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6013U - 头绑带 - Google Patents

头绑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6013U
CN207076013U CN201720166823.0U CN201720166823U CN207076013U CN 207076013 U CN207076013 U CN 207076013U CN 201720166823 U CN201720166823 U CN 201720166823U CN 207076013 U CN207076013 U CN 207076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t
string
sideband
bandage
apical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68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668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6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6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6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绑带,包括:主绑带,包括第一冠带、第二冠带、下冠带以及顶冠带,所述顶冠带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射出钩搭扣件;所述主绑带平面展开后整体呈“J”型钩状设置;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顶冠带与所述第一冠带,并形成立体环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件能够调整所述环状结构的尺寸与轮廓;第一边带;及第二边带,所述第二边带与所述第一边带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边带远离所述第一冠带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边带远离所述第二冠带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射出钩搭扣件。顶冠带与第一冠带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形成的一个调整点调整头绑带,有效的解决目前头绑带具有两个绑带调整点导致的结构复杂的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结构简洁,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头绑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绑带。
背景技术
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将可呼吸气体输送至患者呼吸气道内的装置通常包括正压通气(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持续正压通气或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设备、空气输送导管以及患者呼吸接口。其中患者呼吸接口一般为面罩或者鼻罩或鼻枕罩,使用过程中呼吸接口被头绑带固定在患者口部和/或鼻部区域上,在头绑带及面罩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呼吸接口上的硅胶衬垫与接触区域的皮肤之间贴合形成气密,使正压可呼吸气体从呼吸机输送至患者呼吸气道内。在使用过程中,呼吸面罩接口和皮肤接触的舒适度、稳定度、密封效果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将直接影响患者使用体验和治疗效果。
通常,鼻枕罩由于具有结构轻便、与皮肤接触面积小、佩戴舒适的优点,部分呼吸暂停症状较轻、治疗压力较小、或者对鼻罩和面罩依从性差的患者会被推荐使用鼻枕罩。目前,部分佩戴鼻枕罩的头绑带设计较复杂,一般会包含两个绑带调整点,结构复杂,使用者在戴头绑带时调整操作复杂,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头绑带通过两个绑带调整点进行调整导致的操作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调整的头绑带。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头绑带,包括:
主绑带,包括第一冠带、第二冠带、连接所述第一冠带与所述第二冠带的下冠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冠带远离所述下冠带一端的顶冠带,所述顶冠带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射出钩搭扣件;所述主绑带平面展开后整体呈“J”型钩状设置;
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顶冠带与所述第一冠带,并形成立体环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件能够调整所述环状结构的尺寸与轮廓;
第一边带,设置于所述第一冠带上,且所述第一边带朝向远离所述主绑带延伸;及
第二边带,设置于所述第二冠带上,且所述第二边带与所述第一边带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边带远离所述第一冠带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边带远离所述第二冠带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射出钩搭扣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冠带与所述远离所述下冠带的一端具有线性区域,所述线性区域与所述第一边带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5°~1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带与所述第二边带之间的夹角范围为 110°~1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绑带扣,所述绑带扣具有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冠带上远离所述下冠带的一端穿设第一穿孔返回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冠带上,所述顶冠带远离所述第二冠带的一端能够穿设所述第二穿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射出钩搭扣件与所述顶冠带搭扣连接,形成立体环状结构的所述主绑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冠带与所述顶冠带为直条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冠带、所述第二冠带、所述顶冠带、所述第一边带及所述第二边带均由柔性复合织物加工而成,所述下冠带由弹性织带或柔性复合织物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复合织物包括三层以上的复合材料,依次为内表面皮肤接触层、中间缓冲透气层以及外表面功能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冠带、所述第二冠带、所述下冠带、所述顶冠带、所述第一边带及所述第二边带的边缘通过高频波熔切封边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封闭且光滑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冠带、所述第二冠带、所述下冠带、所述顶冠带、所述第一边带及所述第二边带的边缘通过超声波封边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封闭的边缘,所述边缘具有一熔接凸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冠带、所述下冠带及所述第二冠带为一体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第一边带上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与第二边带上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与鼻枕罩相配合,顶冠带与第一冠带通过连接部件相配合形成立体环状结构,在头绑带戴到使用者的头部时,顶冠带位于头部顶骨靠后位置,下冠带位于头部后下方枕骨位置,第一冠带与第二冠带位于两侧耳部后方,第一边带与第二边带位于使用者耳部上方靠后位置,可以通过连接部件的调整环状结构的尺寸与轮廓,进而调整头绑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头部轮廓,使得头绑带稳固的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并且,顶冠带与第一冠带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形成的一个调整点调整头绑带,有效的解决目前头绑带具有两个绑带调整点导致的结构复杂的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结构简洁,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绑带的平面展开图,其中,连接部件与主绑带相分离;
图2为图1所示的头绑带的平面展开图,其中,连接部件安装于主绑带上;
图3为图1所示的头绑带的折叠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头绑带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头绑带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头绑带中各零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7a为图6所示的头绑带中各零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头绑带中各零部件是通过高频波熔切封边技术进行封边的;
图7b为图6所示的头绑带中各零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头绑带中各零部件是通过高超声波封边工艺进行封边的;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头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2-头绑带;10、10’-主绑带;101-第一冠带;102-第二冠带;103-顶冠带;104-下冠带;105-连接区域;106-连接冠带;1010-线性区域;11-开口;201- 第一边带;202-第二边带;110-绑带扣;1101-第一穿孔;1102-第二穿孔;31-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2-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12-外表功能织物层;313-下表接触皮肤织物层;314-朝外表面;403-中间海绵层;60-光滑的边缘;62-熔接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是指绑带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车缝、超声焊接、高频焊接、胶贴等方式,使绑带部件永久、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并且,下文所述的“射出钩搭扣件”是指行业内所俗称的“魔术勾”或“魔术贴”。
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绑带1的平面展开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绑带1,该头绑带1能够便于使用者佩戴呼吸鼻枕罩。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1佩戴鼻枕罩后,能够保证鼻枕罩佩戴舒适、稳固,头绑带1的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操作调整,方便使用,降低整体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头绑带1包括主绑带10、第一边带201、第二边带202以及连接部件。主绑带10是用来佩戴到使用者头部的主要零部件。主绑带10包括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连接第一冠带101与第二冠带102 的下冠带104以及设置于第二冠带102远离下冠带104一端的顶冠带103。并且,第一冠带101与第二冠带102对称设置于下冠带104的两端,使第一冠带101 与第二冠带102及下冠带104呈钩状设置。较佳地,主绑带10展开后呈“J”型钩状设置。也就是说,平面展开后,顶冠带103与呈钩状的第一冠带101、下冠带104及第二冠带102形成向上开口的“J”型钩状的结构,如图1所示。而且,第一冠带101与下冠带104以及第二冠带102与下冠带104之间平滑过渡,这样能够避免连接处的边缘产生棱角而擦伤使用者的皮肤,提升使用时的舒适度。下冠带104与顶冠带103为直条部件。这样能够使得头绑带1整体结构简化,便于头绑带1的佩戴,同时,还能提升材料的利用率,节省制造成本。
而且,顶冠带10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连接部件设置在第一冠带101远离下冠带104的一端。也就是说,顶冠带103远离第二冠带102 的一端设置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能够与连接部件相配合。当然,在本实用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也可设置于第二冠带102远离下冠带104的一端,相应的,顶冠带103连接于第一冠带101远离下冠带104 的一端,即连接部件的位置可与顶冠带103的位置互换,这样不会影响主绑带 10的使用性能。
连接部件是用来连接顶冠带103与第一冠带101的,并形成立体环状结构。较佳地,连接部件连接顶冠带103与第一冠带101形成冠状结构或卵状结构,冠状结构或卵状结构具有开口11,如图3所示。连接部件连接顶冠带103与第一冠带101后,连接部件能够调整顶冠带103的连接长度,进而调整主绑带10 的尺寸,即调整环状结构的尺寸与轮廓,以使主绑带10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头部轮廓。连接部件连接第一冠带101与顶冠带103后,通过连接部件能够调整主绑带10的开口11的尺寸与轮廓。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顶冠带103与第一冠带101是通过连接部件实现头绑带1尺寸的调整的,即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1只具有一个调整点,这样能够使得头绑带1的结构简洁,便于操作调整,便于使用。
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是用来实现主绑带10与鼻枕罩连接的。第一边带201设置于第一冠带101上,且第一边带201朝向远离主绑带10延伸。第二边带202设置于第二冠带102上,且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对称设置。也就是说,主绑带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远离主绑带10的开口并向下延伸的边带,两个边带分别为第一边带201和第二边带202。第一边带201连接于第一冠带101上,对称地,第二边带202连接于第二冠带102上。第一边带201远离第一冠带101的一端及第二边带202远离第二冠带102均设置有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通过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与鼻枕罩的连接孔连接,以保证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和鼻枕罩连接可靠。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上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穿设鼻枕罩上的连接孔后,折返回来搭接于对应的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上,通过第二射出钩搭扣件 32与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的搭接配合能够调整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的长度。当然,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的长度调整零件也可设置在鼻枕罩的连接孔处。
进一步地,第一冠带101与远离下冠带104的一端具有线性区域,头绑带1 平面展开时,线性区域与第一边带20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5°~130°。由于第二冠带102与第一冠带101是对称设置的,第二冠带102与远离下冠带104的一端也具有线性区域,且头绑带1平面展开时,线性区域与第二边带202之间的夹角范围也为95°~130°。较佳地,线性区域与第一边带20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0°~115°;线性区域与第二边带202之间的夹角范围也为100°~115°。第一冠带101与第二冠带10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10°~140°。较佳地,第一冠带101与第二冠带10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35°。通过第一边带201与第一冠带101及第二边带202与第二冠带102之间以及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 202的角度设置,能够满足佩戴鼻枕罩时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的受力方向与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的边缘轮廓相匹配,避免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局部翘曲,提高适配性,进而保证使用者佩戴时的舒适度,同时还能避免佩戴时因上述角度偏大而导致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接触使用者的耳部,进而避免产生不舒适感。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1通过对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的角度进行设计,能够方便使用者佩戴,提升佩戴时的舒适性,保证佩戴稳固。
较佳地,连接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为绑带扣110,绑带扣110设置于第一冠带 101远离下冠带104的一端,顶冠带103远离第二冠带102的一端与绑带扣110 连接,以实现第一冠带101与顶冠带102的连接。通过顶冠带103与绑带扣110 的连接调节开口的尺寸与轮廓,进而实现头绑带1的调整。
进一步地,绑带扣110具有第一穿孔1101及第二穿孔1102,第一冠带101 上远离下冠带104的一端穿设第一穿孔1101返回并连接于第一冠带101上,顶冠带103上远离第二冠带102的一端能够穿设第二穿孔1102并通过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与顶冠带103搭扣连接。具体的,第一冠带101的上端穿过绑带扣110 的第一穿孔1101后折返重叠,再通过车缝的方式将第一冠带101的上端缝合到第一冠带101上,使绑带扣110固定在第一冠带101的上端。如图3所示,图3 为本实用新型头绑带1的折叠示意图。头绑带1折叠时,将顶冠带103末端的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穿过绑带扣110的第二穿孔1102,然后折返回来,顶冠带 103末端的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与顶冠带103表面搭扣在一起,使主绑带10闭合形成冠状或卵形的开口11,通过调整顶冠带103末端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的搭扣位置,可调整开口11的尺寸与轮廓进而调整头绑带1,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头部轮廓。
如图4和图5所示,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绑带1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后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1在佩戴时,第一边带201末端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与第二边带202末端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分别穿设鼻枕罩上对应的连接孔,然后折返回来搭接在对应的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上;随后,顶冠带103末端的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穿设绑带扣110的第二穿孔1102后,折返回来并搭接于顶冠带103上,头绑带1戴到使用者的头部,可以通过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与绑带扣110来调整头绑带1,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头部轮廓,使主绑带10形成的开口11稳定的套设在使用者头部的后部,详见图4和图5,顶冠带103位于头部顶骨靠后位置,下冠带104位于头部后下方枕骨位置,第一冠带101与第二冠带102位于两侧耳部的后方,第二边带202与第二冠带102 的连接区域105(如图2所示)以及第一边带201与第一冠带101的连接区域 105位于使用者耳部上方靠后的位置,以避免头绑到接触到使用者的耳朵部位造成不舒适感。而且,佩戴时,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末端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来调整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的力度,达到舒适、稳固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下冠带104、顶冠带 103、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均由柔性复合织物加工而成。也就是说,头绑带1的各个零部件均由柔性复合织物加工而成。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1 的各个零部件是通过柔性复合织物制成的,能够提升皮肤接触时的舒适度,避免对皮肤及鼻梁两侧颧骨造成压迫而产生的不舒适感。进一步地,柔性复合织物包括内表面皮肤接触层、中间缓冲透气层以及外表面功能层。其中,中间缓冲透气层的层数为至少一层。如图6和图图7a、7b所示,图6和图图7a、7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绑带1中各零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复合织物的层数为三层,分别为下表接触皮肤织物层313、中间海绵层403及外表功能织物层312。下表接触皮肤织物层313、中间海绵层403与外表功能织物层312 的复合工艺包括但不限于火焰贴合、胶贴等。其中,下表接触皮肤织物层313 是对皮肤柔软舒适的织物,比如针织或梭织化纤织物,织物的材质可选自尼龙、氨纶、涤纶等。下表接触皮肤织物层313位于头绑带1的内表面,会与使用者的面部和头部直接接触,应具有适当的拉伸弹性和透气性,与皮肤接触柔软舒适,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小。外表功能织物层312位于头绑带1的外表面,不与使用者面部接触,应具有适当的拉伸弹性和透气性。再进一步地,外表面功能层包括朝外表面314,朝外表面314由毛面功能性织物制成。即朝外表面314 位于外表功能织物层312上,朝外表面314可以是含环状纤维的毛面功能性织物,以提供规则环状纤维结构供使用时与折返的射出钩搭扣件的搭接扣合。具体而言,顶冠带103末端的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穿设绑带扣110的第二穿孔1102 后折返回来,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与顶冠带103表面的朝外表面314搭接扣合,这样能保证主绑带10连接可靠。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末端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分别穿设鼻枕罩对应的连接孔后折返回来,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末端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与对应的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表面的朝外表面314搭接扣合,这样能够保证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和鼻枕罩连接可靠。外表功能织物层312可选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氨纶、尼龙、涤纶等。中间海绵层403位于下表接触皮肤织物层313和外表功能织物层312之间,可以是任何适当密度和硬度的海绵,较佳地,中间海绵层403由聚氨酯海绵制成。中间海绵层403应当是柔软的并具有适当的拉伸弹性,提供软垫缓冲作用;具有透气性,帮助水分/汗液通过毛细管从皮肤转移到外界环境中;海绵密度和厚度分布均匀;海绵可以是开孔的,最好是高密度海绵。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顶冠带103、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均由柔性复合织物加工而成,下冠带 104由弹性织带制成。也就是说,头绑带1的下冠带104由弹性织带制成,其余零部件均由柔性复合织物加工而成。弹性织带具备良好的开度和回弹特性,用于佩戴时辅助调整主绑带10的轮廓、尺寸,以适配不同使用者的头部。弹性织带是利用机器一体编织成型的具有一定弹性及厚度的带状织物,所用的纱线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氨纶、锦纶、棉纱、涤纶、特多龙、PP丙纶、亚克力、蚕丝等,以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纱线构成的包根纱线等,纱线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三角形、十字型等。编织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经编针织机、纬编针织机、无梭织机、有梭织机等;典型的织造组织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平纹、纬平针、变化纬平针、斜纹、缎纹、提花等。
通常,头绑带1的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下冠带104、顶冠带103、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是通过刀模机械冲切而成,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下冠带104、顶冠带103、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的边缘是裸露的。较佳地,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下冠带104、顶冠带103、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的边缘通过高频波熔切封边技术封边,如图7a所示,图 7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绑带1中各零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头绑带1中各零部件是通过高频波熔切封边技术进行封边的。也就是说,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下冠带104、顶冠带103、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的边缘是封闭的,具有封闭且光滑的边缘60,这样能够使柔性复合织物的内层结构密封不外露。
当然,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下冠带104、顶冠带103、第一边带 201及第二边带202的边缘也可以通过超声波封边工艺封边,如图7b所示,图 7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绑带1中各零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头绑带 1中各零部件是通过超声波封边工艺进行封边的。也就是说,当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下冠带104、顶冠带103、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的边缘通过超声波封边工艺封边时,第一冠带101、第二冠带102、下冠带104、顶冠带103、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的边缘密封,且存在熔接凸部62。进一步地,熔接凸部62的宽度大于0.3mm。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头绑带2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冠带101、下冠带104及第二冠带102为一体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冠带101、下冠带104及第二冠带102合并成一个单独的连接冠带106,经过刀模一次冲切成型。在连接冠带106的一端设置绑带扣110,另一端与顶冠带103连接,在连接冠带106的左右两侧连接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在顶冠带103远离连接冠带106的一端设置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在第一边带201远离连接冠带106的一端及第二边带202远离连接冠带106的一端均设置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构成完整的头绑带2。也就是说,在顶冠带 103的末端设置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在第一边带201及第二边带202的末端均设置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连接冠带106与顶冠带103构成头绑带1的主绑带10’,主绑带10’平面展开后为向上开口的J型或钩型的结构。
头绑带1、2在使用时,第一边带201上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与第二边带202的第二射出钩搭扣件32与鼻枕罩相配合,顶冠带103上的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与绑带扣110相配合。在头绑带1、2戴到使用者的头部时,顶冠带103 位于头部顶骨靠后位置,下冠带104位于头部后下方枕骨位置,第一冠带101 与第二冠带102位于两侧耳部后方,第一边带201与第二边带202位于使用者耳部上方靠后位置,可以通过顶冠带103上的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与绑带扣110 的配合调整头绑带1、2,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头部轮廓,使得头绑带1、2稳固的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并且,通过顶冠带103上的第一射出钩搭扣件31与绑带扣110形成的一个调整点调整头绑带1、2,有效的解决目前头绑带具有两个绑带调整点导致的结构复杂的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头绑带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同时,下冠带104与顶冠带103为直条部件还能使头绑带整体结构简化,提升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头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绑带,包括第一冠带、第二冠带、连接所述第一冠带与所述第二冠带的下冠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冠带远离所述下冠带一端的顶冠带,所述顶冠带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射出钩搭扣件;所述主绑带平面展开后整体呈“J”型钩状设置;
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顶冠带与所述第一冠带,并形成立体环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件能够调整所述环状结构的尺寸与轮廓;
第一边带,设置于所述第一冠带上,且所述第一边带朝向远离所述主绑带延伸;及
第二边带,设置于所述第二冠带上,且所述第二边带与所述第一边带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边带远离所述第一冠带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边带远离所述第二冠带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射出钩搭扣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带与所述远离所述下冠带的一端具有线性区域,所述线性区域与所述第一边带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5°~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带与所述第二边带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10°~1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绑带扣,所述绑带扣具有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冠带上远离所述下冠带的一端穿设第一穿孔返回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冠带上,所述顶冠带远离所述第二冠带的一端能够穿设所述第二穿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射出钩搭扣件与所述顶冠带搭扣连接,形成立体环状结构的所述主绑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冠带与所述顶冠带为直条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带、所述第二冠带、所述顶冠带、所述第一边带及所述第二边带均由柔性复合织物加工而成,所述下冠带由弹性织带或柔性复合织物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复合织物包括三层以上的复合材料,依次为内表面皮肤接触层、中间缓冲透气层以及外表面功能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带、所述第二冠带、所述下冠带、所述顶冠带、所述第一边带及所述第二边带的边缘通过高频波熔切封边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封闭且光滑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带、所述第二冠带、所述下冠带、所述顶冠带、所述第一边带及所述第二边带的边缘通过超声波封边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封闭的边缘,所述边缘具有一熔接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头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带、所述下冠带及所述第二冠带为一体结构。
CN201720166823.0U 2017-02-23 2017-02-23 头绑带 Active CN207076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6823.0U CN207076013U (zh) 2017-02-23 2017-02-23 头绑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6823.0U CN207076013U (zh) 2017-02-23 2017-02-23 头绑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6013U true CN207076013U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35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6823.0U Active CN207076013U (zh) 2017-02-23 2017-02-23 头绑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601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9243A (zh) * 2018-08-31 2018-12-07 无锡百德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面罩的微孔透气头带
CN109289109A (zh) * 2018-08-31 2019-02-01 无锡百德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绑带的封边方法及由其封边的头绑带
CN110481050A (zh) * 2019-08-21 2019-11-22 深圳志诚宏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绑带的翻边封边工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9243A (zh) * 2018-08-31 2018-12-07 无锡百德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面罩的微孔透气头带
CN109289109A (zh) * 2018-08-31 2019-02-01 无锡百德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绑带的封边方法及由其封边的头绑带
CN108939243B (zh) * 2018-08-31 2024-03-05 江苏百德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面罩的微孔透气头带
CN110481050A (zh) * 2019-08-21 2019-11-22 深圳志诚宏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绑带的翻边封边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58971B2 (ja) 患者インタフェースおよび該患者インタフェース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210162160A1 (en) Elastic headgear
TWI626960B (zh) 患者介面及用於患者介面的緩衝構件
TWI650147B (zh) 治療呼吸障礙之患者介面
JP6389030B2 (ja) 使い捨ての布体を備えた改良呼吸マスク
JP5701770B2 (ja) マスク用ヘッドギア
JP2019162519A (ja) 成形可能に製造されたヘッドギア及びマスク
US20110253144A1 (en) Nasal Interface for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Mask
CN207076013U (zh) 头绑带
CN115916309A (zh) 具有多个曲率的弹性密封形成结构
CN106714886A (zh) 包含间隔织物的头带
WO2008068966A1 (ja) ヘッドギ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981104B1 (en) Full face cloth respiratory mask
CN114401761A (zh) 具有可变构造的密封形成结构的患者接口
CN109172977A (zh) 柔性衬垫、呼吸用罩壳结构及呼吸界面接口
JP2023532169A (ja) シリコーン層を有する患者インターフェース織物シール
CN215083796U (zh) 患者接口
CN113952572B (zh) 患者接口与用于制造它的方法
CN212488623U (zh)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CN217065472U (zh) 简易立体口罩
CN215995209U (zh) 患者接口
CN214317078U (zh) 一种采用ptfe薄棉材料制成的医用口罩
CN213663823U (zh) 一种防变形抗菌口罩
CN208726499U (zh) 一种呼吸罩体用编织绑带
JP2000051358A (ja) 間欠陽圧換気療法用治療具の補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