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31185U - 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31185U
CN207131185U CN201720997058.7U CN201720997058U CN207131185U CN 207131185 U CN207131185 U CN 207131185U CN 201720997058 U CN201720997058 U CN 201720997058U CN 207131185 U CN207131185 U CN 207131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are rod
retainer
handle assembly
projection
installa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970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永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970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31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31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311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该把手组件包括:把手、方棒、面板和限位机构;其中,把手具有安装部,安装部开设有安装槽,方棒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槽内且与安装槽的槽底间压装有弹簧,方棒的另一端用于与门锁的锁体连接;方棒随安装部依次贯穿面板和限位机构,安装部与限位机构固定连接;方棒设置有第一卡挡部,限位机构设置有第二卡挡部,第一卡挡部位于第二卡挡部和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并且,方棒位于预设位置时,第二卡挡部卡挡于第一卡挡部。可见,本方案能够有效地避免方棒在安装过程中脱落,从而提高门锁的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门锁有两种设计形式:第一种设计形式,前后把手组件采用统一的一根方棒;第二种设计形式,前后把手组件中的方棒分开设计。
若采用第二种设计形式,在实际安装门锁时,以前把手组件为例,需要先将前方棒插入前把手内部,然后再执行后续安装操作。前方棒在安装过程中非常容易从前把手内部脱落出来,前方棒一旦脱落,操作人员就需要重新安装前方棒,这样会影响到门锁的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以避免方棒在安装过程中脱落,从而提高门锁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应用于门锁,包括:把手、方棒、面板和限位机构;其中,
所述把手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方棒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间压装有弹簧,所述方棒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门锁的锁体连接;
所述方棒随所述安装部依次贯穿所述面板和所述限位机构,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限位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方棒设置有第一卡挡部,所述限位机构设置有第二卡挡部,所述第一卡挡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挡部和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并且,所述方棒位于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挡部卡挡于所述第一卡挡部。
可选地,所述方棒开设有销孔,所述第一卡挡部为固定插装于所述销孔的销子;
所述第二卡挡部为设置于所述限位机构内壁的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凸起用于卡挡所述销子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销子贯穿所述销孔,所述限位机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的距离小于所述销子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挡部为设置于所述方棒外壁的第二凸起;
所述第二卡挡部为设置于所述限位机构内壁的第一凸起,并且,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和固定件;其中,
所述安装部依次贯穿所述面板、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固定件并与所述固定件螺接;
所述第二卡挡部为设置于所述限位件内壁的第一凸起,所述限位件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安装部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固定件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一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以限制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安装部的相对转动,所述第三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槽内以限制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固定件的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为止退垫圈,所述固定件为圆螺母。
可选地,该把手组件还包括:扭簧;其中,
所述面板向远离所述安装槽槽底的方向凸设有两个第一凸块及圆柱状的第二凸块,所述安装部贯穿所述第二凸块;
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块外且压装于所述面板和所述限位机构之间,所述扭簧的两个伸出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块的连线的同侧,并且,所述把手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扭簧的一伸出端与一所述第一凸块相抵,所述扭簧的另一伸出端与另一所述第一凸块相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门锁,包括:前把手组件、后把手组件和锁体;其中,所述前把手组件和所述后把手组件均为上述把手组件;所述前把手组件的方棒和所述后把手组件的方棒均与所述锁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把手组件的方棒和所述后把手组件的方棒通过相适配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连接;
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槽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前把手组件的方棒,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后把手组件的方棒。
在安装具有本方案提供的把手组件的门锁时,可以先将弹簧安装于把手的安装部开设的安装槽内,然后将方棒的一端安装至安装槽,以将弹簧压装于方棒的一端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接下来,可以使安装部依次贯穿面板和限位机构并令安装部与限位机构固定连接。这样,整个把手组件的装配就完成了。
由于方棒设置的第一卡挡部位于限位机构设置的第二卡挡部和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并且,方棒位于预设位置时,第二卡挡部卡挡于第一卡挡部,故在整个把手组件装配完成后,第二卡挡部能够起到较好的卡挡作用,以有效地避免方棒从安装槽内脱落出来。这样,操作人员无需重复执行方棒的安装操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门锁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门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把手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把手组件的又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把手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下面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把手组件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把手组件应用于门锁。具体地,该门锁中的前把手组件和后把手组件均可以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把手组件。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把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该把手组件包括:把手1、方棒2、面板3和限位机构4。
其中,把手1具有安装部11,安装部11开设有安装槽12,方棒2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槽12内且与安装槽12的槽底间压装有弹簧5,方棒2的另一端用于与门锁的锁体6连接。
如图2所示,安装槽12可以包括呈阶梯状的第一方形槽121和第二方形槽122,第二方形槽122完全位于安装部11内部,并且,第二方形槽122的高度小于第一方形槽121的高度。根据图2可知,第二方形槽122的槽底即为安装槽12的槽底。实际安装时,弹簧5的右端安装于第二方形槽122内且抵压于第二方形槽122的槽底,弹簧5的左端安装于第一方形槽121内,方棒2的右端安装于第一方形槽121内且抵压于弹簧5的左端。由于弹簧5的设置,方棒2的一端可以沿着安装槽12移动,相应地,整个方棒2均会沿着安装槽12移动,这样可以保证具有该方棒2的把手组件适应不同厚度的门。
另外,锁体6上可以开设有与方棒2的形状相适配的方棒孔,方棒2的左端可以插接于该方棒孔内,以实现方棒2和锁体6的连接。
方棒2随安装部11依次贯穿面板3和限位机构4,安装部11与限位机构4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机构4的具体结构及安装部11与限位机构4固定连接的实现形式均存在多种,为了布局清楚,后续进行举例介绍。
方棒2设置有第一卡挡部21,限位机构4设置有第二卡挡部41,第一卡挡部21位于第二卡挡部41和安装槽12的槽底之间,并且,方棒2位于预设位置时,第二卡挡部41卡挡于第一卡挡部21。
可选地,方棒2可以设置有多个(即至少两个)第一卡挡部21,限位机构4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挡部41,多个第一卡挡部21用于一一对应地卡挡多个第二卡挡部41,以保证卡挡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方棒2所在的位置即为预设位置,当方棒位于该位置时,第二卡挡部41卡挡于第一卡挡部21。由于第二卡挡部41的卡挡作用,方棒2无法沿着安装槽12向远离安装槽12的槽底的方向移动,而只能向靠近安装槽12的槽底的方向移动,这样,方棒2始终无法从安装槽12内脱落出来。
在安装具有本方案提供的把手组件的门锁时,可以先将弹簧5安装于把手1的安装部11开设的安装槽12内,然后将方棒2的一端安装至安装槽12,以将弹簧5压装于方棒2的一端与安装槽12的槽底之间。接下来,可以使安装部11依次贯穿面板3和限位机构4并令安装部11与限位机构4固定连接。这样,整个把手组件的装配就完成了。
由于方棒2设置的第一卡挡部21位于限位机构4设置的第二卡挡部41和安装槽12的槽底之间,并且,方棒2位于预设位置时,第二卡挡部41卡挡于第一卡挡部21,故在整个把手组件装配完成后,第二卡挡部41能够起到较好的卡挡作用,以有效地避免方棒2从安装槽12内脱落出来。这样,操作人员无需重复执行方棒2的安装操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门锁的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二卡挡部41对第一卡挡部21的卡挡,第一卡挡部21和第二卡挡部41均存在着多种可能的结构形式,下面对其中的两种结构形式进行举例介绍。
第一种结构形式中,方棒2开设有销孔(由于销子的遮挡未示出),第一卡挡部21为固定插装于销孔的销子,第二卡挡部41为设置于限位机构4内壁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用于卡挡销子的端部。
其中,销子与销孔之间可以为过盈配合。
这种结构形式中,操作人员可以先根据需要安装门锁的门的厚度选用合适长度的方棒2,然后将销子插装于该方棒2开设的销孔内。由于销子与销孔之间为过盈配合,销子的安装位置能够得到可靠地保证。这样,当销子在销孔内安装好之后,若方棒2位于预设位置,设置于限位机构4内壁的第一凸起能够将销子伸出销孔的端部卡挡住,以避免方棒2从安装槽12内脱落出来。
第二种结构形式中,第一卡挡部21为设置于方棒2外壁的第二凸起;第二卡挡部41为设置于限位机构4内壁的第一凸起,并且,第一凸起的形状与第二凸起的形状相适配。
可选地,第一卡挡部21与方棒2可以一体成型。
这种结构形式中,只需在方棒2外壁设置第二凸起,当方棒2安装好之后,若方棒2位于预设位置,设置于限位机构4内壁的第一凸起就会将第二凸起卡挡住,以避免方棒2从安装槽12内脱落出来。
容易看出,以上两种实现形式中,把手组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一实施例列举出的第一种结构形式中,销子可以贯穿销孔,限位机构4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起,并且,两个第一凸起的距离小于销子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由于销子贯穿销孔,故销子的两个端部均伸出销孔。由于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凸起的距离小于销子的长度,若方棒2位于预设位置,那么,一第一凸起会卡挡于销子的一端(图2中所示的上端),另一凸起会卡挡于销子的另一端(图2中所示的下端),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方棒2从安装槽12内脱落出来,并且,方棒2上的受力较为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机构4的具体结构及安装部11与限位机构4固定连接的实现形式均存在多种,下面进行举例介绍。
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4可以包括:限位件42和固定件43。其中,安装部11依次贯穿面板3、限位件42和固定件43并与固定件43螺接。
如图4所示,面板3上可以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1,限位件42上对应于第一连接孔31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4,固定件43上对应于第一连接孔31开设有第三连接孔45,安装部11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孔31、第二连接孔44和第三连接孔45。另外,安装部11可以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的外壁可以开设有外螺纹,第三连接孔45的内壁可以开设有内螺纹,圆柱体结构的外壁的外螺纹可以与第三连接孔45的内壁的内螺纹啮合,以实现安装部11与固定件43的螺接。
第二卡挡部41为设置于限位件42内壁的第一凸起,限位件42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凸起46,安装部1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卡接槽13,固定件43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47,第一凸起卡接于第一卡接槽13内以限制限位件42和安装部11的相对转动,第三凸起46卡接于第二卡接槽47内以限制限位件42和固定件43的相对转动。
具体实施时,限位件42可以为止退垫圈,固定件43可以为圆螺母。这时,第三凸起46即为该止退垫圈外壁设置的止动折耳,操作人员只需要将该止动折耳折弯后放置于该圆螺母外壁的槽内即可限制限位件42和固定件43的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2和安装部11的相对转动,以及限位件42和固定件43的相对转动均被限制了,安装部11依次贯穿面板3、限位件42和固定件43并与固定件43螺接,故限位件42、固定件43和安装部11三者是相对静止的,这样,安装部11与限位机构4的固定连接得以实现。另外,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4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生产。
可选地,该把手组件还包括:扭簧8。其中,面板3向远离安装槽12槽底的方向凸设有两个第一凸块32及圆柱状的第二凸块33,安装部11贯穿第二凸块33。
扭簧8套设于第二凸块33外且压装于面板3和限位机构4之间,扭簧8的两个伸出端81位于两个第一凸块32的连线的同侧,并且,把手1处于自由状态时,扭簧8的一伸出端81与一第一凸块32相抵,扭簧8的另一伸出端81与另一第一凸块32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把手1处于自由状态是指:把手1未受到使其转动的作用力。具体地,如图4所示,把手1处于自由状态时,扭簧8左边的伸出端81可以与位于第二凸块33左边的第一凸块32的上端面相抵,扭簧8右边的伸出端81可以与位于第二凸块33右边的第一凸块32的上端面相抵。
假设图4中的把手1被设置为逆时针转动开锁,当把手1受到使其逆时针转动的作用力F时,把手1不再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把手1会逆时针转动,位于第二凸块33左边的第一凸块32会将扭簧8左边的伸出端81卡挡住,扭簧8右边的伸出端81则会脱离位于第二凸块33右边的第一凸块32并逆时针转动,扭簧8会产生弹性形变。之后,当作用力F撤销时,扭簧8的弹性形变会逐渐消失,这时,扭簧8的两个伸出端会回复至图4中所示的位置,这样会带动把手1也回复至图4中所示的位置。
可以看出,通过扭簧8的设置,本实施例可以较好地实现把手1的自动回位。
综上,本实施例能够有效地避免方棒2在安装过程中脱落,从而提高门锁的安装效率。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门锁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门锁包括:前把手组件、后把手组件和锁体6,前把手组件和后把手组件均为上述把手组件;前把手组件的方棒2和后把手组件的方棒2均与锁体6连接。其中,该把手组件的具体实施过程参照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由于该把手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具有该把手组件的门锁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前把手组件的方棒2和后把手组件的方棒2通过相适配的定位凸起22和定位凹槽23连接。其中,定位凸起22和定位凹槽23中的一者设置于前把手组件的方棒2,另一者设置于后把手组件的方棒2。
其中,定位凸起22和定位凹槽23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方棒2的端部。优选地,定位凸起22和定位凹槽23的形状相适配,以保证定位凸起22和定位凹槽23的可靠连接。
可以看出,通过设置定位凸起22和定位凹槽23,本实施例能够较好地保证前后把手组件中的方棒2安装在同一轴线上。
综上,本实施例能够有效地避免方棒2在安装过程中脱落,从而提高门锁的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门锁,包括:把手(1)、方棒(2)、面板(3)和限位机构(4);其中,
所述把手(1)具有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方棒(2)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2)内且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间压装有弹簧(5),所述方棒(2)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门锁的锁体(6)连接;
所述方棒(2)随所述安装部(11)依次贯穿所述面板(3)和所述限位机构(4),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限位机构(4)固定连接;
所述方棒(2)设置有第一卡挡部(21),所述限位机构(4)设置有第二卡挡部(41),所述第一卡挡部(21)位于所述第二卡挡部(41)和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之间,并且,所述方棒(2)位于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挡部(41)卡挡于所述第一卡挡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棒(2)开设有销孔,所述第一卡挡部(21)为固定插装于所述销孔的销子;
所述第二卡挡部(41)为设置于所述限位机构(4)内壁的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凸起用于卡挡所述销子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子贯穿所述销孔,所述限位机构(4)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的距离小于所述销子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挡部(21)为设置于所述方棒(2)外壁的第二凸起;
所述第二卡挡部(41)为设置于所述限位机构(4)内壁的第一凸起,并且,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限位件(42)和固定件(43);其中,
所述安装部(11)依次贯穿所述面板(3)、所述限位件(42)和所述固定件(43)并与所述固定件(43)螺接;
所述第二卡挡部(41)为设置于所述限位件(42)内壁的第一凸起,所述限位件(42)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凸起(46),所述安装部(1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卡接槽(13),所述固定件(43)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47),所述第一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13)内以限制所述限位件(42)和所述安装部(11)的相对转动,所述第三凸起(46)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槽(47)内以限制所述限位件(42)和所述固定件(43)的相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2)为止退垫圈,所述固定件(43)为圆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簧(8);其中,
所述面板(3)向远离所述安装槽(12)槽底的方向凸设有两个第一凸块(32)及圆柱状的第二凸块(33),所述安装部(11)贯穿所述第二凸块(33);
所述扭簧(8)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块(33)外且压装于所述面板(3)和所述限位机构(4)之间,所述扭簧(8)的两个伸出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块(32)的连线的同侧,并且,所述把手(1)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扭簧(8)的一伸出端与一所述第一凸块(32)相抵,所述扭簧(8)的另一伸出端与另一所述第一凸块(32)相抵。
8.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把手组件、后把手组件和锁体(6);其中,所述前把手组件和所述后把手组件均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组件;所述前把手组件的方棒(2)和所述后把手组件的方棒(2)均与所述锁体(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把手组件的方棒(2)和所述后把手组件的方棒(2)通过相适配的定位凸起(22)和定位凹槽(23)连接;
所述定位凸起(22)和所述定位凹槽(23)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前把手组件的方棒(2),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后把手组件的方棒(2)。
CN201720997058.7U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31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97058.7U CN207131185U (zh)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97058.7U CN207131185U (zh)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1185U true CN207131185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1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9705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31185U (zh)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1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4803B1 (ko) 시트 래치 구조
KR200410197Y1 (ko) 댐퍼가 구비된 도어힌지
CN106864314B (zh) 汽车座椅滑轨锁止机构
CN103149988A (zh) 笔记本电脑转轴仓内走线结构
AT515647B1 (de) Leuchte
CN201581726U (zh) 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扭杆机构
CN207131185U (zh) 一种把手组件及门锁
WO2008104478A1 (de) Satz umfassend ein hausgerät und zumindest eine transportsicherung
CN106659051A (zh) 服务器机柜滑轨的前端免工具安装支架
AT520279B1 (de) Scharnier
CN105889995A (zh) 联锁开关结构及微波炉
CN109917871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pcie支架固定结构
DE202013007519U1 (de) Montageplatte für Möbelstellantriebe
EP2307830B1 (de) Haushaltgerät ausgerüstet mit einem Deckel zum Abdecken eines Lagerzapfens
US20150167347A1 (en) Door outside handle for vehicle
CN203867322U (zh) 锁具
CN105569475A (zh) 一种高性能家用电器门锁及家用电器
CN205876012U (zh) 嵌入式吊门无轮阻尼器
CN2913531Y (zh) 双向执手弹力结构
CN111677057A (zh) 一种安装结构
CN208587047U (zh) 一种汽车智能电动尾门支撑结构
CN201065700Y (zh) 及时门撑
KR20180000145U (ko) 도어록킹장치
CN220378066U (zh) 锁紧装置及拖拉机
CN106703573A (zh) 一种在t形槽快速安装旋转门窗的旋转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