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6707U - 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86707U CN207086707U CN201720989835.3U CN201720989835U CN207086707U CN 207086707 U CN207086707 U CN 207086707U CN 201720989835 U CN201720989835 U CN 201720989835U CN 207086707 U CN207086707 U CN 2070867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ld
- lighting proof
- proof strip
- lower mould
- processing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包括底板、支撑柱和成型模板,所述成型模板包括反向平行相扣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均为阶梯面,上模的上表面和下模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阶梯面由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以及连接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的斜面组成,上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柱的顶端,下模滑动安装在支撑柱上,上模和下模相对位置处开设有限位通孔,上模上固定安装有与限位通孔配合的限位柱,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下模的千斤顶,下模的下表面上开设有与千斤顶的柱塞端配合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采用上模和下模相互作用实现一个或多个避雷带加工,加工稳定精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乙”字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屋面安装避雷带是必不可少的防雷工程,避雷带应该采用Φ12 热镀锌圆钢,两个避雷带之间的搭接位置处应为钝角的弧形,其目的是便于雷电流的泄放,不至于击坏避雷带,传统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包括冷煨加工法、液压压线钳配套模具加工法和油压千斤顶配套模具加工法,其中,冷煨加工法制作模具,将待加工镀锌圆钢放入模具内,通过人工弯曲镀锌圆钢,达到“乙”型弯加工效果,劳动强度大;液压压线钳配套模具加工法是对液压压线钳钳口进行改造,制作与钳口相匹配的模具,然后将待加工的镀锌圆钢插入液压压线钳钳口改造模具内,操作液压压线钳加工“乙”型弯,耐用性差;油压千斤顶配套模具加工法制作模具,将千斤顶通过组装放入模具中,将待加工的镀锌圆钢插入模具,操作千斤顶加工“乙”型弯,操作简便,耐用性强。但是,现有的油压千斤顶配套模具中的配套模具结构不严密,加工能力弱,稳定性差,残次率高且每次仅能加工一个,无法保证避雷带的快速加工成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紧凑,采用上模和下模相互作用实现一个或多个避雷带的加工,加工稳定,定位精准,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的支撑柱和水平安装在支撑柱上的成型模板,所述成型模板包括反向平行相扣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均为阶梯面,上模的上表面和下模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阶梯面由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以及连接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的斜面组成,上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柱的顶端,下模滑动安装在支撑柱上,上模和下模相对位置处开设有限位通孔,上模上固定安装有与限位通孔配合的限位柱,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下模的千斤顶,下模的下表面上开设有与千斤顶的柱塞端配合的定位槽。
上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立方体结构,支撑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柱呈中心对称竖直安装在底板上。
上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稳定模具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立方体支撑板,两个所述立方体支撑板分别沿避雷带延伸方向平行固定在底板的两端。
上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的数量为四个,上模的上表面和下模的下表面均为矩形水平面,四个限位柱的一端呈中心对称竖直安装在上模上,四个限位柱的另一端与下模上的限位通孔滑动配合,沿斜面延伸方向上的两个限位柱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避雷带的宽度。
上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第一水平面或第二水平面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45°~155°。
上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等于避雷带的厚度。
上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通过平衡螺栓固定在上模上,平衡螺栓的上表面与上模的上表面齐平。
上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开设在下模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上模和下模结构尺寸均相同,上模和下模的一个表面采用斜面连接两侧的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的阶梯面结构,通过将上模和下模反向平行相扣配合,使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乙”字空间,为避雷带的加工提供可靠的基础,便于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柱的优势一是限定了下模移动路径,确保下模向上模移动时保持垂直状态;二是确定模具的中间位置,便于多个避雷带的放置,保证多个避雷带同时加工时受力均匀,可靠稳定,使用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槽,保证千斤顶的垂直上升,实现下模稳定挤压避雷带,加工稳定,定位精准,避免下模受力不均,导致的避雷带加工产生误差,降低避雷带加工的残次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紧凑,采用上模和下模相互作用实现一个或多个避雷带的加工,加工稳定,定位精准,携带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模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模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 2—底板; 3—千斤顶;
4—支撑柱; 5—下模; 6—上模;
7—限位柱; 8—螺栓; 9—定位槽;
10—支撑通孔; 11—限位通孔; 12—平衡螺栓;
13—第一水平面; 14—斜面; 15—第二水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包括底板2、安装在底板2上的支撑柱4和水平安装在支撑柱4上的成型模板,所述成型模板包括反向平行相扣配合的上模6和下模5,上模6和下模5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上模6的下表面和下模5的上表面均为阶梯面,上模6的上表面和下模5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阶梯面由第一水平面13和第二水平面15,以及连接第一水平面13和第二水平面15的斜面14组成,上模6通过螺栓8固定安装在支撑柱4的顶端,下模5滑动安装在支撑柱4 上,上模6和下模5相对位置处开设有限位通孔11,上模6上固定安装有与限位通孔11配合的限位柱7,底板2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下模5的千斤顶3,下模5的下表面上开设有与千斤顶3的柱塞端配合的定位槽9。
需要说明的是,底板2的设置是为了给千斤顶3和支撑柱4提供安装基础,支撑柱4的设置一是为了支撑上模6和下模5,二是为了给下模5 提供滑动轨道,限定下模5的运动轨迹,实际使用中,上模6和下模5相对位置处开设有支撑通孔10,支撑柱4穿过下模5上的支撑通孔10后再穿过上模6上的支撑通孔10,将上模6和下模5安装在支撑柱4上,上模 6和下模5结构尺寸均相同的目的是便于加工和安装,上模6的下表面和下模5的上表面采用斜面14连接两侧的第一水平面13和第二水平面15 的阶梯面结构,上模6的上表面和下模5的下表面采用水平面结构,通过将上模6和下模5反向平行相扣配合,使上模6和下模5之间形成“乙”字空间,下模5为避雷带的下部提供承载力的同时为避雷带的下部提供“乙”字折弯基础,下模5挤压避雷带时受力面积大,上模6为避雷带的上部提供夹持力的同时为避雷带的上部提供“乙”字折弯基础,上模6与下模5配合挤压避雷带时受力面积大,稳定可靠,避雷带的“乙”字弯结构完全在成型模板内部的“乙”字空间内实现,使避雷带有一个可靠的加工基础;千斤顶3的设置是为支撑柱4上升提供动力,定位槽9的设置是为了定位千斤顶3的柱塞端,识别千斤顶3是否垂直上升并且是否垂直推动下模5上升挤压上模6;上模6和下模5相对位置处开设有限位通孔11,上模6上固定安装有与限位通孔11配合的限位柱7,设置限位柱7的优势一是限定了下模5移动路径,确保下模5向上模6移动时保持垂直状态;二是确定模具的中间位置,便于多个避雷带的放置,保证多个避雷带同时加工时受力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为立方体结构,支撑柱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柱4呈中心对称竖直安装在底板2上。
需要说明的是,底板2为立方体结构便于加工和定位支撑柱4,四个支撑柱4呈中心对称竖直安装在底板2上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精确稳定的安装基础,结构对称,便于后期避雷带的放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稳定模具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两个立方体支撑板,两个所述立方体支撑板分别沿避雷带延伸方向平行固定在底板2的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1的设置是为了增大底板2的面积,便于稳定支撑成型模板,避免模具在加工使用时倾倒倾覆。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7的数量为四个,上模6的上表面和下模5 的下表面均为矩形水平面,四个限位柱7的一端呈中心对称竖直安装在上模6上,四个限位柱7的另一端与下模5上的限位通孔11滑动配合,沿斜面14延伸方向上的两个限位柱7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避雷带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模6的上表面和下模5的下表面均为矩形水平面便于加工和定位限位柱7,四个限位柱7的一端呈中心对称竖直安装在上模6上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精确定位参考,结构对称,便于后期避雷带的放置,另外,四个限位柱7为下模5的移动限定移动路径,四个限位柱7配合,精度高,加工避雷带时,从斜面14延伸方向上的两个限位柱7之间位置插入避雷带,沿斜面14延伸方向上的两个限位柱7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避雷带的宽度,保证至少有一个避雷带可插入该两个限位柱7之间,为避雷带的加工确定中间位置,优选的,当仅加工一个避雷带时,该避雷带即放置在两个限位柱7之间,受力均衡。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面14与第一水平面13或第二水平面15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45°~155°。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避雷带之间的搭接位置处应为钝角的弧形,其目的是便于雷电流的泄放,不至于击坏避雷带,本实施例要选的钝角角度为148 °。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面13和第二水平面15之间的高度差等于避雷带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水平面13和第二水平面15之间的高度差等于避雷带的厚度,即一个避雷带的“乙”字弯加工段上可完全容纳另一个避雷带的直线段,其目的是保证两个避雷带搭接完成后,两个避雷带的上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7通过平衡螺栓12固定在上模6上,平衡螺栓12的上表面与上模6的上表面齐平。
需要说明的是,平衡螺栓12的上表面与上模6的上表面齐平可方便查看限位柱7是否安装垂直。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9开设在下模5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槽9开设在下模5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的目的是保证千斤顶3位于下模5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推动下模5上升,推理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调平模具,将下模5沿着支撑柱4滑动,使下模5上的限位通孔11与固定在上模6上的限位柱7滑动配合,下模5的上表面距离上模6的下表面的高度差不小于2h,其中,h为避雷带的厚度,确定模具一次加工避雷带的数量为m且m≤M,其中,M为模具一次加工避雷带的最大数量,当m为偶数时,将m个避雷带对称的放置在上模6与下模 5之间且位于支撑柱4与限位柱7之间;当m为奇数时,将1个避雷带沿与斜面14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放置在上模6与下模5之间且位于两个限位柱7之间,将剩余的(m-1)个避雷带对称的放置在上模6与下模5之间且位于支撑柱4与限位柱7之间;
对放置好的避雷带进行长度标记,标记位置为避雷带伸出所述成型模板的长度,避雷带伸出所述成型模板的长度l=L+ε-L',其中,L为避雷带规定的最小搭接长度,ε为避雷带搭接长度余量,L'为避雷带位于所述成型模板内的搭接长度;将千斤顶3的柱塞端垂直伸入至定位槽9推动下模5上升,使下模5上升挤压避雷带,当下模5的上表面距离上模6的下表面的高度差为h时,千斤顶3停止推动下模5挤压避雷带,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成型。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成型模板部分加工避雷带时,不分前后面,如图 1所示,避雷带可沿A向伸入成型模板中,加工的避雷带向下折弯变形;避雷带可沿A向的反向伸入成型模板中,加工的避雷带向上折弯变形,使用时,仅需将向上折弯变形的避雷带转换反向即可与向下折弯变形的避雷带结构一致,使用灵活,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安装在底板(2)上的支撑柱(4)和水平安装在支撑柱(4)上的成型模板,所述成型模板包括反向平行相扣配合的上模(6)和下模(5),上模(6)和下模(5)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上模(6)的下表面和下模(5)的上表面均为阶梯面,上模(6)的上表面和下模(5)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阶梯面由第一水平面(13)和第二水平面(15),以及连接第一水平面(13)和第二水平面(15)的斜面(14)组成,上模(6)通过螺栓(8)固定安装在支撑柱(4)的顶端,下模(5)滑动安装在支撑柱(4)上,上模(6)和下模(5)相对位置处开设有限位通孔(11),上模(6)上固定安装有与限位通孔(11)配合的限位柱(7),底板(2)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下模(5)的千斤顶(3),下模(5)的下表面上开设有与千斤顶(3)的柱塞端配合的定位槽(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为立方体结构,支撑柱(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柱(4)呈中心对称竖直安装在底板(2)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稳定模具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两个立方体支撑板,两个所述立方体支撑板分别沿避雷带延伸方向平行固定在底板(2)的两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7)的数量为四个,上模(6)的上表面和下模(5)的下表面均为矩形水平面,四个限位柱(7)的一端呈中心对称竖直安装在上模(6)上,四个限位柱(7)的另一端与下模(5)上的限位通孔(11) 滑动配合,沿斜面(14)延伸方向上的两个限位柱(7)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避雷带的宽度。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14)与第一水平面(13)或第二水平面(15)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45°~155°。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面(13)和第二水平面(15)之间的高度差等于避雷带的厚度。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7)通过平衡螺栓(12)固定在上模(6)上,平衡螺栓(12)的上表面与上模(6)的上表面齐平。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9)开设在下模(5)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89835.3U CN207086707U (zh) | 2017-08-09 | 2017-08-09 | 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89835.3U CN207086707U (zh) | 2017-08-09 | 2017-08-09 | 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86707U true CN207086707U (zh) | 2018-03-13 |
Family
ID=61544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89835.3U Active CN207086707U (zh) | 2017-08-09 | 2017-08-09 | 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867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87898A (zh) * | 2018-07-24 | 2018-11-13 | 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转子线圈的压型模具 |
-
2017
- 2017-08-09 CN CN201720989835.3U patent/CN2070867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87898A (zh) * | 2018-07-24 | 2018-11-13 | 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转子线圈的压型模具 |
CN108787898B (zh) * | 2018-07-24 | 2024-01-23 | 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转子线圈的压型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75125B (zh) | 带倾角的大跨度屋面高支架支撑系统及其滑移施工方法 | |
CN108894315B (zh) | 一种模块化的建筑结构搭建系统 | |
CN207086707U (zh) | 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 | |
CN104806008B (zh) | 混凝土防火墙通用组合钢模板装置的组装方法 | |
CN204040450U (zh) | 一种用于工具式型钢悬挑脚手架的内角连接件 | |
CN214034071U (zh) | 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梁的连接结构 | |
CN107309339A (zh) | 一种避雷带搭接“乙”字弯加工模具及方法 | |
CN203383505U (zh) | 铝合金模板 | |
CN213104253U (zh) | 一种用于绑扎花瓶墩钢筋笼的定位胎架 | |
CN210684727U (zh) | 一种建筑安全支护结构 | |
CN107447863B (zh) | 一种钢结构厂房用悬挑结构 | |
CN201862956U (zh) | 一种适用于桁架梁组装的装配胎模架 | |
CN209832018U (zh) | 一种装配式墙板制作装置 | |
CN111910793A (zh) |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抗裂防渗漏建筑墙板及安装方法 | |
CN211080301U (zh) | 地铁车站盾构井的侧墙模板结构 | |
CN215355500U (zh) | 一种现场止水铜片快速成型简易装置 | |
CN204875539U (zh) | 一种制作节段梁钢筋的胎架装置 | |
CN216893412U (zh) | 一种自动控制的活动伸缩平台 | |
CN217417330U (zh) | 大跨建筑结构液压推移就位施工设备 | |
CN215734886U (zh) | 预制保温电伴热管定位工装 | |
CN220058766U (zh) | 一种用于超高柱的组合式移动操作平台 | |
CN220412824U (zh) |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用升降设备 | |
CN214402618U (zh) | 一种移动式夹具的抹灰架结构 | |
CN220837603U (zh) | 一种弯管机用夹紧装置 | |
CN221878750U (zh) | 一种陡峭部位坡屋面的倒三角外操作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