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4008U - 一种充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4008U
CN207094008U CN201720862323.0U CN201720862323U CN207094008U CN 207094008 U CN207094008 U CN 207094008U CN 201720862323 U CN201720862323 U CN 201720862323U CN 207094008 U CN207094008 U CN 207094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charging
nitrogen
charging part
fixture block
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623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观水
黄小伟
桑伟勇
罗霜平
陈建中
陈亚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623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4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4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4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钳、上夹块、下夹块、第一充氮部件和第二充氮部件;所述上夹块的中部与所述控制钳的上钳头连接,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的接头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的接头端连接;所述下夹块的中部与所述控制钳的下钳头连接,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的底端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对两个空调截止阀同时充氮保护,简化了充氮操作步骤,并避免了充氮过程中的氮气外溢和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充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氮保护焊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内部铜管焊接用的充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系统在诸多场合得到了愈加广泛地使用。空调系统内部的铜管在施工焊接时必须采用充入氮气的方式进行保护。这是由于缺乏流动氮气的保护会使铜管的内壁产生氧化膜。氧化膜的产生将导致空调系统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带来排气温度不正常、压缩机卡缸、不能制冷或不能制热等诸多质量问题。
目前在焊接时向空调系统内部铜管充氮的方式主要为操作人员手持充氮设备对铜管行充氮。充氮焊接时,工作人员手持氮气管路或喷嘴,将出氮口对准空调的截止阀端口将氮气充入。空调系统具有两个截止阀:排气截止阀(低压阀)和吸气截止阀(高压阀)。采用现有技术的充氮方式一次只能对一个空调截止阀的端口进行充氮,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存在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充氮装置。该充氮装置优点在于可对两个空调截止阀同时充氮保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钳、上夹块、下夹块、第一充氮部件和第二充氮部件;所述上夹块的中部与所述控制钳的上钳头连接,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的接头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的接头端连接;所述下夹块的中部与所述控制钳的下钳头连接,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的底端连接。
进一步的,当所述充氮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充氮部件和第二充氮部件可与氮气进气管自由套合或脱离;当所述充氮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充氮部件和第二充氮部件可与氮气进气管卡紧。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钳还包括上钳柄、下钳柄、销轴和弹簧,所述上钳头和上钳柄一体成型并可绕所述销轴转动,所述下钳头和下钳柄一 体成型并可绕所述销轴转动,所述上钳柄和下钳柄通过所述弹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为Z型结构,分别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的纵向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块的中部通过所述纵向部与所述上钳头连接,两侧部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的接头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的接头端连接;所述下夹块的中部通过述纵向部与所述下钳头连接,两侧部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的底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氮部件和第二充氮部件分别包括气管接头部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分别包括带有缝隙的内挡块、顶针和密封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气管接头部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挡块位于所述密封部靠近所述气管接头部的一端,并与所述顶针固定连接,所述顶针位于所述密封腔体中,所述密封腔体靠近所述内挡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圈,另一端设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充氮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第一充氮部件和第二充氮部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本技术方案优点在于:
1.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对两个空调截止阀同时充氮保护,简化了充氮操作步骤;
2.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封部结构,避免了充氮过程中的氮气外溢;
3.本实用新型在充氮完成后,可实现氮气的自动关断,避免氮气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三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充氮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为进一步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1-控制钳;
11-上钳头、12-下钳头、13-上钳柄、14-下钳柄、15-销轴、16-弹簧;
2-上夹块;
21-第一横向部、22-第二横向部、23-纵向部;
3-下夹块;
31-第一横向部、32-第二横向部、33-纵向部;
4-第一充氮部件;
41-气管接头部、42-密封部、421-内挡块、422-顶针、423-密封腔体、4231-第一密封圈、4232-第二密封圈;
5-第二充氮部件;
51-气管接头部、52-密封部、521-内挡块、522-顶针、523-密封腔体、5231-第一密封圈、5232-第二密封圈;
6-底板;
7-总氮气进口;
71-第一进气管、72-第二进气管。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钳1、上夹块2、下夹块3、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所述上夹块2的中部与所述控制钳1的上钳头11连接,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接头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接头端连接;所述下夹块3的中部与所述控制钳1的下钳头12连接,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底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上夹块2为Z型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的纵向部23。所述下夹块3同样为Z型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部31和第二横向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向部31和第二横向部32的纵向部33。此外,可对所述下夹块3与空调器截止阀圆面自适应处理,从而使得配合可靠,避免划伤螺纹端面。
具体的,所述上夹块2的中部通过所述纵向部23与所述上钳头11连接,两侧部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接头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接头端连接;所述下夹块3的中部通过述纵向部33与所述下钳头12连接,两侧部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部31和第二横向部32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底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上夹块2的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各设有一个开孔(图中未显示),所述开孔贯穿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接头端。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接头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接头端分别设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用于使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或第二充氮部件5的接头端固定于所述上夹块2上。
所述控制钳1还包括上钳柄13、下钳柄14、销轴15和弹簧16,所述上钳头11和上钳柄13一体成型并可绕所述销轴15转动,所述下钳头12和下钳柄14一体成型并可绕所述销轴15转动,所述上钳柄13和下钳柄14通过所述弹簧16连接。
当所述充氮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可与氮气进气管自由套合或脱离;当所述充氮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可与氮气进气管卡紧。
具体的,当所述充氮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由操作员工握紧所述控 制钳1的上钳柄13和下钳柄14,所述弹簧16被压缩。由于所述上钳头11和上钳柄13绕所述销轴15转动,且所述下钳头12和下钳柄14绕所述销轴15转动,因此,所述上钳柄13和下钳柄14的相互靠近带动所述上钳头11和下钳头12相互分离。由于所述上夹块2的纵向部23与所述控制钳1的上钳头11连接,所述下夹块3的的纵向部33与所述控制钳1的下钳头12连接,因此,所述上钳头11和下钳头12相互分离带动所述上夹块2和下夹块3的张开。此时,下夹块3深入到截止阀底部端面配合,上夹块2与大、小截止阀阀口上侧配合。由于所述上夹块2的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接头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接头端连接;所述所述下夹块3的第一横向部31和第二横向部32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底端连接,因此,所述上夹块2和下夹块3的张开可实现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与氮气进气管的自由套合或脱离。当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与氮气进气管的套合,松开手柄。此时,所述充氮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由操作员工松开所述控制钳1的上钳柄13和下钳柄14,所述弹簧16复位,不再受到操作人员的压力。此时,所述上钳头11和上钳柄13受到所述弹簧16的弹力作用,因此,所述上钳头11和下钳头12相互靠近。所述上钳头11和下钳头12的相互靠近带动所述上夹块2和下夹块3的夹紧。所述上夹块2和下夹块3的夹紧可实现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与氮气进气管卡紧。当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与氮气进气管卡紧,开始充入氮气。当充氮结束,再次由操作员工握紧所述控制钳1的上钳柄13和下钳柄14,所述充氮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可实现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与氮气进气管的脱离。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实现空调器大小两个截止阀的同时充氮。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起到密封功能的相关部件。具体的,如附图4所示,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包括气管接头部41和密封部42,所述密封部42分别包括带有缝隙的内挡块421、顶针422和密封腔体423。对应地,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同样包括气管接头部51和密封部52(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内部结构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相 同,因此在附图中不再重复展示),所述密封部52分别包括带有缝隙的内挡块521、顶针522和密封腔体523。所述气管接头部41的设计使得气管可直接插入、接通并密封,方便快捷,无需其他特殊连接处理。
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密封部42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气管接头部41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密封部52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气管接头部51可拆卸的连接。因此,可根据截止阀端面大小更换匹配的密封结构。
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密封部42的内挡块421位于所述密封部42靠近所述气管接头部41的一端,并与所述顶针422固定连接,所述顶针422位于所述密封腔体423中,所述密封腔体423靠近所述内挡块421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圈4231,另一端设有第二密封圈4232。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密封部52的内挡块521位于所述密封部52靠近所述气管接头部51的一端,并与所述顶针522固定连接,所述顶针522位于所述密封腔体523中,所述密封腔体523靠近所述内挡块521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圈5231,另一端设有第二密封圈5232。
如附图5所示,在使用过程中,氮气通过总氮气进口7,分别经第一进气管71和第二进气管72进入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气管接头部41和第二充氮部件5的气管接头部51。
具体的,进入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氮气经气管接头部41进入带有缝隙的内挡块421并沿着内挡块421缝隙的边缘向下流动,第一充氮部件4的第一密封圈4231将氮气密封。当充氮过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4232受力移动,所述第二密封圈4232受力后,所述第一密封圈4231整体上移,所述顶针422受到所述内挡块421的下压,氮气依次按照第一进气管71、气管接头部41、内挡块421、第一密封圈4231、第二密封圈4232的顺序被充入到空调器截止阀内。进入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氮气经气管接头部51进入带有缝隙的内挡块521并沿着内挡块521缝隙的边缘向下流动,第二充氮部件5的第一密封圈5231将氮气密封。当充氮过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5232受力移动,所述第二密封圈5232受力后,所述第一密封圈5231整体上移,所述顶针522受到所述内挡块521的下压,氮气依次按照第二进气管72、气管接头部51、内挡块 521、第一密封圈5231、第二密封圈5232的顺序被充入到空调器截止阀内。
此外,所述一种充氮装置还包括底板6,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设置于所述底板6上。从而方便所述充氮装置的转移和固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的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钳(1)、上夹块(2)、下夹块(3)、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所述上夹块(2)的中部与所述控制钳(1)的上钳头(11)连接,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接头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接头端连接;所述下夹块(3)的中部与所述控制钳(1)的下钳头(12)连接,两侧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底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充氮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可与氮气进气管自由套合或脱离;当所述充氮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可与氮气进气管卡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钳(1)还包括上钳柄(13)、下钳柄(14)、销轴(15)和弹簧(16),所述上钳头(11)和上钳柄(13)一体成型并可绕所述销轴(15)转动,所述下钳头(12)和下钳柄(14)一体成型并可绕所述销轴(15)转动,所述上钳柄(13)和下钳柄(14)通过所述弹簧(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块(2)和下夹块(3)为Z型结构,分别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部(21或31)和第二横向部(22或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向部(21或31)和第二横向部(22或32)的纵向部(23或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块(2)的中部通过所述纵向部(23)与所述上钳头(11)连接,两侧部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接头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接头端连接;所述下夹块(3)的中部通过述纵向部(33)与所述下钳头(12)连接,两侧部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部(31)和第二横向部(32)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充氮部件(5)的底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分别包括气管接头部(41或51)和密封部(42或52),所述密封部(42或52)分别包括带有缝隙的内 挡块(421或521)、顶针(422或522)和密封腔体(423或5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42或52)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气管接头部(41或51)可拆卸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块(421或521)位于所述密封部(42或52)靠近所述气管接头部(41或51)的一端,并与所述顶针(422或522)固定连接,所述顶针(422或522)位于所述密封腔体(423或523)中,所述密封腔体(423或523)靠近所述内挡块(421或521)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圈(4231或5231),另一端设有第二密封圈(4232或52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6),所述第一充氮部件(4)和第二充氮部件(5)设置于所述底板(6)上。
CN201720862323.0U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充氮装置 Active CN207094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2323.0U CN207094008U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充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2323.0U CN207094008U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充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4008U true CN207094008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44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62323.0U Active CN207094008U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充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40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6337A (zh) * 2018-04-23 2018-08-24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空调截止阀的充氮工装
CN109268604A (zh) * 2017-07-17 2019-01-25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氮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8604A (zh) * 2017-07-17 2019-01-25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氮装置
CN109268604B (zh) * 2017-07-17 2024-04-26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氮装置
CN108436337A (zh) * 2018-04-23 2018-08-24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空调截止阀的充氮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4008U (zh) 一种充氮装置
CN205136951U (zh) 全自动控制低压气圈封堵装置
CN109443749A (zh) 一种阀门检验装置
CN20913101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106715U (zh) 一种分体式降噪型医用空压机
CN109268604A (zh) 一种充氮装置
CN206009772U (zh) 流体循环控制系统及压铸冷却装置
CN206550113U (zh) 一种多角度方向可调式吸风罩
CN205940907U (zh) 用于波纹管的气密性检查装置
CN206670869U (zh) 换热器检漏装置
CN115853852A (zh) 倍力气动虎钳
CN104634115B (zh) 一种用于降温炉体的进排风系统
CN211315454U (zh) 一种小型管道连接用四通
CN207366263U (zh) 一种粉料取样器和粉料输送装置
CN209291505U (zh) 一种隐藏式管构吸臂装置
CN208743881U (zh) 铜管钎焊防氧化保护装置
CN220304804U (zh) 气液分离器综合检测平台
CN215171099U (zh) 一种便于携带与移动的真空发生器
CN208320249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用电磁脉冲阀
CN210476839U (zh) 一种用于空调管系统的快速连接装置
CN205748818U (zh) 检测装置
CN207918288U (zh) 一种气动单轨吊车的进气系统
CN220851128U (zh) 一种送氧管道卡接结构
CN108506551A (zh) 一种具有密封性能强的球阀快速接头
CN214199628U (zh) 一种隧道烘箱的冷却水管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