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7331U - 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 - Google Patents

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17331U
CN207117331U CN201720486050.4U CN201720486050U CN207117331U CN 207117331 U CN207117331 U CN 207117331U CN 201720486050 U CN201720486050 U CN 201720486050U CN 207117331 U CN207117331 U CN 207117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rotor
silicon steel
stretched out
sectional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860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政轩
黄祺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860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17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17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17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一种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分段式转子结构包含一第一段转子组、多个铁套环及一第二段转子组。第一段转子组包含一第一转子本体与一第一末端硅钢片。第一转子本体具有多个第一灌注通道,而第一末端硅钢片具有多个第一引伸结构与第一铆点,第一引伸结构与第一铆点皆凸伸出。铁套环是套设于第一引伸结构,并卡抵于第一铆点而定位于第一末端硅钢片。第二段转子组叠置于铁套环上,并具有多个第二灌注通道,第二灌注通道经由铁套环分别连通于第一灌注通道。此外,将多个铸铝棒分别穿设于相连通的第一灌注通道、铁套环与第二灌注通道更形成一分段式转子。

Description

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末端硅钢片的引伸结构与铆点来避免铁套环在压铸时变形的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现有的感应电动机中,通常会将多个硅钢片互相堆叠铆接形成一转子本体,之后再利用压铸工艺在转子本体所具有的灌注通道中灌注铝浆而形成铸铝棒,进而利用铸铝棒来达到电磁感应的作用。
在常见的感应电动机制作中,铸铝棒都能很容易的通过压铸工艺来形成,但当要制造较为大型的感应电动机时,通常会将转子本体分为多段转子组,并在两相邻的转子组间设有内隔片,以使内隔片可以连通每一段转子组的灌注通道,进而在压铸工艺时,使铝浆可以填满灌注通道而形成连通每一段转子组的铸铝棒。
承上所述,由于现有的内隔片通常是由铝合金所构成,因此当铝浆灌注于转子组的灌注通道时,内隔片往往会因为承受强大的压力及高温而产生变形,并使铝浆外泄喷出,进而无法顺利的制造出具有铸铝棒的大型转子。尤其当多个转子组互相堆叠时,较为底下的内隔片所承受的重量也会相对增加,导致在高温时更容易产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在现有的技术中,为了制造较大型的感应电机转子,通常会将转子本体分为多段转子组,并在各转子组之间设有内隔片来连通各段转子组的灌注通道,但由于在压铸工艺时,是以高压将高温的铝浆灌入灌注通道中,因此用来连接各转子组的灌注通道的内隔片很容易因为承受不住高压与高温而产生变形,进而使铝浆外泄喷出,导致无法顺利制造出感应电机转子;缘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可以有效的避免连接两相邻转子组的内隔片在承受高压与高温时产生变形。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系提供一种分段式转子结构,包含一第一段转子组、多个铁套环以及一第二段转子组。
第一段转子组包含一第一转子本体以及一第一末端硅钢片。第一转子本体系由多个第一硅钢片沿一转子轴向互相堆叠而成,每一该些第一硅钢片开设有多个第一灌注孔,该些第一硅钢片中的任二相邻堆叠者的该些第一灌注孔系沿该转子轴向彼此连通而形成多个第一灌注通道。第一末端硅钢片系设置于第一转子本体的一端,并具有多个第一末端灌注孔、多个第一引伸结构与多个第一铆点,该些第一末端灌注孔系分别连通于该些第一灌注通道,该些第一引伸结构系分别自该些第一末端灌注孔一体成型地沿该转子轴向凸伸所形成,且该些第一铆点系分别沿该转子轴向凸伸出,并间隔地环绕排列于该些第一引伸结构的周围。
多个铁套环系分别套设于该些第一引伸结构,并分别受到该些第一铆点卡抵而定位于该第一末端硅钢片。
第二段转子组系叠置于该些铁套环上,并具有多个第二灌注通道,该些第二灌注通道系经由该些铁套环分别对应地连通于该些第一灌注通道。
较佳者,该第二段转子组包含一第二转子本体以及一第二末端硅钢片,第二转子本体系由多个第二硅钢片沿该转子轴向互相堆叠而成,每一该些第二硅钢片开设有多个第二灌注孔,该些第二硅钢片中的任二相邻堆叠者的该些第二灌注孔系沿该转子轴向彼此连通而形成该些第二灌注通道。第二末端硅钢片系设置于该第二转子本体面向该第一段转子组的一端,并具有多个第二末端灌注孔、多个第二引伸结构与多个第二铆点,该些第二末端灌注孔系分别连通于该些第二灌注通道,该些第二引伸结构系分别自该些第二末端灌注孔一体成型地沿该转子轴向的反向凸伸所形成,且该些第二铆点系分别沿该转子轴向的反向凸伸出,并间隔地环绕排列于该些第二引伸结构的周围
其中,该些第一铆点系间隔地设置于该些第一引伸结构的两侧。此外,该些第一硅钢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该些第一灌注孔开设有一泄气缺口。
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分段式转子,包含上述的分段式转子结构以及多个铸铝棒。其中,该些铸铝棒分别穿设于相连通的该些第一灌注通道、该些铁套环与该些第二灌注通道。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段转子组的末端硅钢片上设置有引伸结构与设置于引伸结构周围的铆点,因此可以通过铆点的卡抵而使铁套环稳固地套设于引伸结构,并在分段式转子结构进行压铸工艺时,利用铆点的支撑来防止铁套环外扩变形,进而达到防止铁套环变形以及铝浆外泄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结构的第一段转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结构的第一段转子组设有多个铁套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引伸结构、铆点与铁套环间的关系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第二段转子组与第一段转子组的间通过铁套环连通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9显示铸铝棒穿设于第一段转子组、铁套环与第二段转子组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分段式转子结构
1 第一段转子组
11 第一转子本体
111、112 第一硅钢片
1111、1121 第一灌注孔
12 第一末端硅钢片
121 第一末端灌注孔
1211 泄气缺口
122 第一引伸结构
123 第一铆点
2 铁套环
3 第二段转子组
31 第二转子本体
311、312 第二硅钢片
3111、3121 第二灌注孔
32 第二末端硅钢片
321 第二末端灌注孔
322 第二引伸结构
323 第二铆点
4 铸铝棒
200 分段式转子
x 转子轴向
PC1 第一灌注通道
PC2 第二灌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第一图与第二图,第一图系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结构的第一段转子组的立体示意图;第二图系为第一图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第一段转子组1包含一第一转子本体11与一第一末端硅钢片12,而第一转子本体11系由多个第一硅钢片111与多个第一硅钢片112互相堆叠而成,且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四个第一硅钢片111与二个第一硅钢片112的比例沿一转子轴向x依序排列并互相堆叠而成,而第一硅钢片111与第一硅钢片112的差异仅在于第一硅钢片112设有泄气缺口(图未标示),而第一硅钢片111则无。
第一末端硅钢片12是设置于第一转子本体11的一端,并具有多个第一末端灌注孔121、多个第一引伸结构122与多个第一铆点123。第一引伸结构122系分别自第一末端灌注孔121一体成型地沿转子轴向x凸伸所形成,且第一铆点123系分别沿转子轴向x凸伸出,并间隔地环绕排列于第一引伸结构122的周围。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末端灌注孔121为长条型孔洞,且每一第一引伸结构122的两侧更分别间隔地设置有三个第一铆点123。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铆点123的设置数量可以随着第一末端灌注孔121的边长与第一铆点123的大小而定,例如第一铆点123可以以较短的尺寸而较多的数量设置于第一引伸结构122的两侧,或者可以以较长的尺寸而较少的数量设置于第一引伸结构122的两侧。在实务上,第一引伸结构122可以由第一末端灌注孔121的边缘通过冲压的方式所形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末端灌注孔121皆开设有一泄气缺口1211。
请继续参阅第三图与第四图,第三图系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结构的第一段转子组设有多个铁套环的立体示意图;第四图系显示引伸结构、铆点与铁套环间的关系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所示,由于第一末端硅钢片12的第一引伸结构122与第一铆点123皆是沿转子轴向x凸伸出。且铁套环2是套设于第一引伸结构122而相对应地定位于第一末端硅钢片12的第一末端灌注孔121,且铁套环2更抵接于铆点123,藉以使铁套环2连通相对应的第一末端灌注孔121而稳固地设置于第一末端硅钢片12。
承上所述,由于第一硅钢片111开设有多个第一灌注孔1111,且第一硅钢片112开设有多个第一灌注孔1121,因此多个第一硅钢片111与多个第一硅钢片112中的任二相邻堆叠者的第一灌注孔1111或1121系沿转子轴向x彼此连通而形成多个第一灌注通道PC1,而第一末端灌注孔121系分别连通于第一灌注通道PC1,且当铁套环2套设于第一引伸结构122时,铁套环2会连通于第一末端灌注孔121,进而连通于第一灌注通道PC1。
请继续参阅第五图至第七图,第五图系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第六图系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第七图系显示第二段转子组与第一段转子组的间通过铁套环连通的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在铁套环2分别套设于第一末端硅钢片12的多个第一引伸结构122后,第二段转子组3系对应地叠置于多个铁套环2上,且第二段转子组3所具有的多个第二灌注通道PC2系经由铁套环2分别对应地连通于第一段转子组1的第一灌注通道PC1。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结构100包含上述的第一段转子组1、上述的铁套环2以及一第二段转子组3。
第二段转子组3的结构与第一段转子组1相似,第二段转子组3同样包含一第二转子本体31与一第二末端硅钢片32。第二转子本体31是由多个第二硅钢片311与多个第二硅钢片312互相堆叠而成,且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四个硅钢片311与二个硅钢片312的比例沿转子轴向x依序排列并互相堆叠而成,而第二硅钢片311与第二硅钢片312的差异仅在于硅钢片312设有泄气缺口(图未标示),而第二硅钢片311则无。
其中,由于第二硅钢片311开设有多个第二灌注孔3111,且第二硅钢片312开设有多个第二灌注孔3121,因此多个第二硅钢片311与多个第二硅钢片312中的任二相邻堆叠者的第二灌注孔3111或3121系沿转子轴向x彼此连通而形成多个第二灌注通道PC2。
第二末端硅钢片32系设置于第二转子本体31面向第一段转子组1设有第一末端硅钢片12的一端,并具有多个第二末端灌注孔321、多个第二引伸结构322与多个第二铆点323。第二末端灌注孔321系分别连通于第二灌注通道PC2,而第二引伸结构322系分别自第二末端灌注孔321一体成型地沿转子轴向x的反向凸伸所形成,且第二铆点323系分别沿转子轴向x的反向凸伸出,并间隔地环绕排列于第二引伸结构322的周围。
其中,当第二引伸结构322伸入铁套环2,并使铁套环2卡设于第二引伸结构322与第二铆点323的间时,铁套环2会连通于第二末端灌注孔321,进而连通于第二灌注通道PC2,藉以使第一灌注通道PC1与第二灌注通道PC2可以通过铁套环2彼此连通
基于以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转子结构100是在第一段转子组1的末端硅钢片12设有连通于第一末端灌注孔121的第一引伸结构122,并在第一引伸结构122的周围间隔地设置有铆点123,因此铁套环2可以套设于第一引伸结构122而定位于第一引伸结构122与第一铆点123的间,藉此,当第二段转子组3通过叠置于多个铁套环2而使第二灌注通道PC2经由铁套环2连通于第一灌注通道PC1后,即可利用压铸工艺将铝浆灌入第一灌注通道PC1、铁套环2与第二灌注通道PC2中。
请继续参阅第八图与第九图,第八图系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段式转子的立体示意图;第九图系显示铸铝棒穿设于第一段转子组、铁套环与第二段转子组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上述的分段式转子结构100经由压铸工艺而将铝浆灌入第一灌注通道PC1、铁套环2与第二灌注通道PC2后,铝浆冷却会形成贯穿第一灌注通道PC1、铁套环2与第二灌注通道PC2的铸铝棒4,进而使分段式转子结构100经由压铸工艺转变成具有多个铸铝棒4的分段式转子200。
在实务上,当分段式转子结构100进行压铸工艺时,第一灌注通道PC1、铁套环2与第二灌注通道PC2中的空气可以藉由第一灌注孔1121的泄气缺口(图未标示)、第二灌注孔3121的泄气缺口(图未标示)、第一末端灌注孔121的泄气缺口1211或第二末端灌注孔321的泄气缺口(图未标示)排出。
综上所述,相较于先前技术为了制造较大型的感应电机转子而利用内隔片来连通各段转子组的灌注通道,却因为内隔片承受不住高压与高温而产生变形或融化,导致无法顺利制造出感应电机转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段转子组的末端硅钢片上设置有引伸结构与设置于引伸结构周围的铆点,因此可以通过铆点的卡抵而使铁套环稳固地套设于引伸结构,并在分段式转子结构进行压铸工艺时,利用铆点的支撑来防止铁套环外扩变形,进而达到防止铁套环变形以及铝浆外泄的问题。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更利用铁套环取代先前技术利用铝合金所制成的内隔片,因此更能有效的承受压铸工艺时所承受的高温与高压。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系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分段式转子结构,包含:
一第一段转子组,包含:
一第一转子本体,系由多个第一硅钢片沿一转子轴向互相堆叠而成,每一该些第一硅钢片开设有多个第一灌注孔,该些第一硅钢片中的任二相邻堆叠者的该些第一灌注孔系沿该转子轴向彼此连通而形成多个第一灌注通道;以及
一第一末端硅钢片,系设置于该第一转子本体的一端,并具有多个第一末端灌注孔、多个第一引伸结构与多个第一铆点,该些第一末端灌注孔系分别连通于该些第一灌注通道,该些第一引伸结构系分别自该些第一末端灌注孔一体成型地沿该转子轴向凸伸所形成,且该些第一铆点系分别沿该转子轴向凸伸出,并间隔地环绕排列于该些第一引伸结构的周围;
多个铁套环,系分别套设于该些第一引伸结构,并分别受到该些第一铆点卡抵而定位于该第一末端硅钢片;以及
一第二段转子组,系叠置于该些铁套环上,并具有多个第二灌注通道,该些第二灌注通道系经由该些铁套环分别对应地连通于该些第一灌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转子结构,其中,该第二段转子组包含:
一第二转子本体,系由多个第二硅钢片沿该转子轴向互相堆叠而成,每一该些第二硅钢片开设有多个第二灌注孔,该些第二硅钢片中的任二相邻堆叠者的该些第二灌注孔系沿该转子轴向彼此连通而形成该些第二灌注通道;以及
一第二末端硅钢片,系设置于该第二转子本体面向该第一段转子组的一端,并具有多个第二末端灌注孔、多个第二引伸结构与多个第二铆点,该些第二末端灌注孔系分别连通于该些第二灌注通道,该些第二引伸结构系分别自该些第二末端灌注孔一体成型地沿该转子轴向的反向凸伸所形成,且该些第二铆点系分别沿该转子轴向的反向凸伸出,并间隔地环绕排列于该些第二引伸结构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转子结构,其中,该些第一铆点系间隔地设置于该些第一引伸结构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转子结构,其中,该些第一硅钢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该些第一灌注孔开设有一泄气缺口。
5.一种分段式转子,包含:
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转子结构;以及
多个铸铝棒,系分别穿设于相连通的该些第一灌注通道、该些铁套环与该些第二灌注通道。
CN201720486050.4U 2017-05-04 2017-05-04 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 Active CN207117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6050.4U CN207117331U (zh) 2017-05-04 2017-05-04 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6050.4U CN207117331U (zh) 2017-05-04 2017-05-04 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17331U true CN207117331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92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86050.4U Active CN207117331U (zh) 2017-05-04 2017-05-04 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173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7331U (zh) 分段式转子结构及分段式转子
US2985433A (en) Heat exchanger
CN107769106A (zh) 一种结构优化的电缆连接装置
CN206034757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结构
CN204564961U (zh) 一种金属卷材的快速缝合设备
CN212266655U (zh) 软包扣式电池的造皱模具及相应的软包扣式电池
CN108808905A (zh) 分段式转子结构的制造方法
CN207108119U (zh) 一种新型一体成型式绕线盘
CN105344736A (zh) 镁合金型材的挤压模具
CN205048138U (zh) 田字型卡合式铝合金型材
CN207082639U (zh) 叠层母排的新型铜柱紧固结构
CN206849909U (zh) 新能源锂电池铝支架支撑块
CN20694740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06807772U (zh) 一种音圈动铁喇叭
CN205522129U (zh) 一种低成本高强度模具
CN205056675U (zh) 日字型卡合式铝合金型材
CN2586125Y (zh) 组合式散热器的结构改良
CN210821481U (zh) 一种折叠成型的文件夹
CN215183336U (zh) 一种垂直电阻的包覆式结构
CN218328438U (zh) 一种新型内隔条打孔降阻过滤器
CN212598006U (zh) 一种用于三通的无堆积挤压模具
CN216263007U (zh) 一种窗框后三角板拉延结构
CN212718446U (zh)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光滑实壁管
CN210940297U (zh) 一种具有优化结构的双色模流道
JPS5842110Y2 (ja) 押出成型用ダ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