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9592U -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 Google Patents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89592U
CN207089592U CN201721109641.6U CN201721109641U CN207089592U CN 207089592 U CN207089592 U CN 207089592U CN 201721109641 U CN201721109641 U CN 201721109641U CN 207089592 U CN207089592 U CN 207089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base
sleeper
final spice
deck
bas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096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勇
王晓东
冯腊初
刘琳琳
尹刚
苏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096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89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89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89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Handl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该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包括设置于驳船甲板上的碎石垫层及紧邻设置在其上方的枕木层,所述碎石垫层关于驳船甲板宽度和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碎石垫层包括围挡、设置于围挡内的小隔仓及平铺于围挡内的若干碎石,所述枕木层由若干枕木紧邻平铺构成,所述驳船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枕木层相接触的限位挡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最终接头运输底座设计为碎石垫层与枕木层结合的结构,其可消除因甲板表面不平带来的影响,同时可吸收运输过程中船体甲板的变形,从而达到整体平面度精度高、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的效果。

Description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背景技术
海底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制造是先预制好钢壳,再通过在驳船上向钢壳内浇筑混凝土来进行,最后再运输到指定位置进行下放,最终接头底面平整度要求高,整体平面度需要控制在±10毫米以内,在此过程中就需要用到底座来支撑最终接头,目前国内常用的底座结构类型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大件运输中常用的垫墩木;然而钢结构底座造价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混凝土结构底座重量大,刚度大,运输过程中船体变形会导致混凝土开裂,混凝土需要一定的养护期,从而导致施工周期长;由于驳船船体甲板不平,垫墩木的方式就难以满足底座整体平面度控制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整体平面度精度高、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自我调整性能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包括设置于驳船甲板上的碎石垫层及紧邻设置在其上方的枕木层,所述碎石垫层关于驳船甲板宽度和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碎石垫层包括围挡、设置于围挡内的小隔仓及平铺于围挡内的若干碎石,所述枕木层由若干枕木紧邻平铺构成,所述驳船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枕木层相接触的限位挡架。
本实用新型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通过在驳船甲板上的碎石垫层及紧邻设置在其上方的枕木层,其充分利用碎石的受力后可自动分散调整来消除因甲板表面不平带来的影响,达到底座整体平面度控制要求,同时碎石垫层属于一个柔性的支撑底座,载荷通过枕木传递到碎石,碎石之间通过相互滚动挤压来补偿船体产生的变形,从而使得碎石垫层下方的驳船甲板均匀受力,最终实现可有效吸收运输过程中船体甲板的变形,同时碎石垫层的设置只需在围挡内设置小隔仓后平铺碎石即可完成,此过程操作简单、造价低,且不需要进行养护,而且在围挡内设置若干小隔仓,这样将围挡内的区域划分为若干小的区域,可有效的防止碎石在受到外力后随意滚动,从而保证碎石垫层的稳定性,从而大大的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枕木层由若干枕木紧邻平铺构成,这样既便于了枕木层的设置,又可利用相邻枕木之间的缝隙来吸收枕木轻微移动和变形,从而吸收运输过程中船体甲板的变形;通过在驳船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枕木层接触的限位挡架,这样可避免运输过程中枕木的滑动,以保证运输底座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枕木层包括与碎石垫层接触的第一枕木层和在其上方并与之紧邻设置的第二枕木层,所述第一枕木层的若干枕木沿驳船甲板长度方向紧邻平铺,所述第二枕木层的若干枕木沿驳船甲板宽度方向紧邻平铺,所述限位挡架包括分别于第一枕木层和第二枕木层接触的第一限位挡架和第二限位挡架,通过将枕木层设置为第一枕木层和第二枕木层,这样既便于了更加有效的吸收运输过程中的船体变形,同时由于最终接头还要进行二次舾装作业,其底部需要一定的高度,以保证工人施工操作,这样就保证了工人的施工空间;并且将第一枕木层的枕木与第二枕木层的枕木相互垂直平铺,这样可以保证枕木铺排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第一限位挡架设置在第一枕木层的若干枕木长度方向两侧,由于枕木受到外力出现滑动其主要为枕木宽度方向上的滑动,这样既可避免枕木的滑动,同时又可以节约材料,缩短施工工期。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第二限位挡架设置在第二枕木层的若干枕木长度方向两侧,由于枕木受到外力出现滑动其主要为枕木宽度方向上的滑动,这样既可避免枕木的滑动,同时又可以节约材料,缩短施工工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挡架包括竖直焊接于驳船甲板上的槽钢一及分别于第一枕木层和槽钢一接触的槽钢二,这样既便于加工,又可有效的限制枕木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挡架包括竖直焊接于驳船甲板上的槽钢三、分别于第二枕木层和槽钢三接触的槽钢四、斜向设置的槽钢五,所述槽钢五一端与槽钢四接触,另一端与驳船甲板焊接,这样既便于加工,又可有效的限制枕木滑动,同时由于第二限位挡架的高度较高,可通过斜向设置的槽钢五来保证其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围挡由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若干扁钢一构成,所述小隔仓由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若干扁钢二构成,这样便于选材和使用,所述围挡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与驳船甲板连接的高度基准条,这样便于了围挡内碎石铺平。
作为优选,所述扁钢二的高度和高度基准条的高度均小于围挡的高度,这样便于碎石的铺排,也可保证碎石不会滚落到围挡外。
作为优选,所述扁钢二的高度小于高度基准条的高度,这样便于碎石垫层的整体找平。
作为优选,所述高度基准条的材料为木头,这样便于选材和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高度基准条与驳船甲板之间为粘合连接,所述高度基准条沿长度方向两侧紧邻设置有固定块,这样便于高度基准条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围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加固三角板,这样便于围挡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碎石粒径为5mm至16.5mm,碎石强度大于0.5Mpa,这样便于满足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碎石垫层的表面整体平面度公差为±10mm,这样便于保证枕木层及最终接头的整体平面度。
作为优选,所述高度基准条的高度公差为±10mm,这样便于保证碎石垫层的整体平面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枕木层上表面整体平面度公差为±10mm,这样便于保证最终接头的整体平面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最终接头运输底座设计为碎石垫层与枕木层结合的结构,其可消除因甲板表面不平带来的影响,同时可吸收运输过程中船体甲板的变形,从而达到整体平面度精度高、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的碎石垫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碎石垫层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第一限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第二限位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为碎石垫层,2为围挡,3为碎石,4为小隔仓,5为第一枕木层,6为第二枕木层,7为第一限位结构件,8为第二限位结构件,9为槽钢一,10为槽钢二,11为槽钢三,12为槽钢四,13为槽钢五,14为扁钢一,15为扁钢二, 16为高度基准条,17为固定块,18为三角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包括设置于驳船甲板上的碎石垫层1及紧邻设置在其上方的枕木层,所述碎石垫层1关于驳船甲板宽度和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碎石垫层1包括围挡2、设置于围挡2内的小隔仓4及平铺于围挡2内的若干碎石3,所述枕木层由若干枕木紧邻平铺构成,所述驳船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枕木层相接触的限位挡架,所述枕木层包括与碎石垫层1接触的第一枕木层5和在其上方并与之紧邻设置的第二枕木层6,所述第一枕木层5的若干枕木沿驳船甲板长度方向紧邻平铺,所述第二枕木层6的若干枕木沿驳船甲板宽度方向紧邻平铺,所述限位挡架包括分别于第一枕木层5和第二枕木层6接触的第一限位挡架7和第二限位挡架8,所述若干第一限位挡架7设置在第一枕木层5的若干枕木长度方向两侧,所述若干第二限位挡架8设置在第二枕木层6的若干枕木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挡架7包括竖直焊接于驳船甲板上的槽钢一9及分别于第一枕木层5和槽钢一9接触的槽钢二10,所述第二限位挡架8包括竖直焊接于驳船甲板上的槽钢三11、分别于第二枕木层6和槽钢三11接触的槽钢四12、斜向设置的槽钢五13,所述槽钢五13一端与槽钢四12接触,另一端与驳船甲板焊接,所述围挡2由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若干扁钢一14构成,所述小隔仓4由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若干扁钢二15构成,所述围挡2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与驳船甲板连接的高度基准条16,所述扁钢二14的高度和高度基准条16的高度均小于围挡2的高度,所述扁钢二14的高度小于高度基准条16的高度,所述高度基准条16的材料为木头,所述高度基准条16与驳船甲板之间为粘合连接,所述高度基准条16沿长度方向两侧紧邻设置有固定块17,所述围挡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加固三角板18,所述碎石3粒径为5mm至16.5mm,碎石3强度大于0.5Mpa,所述碎石垫层1的表面整体平面度公差为±10mm,所述高度基准条16的高度公差为±10mm,所述第二枕木层5上表面整体平面度公差为±1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驳船甲板上的碎石垫层(1)及紧邻设置在其上方的枕木层,所述碎石垫层(1)关于驳船甲板宽度和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碎石垫层(1)包括围挡(2)、设置于围挡(2)内的小隔仓(4)及平铺于围挡(2)内的若干碎石(3),所述枕木层由若干枕木紧邻平铺构成,所述驳船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枕木层相接触的限位挡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木层包括与碎石垫层(1)接触的第一枕木层(5)和在其上方并与之紧邻设置的第二枕木层(6),所述第一枕木层(5)的若干枕木沿驳船甲板长度方向紧邻平铺,所述第二枕木层(6)的若干枕木沿驳船甲板宽度方向紧邻平铺,所述限位挡架包括分别于第一枕木层(5)和第二枕木层(6)接触的第一限位挡架(7)和第二限位挡架(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限位挡架(7)设置在第一枕木层(5)的若干枕木长度方向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限位挡架(8)设置在第二枕木层(6)的若干枕木长度方向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挡架(7)包括竖直焊接于驳船甲板上的槽钢一(9)及分别于第一枕木层(5)和槽钢一(9)接触的槽钢二(10)。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挡架(8)包括竖直焊接于驳船甲板上的槽钢三(11)、分别于第二枕木层(6)和槽钢三(11)接触的槽钢四(12)、斜向设置的槽钢五(13),所述槽钢五(13)一端与槽钢四(12)接触,另一端与驳船甲板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2)由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若干扁钢一(14)构成,所述小隔仓(4)由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若干扁钢二(15)构成,所述围挡(2)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与驳船甲板连接的高度基准条(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钢二(15)的高度和高度基准条(16)的高度均小于围挡(2)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钢二(15)的高度小于高度基准条(16)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基准条(16)的材料为木头。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基准条(16)与驳船甲板之间为粘合连接,所述高度基准条(16)沿长度方向两侧紧邻设置有固定块(17)。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加固三角板(18)。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3)粒径为5毫米至16.5毫米,所述碎石(3)强度大于0.5Mpa。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1)的表面整体平面度公差为±10毫米。
15.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基准条(16)的高度公差为±10毫米。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枕木层(5)上表面整体平面度公差为±10毫米。
CN201721109641.6U 2017-08-31 2017-08-31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Active CN207089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9641.6U CN207089592U (zh) 2017-08-31 2017-08-31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9641.6U CN207089592U (zh) 2017-08-31 2017-08-31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89592U true CN207089592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3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09641.6U Active CN207089592U (zh) 2017-08-31 2017-08-31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89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8542A (zh) * 2017-08-31 2017-12-12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8542A (zh) * 2017-08-31 2017-12-12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9749B1 (ko) 콘크리트 교각 시스템 및 관련 방법들
CN203440837U (zh) 一种底板施工缝混凝土收口网装置
CN207089592U (zh)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CN111622503A (zh) 可调节高度的垫块
CN109680586A (zh) 一种路面沥青铺设方法
CN107458542A (zh) 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及施工方法
CN208009476U (zh) 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
CN104612291B (zh) 一种免拆保温墙体模块单元
CN209798486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侧模板装置
CN106087863A (zh) 三脚空心消浪块及由其组成的混凝土护面结构
US112038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wo-lift concrete flatwork placement
CN107419750B (zh) 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及施工方法
CN210262567U (zh) 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铺筑面的后浇带
CN210482091U (zh) 一种涵洞和路涵过渡结构
CN204401394U (zh) 组合式路基箱
CN212611773U (zh) 一种交通设施混凝土道路块
CN209941444U (zh) 一种路拌法灰土施工边部压实装置
US3633516A (en) Movable stake pockets
CN207419722U (zh) 一种外包钢板墙与楼板连接节点
CN219863822U (zh) 一种磨石地面抗裂结构
CN220267304U (zh) 一种可调节的型钢支墩
US4047256A (en) Bridge construction method
CN210066629U (zh) 一种防波堤堤顶临时通行结构
CN217266707U (zh) 一种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抗裂路面结构
JP4065188B2 (ja) 床施工材及び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