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7461U - 同步永磁耦合器 - Google Patents
同步永磁耦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17461U CN207117461U CN201721175969.8U CN201721175969U CN207117461U CN 207117461 U CN207117461 U CN 207117461U CN 201721175969 U CN201721175969 U CN 201721175969U CN 207117461 U CN207117461 U CN 2071174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shape
- cylindrical part
- constructional element
- shape constructional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同步永磁耦合器,包括第一转子固定架、第二转子固定架、第一永磁构件和第二永磁构件,第一转子固定架包括第一筒形构件、第二筒形构件、第三筒形构件和支撑板,第二转子固定架包括第一筒形部、第二筒形部和安装板;第一筒形构件的第二端与支撑板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支撑板第二板面分别与第二筒形构件的第一端和第三筒形构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三筒形构件设在第二筒形构件内,第一筒形部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二筒形构件内且位于第三筒形构件外。本实用新型传动效率可达100%且节能效果明显,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耦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步永磁耦合器。
背景技术
永磁耦合器,又名磁力耦合器,是通过导体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实现有电动机到负载的转矩传输的装置,可实现电动机和负载间无机械连接的传动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当两者之间相对运动时,导体组件切割磁力线,在导体中产生涡电流,涡电流进而产生反感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交互作用,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扭矩传递。而现有永磁耦合器传动效率不够高,节能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效率可达100%且节能效果明显的同步永磁耦合器,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同步永磁耦合器,包括第一转子固定架、第二转子固定架、第一永磁构件和第二永磁构件,所述第一转子固定架包括第一筒形构件、第二筒形构件、第三筒形构件和支撑板,所述第二转子固定架包括第一筒形部、第二筒形部和安装板;所述第一筒形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第二板面分别与所述第二筒形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筒形构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筒形构件设在所述第二筒形构件内,所述第一筒形部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筒形构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外,所述第一筒形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板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第二板面与所述第二筒形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永磁构件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永磁构件与所述筒形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永磁构件与所述第二永磁构件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筒形构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的贯穿所述支撑板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装配孔、所述第二筒形构件、所述第三筒形构件、所述第一筒形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的贯穿所述安装板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安装孔和所述第二筒形部同轴装配;所述第二筒形构件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筒形部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筒形部的第一端端头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二板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三筒形构件的第二端端头与所述安装板的第一板面之间设有间隙。
上述同步永磁耦合器,所述第三筒形构件的外壁上沿所述第三筒形构件的周向设置有第一L形凹槽,所述第一永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L形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筒形部的内壁上沿所述第一筒形部的周向设置有第二L形凹槽,所述第二永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L形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筒形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上述同步永磁耦合器,所述第一永磁构件和所述第二永磁构件均包括大于或等于3个横截面为扇环形的永磁体,在所述第一永磁构件或所述第二永磁构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永磁体之间设有间隙。
上述同步永磁耦合器,所述第一筒形部与所述第二筒形构件之间设置有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与所述第一转子固定架或所述第二转子固定架固定连接。
上述同步永磁耦合器,所述限位构件包括固定板和限位筒形部,所述限位筒形部的外壁与所述限位筒形部中心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筒形构件第二端内壁与所述限位筒形部中心轴的夹角也为α;所述限位筒形部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筒形构件内,所述限位筒形部第二端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筒形部的第二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筒形构件的内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板的第二板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形部的第一端穿过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且贯穿所述固定板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通孔与所述安装板的第二板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形部与所述第一筒形部同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非接触传动:没有摩擦、磨损元件,无需维护、维修,寿命长。
2.不传递振动和噪声,有效保护轴系设备,延长轴系寿命。
3.非接触间隙磁场传动:对中要求低,方便安装。
4.多动力单元驱动,能自动均衡负载。
5.同步传动:传动效率100%,较液偶、涡流永磁节电3%-6%。
6.超级弹性:弹性位移达10-15,抗冲击能力强,能有效避免冲击载荷对整个传动链设备零部件的损害。
7.非破坏性过载保护(打滑),停机重启,自动恢复。
8.低速响应及时(液偶低速度时不动作),可反向传动。
9.自密封:适应易燃易爆、潮湿、粉尘等恶劣、严酷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步永磁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步永磁耦合器的第二永磁构件与第二转子固定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筒形构件;2-支撑板;3-第二筒形构件;4-第三筒形构件;5-第二筒形部;6-安装板;7-第一筒形部;8-第一永磁构件;9-第二永磁构件;10-限位筒形部;11-固定板;12-安装孔;13-第二L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同步永磁耦合器,包括第一转子固定架、第二转子固定架、第一永磁构件8和第二永磁构件9,所述第一转子固定架包括第一筒形构件1、第二筒形构件3、第三筒形构件4和支撑板2,所述第二转子固定架包括第一筒形部7、第二筒形部5和安装板6;所述第一筒形构件1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第二板面分别与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设在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内,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内且位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外,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板6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6的第二板面与所述第二筒形部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与所述筒形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与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筒形构件1、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的贯穿所述支撑板2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装配孔、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所述第一筒形部7、所述安装板6上设置的贯穿所述安装板6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安装孔12和所述第二筒形部5同轴装配;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第一端端头与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板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第二端端头与所述安装板6的第一板面之间设有间隙。
为了便于将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和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进行固定,避免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和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在长期使用后发生较大的松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外壁上沿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周向设置有第一L形凹槽,且将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设置在所述第一L形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外壁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内壁上沿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周向设置有第二L形凹槽13,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设置在所述第二L形凹槽13内且与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和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均包括6个横截面为扇环形的永磁体,在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或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永磁体之间设有间隙。
为了避免装配过程中,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第一端撞到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板面或者所述第三筒形部撞到所述安装板6的第一板面,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筒形部7与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之间设置有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包括固定板11和限位筒形部10,所述限位筒形部10的外壁与所述限位筒形部10中心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第二端内壁与所述限位筒形部10中心轴的夹角也为α;所述限位筒形部10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内,所述限位筒形部10第二端与所述固定板11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筒形部10的第二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的内径,所述固定板11与所述安装板6的第二板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形部5的第一端穿过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上且贯穿所述固定板11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通孔与所述安装板6的第二板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形部10与所述第一筒形部7同轴。
将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安装在所述第一筒形构件1内的第一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然后再将安装在所述第二筒形部5内传动轴与负载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接着接通电源,此时电动机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一筒形构件1内传动轴驱动所述第一转子固定架转动,在所述第一转子固定架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转子固定架带动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进行转动,在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的磁场与所述第二永磁场的磁场相互吸引,从而驱动安装在所述第二筒形部5内的传动轴转动,进而驱动负载的输入轴转动,完成扭矩的传送。由于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和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之间设有间隙,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传动为非接触传动,无摩擦,解决了现场齿轮打齿或者液体耦合器喷油等问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5)
1.同步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子固定架、第二转子固定架、第一永磁构件(8)和第二永磁构件(9),所述第一转子固定架包括第一筒形构件(1)、第二筒形构件(3)、第三筒形构件(4)和支撑板(2),所述第二转子固定架包括第一筒形部(7)、第二筒形部(5)和安装板(6);所述第一筒形构件(1)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第二板面分别与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设在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内,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内且位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外,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板(6)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6)的第二板面与所述第二筒形部(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与所述筒形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与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筒形构件(1)、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的贯穿所述支撑板(2)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装配孔、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所述第一筒形部(7)、所述安装板(6)上设置的贯穿所述安装板(6)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安装孔(12)和所述第二筒形部(5)同轴装配;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第一端端头与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板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第二端端头与所述安装板(6)的第一板面之间设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外壁上沿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的周向设置有第一L形凹槽,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设置在所述第一L形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筒形构件(4)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内壁上沿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周向设置有第二L形凹槽(13),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设置在所述第二L形凹槽(13)内且与所述第一筒形部(7)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和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均包括大于或等于3个横截面为扇环形的永磁体,在所述第一永磁构件(8)或所述第二永磁构件(9)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永磁体之间设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同步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形部(7)与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之间设置有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与所述第一转子固定架或所述第二转子固定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包括固定板(11)和限位筒形部(10),所述限位筒形部(10)的外壁与所述限位筒形部(10)中心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第二端内壁与所述限位筒形部(10)中心轴的夹角也为α;所述限位筒形部(10)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内,所述限位筒形部(10)第二端与所述固定板(11)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筒形部(10)的第二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筒形构件(3)的内径,所述固定板(11)与所述安装板(6)的第二板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形部(5)的第一端穿过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上且贯穿所述固定板(11)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通孔与所述安装板(6)的第二板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形部(10)与所述第一筒形部(7)同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75969.8U CN207117461U (zh) | 2017-09-13 | 2017-09-13 | 同步永磁耦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75969.8U CN207117461U (zh) | 2017-09-13 | 2017-09-13 | 同步永磁耦合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17461U true CN207117461U (zh) | 2018-03-16 |
Family
ID=6157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75969.8U Active CN207117461U (zh) | 2017-09-13 | 2017-09-13 | 同步永磁耦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17461U (zh) |
-
2017
- 2017-09-13 CN CN201721175969.8U patent/CN2071174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46128B2 (ja) | 永久磁石カップリングのセルフアラインメント保護装置 | |
CN206250950U (zh) | 一种悬臂型永磁同步耦合器 | |
CN203225647U (zh) | 限矩型永磁耦合器 | |
CN204103739U (zh) | 一种软启动永磁涡流联轴器 | |
CN203412971U (zh) | 减速机与电机之间的连接结构 | |
JP5643348B2 (ja) | ローター締結手段 | |
AU2016236722B2 (en) | Magneto-rheological technology based overload protection device for torque shaft of electric motor in coal mining machine | |
CN207117461U (zh) | 同步永磁耦合器 | |
CN208433896U (zh) | 一种自对中型永磁联轴器 | |
CN203962715U (zh) | 一种自动定心防偏移的联轴器 | |
CN108880186A (zh) | 一种同轴式永磁传动装置 | |
CN103107679B (zh) | 一种圆盘式时滞效应较小的永磁涡流联轴器 | |
CN103603886B (zh) | 离合器 | |
CN206698096U (zh) | 一种永磁耦合器 | |
CN203398974U (zh) | 辐射环式智能保护型永磁联轴器 | |
CN204156710U (zh) | 一种复合式永磁涡流调速器 | |
CN106481736A (zh) | 双原动力驱动用齿轮箱和超越离合器集成 | |
CN105071616A (zh) | 一种磁力耦合器 | |
CN203604485U (zh) | 离合器 | |
CN103337937A (zh) | 一种新型的同轴磁力传动装置 | |
CN114033808A (zh) | 一种整体式螺旋迷宫阻尼联轴器 | |
CN208754168U (zh) | 一种限矩型永磁联轴器 | |
CN103107674B (zh) | 一种圆盘式时滞效应较小的永磁涡流联轴器的磁盘 | |
CN201827259U (zh) | 一种联轴器 | |
CN104578979A (zh) | 风力发电机用永磁磁力传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