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5776U - 管路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路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5776U
CN207145776U CN201720688269.2U CN201720688269U CN207145776U CN 207145776 U CN207145776 U CN 207145776U CN 201720688269 U CN201720688269 U CN 201720688269U CN 207145776 U CN207145776 U CN 207145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ection
supporting part
pipe
support
suppor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882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882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5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5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5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路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呈半筒形,第一支撑部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活动端;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呈半筒形,与第一支撑部配合设置,第二支撑部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活动端,第二固定端与第一固定端铰接;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设于第一支撑部和/或第二支撑部的外壁,以限制管路支撑装置至少一个自由度。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管路支撑装置的强度更高,固定更稳固,节省安装空间,安装更方便快捷,配件使用率高,并节省了保温管、卡扣螺钉等材料。

Description

管路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多为分体式,内机通过铜管与外机相连接。铜管直接暴露在室外,容易受到室外大风的影响而发生晃动,带来噪音和振动,甚至导致铜管扭坏。现有技术的管路支撑多采用保温管或橡胶垫结构,或者更复杂的环状夹紧装置。其中,保温管安装时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安装效率低,并且保温管使用寿命短,回收利用率低;橡胶垫结构,容易滑落,并且橡胶垫安装不规范,容易漏装;采用支撑底座和环状夹紧部对管路进行支撑,构造复杂,配件众多,安装效率低,钉、销等配件容易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管路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呈半筒形,第一支撑部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活动端;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呈半筒形,与第一支撑部配合设置,第二支撑部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活动端,第二固定端与第一固定端铰接;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设于第一支撑部和/或第二支撑部的外壁,以限制管路支撑装置至少一个自由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装置设置为分离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并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板为铰接连接,可以在管道初步安装入位后,再将支撑装置装在管道上,拆卸时也可以先拆下管道支撑装置,节省了安装和拆卸的空间,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在第一支撑部和/或第二支撑部外壁设有第一限位部,可以限制管路支撑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平移,减少了管路支撑装置滑出安装位置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于第一活动端的连接卡扣,以及与连接卡扣配合且设于第二活动端的连接卡槽,其中,第一支撑部绕第一固定端的铰接件转动,直至连接卡扣卡入连接卡槽内,与第二支撑部形成闭合的支撑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管路支撑装置的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设有连接卡扣和连接卡槽,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闭合时可以被连接卡扣和连接卡槽锁紧,形成稳固的支撑筒,更好的为管路提供支撑,需要拆卸时,无需移动管路,分开连接卡扣与连接卡槽即可拆下管路支撑装置,节省了拆卸空间,并且节省了保温管和卡扣螺钉等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支撑板,包括贯穿支撑板两侧的安装口,支撑筒安装在安装口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支撑板,为管路和支撑筒提供支撑,并且支撑筒安装在安装口上,使支撑筒位置固定,不易滑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装置及第一限位部为弹性材质。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装置及第一限位部采用弹性材质,使第一限位部在受到径向压力时能被压入安装口,在回弹力作用下卡在安装口,使支撑筒更加稳固的卡设在安装口位置,减少滑落的可能性,限制了管路支撑装置的在轴向上移动,并且弹性材质使用寿命长,配件使用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限位部周向阵列于支撑筒外壁上,且位于同一圆周。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限位部周向阵列于支撑筒外壁上,且位于同一圆周,可以使支撑筒受力均匀,减少晃动,与安装口的固定更可靠,也减少支撑装置损坏的可能性,延长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沿支撑筒周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支撑板板壁配合卡接,将支撑装置固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限位部沿支撑筒周向设有第一凹槽,与支撑板板壁配合卡接,可以减小管路支撑装置的受力,并使管路支撑装置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安装口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凹槽的内壁间距等于支撑板板壁厚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凹槽内壁间距等于支撑板板壁厚度,可以避免支撑板板壁在第一凹槽内沿轴向移动并冲击第一凹槽内壁,减少第一限位部的磨损,延长支撑装置寿命,并为管路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呈半环形,周向设于第一支撑部外壁,第二限位部中心线与支撑筒的中心线共线;其中,第二限位部的内径不小于第一支撑部内径,第二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一支撑部的外径,第二限位部外壁与支撑筒中心线垂直;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呈半环形,周向设于第二支撑部外壁,第三限位部中心线与支撑筒的中心线共线;其中,第三限位部的内径不小于第二支撑部内径,第三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二支撑部的外径,第三限位部外壁与支撑筒中心线垂直;其中,第二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位于同一圆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支撑部外壁上设有半环形的第二限位部,可以对第一支撑部起到加强的作用,第二限位部中心线与支撑筒中心线共线且第二限位部外壁与支撑筒中心线垂直,便于加工,且结构紧凑;第二限位部的内径不小于第一支撑部内径,使第二限位部不会凸出到第一支撑部内壁,使第一支撑部内壁尺寸连贯,确保管路可以流畅的通过;第二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一支撑板的外径,使第二限位部高出了第一支撑部的外壁,对第一支撑部起到强化的作用,同时也起到限位的作用。同理,第三限位部第二支撑部亦起到强化、限位、便于加工等作用,整体上增加了管路支撑装置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另外,第二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位于同一圆周上,便于加工,且支撑筒闭合后也更好的对支撑装置产生加强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第二凹槽,与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之间形成的第三凹槽,位于同一圆周,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与支撑板配合卡接,以固定支撑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形成第二凹槽,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之间形成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位于同一圆周,与支撑板配合卡接,使管路支撑装置受力均匀,卡接稳固,减少管路支撑装置滑落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固定端的端面与第二限位部外圆周面设有第一倒角,第一固定端的端面与第一倒角的倒角面的夹角范围为30°~90°;第二固定端的端面与第三限位部外圆周面设有第二倒角,第二固定端额端面与第二倒角的倒角面的夹角范围为30°~90°。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分别设置30°~90°的倒角,可以使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活动端与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活动端分开时,转动范围更大,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大于管路直径的开口,便于将管路支撑装置安装到管路上,提高安装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限位部设于第一支撑部的端面,第二限位部与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沿支撑筒径向截面呈L型;第三限位部设于第二支撑部的端面,第三限位部与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沿支撑筒径向截面呈L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限位部设于第一支撑部端面,可以节省一部分原材料;第二限位部与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沿支撑筒径向截面呈L型,可以对支撑装置进行加强,同时与第一限位部之间形成第二凹槽,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安装简便。同样,第三限位部也起到节省原料、强化结构和限位、安装简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管路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闭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打开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打开时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支撑板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安装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安装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空调系统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管路支撑装置,10第一支撑部,102第一固定端,104第一活动端,106铰接件,108连接卡扣,12第二支撑部,122第二固定端,124第二活动端,126连接卡槽,14第一限位部,142第一凹槽,16第二限位部,162第二凹槽,18第三限位部,182第三凹槽,19支撑板,2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管路支撑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部10,第一支撑部10呈半筒形,第一支撑部10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一固定端102和第一活动端104;第二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2呈半筒形,与第一支撑部10配合设置,第二支撑部12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二固定端122和第二活动端124,第二固定端122与第一固定端102铰接;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14,设于第一支撑部10和/或第二支撑部12的外壁,以限制管路支撑装置1至少一个自由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装置设置为分离的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12,并且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12为铰接连接,可以在管道初步安装入位后,再将支撑装置装在管道上,拆卸时也可以先拆下管路支撑装置1,节省了安装和拆卸的空间,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在第一支撑部10和/或第二支撑部12外壁设有第一限位部14,可以限制管路支撑装置1在一个方向上的平移,减少了管路支撑装置1滑出安装位置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第一活动端104的连接卡扣108,以及与连接卡扣108配合且设于第二活动端124的连接卡槽126,其中,第一支撑部10绕第一固定端102的铰接件106转动,直至连接卡扣108卡入连接卡槽126内,与第二支撑部12形成闭合的支撑筒。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管路支撑装置1的第一活动端104和第二活动端124设有连接卡扣108和连接卡槽126,使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12在闭合时可以被连接卡扣108和连接卡槽126锁紧,形成稳固的支撑筒,更好的为管路2提供支撑,需要拆卸时,无需移动管路2,分开连接卡扣108与连接卡槽126即可拆下管路支撑装置1,节省了拆卸空间,并且节省了保温管和卡扣螺钉等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板19,包括贯穿支撑板19两侧的安装口,支撑筒安装在安装口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有支撑板19,为管路2和支撑筒提供支撑,并且支撑筒安装在安装口上,使支撑筒位置固定,不易滑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装置及第一限位部14为弹性材质。
其中,材质优选为塑料。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及第一限位部14采用弹性材质,使第一限位部14在受到径向压力时能被压入安装口,在回弹力作用下卡在安装口,使支撑筒更加稳固的卡设在安装口位置,减少滑落的可能性,限制了管路支撑装置1的在轴向上移动,并且弹性材质使用寿命长,配件使用率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1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限位部14周向阵列于支撑筒外壁上,且位于同一圆周。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限位部14周向阵列于支撑筒外壁上,且位于同一圆周,可以使支撑筒受力均匀,减少晃动,与安装口的固定更可靠,也减少支撑装置损坏的可能性,延长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14沿支撑筒周向设有第一凹槽142,第一凹槽142与支撑板19板壁配合卡接,将支撑装置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部14沿支撑筒周向上设有第一凹槽142,与支撑板19板壁配合卡接,可以减小管路支撑装置1的受力,并使管路支撑装置1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安装口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14的第一凹槽142内壁间距等于支撑板19板壁厚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42内壁间距等于支撑板19板壁厚度,可以避免支撑板19板壁在第一凹槽142内沿轴向移动并冲击第一凹槽142内壁,减少第一限位部14的磨损,延长支撑装置寿命,并为管路2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限位部16,第二限位部16呈半环形,周向设于第一支撑部10外壁,第二限位部16中心线与支撑筒的中心线共线;其中,第二限位部16的内径不小于第一支撑部10内径,第二限位部16的外径大于第一支撑部10的外径,第二限位部16外壁与支撑筒中心线垂直;第三限位部18,第三限位部18呈半环形,周向设于第二支撑部12外壁,第三限位部18中心线与支撑筒的中心线共线;其中,第三限位部18的内径不小于第二支撑部12内径,第三限位部18的外径大于第二支撑部12的外径,第三限位部18外壁与支撑筒中心线垂直;其中,第二限位部16与第三限位部18位于同一圆周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支撑部10外壁上设有半环形的第二限位部16,可以对第一支撑部10起到加强的作用,第二限位部16中心线与支撑筒中心线共线且第二限位部16外壁与支撑筒中心线垂直,便于加工,且结构紧凑;第二限位部16的内径不小于第一支撑部10内径,使第二限位部16不会凸出到第一支撑部10内壁,使第一支撑部10内壁尺寸连贯,确保管路2可以流畅的通过;第二限位部16的外径大于第一支撑板19的外径,使第二限位部16高出了第一支撑部10的外壁,对第一支撑部10起到强化的作用,同时也起到限位的作用。同理,第三限位部18第二支撑部12亦起到强化、限位、便于加工等作用,整体上增加管路支撑装置1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另外,第二限位部16与第三限位部18位于同一圆周上,便于加工,且支撑筒闭合后也更好的对支撑装置产生加强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14与第二限位部16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62,与第一限位部14与第三限位部18之间形成的第三凹槽182,位于同一圆周,第二凹槽162和第三凹槽182均与支撑板19配合卡接,将支撑装置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4与第二限位部16形成第二凹槽162,第一限位部14与第三限位部18之间形成第三凹槽182,第二凹槽162和第三凹槽182位于同一圆周,均与支撑板19配合卡接,使管路支撑装置1受力均匀,卡接稳固,减少管路支撑装置1滑落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固定端102的端面与第二限位部16外圆周面设有第一倒角,第一固定端102端面与第一倒角的倒角面的夹角范围为30°~90°;第二固定端122的端面与第三限位部18外圆周面设有第二倒角,第二固定端122端面与第二倒角的倒角面的夹角范围为30°~90°。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端102和第二固定端122分别设置30°~90°倒角,可以使第一支撑部10的第一活动端104与第二支撑部12的第二活动端124分开时,转动范围更大,第一支撑部10与第二支撑部12之间形成大于管路2直径的开口,便于将管路支撑装置1安装到管路2上,提高安装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限位部16设于第一支撑部10的端面,第二限位部16与第一支撑部10固定连接,沿支撑筒径向截面呈L型;第三限位部18设于第二支撑部12的端面,第三限位部18与第二支撑部12固定连接,沿支撑筒径向截面呈L型。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6设于第一支撑部10端面,可以节省一部分原材料;第二限位部16与第一支撑部10固定连接,沿支撑筒径向截面呈L型,可以对支撑装置进行加强,同时与第一限位部14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62,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安装简便。同样,第三限位部18也起到节省原料、强化结构和限位和安装简便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12,第一限位部14,第二限位部16,第三限位部18和支撑板19,除支撑板19外,其余部件均采用塑料材质;其中,第一支撑部10呈半筒形,第一支撑部10包括周向上的第一固定端102和第一活动端104;第二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2呈半筒形,与第一支撑部10配合设置,第二支撑部12包括周向上的第二固定端122和第二活动端124,第二固定端122与第一固定端102铰接,第一活动端104设有连接卡扣108,第二活动端124设有连接卡槽126;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12的轴线共线。
第一限位部14有两个,对称设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12的外壁。
第二限位部16为半环形,周向设于第一支撑部10外壁端面,其内径与第一支撑部10内径相等,外径大于第一支撑部10外径,并与第一支撑部10固定连接,截面呈L型;第三限位部18为半环形,周向设于第二支撑部12外壁端面,其内径与第二支撑部12内径相等,外径大于第二支撑部12外径,并与第二支撑部12固定连接,截面呈L型。其中,第二限位部16与第三限位部18,第一支撑部10与第二支撑部12的轴线均共线,第二限位部16与第三限位部18位于同一圆周上。另外,第二限位部16的固定端端面与第二限位部16外圆周面设有倒角,端面与倒角面的夹角为45°;第三限位部18的固定端端面与第三限位部18外圆周面设有倒角,端面与倒角面的夹角为45°。
第一限位部14与第二限位部16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62,第一限位部14与第三限位部18之间形成第三凹槽182,第二凹槽162和第三凹槽182的内壁间距均与支撑板19板壁厚度相等。
支撑板19包括贯穿支撑板19两侧的安装口。
安装时,先将管路2穿过支撑板19上的安装口,初步安装到预定位置,再将第一支撑部10绕铰接件106旋转,使第一活动端104远离第二活动端124,由于第一固定端102与第二固定端122均有倒角,可以使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12形成大于管路2直径的开口,便于将开口状态的管路支撑装置1套在管路2上,第一支撑部10再绕铰接件106旋转,第一活动端104与第二活动端124逐步接近,并使连接卡扣108卡入连接卡槽126,恢复第一支撑板19与第二支撑部12的闭合。将闭合后的支撑筒沿管路2推向支撑板19,并对第一限位部14施加压力,使第一限位部14卡入安装孔,直至支撑板19的板壁卡入第二凹槽162和第三凹槽182中,使整个管路支撑装置1得以安装在支撑板19板壁上,对通过的管路2形成稳固的支撑,并且不易滑落,节省了保温管和卡扣螺钉等物料。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取消了第二限位部16和第三限位部18,直接在第一限位部14上沿第一支撑部10和/或第二支撑部12周向设置第一凹槽142,并且第一凹槽142内壁间距与支撑板19板壁厚度相等,安装时,将支撑板19板壁卡入第一限位部14上的第一凹槽142中,使管路支撑装置1得以固定在支撑板19上,并对通过的管路2形成支撑。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13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取消第一限位部14上的第一凹槽142,适当降低第一限位部14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0和/或第二支撑部12外壁的高度,安装时,对第一限位部14施以一定压力,使第一限位部14卡入安装口,并在回弹力的作用下,紧紧卡在安装口,使管路支撑装置1得到支撑并且不易滑落;或者第一限位部14不卡入安装口,只是紧紧靠在支撑板19板壁上,限制管路支撑装置1向一方平移。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的减少了保温管、卡扣螺钉等,简化了构造,节省了安装空间,提高安装的速度,增强了管路支撑装置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管路支撑装置滑落的可能性,还延长了管路支撑装置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半筒形,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活动端;
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呈半筒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周向方向上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端铰接;
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壁,以限制所述管路支撑装置至少一个自由度;
其中,还包括:
设于所述第一活动端的连接卡扣,以及与所述连接卡扣配合且设于所述第二活动端的连接卡槽,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第一固定端的铰接件转动,直至所述连接卡扣卡入所述连接卡槽内,与第二支撑部形成闭合的支撑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支撑装置,还包括:
支撑板,包括贯穿所述支撑板两侧的安装口,所述支撑筒安装在所述安装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及第一限位部为弹性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周向阵列于所述支撑筒外壁上,且位于同一圆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支撑筒周向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支撑板板壁配合卡接,将所述支撑装置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间距等于所述支撑板板壁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呈半环形,周向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外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中心线与所述支撑筒的中心线共线;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内径,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径,所述第二限位部外壁与所述支撑筒中心线垂直;
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呈半环形,周向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外壁,所述第三限位部中心线与所述支撑筒的中心线共线;
其中,所述第三限位部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内径,所述第三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径;所述第三限位部外壁与所述支撑筒中心线垂直;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同一圆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的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形成的第三凹槽,位于同一圆周,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均与所述支撑板配合卡接,以固定所述支撑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外圆周面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固定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倒角的倒角面的夹角范围为30°~90°;
所述第二固定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三限位部外圆周面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固定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倒角的倒角面的夹角范围为30°~9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面,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沿所述支撑筒径向截面呈L型;
所述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面,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沿所述支撑筒径向截面呈L型。
CN201720688269.2U 2017-06-14 2017-06-14 管路支撑装置 Active CN207145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8269.2U CN207145776U (zh) 2017-06-14 2017-06-14 管路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8269.2U CN207145776U (zh) 2017-06-14 2017-06-14 管路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5776U true CN207145776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1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88269.2U Active CN207145776U (zh) 2017-06-14 2017-06-14 管路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57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2805A (zh) * 2019-05-14 2019-08-27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排水管护套及衣物处理装置
GB2576893A (en) * 2018-09-05 2020-03-11 Airbus Operations Ltd Pipe support
CN110911303A (zh) * 2018-09-14 2020-03-24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易碎管件的固定组件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76893A (en) * 2018-09-05 2020-03-11 Airbus Operations Ltd Pipe support
CN110911303A (zh) * 2018-09-14 2020-03-24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易碎管件的固定组件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10911303B (zh) * 2018-09-14 2022-05-27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易碎管件的固定组件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10172805A (zh) * 2019-05-14 2019-08-27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排水管护套及衣物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45776U (zh) 管路支撑装置
US11268708B2 (en) Outdoor unit for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and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204099724U (zh) 管道夹持装置
CN208038878U (zh) 一种风道连接横梁的接头及风道转换装置
CN101261065A (zh) 冰箱的合叶组件
CN205025669U (zh) 一种燃油滤清器安装支架
CN104776672B (zh) 一种冷藏装置密封件及冷藏装置
CN204787529U (zh) 一种安装在冷柜门体上的透气减霜装置及冷柜
CN208089946U (zh) 一种用于盾构机的铰接气囊密封结构
CN208568071U (zh) 一种汽车轮胎噪声测试工装
CN104949435B (zh) 一种安装在冷柜门体上的透气减霜装置及冷柜
CN106247578A (zh) 防鼠挡板结构及空调器
CN208044019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ate测试柜
CN207961864U (zh) 一种组合管道
CN206073385U (zh) 防鼠挡板结构及空调器
CN110106678A (zh) 一种风道连接横梁的接头及风道转换装置
CN220973104U (zh) 便于装配的发泡类电器的注料口的密封挡板
CN205823686U (zh) 一种低噪斜流式通风机
CN205896500U (zh) 一种快插式盐阀连接结构
CN216599256U (zh) 一种电机端盖与电机机壳之间的防震结构
CN205154575U (zh) 快装型蠕动泵
CN215860745U (zh) 一种高压泵用耐用型密封圈
CN217762568U (zh) 一种密封性强的三通管件
CN208774425U (zh) 一种防漏气的内胎
CN213649328U (zh) 一种车辆能源口盖门执行器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