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8419U - 新型红外斩光盘 - Google Patents

新型红外斩光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8419U
CN207148419U CN201721173390.8U CN201721173390U CN207148419U CN 207148419 U CN207148419 U CN 207148419U CN 201721173390 U CN201721173390 U CN 201721173390U CN 207148419 U CN207148419 U CN 207148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opping
light
light source
disk body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733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强
吕大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MUTUAL SUCCESS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MUTUAL SUCCESS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MUTUAL SUCCESS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MUTUAL SUCCESS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733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8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8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8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红外斩光盘,包括盘体、连接轴筒、斩光座;盘体包括底部和环形裙边,在盘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光源通孔,每个光源通孔对应的环形裙边上设置一个位置标识缺口;连接轴筒竖向连接于盘体中部并且底部与盘体底部固定连接;斩光座可拆卸地连接于光源通孔的下方,斩光座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斩光座和下斩光圈,从上到下叠层设置于上斩光座和下斩光圈之间的滤光片、压环,上斩光座包括开口向下的空腔,在空腔的顶部和下斩光圈均设有与光源通孔位置对应的且直径略小于光源通孔的光源穿孔,滤光片和压环横向叠层设置于空腔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明显减小机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导致的斩光盘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改善输出红外信号的同步性。

Description

新型红外斩光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红外斩光盘。
背景技术
QCS中的红外水分检测传感器属于精密检测设备,设备内部的红外斩光盘(后文称斩光盘)是一个用于把红外灯泡发出的光信号按照CPU的控制要求实现精确关闭与打开的关键执行机构。现有斩光盘使用粗糙的连轴器将步进电机和盘体进行连接,盘体幅面大但是用材薄弱,由于受到机加工和装配精度的限制,目前市场上用到的斩光盘普遍存在端面和径向跳动大,红外同步信号差的问题,严重影响红外水分传感器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新型红外斩光盘,解决了现有斩光盘装配精度差,机械强度差,电机输出轴和盘体回转中心的同轴度无法得到保证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红外斩光盘,包括盘体、连接轴筒、斩光座;所述盘体包括底部和环形裙边,在盘体的底部设有多个以连接轴筒为中心均匀分布的光源通孔,每个所述光源通孔对应的环形裙边上设置一个位置标识缺口;所述连接轴筒竖向连接于盘体中部并且底部与盘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斩光座可拆卸地连接于光源通孔的下方,所述斩光座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斩光座和下斩光圈,从上到下叠层设置于上斩光座和下斩光圈之间的滤光片、压环,上斩光座包括开口向下的空腔,在空腔的顶部和下斩光圈均设有与光源通孔位置对应的且直径略小于光源通孔的光源穿孔,滤光片和压环横向叠层设置于空腔中。
具体地,所述环形裙边还设有零位标识缺口。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筒的底部设有端挡盖,端挡盖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电机输出轴的底部。端挡盖用于给电机输出轴定位,保证装配精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筒的侧壁设有安装孔,电机输出轴可拆卸地连接于该连接轴筒中,并通过连接顶丝固定。连接顶丝用于盘体和电机输出轴的连接并压紧电机输出轴侧面。
优选地,每个所述光源通孔的周围设有多个螺栓孔,斩光座通过螺栓穿过该螺栓孔固定连接于光源通孔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上或斩光座上还可拆卸地连接有配重块。配重块用于调节斩光盘的平衡性,使盘体转动更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上斩光座和下斩光圈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环为聚四氟压环,所述盘体由铝合金制成,并在表面设有导电氧化层。使结构更轻的同时兼具优良的抗氧化性和抗静电能力。
本红外斩光盘工作时,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红外斩光盘的回转运动,使斩光座能按照外部程序的控制要求有规律地对红外灯泡发出的光源进行打开和关闭,在打开光源的同时,斩光座上安装的滤光片会对红外灯泡发出的光进行过滤,保证仅使特定波长的光信号能到达接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明显减小机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导致的斩光盘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改善输出红外信号的同步性。斩光盘即可按照外部程序的控制要求,精确地对光源进行打开和关闭,并同时给接收端送去不同波长的光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的斩光座的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
1-盘体,101-光源通孔,102-滤光片位置标识缺口,103-零位标识缺口,2-连接轴筒,3-斩光座,301-上斩光座,302-下斩光圈,303-滤光片,304-压环,305-光源穿孔,4-配重块,5-连接顶丝,6-端挡盖,7-同步信号采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新型红外斩光盘,包括盘体1、连接轴筒2、斩光座3、配重块4、连接顶丝5。
本实施例的盘体包括圆形的底部和环形裙边。在环形裙边上还设有多个滤光片位置标识缺口102。盘体一次成型,提高加工精度。
连接轴筒2竖向连接于盘体中部并且底部与盘体底部固定连接,连接轴筒的底部设有端挡盖6,端挡盖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电机输出轴的底部,端挡盖用于给电机输出轴定位,保证装配精度。在连接轴筒的侧壁设有多个用于穿过连接顶丝的安装孔,电机输出轴可拆卸地连接于该连接轴筒中,并通过连接顶丝固定,连接顶丝用于盘体和电机输出轴的连接并压紧电机输出轴侧面。在盘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光源通孔101,并在每个光源通孔的周围设有多个螺栓孔,斩光座通过M2连接螺栓穿过该螺栓孔固定连接于光源通孔的下方,每个光源通孔对应的环形裙边上设置一个滤光片位置标识缺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上下方为相对方向。
配重块为贴片式配重块,可拆卸地连接于盘体上或斩光座上。配重块用于调节斩光盘的平衡性,使盘体转动更平稳。
本实施例的光源通孔为圆形通孔。
本实施例中,斩光座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斩光座301和下斩光圈302,从上到下叠层设置于上斩光座和下斩光圈之间的滤光片303、压环304。上斩光座包括开口向下的空腔,在空腔的顶部和下斩光圈均设有与光源通孔位置对应的且直径略小于光源通孔的光源穿孔305,该光源穿过孔为圆形通孔,滤光片和压环横向叠层设置于空腔中,上斩光座和下斩光圈通过M2连接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施例的压环为聚四氟压环,盘体由2A12铝合金为基材,再在表面进行导电氧化处理,使结构更轻的同时兼具优良的抗氧化性和抗静电能力。
本红外斩光盘工作时,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红外斩光盘的回转运动,使斩光座能按照外部程序的控制要求有规律地对红外灯泡发出的光源进行打开和关闭(每旋转90度,打开和关闭一次),在打开光源的同时,斩光座上安装的滤光片会对红外灯泡发出的光进行过滤,保证仅使特定波长的光信号能到达接收端。
本实施例中设有四个光源通孔和对应的四个斩光座。如图3所示,每个红外斩光盘共有4个滤光片安装位置,均匀分布于盘面的4个象限点上,分别为1号位、2号位、3号位、4号位,四个象限点以连接轴筒为中心均匀排列。使用的滤光片有两种,分别为波长为1710nm的窄带滤光片(代号1710)和波长为1940nm的窄带滤光片(代号1940)。滤光片的配置方式共有2种:如外部程序需要采集的是1个通道的光信号时,在1号位和2号位分别装1片1710和1940,然后在3号和4号位装铝合金挡片屏蔽;如外部程序需要采集的是2个通道的光信号时,在1号和2号位装1710,在3号和4号位装1940。
斩光盘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顺时针旋转(如图3),其中。1号位、2号位之间还设有零位标识缺口103,当盘体环形裙边上的零位标识缺口转动至同步信号采集器7时,表示盘体运动至起始位置,当1号位的滤光片位置标识缺口转动至同步信号采集器时,此时光源打开,3号位滤光片正处于工作状态;斩光盘继续转动,光源关闭;当转动至2号位的滤光片位置标识缺口对准同步信号采集器时,此时光源再次打开,4号位滤光片正处于工作状态,以此类推。如此往复,斩光盘即可按照外部程序的控制要求,精确地对光源进行打开和关闭,并同时给光信号采集器送去不同波长的光信号。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计原理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新型红外斩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盘体(1)、连接轴筒(2)、斩光座(3);
所述盘体包括底部和环形裙边,在盘体的底部设有多个以连接轴筒为中心均匀分布的光源通孔(101),每个所述光源通孔对应的环形裙边上设置一个位置标识缺口(102);
所述连接轴筒竖向连接于盘体中部并且底部与盘体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斩光座可拆卸地连接于光源通孔的下方,所述斩光座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斩光座(301)和下斩光圈(302),从上到下叠层设置于上斩光座和下斩光圈之间的滤光片(303)、压环(304),上斩光座包括开口向下的空腔,在空腔的顶部和下斩光圈均设有与光源通孔位置对应的且直径略小于光源通孔的光源穿孔(305),滤光片和压环横向叠层设置于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红外斩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裙边还设有零位标识缺口(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红外斩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筒的底部设有端挡盖(6),端挡盖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电机输出轴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红外斩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筒的侧壁设有安装孔,电机输出轴可拆卸地连接于该连接轴筒中,并通过连接顶丝(5)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红外斩光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源通孔的周围设有多个螺栓孔,斩光座通过螺栓穿过该螺栓孔固定连接于光源通孔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红外斩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上或斩光座上还可拆卸地连接有配重块(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红外斩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斩光座和下斩光圈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红外斩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为聚四氟压环,所述盘体由铝合金制成,并在表面设有导电氧化层。
CN201721173390.8U 2017-09-13 2017-09-13 新型红外斩光盘 Active CN207148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3390.8U CN207148419U (zh) 2017-09-13 2017-09-13 新型红外斩光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3390.8U CN207148419U (zh) 2017-09-13 2017-09-13 新型红外斩光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8419U true CN207148419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67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73390.8U Active CN207148419U (zh) 2017-09-13 2017-09-13 新型红外斩光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84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2526A (zh) * 2019-09-24 2020-01-10 卜祥芳 一种机械斩波式低透过率模拟器
CN113866978A (zh) * 2021-08-31 2021-12-3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高能射线的脉冲调制装置及斩波片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2526A (zh) * 2019-09-24 2020-01-10 卜祥芳 一种机械斩波式低透过率模拟器
CN113866978A (zh) * 2021-08-31 2021-12-3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高能射线的脉冲调制装置及斩波片结构
CN113866978B (zh) * 2021-08-31 2023-05-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高能射线的脉冲调制装置及斩波片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48419U (zh) 新型红外斩光盘
US3943758A (e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urface strains during the measurement of inherent stresses in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CN205986561U (zh) 电机转子平衡端板
CN206223669U (zh) 一种电机定子检测设备
CN210198384U (zh) 一种全站仪的稳定支架
CN205112394U (zh) 一种同心环形件胶接定位成型装置
CN209264408U (zh) 锂电池隔膜穿刺强度测试设备
CN205483347U (zh) 一种用于盲孔法残余应力测试中的接线装置
CN209910637U (zh) 一种汽车用气缸孔壁检测装置
CN208719092U (zh) 一种摆片组件黏贴组装系统
CN207771101U (zh) 一种电池自动化封口焊接设备
CN209386941U (zh) 测量伞齿轮箱空间点到面距离的量具
CN110345849A (zh) 一种轴和孔圆度测量的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45641B (zh) 起重机变幅副臂极位夹角检测装置、起重机及检测方法
CN205940513U (zh) 一种水晶棒定向粘料机的角度调整机构
CN206863104U (zh) 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电流测试仪
CN217110722U (zh) 一种基于带轮总成组装的测量机
CN209264544U (zh) 一种人工晶状体光谱透过率测试工装
CN104759882B (zh) Led光引擎量规及其组装方法
CN212351745U (zh) 定位工装
CN216618099U (zh) 一种多级缸的自动调整系统
CN220507948U (zh) 一种基于表磁分布检测的转子校准组件
CN211180555U (zh) 尺寸检测机
CN109877450A (zh) 加速度计密封方法及加速度计
CN207900803U (zh) 稳定性刀具预调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 Qiang

Inventor after: Lv Dawei

Inventor before: Ji Qiang

Inventor before: Lv 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