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6914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56914U
CN207156914U CN201721105606.7U CN201721105606U CN207156914U CN 207156914 U CN207156914 U CN 207156914U CN 201721105606 U CN201721105606 U CN 201721105606U CN 207156914 U CN207156914 U CN 207156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abin
vehicle
allocation unit
machin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056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浩
李力华
王殿生
姚锁梁
郑云飞
陈国念
王立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056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56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56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56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具有机舱;电动力总成,所述电动力总成与所述车身相连;能量分配单元;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支架设在所述机舱内,所述电动力总成、所述能量分配单元和所述电机控制器均位于所述机舱内,所述电动力总成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所述能量分配单元和所述电机控制器均与所述支架相连且均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通过设置上述支架,从而使机舱内的部件可更加合理地布置,且整体结构紧凑,整齐美观,同时实现了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的分离,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纯电动汽车机舱布置形式不够紧凑,且无法将多个零部件及线束合理布置,使前机舱的布置混乱,且无法做到紧凑美观、整齐大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舱布置紧凑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具有机舱;电动力总成,所述电动力总成与所述车身相连;能量分配单元;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支架设在所述机舱内,所述电动力总成、所述能量分配单元和所述电机控制器均位于所述机舱内,所述电动力总成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所述能量分配单元和所述电机控制器均与所述支架相连且均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支架,将机舱内各部件的位置重新规划,使得机舱内各部件的位置分布更加合理,且不会相互影响,同时保证了机舱内各部件分布更加紧凑美观、整齐大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还包括低压蓄电池,所述低压蓄电池与支架相连且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电机控制器位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与所述低压蓄电池之间,这样的设置可充分利用支架上方的空间,且可将低压蓄电池固定在支架上,将机舱内空间更加合理地分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低压蓄电池之间的间隙,使机舱中的布置更加合理,且安全性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还包括ABS执行器、整车控制器、真空助力器和机舱保险盒,所述ABS执行器、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真空助力器和所述机舱保险盒均与车身相连且均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且沿所述机舱的周向间隔设在所述机舱的后部,这样的设置又便于低压线束在机舱中的分布,且使机舱空间中部件的分布更加合理且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还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电动力总成相连,且所述真空泵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真空泵位于所述电动力总成的一侧,从而更加合理的布置部件,且可充分利用支架下方的空间,使部件的布置更加紧凑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还包括空调压缩机,所述空调压缩机安装在所述电动力总成上,且所述空调压缩机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空调压缩机位于所述电动力总成的另一侧,从而可以合理地利用空间,且便于机舱中线束的布置。
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真空罐,所述真空罐与所述支架相连,且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从而更加充分地利用支架下方的空间,使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美观。
更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快充接口,所述快充接口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快充接口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相连,且所述快充接口位于所述机舱的前部,从而便于通过快充接口对车辆进行充电,提供车辆所需的电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车辆的低压线束,从而将低压线束更加合理的设置固定在机舱中,有效地避免了高低压线束的接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框体、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所述支架框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支架框体相连,且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相连以使所述能量分配单元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表面间隔开,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相连以使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表面间隔开,从而可提高机舱中各部件之间安全性能,且使各部件之间的结构布置更加合理,且整齐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支架,从而使机舱内的部件可更加合理地布置,且整体结构紧凑,整齐美观,同时实现了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的分离,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主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
支架1、固定部11、第一支座12、第二支座13、
电动力总成21、能量分配单元22、电机控制器23、空调压缩机24、
低压蓄电池31、ABS执行器32、真空助力器33、真空泵34、真空罐35、机舱保险盒36、整车控制器37、
高压线束4、
低压线束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100包括车身(图中未示出)、电动力总成21、能量分配单元22、电机控制器23和支架1。
车身具有机舱,电动力总成21与车身相连,且车身上设有悬置机构,电动力总成21与车身通过悬置机构相连,且使电动力总成21悬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控制器23与能量分配单元2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在电机控制器23与能量分配单元22之间留有间隙,可有效地避免工作时相互影响,保证了电机控制器23与能量分配单元22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支架1与车身相连,支架1设在机舱内,电动力总成21、能量分配单元22和电机控制器23均位于机舱内,电动力总成21位于支架1的下方,能量分配单元22和电机控制器23均与支架1相连且均位于支架1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支架1将机舱内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可将部件设置在在支架1上方或下方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支架1上方或下方的空间内的部件(例如动力总成21、能量分配单元22和电机控制器23),可以将部件连接在车身上,也可将部件连接在支架1上。这样,通过设置支架1,使部件设置在机舱中的位置更加合理,且分布更加紧凑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设置支架1,将机舱内各部件的位置重新规划,使得机舱内各部件的位置分布更加合理,且不会相互影响,同时保证了机舱呢各部件分布更加紧凑美观、整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车辆100还可以包括低压蓄电池31,低压蓄电池31与支架1相连,且低压蓄电池31位于支架1的上方,在左右方向上电机控制器23位于能量分配单元22与低压蓄电池31之间,这样的设置可充分利用支架1上方的空间,且将低压蓄电池31固定在支架1上,将机舱内空间更加合理地分配。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电机控制器23与能量分配单元22之间的间隙小于电机控制器23与低压蓄电池31之间的间隙,电机控制器23和能量分配单元22连接的高压线束4较多,低压蓄电池31为低压部件,在电机控制器23与低压蓄电池31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隙可有效地避免高压线束4和低压线束5接触,使机舱中的布置更加合理,且安全性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100还可以包括ABS执行器32、整车控制器37、真空助力器33和机舱保险盒36,ABS执行器32、整车控制器37、真空助力器33和机舱保险盒36均与车身相连且均位于支架1的上方,且沿机舱的周向间隔设在机舱的后部,由此可以合理地利用车身来固定上述部件,且ABS执行器32、整车控制器37、真空助力器33和机舱保险盒36均为低压部件,连接低压线束5,这样的设置又便于低压线束5在机舱中的分布,且使机舱空间中部件的分布更加合理且美观。
具体地,机舱保险盒36用于保证车辆100的电路安全性,避免电压过高,毁坏电路。
具体地,如图2所示,车辆100还可以包括真空泵34,真空泵34与电动力总成21相连,且真空泵34位于支架1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真空泵34位于电动力总成21的一侧,且真空泵34的体积较小,从而机舱内各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且可充分利用支架1下方的空间,使部件的布置更加紧凑美观。
进一步地,车辆100还可以包括空调压缩机24,空调压缩机24安装在电动力总成21上,且空调压缩机24位于支架1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空调压缩机24位于电动力总成21的另一侧,从而可以合理地利用空间,且便于机舱中线束的布置。
更进一步地,车辆100还可以包括真空罐35,真空罐35与支架1相连,且位于支架1的下方,从而更加充分地利用支架1下方的空间,使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美观。
具体地,在真空泵34、真空罐35和真空助力器33等的共同作用下,可提供车辆100所需的驻车制动力。
再进一步地,车辆100还可以包括快充接口,快充接口与车身相连,快充接口与能量分配单元22相连,且快充接口位于机舱的前部,从而便于通过快充接口对车辆100进行充电,提供车辆100所需的电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上设有固定部11,固定部11用于固定车辆100的低压线束5,从而将低压线束5更加合理的布置并固定在机舱中,有效地避免了高压线束4与低压线束5的接触,提高车辆1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架1可以包括支架框体、第一支座12、第二支座13,支架框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车身相连,第一支座12与支架框体相连,且第一支座12与能量分配单元22相连以使能量分配单元22与支架框体的上表面间隔开,第二支座13与电机控制器23相连以使电机控制器23与支架框体的上表面间隔开,低压蓄电池31与真空罐35在上下方向上对应,这样的设置便于能量分配单元22和电机控制器23的散热,从而可提高机舱中各部件之间安全性能,且使各部件之间的结构布置更加合理,且整齐美观。
可选地,支架框体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条第一框条和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框条,两个第一框条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第一框条的两端均与车身相连,多个第二框条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第二框条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第一框条相连,其中第一支座12、第二支座13均与第一框条相连。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的机舱各部件分布情况:
如图1-图3所示,支架1设置在机舱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从而将机舱在上下方向上分为上下两个空间,ABS执行器32、整车控制器37、真空助力器33和机舱保险盒36固定在机舱中的车身上,真空泵34和空调压缩机24分别设置在电动力总成21的两侧,在支架1的右侧,真空罐35和低压蓄电池31在上下方向上对应,ABS执行器32、整车控制器37、真空助力器33、机舱保险盒36、真空泵34、低压蓄电池31和真空罐35均为低压部件。支架1上的第一支座12将能量分配单元22固定在支架1的上方,第二支座13将电机控制器23固定在支架1的上方。在支架1的上方能量分配单元22位于电机控制器23的左侧,电动力总成21通过车身上的悬置机构悬置设置在支架1的下方,能量分配单元22和电机控制器23两者与电动力总成21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电动力总成21、空调压缩机24、能量分配单元22和电机控制器23均连接高压线束4,可以理解的是,这些部件为高压部件。这样的布置形式,将各高压部件布置的位置接近、紧凑,便于高压线束4的布置,低压部件连接的低压线束5可在机舱的四周周壁上固定,部分低压线束5也可通过支架1上的固定部11固定,从而将高压线束4和低压线束5实现分离,且机舱内空间布置更加合理,且紧凑美观。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设置上述支架1,从而使机舱内的部件可更加合理地布置,且整体结构紧凑,整齐美观,同时实现了高压线束4和低压线束5的分离,提高了车辆100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具有机舱;
电动力总成,所述电动力总成与所述车身相连;
能量分配单元;
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支架设在所述机舱内,所述电动力总成、所述能量分配单元和所述电机控制器均位于所述机舱内,所述电动力总成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所述能量分配单元和所述电机控制器均与所述支架相连且均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蓄电池,所述低压蓄电池与支架相连且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电机控制器位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与所述低压蓄电池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低压蓄电池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BS执行器、整车控制器、真空助力器和机舱保险盒,所述ABS执行器、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真空助力器和所述机舱保险盒均与车身相连且均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且沿所述机舱的周向间隔设在所述机舱的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电动力总成相连,且所述真空泵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真空泵位于所述电动力总成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压缩机,所述空调压缩机安装在所述电动力总成上,且所述空调压缩机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空调压缩机位于所述电动力总成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罐,所述真空罐与所述支架相连,且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快充接口,所述快充接口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快充接口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相连,且所述快充接口位于所述机舱的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车辆的低压线束。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框体、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所述支架框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支架框体相连,且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相连以使所述能量分配单元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表面间隔开,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相连以使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表面间隔开。
CN201721105606.7U 2017-08-30 2017-08-30 车辆 Active CN207156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5606.7U CN207156914U (zh) 2017-08-30 2017-08-30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5606.7U CN207156914U (zh) 2017-08-30 2017-08-30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56914U true CN207156914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19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05606.7U Active CN207156914U (zh) 2017-08-30 2017-08-30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569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1264A (zh) * 2020-03-16 2021-09-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1264A (zh) * 2020-03-16 2021-09-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84936A1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車載構造
CN106660439A (zh) 机动车和用于接收电蓄能器电池的接收装置
EP2985162B1 (en)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device
CN201415606Y (zh) 一种电动汽车
CN105593053A (zh) 非接触受电装置的车载构造
CN202557271U (zh) 一种纯电动轿车的前机舱
JP6291769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EP2985188A1 (en) Contactless power-supply device
CN104786803A (zh) 高续驶里程纯电动物流车结构布置
CN104716786B (zh) 大电流永磁同步电机多驱动控制集成装置
CN102431429B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舱的布置形式
CN207156914U (zh) 车辆
CN204801535U (zh) 集成式动力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458469B (zh) 电动汽车的前舱
CN20337204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前舱布置结构
CN205930206U (zh) 一种四驱电动车动力系统布置结构
CN207225486U (zh) 车辆及其后地板组件
CN206475838U (zh) 车辆
CN104442629B (zh) 集成式控制装置及客车
CN104590049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控制装置
CN20582951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
JP2016112899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CN203172563U (zh) 一种电动车电气设备布置结构
CN106274425B (zh) 微型电动载货汽车结构布置
CN205544446U (zh) 用于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