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6510U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16510U CN207116510U CN201720793724.5U CN201720793724U CN207116510U CN 207116510 U CN207116510 U CN 207116510U CN 201720793724 U CN201720793724 U CN 201720793724U CN 207116510 U CN207116510 U CN 2071165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lower house
- battery
- bag lower
- battery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包括电池包下壳体、以及设置于电池包下壳体内的电池模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底板、侧板,电池模组位于电池包下壳体的中间位置,底板内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有冷却板,冷却板内部设有若干冷却管单元,冷却管单元为若干正六角形组合而成,一方面能获得较大的散热表面积,另一方面具有较为均匀的散热效果,第一通道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散热铝板与冷却板之间的热传递效果,电池包下壳体为碳纤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大、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稳定性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使用日趋普遍。新能源汽车一般采用动力电池包作为动力来源,电池包下壳体主要安装电池模组、电器件及上壳体等零件。可见,下壳体是动力电池包的主要承载和密封结构件。
现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的下壳体采用钣金焊接结构,材料一般为厚度1-2mm的钢板,由一块或多块板料折弯成形后,搭接处利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或点焊连接,接缝处打密封胶封闭。下壳体上用于上壳体、电池模组及电器件的安装点,需焊接螺母或钣金支架。下壳体焊接后表面需作防锈喷漆处理。但是新能源电池包下壳体往往会存在如下问题:散热效率低,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长时间处于高温下,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由于下壳体需要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电池包下壳体往往都是由实心钢板制成,从而增加了整车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散热性能好,自重轻。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包括电池包下壳体、以及设置于电池包下壳体内的电池模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底板、侧板,电池模组为长方体结构,电池模组位于电池包下壳体的中间位置,电池模组与电池包下壳体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一空腔、第三空腔对称分布,第二空腔、第四空腔对称分布,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三空腔内设有第三支撑板,第四空腔内设有第四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数量均为2个,第二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数量均为4个,相邻第二支撑板等距排列,相邻第四支撑板等距排列;
电池模组内设有若干电芯,电芯为圆柱形结构,若干电芯成矩形阵列分布,电芯的底部设有导线槽,导线槽的截面为长方形,导线槽与电芯之间通过第五空腔相连通,第五空腔的截面为长方形;
所述电池模组的下方设有导热硅胶垫片、散热铝板,散热铝板位于导热硅胶垫片的下方,散热铝板下方为底板,底板内设有第六空腔、若干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散热铝板相垂直,第一通道的上端与散热铝板的下表面相接触,第一通道的下端与第六空腔相连通,若干第一通道的长度自左往右依次均匀增加,第一通道为长方体结构,相邻第一通道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六空腔倾斜设置,第六空腔与电池包下壳体垂直方向的夹角为a,80°<a<90°,第六空腔内设有冷却板,冷却板上设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液口、出液口位于冷却板的同一侧,冷却板内部设有若干冷却管单元,冷却管单元为正六角形结构,冷却管单元为矩形阵列分布,相邻冷却管单元之间通过冷却管相连通,进液口、出液口与冷却管单元均通过冷却管相连通。
所述电池包下壳体为碳纤增强复合材料。
所述冷却管单元内设有冷却液,冷却液为矿物绝缘油。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冷却管单元为若干正六角形组合而成,一方面能获得较大的散热表面积,另一方面具有较为均匀的散热效果,第一通道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散热铝板与冷却板之间的热传递效果,电池包下壳体为碳纤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大、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稳定性好等特点,采用矿物绝缘油作为冷却液,发生矿物绝缘油泄漏的情况时,不会对电池包造成危害,冷却板倾斜设置,利于冷却液向远离进液口的方向流动,冷却液难以从进液口、出液口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冷却板示意图;
图中:1-电池包下壳体,2-电池模组,3-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5-第三空腔,6-第四空腔,7-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第三支撑板,10-第四支撑板,11-电芯,12-导线槽,13-第五空腔,14-底板,15-导热硅胶垫片,16-散热铝板,17-冷却板,18-第一通道,19-进液口,20-出液口,21-冷却管单元,22-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包括电池包下壳体、以及设置于电池包下壳体内的电池模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底板、侧板,电池模组为长方体结构,电池模组位于电池包下壳体的中间位置,电池模组与电池包下壳体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一空腔、第三空腔对称分布,第二空腔、第四空腔对称分布,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三空腔内设有第三支撑板,第四空腔内设有第四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数量均为2个,第二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数量均为4个,相邻第二支撑板等距排列,相邻第四支撑板等距排列;
电池模组内设有若干电芯,电芯为圆柱形结构,若干电芯成矩形阵列分布,电芯的底部设有导线槽,导线槽的截面为长方形,导线槽与电芯之间通过第五空腔相连通,第五空腔的截面为长方形;
所述电池模组的下方设有导热硅胶垫片、散热铝板,散热铝板位于导热硅胶垫片的下方,散热铝板下方为底板,底板内设有第六空腔、若干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散热铝板相垂直,第一通道的上端与散热铝板的下表面相接触,第一通道的下端与第六空腔相连通,若干第一通道的长度自左往右依次均匀增加,第一通道为长方体结构,相邻第一通道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六空腔倾斜设置,第六空腔与电池包下壳体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5<a<20°,第六空腔内设有冷却板,冷却板上设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液口、出液口位于冷却板的同一侧,冷却板内部设有若干冷却管单元,冷却管单元为正六角形结构,冷却管单元为矩形阵列分布,相邻冷却管单元之间通过冷却管相连通,进液口、出液口与冷却管单元均通过冷却管相连通。
所述电池包下壳体为碳纤增强复合材料。
所述冷却管单元内设有冷却液,冷却液为矿物绝缘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3)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下壳体、以及设置于电池包下壳体内的电池模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底板、侧板,电池模组为长方体结构,电池模组位于电池包下壳体的中间位置,电池模组与电池包下壳体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一空腔、第三空腔对称分布,第二空腔、第四空腔对称分布,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三空腔内设有第三支撑板,第四空腔内设有第四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数量均为2个,第二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数量均为4个,相邻第二支撑板等距排列,相邻第四支撑板等距排列;
电池模组内设有若干电芯,电芯为圆柱形结构,若干电芯成矩形阵列分布,电芯的底部设有导线槽,导线槽的截面为长方形,导线槽与电芯之间通过第五空腔相连通,第五空腔的截面为长方形;
所述电池模组的下方设有导热硅胶垫片、散热铝板,散热铝板位于导热硅胶垫片的下方,散热铝板下方为底板,底板内设有第六空腔、若干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散热铝板相垂直,第一通道的上端与散热铝板的下表面相接触,第一通道的下端与第六空腔相连通,若干第一通道的长度自左往右依次均匀增加,第一通道为长方体结构,相邻第一通道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六空腔倾斜设置,第六空腔与电池包下壳体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5<a<20°,第六空腔内设有冷却板,冷却板上设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液口、出液口位于冷却板的同一侧,冷却板内部设有若干冷却管单元,冷却管单元为正六角形结构,冷却管单元为矩形阵列分布,相邻冷却管单元之间通过冷却管相连通,进液口、出液口与冷却管单元均通过冷却管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下壳体为碳纤增强复合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单元内设有冷却液,冷却液为矿物绝缘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93724.5U CN207116510U (zh) | 2017-07-03 | 2017-07-03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93724.5U CN207116510U (zh) | 2017-07-03 | 2017-07-03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16510U true CN207116510U (zh) | 2018-03-16 |
Family
ID=61575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9372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16510U (zh) | 2017-07-03 | 2017-07-03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1651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6176A (zh) * | 2021-05-19 | 2021-08-27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微通道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17
- 2017-07-03 CN CN201720793724.5U patent/CN20711651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6176A (zh) * | 2021-05-19 | 2021-08-27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微通道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39827U (zh) | 具有热交换管道的动力电池箱体 | |
CN105789733A (zh) |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电源装置 | |
CN105932360B (zh) | 一种电池组用液冷换热管结构 | |
CN108091963A (zh) | 一种新型均温液冷板 | |
CN103346363A (zh) | 一种紧凑型电动车电池液体冷却装置 | |
CN212676355U (zh) | 散热结构、电池模组以及散热系统 | |
CN20711651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下壳体 | |
CN107919513A (zh) | 电池热均衡容器、电池单元、电池模块和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05990538A (zh) | 一种管壳式型换热的动力电池模组装置和制作方法 | |
CN112582703B (zh) | 一种基于热管与液冷板耦合的新型电池冷却结构 | |
CN108011156A (zh) | 电池模组冷却水箱 | |
CN102237548B (zh) | 具有内置液冷结构的组合电池 | |
CN217485566U (zh) | 一种电池箱及电池包 | |
CN207977428U (zh) | 一种新型多通路薄壁直管结构液冷模组 | |
CN216671754U (zh) | 动力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8281732A (zh) | 一种新型多通路薄壁直管结构液冷模组 | |
CN210722677U (zh) | 一种高压油浸式变压器 | |
CN209200112U (zh) | 一种新型电池模组的散热降温装置 | |
CN112562978A (zh) |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冷却装置 | |
CN206364660U (zh) | 一种发电机冷却器 | |
CN208093690U (zh) | 电池模组冷却水箱 | |
CN111091951A (zh) | 一种铁轭具有循环液冷功能的变压器 | |
CN220774491U (zh) | 一种换热管组件及大容量电池 | |
CN220853221U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
CN215644651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