据屋面坡度确定。
本申请建筑体系可用于被连接的材料包括轻质混凝土条板(轻质墙板)、各类木板、塑料板、水泥板、硅酸钙板等。
本申请实现的技术效果和有益效果如下:
1、钢梁与屋面板、墙面板安装连接问题,通过采用合理的截面形式,既可满足结构抗震要求,又减少了钢材用量,提高了坡梁与预制板的连接契合度;坡梁和板材通过穿透螺栓相连,提升了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结构安全性更好,在满足结构计算的前提下,使钢梁与屋面板、墙面板安装连接更合理简便, 提升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
2、有利于屋面防水的施工,提高屋面整体防水性能。
3、解决了室内钢梁外露的问题,提高使用美观度,节约二次装修成本;
4、钢梁自重减轻,有效节省结构成本,装修成本,使室内空间更美观,提高房宜居性,且便于安装操作和安装,提高施工速度,安全可靠,易于生产制作,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矩形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规工字形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立体拆分图;
图4为本申请的侧面图;
图5为本申请中坡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坡梁的侧面图;
图7为本申请中腹板的加工变化图。
图中标号:1.腹板;11. 控孔;2. 梁板;3. 翼板;31. 翼板一;32. 翼板二;4. 封板;41. 卡板一;42. 卡板二;4a. 封板一;4b. 封板二;4c. 封板三;5. 屋面板;6. 墙板;7. 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预制双坡建筑体系,结合图3和图4,包括屋面板5、墙板6以及由腹板1、梁板2、翼板3和若干组封板4构成的坡梁,屋面板5搭建于墙板6上方,墙板6与屋面板5之间即为坡梁,且结合图5、6和图7,坡梁的腹板1竖直安装,梁板2位于两侧屋面板5之间并构成屋面板5的屋脊梁,翼板3呈斜面状结构,并位于屋面板5下方,封板4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屋面板5两端,并卡装在对应的墙板6外侧。
本申请建筑系统主要是由屋面板5、墙板6和坡梁构成,其中的坡梁主要包括作为上翼缘板的梁板2、位于中间的腹板1、作为下翼缘板的折型翼板3以及下部用以连接墙板的封板4组合而成,通过穿透螺栓/销钉7将坡梁与预制板(屋面板、墙板)连接固定,提升了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在屋脊的位置即梁板2连接的位置内填防水砂浆,施工方便,防水性能好。
其中,钢粱高度由结构计算确定,梁板2宽度约为腹板1高度的1/2~1/4,翼板3斜面角度根据屋面坡度确定。
本申请建筑体系可用于被连接的材料包括轻质混凝土条板(轻质墙板)、各类木板、塑料板、水泥板、硅酸钙板等。
本申请实现的技术效果和有益效果如下:
1、钢梁与屋面板、墙面板安装连接问题,通过采用合理的截面形式,既可满足结构抗震要求,又减少了钢材用量,提高了坡梁与预制板的连接契合度;坡梁和板材通过穿透螺栓相连,提升了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结构安全性更好,在满足结构计算的前提下,使钢梁与屋面板、墙面板安装连接更合理简便, 提升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
2、有利于屋面防水的施工,提高屋面整体防水性能。
3、解决了室内钢梁外露的问题,提高使用美观度,节约二次装修成本。
4、钢梁自重减轻,有效节省结构成本,装修成本,使室内空间更美观,提高房宜居性,且便于安装操作和安装,提高施工速度,安全可靠,易于生产制作,实用性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6,翼板3包括翼板一31和翼板二32,翼板一31与翼板二32形成上大下小的坡面型结构。翼板3呈斜面结构,增大了坡梁与屋面板5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安装结构更加稳定,而两个翼板即翼板一31和翼板二32不仅起到支撑和定型屋面板的作用,还实现了梁的不暴露,密封和防水效果良好,并减少了后续的装修工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封板4由一对卡板一41和卡板二42构成,卡板一41和卡板二42对对应的墙板6进行卡箍,在进行限位的同时,其结构较为固定,也实现了抗震的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和图7,腹板1上设置有控孔11,控孔11通过打孔形成,不仅实现了减重和省料的效果,还为灌浆提供了容纳空间,在安装完毕后的填充水泥、浆料等时,可实现无空漏加工,并将屋面板5、坡梁以及墙板6形成一体化的结构,无需二次维护。而控孔11的设置也起到自动定位的作用,方便销钉、穿透螺栓的固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封板4设置有两组,即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分别位于坡梁的前后两端。当中间有梁的建筑体系,在坡梁中部还可以设置封板三4c,对对应的梁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梁板2宽度为腹板1高度的1/2-1/4。梁板2作为上端固定部件,其宽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太多面积暴露在外,也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引起漏水和密封不严实的缺陷。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墙板6由若干个墙板单元6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屋面板5由若干个墙面单元5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屋面板5由若干个墙面单元5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墙板6由若干个墙板单元6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屋面板5由若干个墙面单元5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墙板6由若干个墙板单元6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封板4设置有两组,即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分别位于坡梁的前后两端。当中间有梁的建筑体系,在坡梁中部还可以设置封板三4c,对对应的梁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梁板2宽度为腹板1高度的1/2-1/4。梁板2作为上端固定部件,其宽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太多面积暴露在外,也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引起漏水和密封不严实的缺陷。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翼板3包括翼板一31和翼板二32,翼板一31与翼板二32形成上大下小的坡面型结构。翼板3呈斜面结构,增大了坡梁与屋面板5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安装结构更加稳定,而两个翼板即翼板一31和翼板二32不仅起到支撑和定型屋面板的作用,还实现了梁的不暴露,密封和防水效果良好,并减少了后续的装修工作。封板4由一对卡板一41和卡板二42构成,卡板一41和卡板二42对对应的墙板6进行卡箍,在进行限位的同时,其结构较为固定,也实现了抗震的效果。封板4设置有两组,即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分别位于坡梁的前后两端。当中间有梁的建筑体系,在坡梁中部还可以设置封板三4c,对对应的梁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屋面板5由若干个墙面单元5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墙板6由若干个墙板单元6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
其中,梁板2宽度为腹板1高度的1/2-1/4。梁板2作为上端固定部件,其宽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太多面积暴露在外,也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引起漏水和密封不严实的缺陷。

Claims (9)

1.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板、墙板以及由腹板、梁板、翼板和若干组封板构成的坡梁,所述的屋面板搭建于墙板上方,墙板与屋面板之间即为坡梁,且坡梁的腹板竖直安装,梁板位于两侧屋面板之间并构成屋面板的屋脊梁,翼板呈斜面状结构,并位于屋面板下方,封板位于屋面板两端,并卡装在对应的墙板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板包括翼板一和翼板二,翼板一与翼板二形成上大下小的坡面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板由一对卡板一和卡板二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板上设置有控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板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坡梁的前后两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板设置不少于两组,其中有两组分别位于坡梁两端,坡梁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封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板宽度为腹板高度的1/2-1/4。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板由若干个墙板单元拼接而成。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板由若干个墙面单元拼接而成。
CN201720700095.7U 2017-06-16 2017-06-16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Active CN207176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0095.7U CN207176909U (zh) 2017-06-16 2017-06-16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0095.7U CN207176909U (zh) 2017-06-16 2017-06-16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76909U true CN207176909U (zh) 2018-04-03

Family

ID=61733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00095.7U Active CN207176909U (zh) 2017-06-16 2017-06-16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769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1928A (zh) * 2022-02-21 2022-04-15 天津大学 适用于坡屋顶脊的异形h型钢梁及其连接节点和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1928A (zh) * 2022-02-21 2022-04-15 天津大学 适用于坡屋顶脊的异形h型钢梁及其连接节点和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7788B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房屋体系及其建造方法
CN205637106U (zh) 一种全装配式钢结构的房屋结构体系
CN103352569A (zh) 一体化浇注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
CN105672664A (zh) 整体保温墙板建筑体系
CN207176909U (zh)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CN113737936B (zh) 一种预制组合式双联阳台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971516U (zh) 一种双坡屋面预制钢梁
CN108286292A (zh) 一种智能型抗震钢结构厂房
CN203412143U (zh) 一体化浇注建筑房屋的墙体结构
CN208168094U (zh) 装配式无梁坡屋面结构
CN207568062U (zh) 部分预制夹心墙板及其墙体结构和建筑
CN206360431U (zh) 一种地下室汽车坡道
CN206681175U (zh) 无水间和有水间玻璃隔断交接处的防水构造
CN215331010U (zh) 一种块瓦屋面墙边变形缝结构
CN206205166U (zh) 一种可同步交叉施工的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结构
CN214364032U (zh) 一种轻钢轻混近零能耗房屋
CN209011381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结构体系
CN210827908U (zh) 一种舒适节能全装配土坯房
CN210530149U (zh) 斜屋面陶瓦干挂结构
CN206189690U (zh) 一种屋面板及屋盖
CN208152458U (zh) 一种具有防水保温功能的凹凸造型陶土板幕墙系统
CN207934510U (zh) 一种多层集装箱式部队营房
CN206220611U (zh) 一种大直径筒仓平顶屋盖
CN211572273U (zh) 一种复合砼密肋夹心底板和波形瓦面板的组合屋面
CN111287311A (zh) 一种冷弯薄壁轻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