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0495U - 一种止推轴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止推轴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80495U
CN207080495U CN201720931266.7U CN201720931266U CN207080495U CN 207080495 U CN207080495 U CN 207080495U CN 201720931266 U CN201720931266 U CN 201720931266U CN 207080495 U CN207080495 U CN 207080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hell
oiled
plate method
concave sta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312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郜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Elite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Elit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Elite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Elit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312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80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80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80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推轴瓦,包括呈一体结构的轴瓦本体和止推边;轴瓦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内凹的弧形凹台,轴瓦本体的中心部位贯穿设有通孔,通孔靠近凹台的一端设有与通孔密封连接的出油板,通孔远离凹台的一端设有与通孔密封连接的进油板,出油板、进油板、通孔围设成为一储油腔,出油板上沿其中轴线周向均布至少六个出油孔,出油孔内设有缓冲部,进油板的中部贯穿设有进油孔;凹台的底面上成型设有多条流油沟,流油沟以出油板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凹台内设有形状与之相匹配的内衬体,凹窝内嵌有滚珠,内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型设有一条与轴瓦本体轴向相平行的通槽。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流油沟浸润度、提高润滑效果、以及减少润滑油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止推轴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止推轴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推轴瓦。
背景技术
止推轴瓦是柴油机、汽油机等内燃机以及一些传动机械中常用的主要配件,也是主要的易损零件,既承担着保护轴与座孔之间的摩擦,同时有承担着传递轴的运动载荷,随着现代汽车、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的发展,内燃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重型汽车的使用和发展,对轴瓦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专利CN201520208281.X于2015年08月05日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轴瓦:包括轴瓦主体,轴瓦主体的内侧壁上成型有弧形型的凹台,凹台的底面上成型有若干道圆弧形的弧形沟槽,轴瓦主体凹台内设有圆弧形的内衬体,内衬体上外侧壁成型有若干个贯穿内衬体的球面型的凹窝,凹窝内嵌有滚珠,在轴瓦主体上增设内衬体,内衬体和轴瓦主体之间成型密封的腔槽可以存储油脂或者润滑油,从而可以减少为轴瓦加油的次数。但是常规的轴瓦在工作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注油孔加入的润滑油直接全部进入到凹台与内衬体之间,润滑油过盛,容易四处流溢,易造成润滑油浪费,润滑油利用率低;2).运行时轴瓦主体与转轴之间常出现碎屑以及杂质,无法排出,易造成转轴与轴瓦主体的损伤;3).两个轴瓦主体配合对接安装时,两个轴瓦主体间易发生窜动、偏移,易造成轴瓦主体的损伤;4).通过注油孔注入的润滑油流入到若干道相平行的圆弧形的弧形沟槽,常出现流油不均匀现象,并非每道都能充分浸润,浸润效率低。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流油沟浸润度、提高润滑效果、以及减少润滑油的浪费的止推轴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流油沟浸润度、提高润滑效果、以及减少润滑油的浪费的止推轴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止推轴瓦,包括呈一体结构的轴瓦本体和止推边,所述的轴瓦本体为半圆柱状;
所述轴瓦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内凹的弧形凹台,所述轴瓦本体的中心部位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靠近凹台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孔密封连接的出油板,所述通孔远离凹台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孔密封连接的进油板,所述出油板、进油板、通孔围设成为一储油腔,所述出油板上沿其中轴线周向均布至少六个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内设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缓冲部的下表面为斜面,所述缓冲部的长边端与出油孔靠近出油板中轴线的一侧内壁固接,所述缓冲部的短边端与出油孔之间形成缓流通道,所述进油板靠近出油板的一侧为弧形,所述进油板的中部贯穿设有进油孔,所述储油腔为碗状结构;
所述凹台的底面上成型设有多条流油沟,所述流油沟以出油板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所述凹台内设有形状与之相匹配的内衬体,所述内衬体安装在凹台内的侧壁上,所述内衬体靠近凹台的侧壁上成型设有多个贯穿内衬体的球面型的凹窝,所述凹窝内嵌有滚珠,所述滚珠露出内衬体远离凹台的侧壁,所述滚珠安置在凹台的流油沟内,所述内衬体的凹窝位于流油沟的上方,所述内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型设有一条与轴瓦本体轴向相平行的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轴瓦本体一侧的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凸起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设有弹簧通道,所述弹簧通道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弹簧通道外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塞,所述轴瓦本体的另一侧的端面上与定位块轴对称的位置设有与定位块配合的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设有与定位塞配合的环槽。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体的厚度小于凹台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的短边端设有圆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的下表面与出油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5到25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储油腔由出油板、进油板、通孔围设而成,为碗状结构,便于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
2.本实用新型中,流油沟以出油板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自出油板上的出油孔流出的润滑油可直接扩散到每条流油沟内,使得每条流油沟得到充分的浸润。
3.本实用新型中,当止推轴瓦工作时,储油腔内的润滑油一部分经缓冲部缓冲后缓慢的通过缓流通道流出,可减少润滑油流出的量,既能保证润滑效果,又能防止润滑油的浪费。
4.本实用新型中,滚珠与转轴相接触,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从而能减少轴瓦本体的磨损,防止轴瓦本体内壁及转轴外壁拉毛、拉伤,从而保护转轴及轴瓦本体,提高转轴及轴瓦本体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中,与轴瓦本体轴向相平行的通槽可以将止推轴瓦运行时产生的碎屑与杂质嵌入其中,防止碎屑与杂质在转轴与轴瓦本体之间而造成转轴与轴瓦本体的损伤。
6.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时两个轴瓦本体配合对接安装,两个轴瓦本体通过相配合的定位块与定位槽定位,防止两个轴瓦本体间发生轴向窜动,防止出现偏移,使轴瓦本体的磨损均匀,进一步的延长使用寿命,定位塞在弹簧的作用下紧紧顶入到环槽内,可起到很好的弹性定位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沿A-A面剖面图;
图4是图2中的内衬体沿A-A面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弧形凹台俯视图;
图6是图5沿B-B面剖面图;
图7是通孔内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定位块剖面图;
图9是定位槽剖面图。
图中:1.轴瓦本体、2.止推边、3.弧形凹台、4.通孔、5.出油板、6.进油板、7.储油腔、8.出油孔、9.缓冲部、10.缓流通道、11.进油孔、12.流油沟、13.内衬体、14.凹窝、15.滚珠、16.通槽、17.定位块、18.弹簧通道、19.弹簧、20.定位塞、21.定位槽、22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沿A-A面剖面图;图4是图2中的内衬体沿A-A面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弧形凹台俯视图;图6是图5沿B-B面剖面图;图7是通孔内结构示意图;图8是定位块剖面图;图9是定位槽剖面图,下面就结合图1-图9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9所示,一种止推轴瓦,包括呈一体结构的轴瓦本体1和止推边2,所述的轴瓦本体1为半圆柱状;所述轴瓦本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内凹的弧形凹台3,所述轴瓦本体1的中心部位贯穿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靠近凹台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孔4密封连接的出油板5,所述通孔4远离凹台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孔4密封连接的进油板6,所述出油板5、进油板6、通孔4围设成为一储油腔7,所述出油板5上沿其中轴线周向均布至少六个出油孔8,所述出油孔8内设有缓冲部9,所述缓冲部9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缓冲部9的下表面为斜面,所述缓冲部9的长边端与出油孔8靠近出油板5中轴线的一侧内壁固接,所述缓冲部9的短边端与出油孔之间形成缓流通道10,所述进油板6靠近出油板5的一侧为弧形,所述进油板6的中部贯穿设有进油孔11,所述储油腔7为碗状结构;所述凹台3的底面上成型设有多条流油沟12,所述流油沟12以出油板5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所述凹台3内设有形状与之相匹配的内衬体13,所述内衬体13安装在凹台3内的侧壁上,所述内衬体13靠近凹台3的侧壁上成型设有多个贯穿内衬体13的球面型的凹窝14,所述凹窝14内嵌有滚珠15,所述滚珠15露出内衬体13远离凹台3的侧壁,所述滚珠15安置在凹台3的流油沟12内,所述内衬体13的凹窝14位于流油沟12的上方,所述内衬体13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型设有一条与轴瓦本体1轴向相平行的通槽16。
作为举例,内衬体13和轴瓦本体1之间成型密封的腔槽,可以用于存储一定量的润滑油,使用时,通过进油孔11将润滑油注入到储油腔7内备用,使得无需拆解转轴与止推轴瓦就可以方便地添加润滑油,储油腔7是由出油板5、进油板6、通孔4围设而成,储油腔7为碗状结构,便于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由于流油沟12以出油板5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故自出油板5上的出油孔8流出的润滑油可直接进入到每条流油沟12内,当止推轴瓦工作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储油腔7内的润滑油通过出油板5上的出油孔6流入到各个流油沟12内并扩散,使得各个流油沟12得到充分的浸润,润滑油通过出油孔8时,由于出油孔8内设有缓冲部9,缓冲部9的长边端与出油孔8靠近出油板5中轴线的一侧内壁固接,储油腔7内的润滑油一部分经缓冲部9缓冲后缓慢的通过缓流通道10流出,可减少润滑油流出的量,防止储油腔7内的润滑油全部进入到内衬体13和轴瓦本体1之间,从而造成润滑油流失严重,造成浪费,缓冲部9的下表面为斜面,对润滑油起到导向作用,通过缓流通道10流出的润滑油分别向出油板5的外周方向流动,有助于润滑油进入到各个流油沟12内,储油腔7用于存储润滑油,当止推轴瓦工作时部分润滑油才被甩出,既能保证润滑效果,又能防止润滑油的浪费,而安置在流油沟12内的滚珠15露出内衬体13远离凹台3的侧壁与转轴相接触,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从而能减少轴瓦本体1的磨损,防止轴瓦本体1内壁及转轴外壁拉毛、拉伤,从而保护转轴及轴瓦本体1,提高转轴及轴瓦本体1的使用寿命,而润滑油通过滚珠15滚动流出,能进一步的节省润滑油的损耗,而与轴瓦本体1轴向相平行的通槽16可以将止推轴瓦运行时产生的碎屑与杂质嵌入其中,防止碎屑与杂质在转轴与轴瓦本体1之间而造成转轴与轴瓦本体1的损伤。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所述轴瓦本体1一侧的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凸起的定位块17,所述定位块17内设有弹簧通道18,所述弹簧通道18内设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位于弹簧通道18外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塞20,所述轴瓦本体1的另一侧的端面上与定位块17轴对称的位置设有与定位块17配合的凹陷的定位槽21,所述定位槽21的底部设有与定位塞20配合的环槽22。
安装时两个轴瓦本体1配合对接安装,将一侧轴瓦本体1的定位块17插入到另一侧轴瓦本体1的定位槽20内,同时将另一侧轴瓦本体1的定位块17插入到一侧轴瓦本体1的定位槽20内,定位塞20与弹簧19相连,弹簧19位于弹簧通道18内,定位塞20在弹簧19的作用下紧紧顶入到环槽22内,可起到很好的弹性定位作用,防止两个轴瓦本体1间发生轴向窜动,防止出现偏移,使轴瓦本体1的磨损均匀,进一步的延长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内衬体13的厚度小于凹台3的深度。便于内衬体13安装在凹台3内,且内衬体13与凹台3之间存在间隙,利于润滑油的流动。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所述缓冲部9的短边端设有圆弧面。便于润滑油的流动。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所述缓冲部9的下表面与出油板5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5到25度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提高流油沟浸润度、提高润滑效果、以及减少润滑油的浪费的止推轴瓦。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止推轴瓦,包括呈一体结构的轴瓦本体和止推边,所述的轴瓦本体为半圆柱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瓦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内凹的弧形凹台,所述轴瓦本体的中心部位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靠近凹台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孔密封连接的出油板,所述通孔远离凹台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孔密封连接的进油板,所述出油板、进油板、通孔围设成为一储油腔,所述出油板上沿其中轴线周向均布至少六个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内设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缓冲部的下表面为斜面,所述缓冲部的长边端与出油孔靠近出油板中轴线的一侧内壁固接,所述缓冲部的短边端与出油孔之间形成缓流通道,所述进油板靠近出油板的一侧为弧形,所述进油板的中部贯穿设有进油孔,所述储油腔为碗状结构;
所述凹台的底面上成型设有多条流油沟,所述流油沟以出油板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所述凹台内设有形状与之相匹配的内衬体,所述内衬体安装在凹台内的侧壁上,所述内衬体靠近凹台的侧壁上成型设有多个贯穿内衬体的球面型的凹窝,所述凹窝内嵌有滚珠,所述滚珠露出内衬体远离凹台的侧壁,所述滚珠安置在凹台的流油沟内,所述内衬体的凹窝位于流油沟的上方,所述内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型设有一条与轴瓦本体轴向相平行的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推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本体一侧的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凸起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设有弹簧通道,所述弹簧通道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弹簧通道外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塞,所述轴瓦本体的另一侧的端面上与定位块轴对称的位置设有与定位块配合的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设有与定位塞配合的环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推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体的厚度小于凹台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推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的短边端设有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推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的下表面与出油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5到25度之间。
CN201720931266.7U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止推轴瓦 Active CN207080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1266.7U CN207080495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止推轴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1266.7U CN207080495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止推轴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80495U true CN207080495U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23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31266.7U Active CN207080495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止推轴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8049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1947A (zh) * 2018-08-27 2019-03-08 重庆斯凯迪轴瓦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偏磨内燃机轴瓦
CN113530967A (zh) * 2021-06-15 2021-10-22 杜明弟 一种止推滚珠轴承
CN114060411A (zh) * 2021-08-03 2022-02-18 大丰市明月轴瓦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新型轴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1947A (zh) * 2018-08-27 2019-03-08 重庆斯凯迪轴瓦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偏磨内燃机轴瓦
CN113530967A (zh) * 2021-06-15 2021-10-22 杜明弟 一种止推滚珠轴承
CN113530967B (zh) * 2021-06-15 2023-11-17 杜明弟 一种止推滚珠轴承
CN114060411A (zh) * 2021-08-03 2022-02-18 大丰市明月轴瓦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新型轴瓦
CN114060411B (zh) * 2021-08-03 2023-08-15 大丰市明月轴瓦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新型轴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80495U (zh) 一种止推轴瓦
CN201786404U (zh) 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
CN104963942A (zh) 一种新型轴承润滑结构
US9062714B2 (en) Bearing device
US20140369633A1 (en) Bearing device
CN203239762U (zh) 耐磨型轴瓦
KR20190096821A (ko) 내연기관의 크랭크축용 주베어링
CN203585056U (zh) 一种内燃机曲轴止推片
CN210739147U (zh) 一种主轴前端轴承油气润滑机构
JP2019113144A (ja) 半割スラスト軸受
CN205309132U (zh) 高速冲床的曲轴内循环润滑结构
CN208935172U (zh) 一种短圆柱滚子轴承
CN213808469U (zh) 一种双内圈三点接触球轴承
CN209309149U (zh) 水平对置发动机用曲轴支撑装置
CN2644764Y (zh) 改善轴承润滑条件的保持架结构
CN112780469A (zh) 一种柴油机喷油泵驱动装置
CN203239763U (zh) 新型轴瓦
CN110700980A (zh) 一种喷油泵导向活塞组件
CN209242420U (zh) 高速重载电梯绳轮轴承的自动补油装置
CN101949411A (zh) 带分油槽的内燃机轴瓦
CN208832070U (zh) 一种自带润滑装置的18槽滑块
CN206617201U (zh) 具有限位功能的气门导向结构
CN205991109U (zh) 一种轴端安装结构
CN210919303U (zh) 一种喷油泵导向活塞组件
CN110778671A (zh) 适于活塞式二冲程航空发动机的曲轴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