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8530U -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 Google Patents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88530U
CN207088530U CN201720781970.9U CN201720781970U CN207088530U CN 207088530 U CN207088530 U CN 207088530U CN 201720781970 U CN201720781970 U CN 201720781970U CN 207088530 U CN207088530 U CN 207088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re bead
wire loop
pole
cylinder
rotary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819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春
胡志勇
刘道忠
袁孝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rag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rag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rag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rag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819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88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88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88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29D2030/482Applying fillers or apexes to bead co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属于三角胶设备领域,包括旋转底座和旋转底座上设置的两个胎圈装卸机构,胎圈装卸机构包括动力装置、由动力装置带动的旋转导向轴、通过滑键与旋转导向轴连接的连接架、与连接架固定连接的用于贴合三角胶的贴合环、设于贴合环内的钢丝圈固定架、在钢丝圈固定架上设置的磁铁、磁吸或者固定在磁铁侧边的用于撑住钢丝圈的内撑件、由顶出装置带动的用于成品从内撑件上顶出的取料顶块以及用于推拉连接架的直线往复驱动装置,所述旋转导向轴横向设置,贴合环竖向设置并间隔套设在旋转导向轴外圈。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提高工作效率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Description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角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三角胶热贴生产线钢丝圈装卸采用的是单工位操作,装与卸分别位于不同的工作位;而且现有机构无法满足不同工艺配方的三角胶贴合,局限性大,并且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工作效率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包括旋转底座和旋转底座上设置的两个胎圈装卸机构,胎圈装卸机构包括动力装置、由动力装置带动的旋转导向轴、通过滑键与旋转导向轴连接的连接架、与连接架固定连接的用于贴合三角胶料的贴合环、设于贴合环内的钢丝圈固定架、在钢丝圈固定架上设置的磁铁、磁吸或者固定在磁铁侧边的用于撑住钢丝圈的内撑件、由顶出装置带动的用于将成品从内撑件上顶出的取料顶块以及用于推拉连接架的直线往复驱动装置,所述旋转导向轴横向设置,贴合环竖向设置并间隔套设在旋转导向轴外圈。
旋转底座的左方相应设有下压辊装置,下压辊装置包括用于辊压钢丝圈和三角胶料衔接处的下压辊;在下压辊装置的后方设有侧压辊装置,侧压辊装置包括用于压住三角胶料并将三角胶料压紧在贴合环上的侧压辊。
两胎圈装卸机构中心对称设置,两工位分别为位于旋转底座左方的成型工位和位于旋转底座右方的装卸工位,所述下压辊装置和侧压辊装置相应设于成型工位处,所述胎圈装卸机构既可转至成型工位处,又可转至装卸工位处。
所述下压辊装置包括支架A、支架A上竖向设置的丝母丝杠机构A、由丝母丝杠机构A中丝母带动并可上下移动的调节支架A、与调节支架A铰接的支杆A、支杆A上设置的所述下压辊和设于支杆A侧边且用于调节支杆A角度的调节气缸A,支杆A一端设置下压辊,调节气缸A与支杆A铰接连接,调节气缸A与调节支架A也铰接连接。
所述侧压辊装置包括支架B、支架B上设置的丝母丝杠机构B、由丝母丝杠机构B中丝母带动并可前后移动的调节支架B、与调节支架B铰接的支杆B、支杆B上设置的所述侧压辊和倾斜设于支杆B侧边且用于调节支杆B角度的调节气缸B,调节气缸B与支杆B铰接连接,调节气缸B与调节支架B也为铰接连接。
所述钢丝圈固定架为固设在贴合环环孔内的钢丝圈固定环,磁铁在钢丝圈固定架上设置数个。
所述内撑件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周依次间隔设置的圆弧形的条状体。
贴合环或者钢丝圈固定架对应取料顶块设置可通过取料顶块的过孔,顶出装置为顶出气缸。
所述连接架包括套设在旋转导向轴外圈的滑套和固设在滑套轴向外侧的数个连杆,贴合环固设在连杆的轴向外侧,滑键设于滑套与旋转导向轴之间,在滑套的外圈套设一个推环,滑套与推环之间设置轴承,直线往复驱动装置连接推环。
旋转底座上侧固设工作箱,旋转导向轴的内端和动力装置均设于工作箱上侧,直线往复驱动装置为横向设置在工作箱内的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伸缩端可伸出工作箱外,伸缩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推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采用的是双工位结构,装与卸在同一个操作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设置侧压辊装置和下压辊装置确保了不同工艺配方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侧压辊装置和下压辊装置未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两伸缩气缸未伸出时的立体图;
图4是两伸缩气缸伸出时的立体图;
图5是两伸缩气缸伸出时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侧压辊装置和下压辊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侧压辊装置和下压辊装置工作时的立体图;
图9是两胎圈装卸机构随工作箱转动时的立体图;
图10是取料顶块未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取料顶块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盘电机1、减速器B2、推环3、连杆4、三角胶料5、钢丝圈6、条状体7、旋转导向轴8、贴合环9、顶出气缸10、滑键槽11、连接杆12、工作箱13、伸缩气缸14、旋转底座15、转盘16、固定座17、减速器A18、伺服电机19、总底座20、支架A21、调节支架A22、调节气缸A23、铰接轴C24、铰接轴B25、支杆A26、下压辊27、调节气缸B28、侧压辊29、支杆B30、滑套31、滑键32、装卸工位33、成型工位34、铰接轴B35、丝母丝杠机构A36、支架B37、磁铁38、取料顶块39、钢丝圈固定架40、丝母丝杠机构B41、调节支架B42、连接架43、铰接轴E44、铰接轴F45、铰接轴D46、取料连杆47、气缸架48。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11所示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包括总底座20、旋转底座15和旋转底座15上设置的两个胎圈装卸机构。
旋转底座15包括固设在总底座20上侧的固定座17、转盘电机1、减速器A18和水平设置的转盘16,转盘电机1和减速器A18均设置在固定座17上侧,转盘电机1的输出轴对接减速器A18的输入轴,转盘16固设在减速器A18输出轴的上侧,转盘16与减速器A18输出轴同轴设置,转盘16的中心轴线竖直延伸且为旋转中心线,转盘电机1通过减速器A18带动转盘16转动。
旋转底座15上侧固设工作箱13,工作箱13固设在转盘16上侧并随转盘16同步转动。
胎圈装卸机构结构如下:包括动力装置、由动力装置带动的旋转导向轴8、通过滑键32与旋转导向轴8连接的连接架43、与连接架43固定连接的用于贴合三角胶料5的贴合环9、设于贴合环9内的钢丝圈固定架40、在钢丝圈固定架40上固设的磁铁38、磁吸或者固定在磁铁38轴向外侧边的用于撑住钢丝圈6的内撑件、由顶出装置带动的用于将成品从内撑件上顶出的取料顶块39以及用于推拉连接架43的直线往复驱动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变频电机19,变频电机19通过减速器B2带动所述旋转导向轴8,变频电机19的输出轴对接减速器B2的输入轴,减速器B2的输出轴对接旋转导向轴8的内端,旋转导向轴8横向水平设置,旋转导向轴8采用悬臂梁安装结构,旋转导向轴8的外端为悬空的自由端;所述连接架43包括套设在旋转导向轴8外圈的滑套31和固设在滑套31轴向外侧的数个连杆4,连杆4沿轴向倾斜设置,连杆4的内端固定连接滑套31、外端固定连接贴合环9,贴合环9固设在连杆4的轴向外侧,即滑套31、连杆4和贴合环9由内至外沿旋转导向轴8的轴向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此处以靠近旋转底座15或工作箱13为内,远离旋转底座15或工作箱13为外,滑键32设于滑套31与旋转导向轴8之间,在旋转导向轴8上或者滑套31上设置沿旋转导向轴8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滑键槽11,所述滑键32插入滑键槽11,滑键32与滑键槽11产生相对的轴向滑移,本实施例中,旋转导向轴8上设置滑键槽11,滑键槽11的长度大于滑键32的长度,滑键32与滑套31固定连接(或者,也可在滑套32上设置与滑键32长度一致的键槽,滑键32一部分插入滑键槽11中、另一部分插入键槽中),这样滑键32和滑套31可一起同步沿滑键槽11轴向移动;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上述形式,也可在滑套31上设置滑键槽,旋转导向轴8与滑键32固定连接(或者,在旋转导向轴8上设置与滑键长度匹配的键槽,滑键32一部分插入滑套的滑键槽11中、另一部分插入旋转导向轴8的键槽中),此时,滑套31上的滑键槽长度小于旋转导向轴8上的滑键长度,滑键不产生轴向移动,但是滑套通过其滑键槽11可沿滑键轴向移动;在滑套31的外圈套设一个推环3,滑套31与推环3之间设置轴承,推环3的轴向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端环,一个端环的径向内侧部挡在滑套31的轴向内侧,另一个端环套设在滑套外圈并且其径向内侧部挡在一环形凸起的轴向外侧,环形凸起围绕在滑套31外圈设置并与滑套31固定连接,轴承位于两端环之间,推环3为一个轴承座;滑键的作用为:1.使滑套通过滑键沿滑键槽或旋转导向轴轴向直线移动,2.旋转导向轴通过滑键带动滑套转动,继而带动整个连接架、贴合环和钢丝圈固定架40转动;贴合环9为圆环并固设在连接架43的外侧,贴合环9竖直设置并间隔套设在旋转导向轴8的外圈;所述钢丝圈固定架40为可拆卸地设在贴合环9环孔内的钢丝圈固定环,这样便于针对不同规格产品,更换不同型号、参数的钢丝圈固定架,钢丝圈固定架40与贴合环9通过螺钉或者螺栓连接,钢丝圈固定环也为竖直设置的圆环体,钢丝圈固定环也间隔地套设在旋转导向轴8的外圈,贴合环9、钢丝圈固定环和旋转导向轴8三者同轴设置;磁铁38在钢丝圈固定架40上固设数个,磁铁38固设在钢丝圈固定架40外侧面或者嵌入钢丝圈固定架40,磁铁38嵌入钢丝圈固定架40时,钢丝圈固定架40对应磁铁38设置插孔或者插槽,磁铁38嵌入钢丝圈固定架40的插孔或者插槽中并与钢丝圈固定架40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磁铁38共上下间隔对称的设置两组,每组磁铁38均包含围绕旋转导向轴8沿圆弧线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磁铁38,磁铁38为永磁铁或者电磁铁,磁铁38可磁吸钢丝圈,本实施例中,磁铁38为永磁铁并且为强磁铁,钢丝圈固定架40对应每个磁铁38设置一个插孔,钢丝圈固定架40上的插孔的数量与磁铁38数量一致且两者一一对应,磁铁嵌入相应的钢丝圈固定架40上的插孔中并与钢丝圈固定架40固定在一起;所述内撑件包括至少两个环绕旋转导向轴8沿圆周依次间隔设置的条状体7,条状体7为圆弧形,所有条状体7位于同一个圆形线上,每个条状体7均磁吸或者固定连接至少两个磁铁38,本实施例中,内撑件包括四个条状体7,这四个条状体7围绕旋转导向轴8沿圆周依次间隔设置;贴合环9或者钢丝圈固定架40对应取料顶块39设置可通过取料顶块39的过孔,取料顶块39插入过孔,过孔设于相邻两条状体7之间,当钢丝圈套在所有条状体的外圈、且三角胶料贴在贴合环外侧时,取料顶块39一部分与三角胶料相对应、另一部分与钢丝圈相对应,取料顶块位于三角胶料以及钢丝圈的内侧,取料顶块39的外端(指轴向外端)或者整个取料顶块39可沿旋转导向轴的轴向向外穿出或者缩回所述过孔,顶出装置为水平设置且与旋转导向轴平行的顶出气缸10,顶出气缸的伸缩杆沿旋转导向轴的轴向直线伸缩,顶出气缸10相应固设在贴合环9或者钢丝圈固定架40的内侧(轴向内侧),顶出气缸10与旋转导向轴8平行,顶出气缸10带动所述取料顶块39,本实施例中,顶出气缸10通过气缸架48设于贴合环9的内侧(轴向内侧),取料顶块39的外端(轴向外端)可沿旋转导向轴的轴向向外伸出或者缩回过孔,顶出气缸10的伸缩杆通过一根取料连杆47连接取料顶块39的内端,取料连杆47一端固定连接取料顶块39的内端、另一端固定连接顶出气缸10的伸缩杆,取料连杆与取料顶块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当取料顶块39在未工作状态时,顶出气缸的伸缩杆未伸出,取料顶块39的外端位于过孔内,取料连杆间隔设于贴合环9以及钢丝圈固定架40的内侧,当取料顶块39在工作状态时,顶出气缸的伸缩杆向外伸出并带动取料连杆,使取料顶块39的外端向外伸出过孔外,取料顶块39的内端始终位于过孔外并同时位于钢丝圈固定架40的内侧,钢丝圈固定架40共设置两个过孔,取料顶块39共设置两个并分别与两过孔相对应,两顶出气缸10分别通过两取料连杆带动两个取料顶块39沿轴向伸缩,顶出气缸10设于贴合环9内侧,更加方便拆装、更换钢丝圈固定架40,当然,顶出气缸10也可以设于钢丝圈固定架40的内侧;直线往复驱动装置连接推环3,所述直线往复驱动装置为横向水平设置的伸缩气缸14,伸缩气缸14与旋转导向轴8平行,伸缩气缸14的伸缩端通过连接杆12连接并带动推环3,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通过铰接或者固定连接一个连接杆12的底端,连接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推环3,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向外伸出,连接杆12也随之伸出,连接杆12推动推环3,推环3再推动轴承、滑套31、整个连接架、贴合环以及钢丝圈固定架40沿旋转导向轴向轴向外侧直线移动,反之,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向内缩回,连接杆12也随之缩回,连接杆12拉回推环3,推环3再拉动轴承、滑套31、整个连接架、贴合环以及钢丝圈固定架40向轴向内侧直线移动。
两胎圈装卸机构关于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旋转导向轴8的内端和动力装置均设于工作箱13上侧,并且旋转导向轴8通过两个支撑轴承安装在工作箱13上侧,旋转导向轴8的外端水平伸出工作箱13的上方外,连接架43、贴合环9和钢丝圈固定架40也均间隔设于工作箱13外,伸缩气缸14设置在工作箱13内,伸缩气缸14的伸缩端可伸出工作箱13外,具体地,伸缩气缸14的缸体固设在工作箱13内,工作箱13对应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设置通孔,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从通孔伸出工作箱13外。两胎圈装卸机构的两旋转导向轴8平行并分别间隔设于旋转中心线的两侧,转盘16转动,工作箱13以及两胎圈装卸机构均随之围绕旋转中心线转动。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向工作箱13外伸出,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带动连接杆12,连接杆12带动推环3,推环3带动滑套31、滑键32、整个连接架43、贴合环9、钢丝圈固定架40及其上磁铁38内撑件均向外(远离旋转底座15以及工作箱13的方向)移动,反之,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缩回,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带动连接杆12,连接杆12带动推环3,推环3带动滑套31、滑键32、整个连接架43、贴合环9、钢丝圈固定架40及其上磁铁38内撑件均向内移动。
旋转底座15的左方相应间隔设有下压辊装置(下压辊装置同时也位于工作箱13的左方),下压辊装置包括用于辊压钢丝圈6和三角胶料5衔接处的下压辊27,进一步地,下压辊装置包括固设在总底座20上侧的支架A21、支架A21上竖直设置的丝母丝杠机构A36、由丝母丝杠机构A36中丝母带动并可上下移动的调节支架A22、与调节支架A22铰接的支杆A26、支杆A26上设置的所述下压辊27和设于支杆A26侧边且用于调节支杆A26角度的调节气缸A23,调节支架A22与丝母丝杠机构A36中的丝母固定连接并随之上下移动,支杆A26一端设置下压辊27、另一端通过铰接轴A与调节支架A22铰接连接,调节气缸A23的伸缩杆或缸体通过铰接轴B35与支杆A26铰接,相应地,调节气缸A23的缸体或伸缩杆通过铰接轴C24与调节支架A22铰接,铰接轴A、铰接轴B35和铰接轴C24均为前后水平设置且三者平行,调节气缸A23从左至右倾斜向上设置,本实施例中,调节气缸A23的伸缩杆向右上方伸出,调节气缸A23的伸缩杆的右端(顶端)通过铰接轴B35与支杆A26铰接,调节气缸A23的缸体通过铰接轴C24与调节支架A22铰接,调节气缸A23与支杆A26的铰接处位于支杆A26的两端之间,即铰接轴B35位于下压辊27与铰接轴A之间;调节气缸A23的伸缩杆可带动支杆A26的设置下压辊27的一端以及下压辊27一起围绕铰接轴A向左侧或者向右侧摆动,使下压辊27可向右摆向成型工位34上的贴合环9并压住该贴合环9上的物料或者向左远离该贴合环9,由此调节气缸A23对支杆A26起到角度调节的作用。当调节气缸A23的伸缩杆完全伸出时,调节气缸A23位于支杆A26的左侧,支杆A26竖向设置,下压辊27位于支杆A26的顶端;当调节气缸A23的伸缩杆完全收缩时,调节气缸A23位于支杆A26的下侧,支杆A26横向设置,下压辊27位于支杆的左端。
在下压辊装置的后方设有侧压辊装置,侧压辊装置间隔设于旋转底座15的左后方(同时也位于工作箱13的左后方),侧压辊装置包括用于压住三角胶料5并将三角胶料压紧在贴合环9外端平面上的侧压辊29,进一步地,侧压辊装置包括固设在总底座20上侧的支架B37、支架B37上前后倾斜设置的丝母丝杠机构B41、由丝母丝杠机构B41中丝母带动并可前后移动的调节支架B42、与调节支架B42铰接的支杆B30、支杆B30上设置的所述侧压辊29和倾斜设于支杆B30侧边且用于调节支杆B30角度的调节气缸B28,丝母丝杠机构B41为从后至前倾斜向上设置,当然,丝母丝杠机构B41中的丝杠也为从后至前倾斜向上延伸,丝母丝杠机构B41中的丝母沿其丝杠可从后至前斜向上移动,调节支架B42与丝母丝杠机构B41中的丝母固定连接并随之移动,支杆B30从后至前斜向上倾斜设置,支杆B30前端(顶端)设置所述侧压辊29、后端(底端)通过铰接轴D46与调节支架B42铰接,优选地,支杆B30为一个压辊气缸,压辊气缸的伸缩杆向前上侧伸出,侧压辊29设于压辊气缸的伸缩杆的前端(顶端),压辊气缸的缸体底端(后端)通过铰接轴D46与调节支架B42铰接;所述调节气缸B28的伸缩杆或者缸体通过铰接轴E44与支杆B30铰接,相应地,调节气缸B28的缸体或者伸缩杆通过铰接轴F45与调节支架B42铰接,铰接轴D46、铰接轴E44和铰接轴F45相互平行并均垂直于调节气缸B28,铰接轴E44间隔地设于侧压辊29与铰接轴D46之间,本实施例中,调节气缸B28设于支杆B30的左侧,调节气缸B28为从后至前斜向上延伸且同时从左至右斜向上延伸,调节气缸B28的伸缩杆朝向前侧右上方倾斜伸出,调节气缸B28的伸缩杆的前端(顶端)通过铰接轴E44与支杆B30铰接,调节气缸B28的缸体(后端)底端通过铰接轴F45与调节支架B42铰接,调节气缸B28通过铰接轴E44铰接于与压辊气缸的缸体上;支杆B30在调节气缸B28的作用下围绕铰接轴D46可左右摆动,支杆B30上的侧压辊29也随之围绕铰接轴D46左右摆动,调节气缸B28的伸缩杆向前侧右上方伸出,侧压辊29接近并压住三角胶料,将三角胶料压紧在贴合环上,调节气缸B28的伸缩杆缩回,则支杆B30以及侧压辊29均向左后侧摆动并脱离三角胶料和贴合环。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中的两工位分别为位于旋转底座15左方的成型工位34和位于旋转底座15右方的装卸工位33,所述下压辊装置和侧压辊装置相应设于成型工位34处,所述胎圈装卸机构既可转至成型工位34处,又可转至装卸工位33处,即胎圈装卸机构的贴合环及其内钢丝圈固定架40既可转至成型工位34处,又可转至装卸工位33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旋转底座15可带动工作箱13围绕旋转中心线360°转动,工作箱13带动两胎圈装卸机构也随之转动,旋转底座15每次仅转动180°,使两胎圈装卸机构分别位于装卸工位和成型工位即可,当其中一个胎圈装卸机构的贴合环9转至旋转底座15的左方并位于成型工位34上时,另一个胎圈装卸机构的贴合环9转至旋转底座15的右方并位于右侧的装卸工位33上。
其中一个胎圈装卸机构的贴合环9及其内钢丝圈固定架40位于右侧的装卸工位33处,并在装卸工位33上完成钢丝圈6的上料工作,进行钢丝圈6的上料时,钢丝圈6被磁吸在磁铁38上并同时套设在内撑件的外圈,内撑件的所有条状体7均位于钢丝圈6内并共同撑起整个钢丝圈6,此时,取料顶块39的轴向外端位于过孔内并位于钢丝圈6的内侧,钢丝圈6的上料工作完成;
然后旋转底座15转动180°,两胎圈装卸机构也转动180°,完成钢丝圈6上料的贴合环9转至左侧的成型工位34处并依次完成胎圈组装与辊压两道工序,胎圈组装是在贴合环伸出状态在成型工位处,与贴合鼓共同完成的,胎圈组装具体过程如下:伸缩气缸沿旋转导向轴向远离旋转底座15或工作箱13的外侧推动连接架及其上贴合环和钢圈固定架直线移动,贴合环为伸出状态(为避免干涉,下压辊和侧压辊均收回并远离贴合环),这时三角胶送料机构的贴合鼓将成型的圆盘形的三角胶料5面向贴合环9,三角胶料5为竖直状态,贴合环9向外伸出直至圆环盘形的三角胶料5被套在钢丝圈6的外圈,此时三角胶料5位于贴合环9的轴向外侧,三角胶料5此时粘附并被紧套固定在钢丝圈6外圈,至此完成钢丝圈6和三角胶料5的胎圈组装工作;辊压工序:在伸缩气缸的带动下,连接架以及贴合环向轴向内侧缩回,下压辊和侧压辊向贴合环方向伸出至贴合环处,然后,侧压辊27辊压三角胶料5将三角胶料5压紧在贴合环9的外端平面上,下压辊29辊压钢丝圈6与三角胶料5的衔接处,下压辊27和侧压辊29为无动力压辊,在辊压时,在成型工位34处的胎圈装卸机构的旋转导向轴8转动,旋转导向轴8通过滑键带动滑套转动,继而带动连接架和贴合环同步转动,在贴合环9转动的过程中三角胶料5也随之转动,因此下压辊27和侧压辊29可以分别辊压整圈三角胶料5以及整圈三角胶料5与钢丝圈6的衔接处,至此辊压工序完成;
在成型工位34完成胎圈组装与辊压两道工序后,旋转底座15再次转动180°,两胎圈装卸机构也转动180°,完成胎圈组装与辊压两道工序的贴合环9再次转至装卸工位33进行卸料工作,顶出气缸10的伸缩杆向轴向外侧伸出,取料顶块39随顶出气缸10的伸缩杆向轴向外侧顶出,取料顶块39外端向外伸出过孔外,取料顶块39向外顶出成品,成品即钢丝圈6以及三角胶料5的组合件,也称为胎圈,成品脱离贴合环9、钢丝圈固定架40和内撑件,至此完成卸料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设置两个工位,装卸工位33在进行安装钢丝圈和卸载已成型的胎圈的同时,成型工位34的贴合环9进行胎圈组装与辊压两道工序,两工位同步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Claims (10)

1.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底座(15)和旋转底座(15)上设置的两个胎圈装卸机构,胎圈装卸机构包括动力装置、由动力装置带动的旋转导向轴(8)、通过滑键(32)与旋转导向轴(8)连接的连接架(43)、与连接架(43)固定连接的用于贴合三角胶料(5)的贴合环(9)、设于贴合环(9)内的钢丝圈固定架(40)、在钢丝圈固定架(40)上设置的磁铁(38)、设在磁铁(38)侧边的用于撑住钢丝圈(6)的内撑件、由顶出装置带动的用于将成品从内撑件上顶出的取料顶块(39)以及用于推拉连接架(43)轴向移动的直线往复驱动装置,所述旋转导向轴(8)横向设置,贴合环(9)竖向设置并间隔套设在旋转导向轴(8)外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旋转底座(15)的左方相应设有下压辊装置,下压辊装置包括用于辊压钢丝圈(6)和三角胶料(5)衔接处的下压辊(27);在下压辊装置的后方设有侧压辊装置,侧压辊装置包括用于压住三角胶料(5)并将三角胶料(5)压紧在贴合环(9)上的侧压辊(2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两胎圈装卸机构中心对称设置,两工位分别为位于旋转底座(15)左方的成型工位(34)和位于旋转底座(15)右方的装卸工位(33),所述下压辊装置和侧压辊装置相应设于成型工位(34)处,所述胎圈装卸机构既可转至成型工位(34)处,又可转至装卸工位(33)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辊装置包括支架A(21)、支架A(21)上竖向设置的丝母丝杠机构A(36)、由丝母丝杠机构A(36)中丝母带动并可上下移动的调节支架A(22)、与调节支架A(22)铰接的支杆A(26)、支杆A(26)上设置的所述下压辊(27)和设于支杆A(26)侧边且用于调节支杆A(26)角度的调节气缸A(23),调节气缸A(23)与支杆A(26)铰接连接,调节气缸A(23)与调节支架A(22)也铰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辊装置包括支架B(37)、支架B(37)上设置的丝母丝杠机构B(41)、由丝母丝杠机构B(41)中丝母带动并可前后移动的调节支架B(42)、与调节支架B(42)铰接的支杆B(30)、支杆B(30)上设置的所述侧压辊(29)和倾斜设于支杆B(30)侧边且用于调节支杆B(30)角度的调节气缸B(28),调节气缸B(28)与支杆B(30)铰接连接,调节气缸B(28)与调节支架B(42)也为铰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圈固定架(40)为设在贴合环(9)环孔内的钢丝圈固定环,磁铁(38)在钢丝圈固定架(40)上设置数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件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周依次间隔设置的圆弧形的条状体(7)。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贴合环(9)或者钢丝圈固定架(40)对应取料顶块(39)设置可通过取料顶块(39)的过孔,顶出装置为顶出气缸(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3)包括套设在旋转导向轴(8)外圈的滑套(31)和固设在滑套(31)轴向外侧的数个连杆(4),贴合环(9)固设在连杆(4)的轴向外侧,滑键(32)设于滑套(31)与旋转导向轴(8)之间,在滑套(31)的外圈套设一个推环(3),滑套(31)与推环(3)之间设置轴承,直线往复驱动装置连接推环(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工位胎圈装卸机,其特征在于:旋转底座(15)上侧固设工作箱(13),旋转导向轴(8)的内端和动力装置均设于工作箱(13)上侧,直线往复驱动装置为横向设置在工作箱(13)内的伸缩气缸(14),伸缩气缸(14)的伸缩端可伸出工作箱(13)外,伸缩气缸(14)的伸缩端通过连接杆(12)连接推环(3)。
CN201720781970.9U 2017-06-30 2017-06-30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Active CN207088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1970.9U CN207088530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1970.9U CN207088530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88530U true CN207088530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55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81970.9U Active CN207088530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8853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9512A (zh) * 2017-06-30 2017-09-08 江苏龙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CN111497296A (zh) * 2020-04-15 2020-08-07 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胎圈贴合成型的加工方法
CN112388999A (zh) * 2020-10-30 2021-02-23 潍坊市跃龙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全钢一次法三鼓成型机的贴合鼓贴合工艺
CN114850361A (zh) * 2022-05-16 2022-08-05 联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轮胎用钢丝圈生产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9512A (zh) * 2017-06-30 2017-09-08 江苏龙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CN107139512B (zh) * 2017-06-30 2023-09-19 江苏龙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CN111497296A (zh) * 2020-04-15 2020-08-07 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胎圈贴合成型的加工方法
CN112388999A (zh) * 2020-10-30 2021-02-23 潍坊市跃龙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全钢一次法三鼓成型机的贴合鼓贴合工艺
CN112388999B (zh) * 2020-10-30 2022-11-11 潍坊市跃龙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全钢一次法三鼓成型机的贴合鼓贴合工艺
CN114850361A (zh) * 2022-05-16 2022-08-05 联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轮胎用钢丝圈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88530U (zh)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CN107139512A (zh)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US5156713A (en) Tire building machine having a cylindrical member transfer apparatus
CN104175584B (zh)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两次法四鼓成型机
CN218084285U (zh) 滚轮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CN204209983U (zh)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机
CN114872359A (zh)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CN101254885B (zh) 一种特巨型工程轮胎成型机翻转式胎坯卸胎装置
CN102049871B (zh) 生轮胎成型装置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205962643U (zh) 一种压制饼茶的压茶机
CN110497053B (zh) 一种玉米脱粒机的滚筒盖与连接轴的焊接装置及操作步骤
CN204309279U (zh) 轮胎成型包布机的改良结构
CN209240525U (zh) 一种下贴合装置及轮胎成型机
CN217553191U (zh) 机械鼓
CN102862303B (zh) 具有滚压功能的传递环
CN206124319U (zh) 纸杯或纸碗机带爪卷边装置
CN202846910U (zh) 具有滚压功能的传递环
CN202278750U (zh) 机械成型鼓
CN205889699U (zh) 一种可摇动发泡装置
CN207808555U (zh) 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
CN111452184B (zh) 一种带有自动取坯机头的机器人及一种坯体注浆机
CN106393760A (zh) 橡胶胎用三角胶与钢圈贴合机
CN109878121A (zh) 一种三鼓式全钢宽基胎的一次成型工艺
CN210161629U (zh)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盘总成装置
CN208623246U (zh) 电缆修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