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9537U - 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9537U
CN207129537U CN201721010421.8U CN201721010421U CN207129537U CN 207129537 U CN207129537 U CN 207129537U CN 201721010421 U CN201721010421 U CN 201721010421U CN 207129537 U CN207129537 U CN 207129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frame
silicon chip
cell body
transmi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104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海龙
费正洪
党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ing Atlas Sunshin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CSI GCL Solar Manufacturing Yanch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CSI GCL Solar Manufacturing Yanch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0104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9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9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95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元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硅片传输装置包括机架;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所述机架包括相对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二侧设置有第二转动体;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的距离能够用于硅片卡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且所述第一转动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体转动,能够令所述硅片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移动。丝网印刷机包括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硅片传输过程中硅片易被污染或者被划伤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元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背景技术
在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已经经过制绒、高温扩散和刻蚀的硅片逐块均匀的进行传送,使得硅片能够继续进行后一道丝网印刷等工序的加工,在硅片进行丝网印刷的过程中,需要将硅片进行连续的传送,使得硅片在传送过程中能够高效的进行丝网印刷。
目前,硅片的传送主要依靠输送带,具体而言,将硅片放置于输送带上,且硅片表面的蓝膜直接与输送带接触,依靠蓝膜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硅片随输送带传输。当输送带表面受到污染后,硅片表面的蓝膜容易被污染,甚至被划伤,然而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对硅片的表面质量要求较高,一旦硅片表面的蓝膜被污染或者被划伤,会导致硅片表面的杂质容易引起堵网、断线或者硅片产生暗电流或表面脏污降为B级片等许多问题,且输送带表面受到污染,对输送带的维护耗时间,从而影响丝网的产能。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片传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硅片传输过程中硅片易被污染或者被划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丝网印刷机,以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硅片传输过程中硅片易被污染或者被划伤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片传输装置,包括机架;
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所述机架包括相对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二侧设置有第二转动体;
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的距离能够用于硅片卡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且所述第一转动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体转动,能够令所述硅片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转动体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转动体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转动体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转动体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体,且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一橡胶圈;
和/或,还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体,且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二橡胶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橡胶圈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硅片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一槽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槽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周向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硅片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二槽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槽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当所述第一橡胶圈上开设有第一槽体,且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第二槽体时,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令所述硅片沿厚度方向的表面水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气管;
所述气管的进气口用于连接气源,出气口用于与所述硅片的底面相对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管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硅片的厚度方向平行;
所述气管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气管在所述机架的底部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所述机架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为进料端,所述第二端为出料端,且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用于令所述硅片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移动;
所述第一端设置有能够用于令所述硅片输入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的定位机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伸缩电机、第二伸缩电机和输送器;
所述输送器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对所述硅片的输送方向与所述输送器的输送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伸缩电机、所述第二伸缩电机均设置于所述输送器和所述机架之间,且所述第一伸缩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伸缩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伸缩端连接有第三转动体,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伸缩端连接有第四转动体,且所述第三转动体和所述第四转动体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伸缩端伸出,令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应;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伸缩端伸出,令所述第四转动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体相对应;
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四转动体转动,能够令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四转动体之间的硅片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向靠近所述机架的方向移动。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丝网印刷机,包括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
综上所述,硅片卡设于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之间,因而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对硅片具有一定的挤压,令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与硅片之间具有摩擦力,一方面能够用于在硅片的厚度方向上支撑硅片,另一方面,第一转动体与第二转动体转动,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与硅片之间的摩擦力令硅片随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沿机架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了硅片的传送。因此,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分别与硅片的侧面结膜摩擦,而不会与硅片表面的蓝膜接触摩擦,因而不会令硅片表面的蓝膜受到污染和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硅片传输过程中硅片易被污染或者被划伤的技术问题。
丝网印刷机包括硅片传输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丝网印刷机的硅片传输过程中硅片易被污染或者被划伤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片传输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片传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片传输装置的另一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片传输装置的第一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机架;21-第一转动体;22-第二转动体;3-硅片;4-第一橡胶圈;41-第一槽体;5-气管;51-进气口;61-第一伸缩电机;62-第二伸缩电机;7-输送器;81-第三转动体;82-第四转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硅片传输装置,包括机架1;
沿所述机架1的宽度方向,所述机架1包括相对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体21,所述第二侧设置有第二转动体22;
所述第一转动体21和所述第二转动体22之间的距离能够用于硅片3卡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体21和所述第二转动体22之间,且所述第一转动体21与所述第二转动体22转动,能够令所述硅片3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移动。
优选地,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均呈圆柱体,且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的轴线方向平行,且均与硅片3的厚度方向平行。
综上所述,硅片3卡设于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之间,因而第一转动体21、第二转动体22对硅片3具有一定的挤压,令第一转动体21、第二转动体22与硅片3之间具有摩擦力,一方面能够用于在硅片3的厚度方向上支撑硅片3,另一方面,第一转动体21与第二转动体22转动,第一转动体21、第二转动体22与硅片3之间的摩擦力令硅片3随第一转动体21、第二转动体22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了硅片3的传送。
因此,第一转动体21、第二转动体22分别与硅片3的侧面结膜摩擦,而不会与硅片3表面的蓝膜接触摩擦,因而不会令硅片3表面的蓝膜受到污染和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硅片3传输过程中硅片易被污染或者被划伤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所述第一转动体21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转动体21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转动体22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转动体22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转动体21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转动体21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或者,所述第二转动体22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转动体22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转动体21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转动体21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所述第二转动体22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转动体22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体21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转动体21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所述第二转动体22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转动体22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能够令多个硅片3同时输送,实现了硅片3的连续输送。
优选地,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体21,且所述第一转动体21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一橡胶圈4;
和/或,还包括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体22,且所述第二转动体22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二橡胶圈。
具体而言,还包括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体21,且所述第一转动体21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一橡胶圈4;
或者,还包括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体22,且所述第二转动体22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二橡胶圈;
或者,还包括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体21,且所述第一转动体21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一橡胶圈4,且,还包括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体22,且所述第二转动体22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二橡胶圈。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体21,且所述第一转动体21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一橡胶圈4,且,还包括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体22,且所述第二转动体22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二橡胶圈。
第一橡胶圈4能够增大硅片3与第一转动体21之间的摩擦力,令第一转动体21驱动硅片3移动为同步移动,另外,第一橡胶圈4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能够防止硅片3被夹碎;第二橡胶圈能够增大硅片3与第二转动体22之间的摩擦力,令第二转动体22驱动硅片3移动为同步移动,另外,第二橡胶圈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能够防止硅片3被夹碎。
优选地,参见图4所示,所述第一橡胶圈4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硅片3的第一槽体41;所述第一槽体41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一槽体41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橡胶圈4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槽体4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橡胶圈4的周向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硅片3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二槽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槽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周向设置。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橡胶圈4上开设有第一槽体41;所述第一槽体41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一槽体41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橡胶圈4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槽体4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橡胶圈4的周向设置;
或者,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二槽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槽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周向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橡胶圈4上开设有第一槽体41;所述第一槽体41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一槽体41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橡胶圈4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槽体4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橡胶圈4的周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二槽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槽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周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圈4上开设有第一槽体41;所述第一槽体41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一槽体41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橡胶圈4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槽体4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橡胶圈4的周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二槽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槽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周向设置。
硅片3卡设于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之间时,令硅片3的一端位于第一槽体41内,另一端位于第二槽体内,因而,第一槽体41和第二槽体能够在硅片3的厚度方向上对硅片3进行限位,而不需要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对硅片3的挤压力来对硅片3沿厚度方向进行限位,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对硅片3较大的挤压力只需要令硅片3随之移动即可,因而防止硅片3被夹碎。
可选地,第一槽体41和第二槽体的槽底与硅片3接触,用于为硅片3提供移动摩擦力,或者第一槽体41和第二槽体的槽侧壁底与硅片3接触,用于为硅片3提供移动摩擦力。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橡胶圈4上开设有第一槽体41,且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第二槽体时,所述第一槽体41和所述第二槽体令所述硅片3沿厚度方向的表面水平。
也就是说,第一槽体41和第二槽体的位置相对应,能够令硅片3呈水平状态输送,而不会令硅片3折弯变形的状态输送,从而硅片3不容易被破坏。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气管5;
所述气管5的进气口51用于连接气源,出气口用于与所述硅片3的底面相对应。
当气管5的进气口51接通气源,开启气源,气管5的出气口与所述硅片3的底面相对应,出气口的出气作用于硅片3的底面上,在硅片3的厚度方向上进一步支撑硅片3。从而不需要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对硅片3较大的挤压力来对硅片3沿厚度方向进行限位,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对硅片3的挤压力只需要令硅片3随之移动即可,因而防止硅片3被夹碎。
优选地,所述气管5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硅片3的厚度方向平行;
所述气管5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气管5在所述机架1的底部均匀设置。
优选地,多个气管的进气口相连通,共用一个进气口51,以便于连接气源。
气管5的气流方向与硅片3的厚度方向平行,多个所述气管5在所述机架1的底部均匀设置,令硅片3沿水平方向移动。
另外,气管5有多个,多个所述气管5在所述机架1的底部均匀设置,令气流对硅片3的作用均匀,因而硅片3的传送更平稳、稳定。
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所述机架1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为进料端,所述第二端为出料端,且所述第一转动体21和所述第二转动体22令所述硅片3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设置有能够令所述硅片3输入所述第一转动体21和所述第二转动体22之间的定位机构。
可选地参见图3所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伸缩电机61、第二伸缩电机62和输送器7;
所述输送器7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一转动体21和所述第二转动体22对所述硅片3的输送方向与所述输送器7的输送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伸缩电机61、所述第二伸缩电机62均设置于所述输送器7和所述机架1之间,且所述第一伸缩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伸缩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伸缩端连接有第三转动体81,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伸缩端连接有第四转动体82,且所述第三转动体81和所述第四转动体82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伸缩端伸出,令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一转动体21相对应;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伸缩端伸出,令所述第四转动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体22相对应;
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四转动体转动,能够令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四转动体之间的硅片3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向靠近所述机架的方向移动。
输送器上输送而来的硅片3的位置可能与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之间形成的空间位置不对应,因此设置定位机构为硅片3进行重新定位,从而令硅片3顺利进入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之间的空间。
工作状态下,第一伸缩电机的伸缩端缩回,第二伸缩电机的伸缩端缩回,当硅片3沿传输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之间的空间沿传输方向的中心线倾斜时,硅片随输送器进入第一伸缩电机和第二伸缩电机之间,例如,如图3所示,图3中虚线为进入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之前的硅片,当硅片沿传输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之间的空间沿传输方向的中心线向第一方向倾斜,且硅片沿此倾斜位置进入第一伸缩电机和第二伸缩电机之间,此时第一伸缩电机的伸缩端和第二电机的伸缩端均伸出,从而修正硅片的位置,由于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伸缩端伸出,令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一转动体21相对应;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伸缩端伸出,令所述第四转动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体22相对应,从而令硅片的位置与第一转动体21、第二转动体22之间的空间相对应,同时,第三转动体和第四转动体转动,令硅片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向靠近第一转动体21和第二转动体22的方向移动。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丝网印刷机,所述丝网印刷机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实施例一所公开的硅片传输装置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硅片传输装置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丝网印刷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同样体现在图1-图4中,因此,结合图1-图4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丝网印刷机,包括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丝网印刷机的硅片传输过程中硅片易被污染或者被划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具有实施例一所述硅片传输装置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硅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
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所述机架包括相对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二侧设置有第二转动体;
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的距离能够用于硅片卡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且所述第一转动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体转动,能够令所述硅片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转动体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转动体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转动体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体,且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一橡胶圈;
和/或,还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体,且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二橡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圈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硅片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一槽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槽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周向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硅片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为环形槽,且所述第二槽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槽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周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橡胶圈上开设有第一槽体,且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第二槽体时,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令所述硅片沿厚度方向的表面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气管;
所述气管的进气口用于连接气源,出气口用于与所述硅片的底面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硅片的厚度方向平行;
所述气管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气管在所述机架的底部均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所述机架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为进料端,所述第二端为出料端,且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用于令所述硅片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移动;
所述第一端设置有能够用于令所述硅片输入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的定位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伸缩电机、第二伸缩电机和输送器;
所述输送器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对所述硅片的输送方向与所述输送器的输送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伸缩电机、所述第二伸缩电机均设置于所述输送器和所述机架之间,且所述第一伸缩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伸缩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伸缩端连接有第三转动体,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伸缩端连接有第四转动体,且所述第三转动体和所述第四转动体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伸缩端伸出,令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相对应;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伸缩端伸出,令所述第四转动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体相对应;
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四转动体转动,能够令所述第三转动体与所述第四转动体之间的硅片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向靠近所述机架的方向移动。
10.一种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硅片传输装置。
CN201721010421.8U 2017-08-14 2017-08-14 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29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0421.8U CN207129537U (zh) 2017-08-14 2017-08-14 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0421.8U CN207129537U (zh) 2017-08-14 2017-08-14 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9537U true CN207129537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34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1042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29537U (zh) 2017-08-14 2017-08-14 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95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1255A (zh) * 2018-09-19 2020-03-27 张掖征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电池输送以及朝向自动排列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1255A (zh) * 2018-09-19 2020-03-27 张掖征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电池输送以及朝向自动排列的装置
CN110921255B (zh) * 2018-09-19 2021-09-17 张掖征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电池输送以及朝向自动排列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29537U (zh) 硅片传输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CN106207299B (zh) 一种废旧软包动力电池拆解破碎装置
CN112872482A (zh) 一种大口径特种管道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13894635A (zh) 基于自学习的智能硅基晶圆超精密研磨抛光机
CN105058050A (zh) 一种多工位流水线式零件安装架
CN11108181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层压敷设装置
CN213671883U (zh) 一种可针对不同厚度板材送料的数控冲孔机
CN105151653A (zh) 一种可自调高度的流水线式零件安装架
CN201347410Y (zh) 直立式蚀刻机构
CN203884084U (zh) 补强片吸附机构
CN109435450A (zh) 一种电池片生产印刷设备及其印刷工艺
CN113172241A (zh) 一种可移动式激光快速成型预热装置
CN103929888A (zh) 补强片吸附机构
CN211216685U (zh) 一种聚合反应釜用的快速降温系统
CN210776497U (zh) 一种防火网络安全终端
CN212750492U (zh) 一种用于线缆的紫外线辐照装置
CN212936487U (zh) 一种电路板焊接用快速降温装置
CN208263109U (zh) 一种砖窑厂用砖坯切割装置
CN207375303U (zh)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线上的拦截装置
CN21606838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生产用输送结构
CN205599612U (zh) 一种板材表面清洁装置
CN210453757U (zh) 一种热缩管热缩机
CN220685225U (zh) 一种高光学性能的玻璃盖板镀膜结构
CN218618616U (zh) 一种可调宽距的输送装置
CN216522632U (zh) 一种圆锥轴承加工的快速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after: Funing atlas sunshin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9 199 deer Road, Suzhou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before: CSI-GCL SOLAR MANUFACTURING (YANCHENG)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