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3190U -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3190U
CN207073190U CN201720661451.9U CN201720661451U CN207073190U CN 207073190 U CN207073190 U CN 207073190U CN 201720661451 U CN201720661451 U CN 201720661451U CN 207073190 U CN207073190 U CN 207073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body
road
floor tile
guiding gutter
pa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614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马丽平
王召森
周飞祥
贾书惠
焦礼
仵朝
张寒
申小萌
李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zhou Bureau Of Housing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riginal Assignee
Ruzhou Bureau Of Housing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zhou Bureau Of Housing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iled Critical Ruzhou Bureau Of Housing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iority to CN2017206614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3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3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3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100)包括用于在垂直人行道(200)延伸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人行道(200)设置以将道路(300)上的降水引流至人行道(200)另一侧的滤水池(400)的槽体(1),在所述槽体(1)顶部端口处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可拆卸地铺设有地砖(2)。本实用新型通过槽体与地砖之间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需疏通槽体时,只需将地砖从槽体端口处拆下即可,实现槽体疏通的方便快捷,且通过设置地砖可避免污染物从槽体顶部端口进入槽体中。

Description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排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背景技术
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要求,国办发〔2015〕75号文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海绵城市建设中对于现状建成区坚持以问题导向,通过海绵城市改造重点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
市政道路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在于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径流流量控制,降雨径流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初期雨水的数毫米中,其中包括COD、SS、重金属、石油类物质等,这些污染物随雨水直接排入城市水体,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的隐患。道路降水净化系统是专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其通过导流系统有效净将含有污染物的初期降水引流至远离市政管网处,并通过滤水池将含有污染物的初期降水进行净化,避免污染物进入城市水体,而且能够在现有道路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占地面积小,施工工程量小,对现状道路搅扰少,且能够有机的融入市政绿化系统,美化环境。
但道路降水净化系统所采用的导流系统通常为传统的管道系统,而传统的管道系统一般为封闭式的,即除管道两端端口外没有其他部分与外部连通,这使得这种管道系统一旦堵塞就很难疏通,特备是目前道路上污染物仍然包括一些塑料制品或块状有机物等具有较大体积的物品,使得管道系统很容易堵塞,一旦堵塞疏通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以解决道路降水净化系统采用传统管道系统进行导流所造成的堵塞后不易疏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道路降水净化系统采用传统管道系统进行导流所造成的堵塞后不易疏通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通过槽体与地砖之间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需疏通槽体时,只需将地砖从槽体端口处拆下即可,实现槽体疏通的方便快捷,且通过设置地砖可避免污染物从槽体顶部端口进入槽体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用于在垂直人行道延伸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人行道设置以将道路上的降水引流至人行道另一侧的滤水池的槽体,在所述槽体顶部端口处沿所述槽体延伸方向可拆卸地铺设有地砖。
优选地,所述地砖有多块,且多块所述地砖沿所述槽体延伸方向分布,各相邻地砖之间紧密贴合。
优选地,在所述槽体包括位于所述槽体上部的用于容纳所述地砖的容纳部和位于所述槽体下部的用于引流的引流部,所述容纳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流部的宽度,且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引流部之间的所述槽体侧壁上形成有用于搁置所述地砖的台阶。
优选地,在所述地砖与所述容纳部的侧壁之间,以及所述地砖与所述台阶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在所述人行道内设置用于将所述缝隙内积水导流至人行道外部的管道。
优选地,在所述台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管道与所述缝隙在所述连接孔处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道为连接所述缝隙和所述槽体内部的第一管路。
优选地,所述管道包括平行所述槽体延伸并贯穿所述人行道的第二管路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缝隙的第三管路。
优选地,所述人行道的顶面为向所述槽体倾斜的斜面,所述地砖为滤水结构且所述地砖的顶面位置低于所述人行道的顶面。
优选地,在所述槽体延伸至所述道路一端设置有滤水格栅,在所述滤水格栅上设置有若干供降水通过的通孔,各所述通孔中位于最下方的通孔的底部边沿位于所述道路的路面的下方,各所述通孔在垂直所述道路路面的方向延伸且在平行所述道路延伸的方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槽体的底面为倾斜设置,且所述底面较高一端靠近所述道路设置、较低一端靠近所述滤水池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槽体与地砖之间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需疏通槽体时,只需将地砖从槽体端口处拆下即可,实现槽体疏通的方便快捷,且通过设置地砖可避免污染物从槽体顶部端口进入槽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流槽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的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的一种实施例靠近道路一端的侧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流槽 200-人行道
300-道路 400-滤水池
1-槽体 11-引流部
2-地砖 21-通孔
3-缝隙 4-第一管路
51-第二管路 52-第三管路
6-滤水格栅 6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参照图1-4所示,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100包括用于在垂直人行道200延伸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人行道200设置以将道路300上的降水引流至人行道200另一侧的滤水池400的槽体1,在所述槽体1顶部端口处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可拆卸地铺设有地砖2。
需疏通槽体1时,只需将地砖从槽体1端口处拆下即可,方便快捷。通过设置地砖2可避免污染物从槽体1顶部端口进入槽体1中,而地砖2可拆卸的铺设在槽体1端口处,则可使槽体1更便于疏通。槽体1可直接在人行道200的基础上开出,也可为预制好后安装在人行道200的基础内,槽体1可为不锈钢预制而成。
根据施工条件需要,所述地砖2可有多块,也可以有一块,优选地,所述地砖2有多块,且多块所述地砖2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分布,各相邻地砖2之间紧密贴合。通过设置多块地砖2使铺路工人在铺设地砖时可逐块分多次的进行,便于操作,节省人力,通过各相邻地砖2之间紧密贴合,使污染物不会从相邻地砖之间的连接处进入槽体1,避免了污染物由人行道200进入槽体1造成槽体1堵塞的可能性。地砖2也可只设置一块,该地砖2长度与槽体1长度相同,由于一块地砖上无衔接的缝隙,因此不存在污染物从人行道200进入槽体1的可能。
为使地砖2稳定的安装在槽体1内,又能实现地砖2便捷的拆装,需在槽体1内设置适当的用于安装地砖2的位置,优选地,如图2和3所示,在所述槽体1包括位于所述槽体1上部的用于容纳所述地砖2的容纳部和位于所述槽体1下部的用于引流的引流部11,所述容纳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流部11的宽度,且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引流部11之间的所述槽体1侧壁上形成有用于搁置所述地砖的台阶12。由于台阶12位于槽体1两侧的侧壁上且台阶12顶面较平整,使地砖2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台阶12上。还可利用少量黏土将台阶12顶面与地砖2粘接,以避免地砖2在槽体1内产生不必要的移动,由于容纳部宽度大于引流部11的宽度,使地砖2能够完全覆盖槽体1的端口,避免污染物进入引流部11。
为适应道路降水净化系统在寒冷地区使用时由于早晚温差造成的地砖2和槽体1热胀冷缩,以及为地砖2的拆装提供工具插入的位置,优选地,如图2和3所示,在所述地砖2与所述容纳部的侧壁之间,以及所述地砖2与所述台阶12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3,在所述人行道200内设置用于将所述缝隙3内积水导流至人行道外部的管道。通过缝隙3的设置,为地砖2和槽体1的热胀冷缩提供了变形空间,而且在拆装地砖2时,工具可插入缝隙3内进行撬动等操作,为地砖2的拆装提供便利。然而在降水时,缝隙3内可能会产生积水,特别是在冬季积水结冻体积会膨胀,可能会将地砖2从槽体1内顶出,造成人行道200路面凹凸不平的现象,地砖2与槽体1分离也可能使污染物进入槽体1内。通过对管道的设计,使缝隙3内的积水能够被迅速导流进入槽体1内,避免了由于缝隙3内积水所造成的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积水通常会向下流至缝隙的最底部,因此,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和3所示,在所述台阶12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管道与所述缝隙3在所述连接孔处连接。由于台阶12顶面位于缝隙3的底端,因此将连接孔设置在台阶12的顶面,便于对积水进行导流。
为适应不同环境的需要,所述管道的结构至少包括以下两种优选实施例,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为,如图2所示,所述管道为连接所述缝隙3和所述槽体1内部的第一管路4。本实施例中,缝隙3内积水通过第一管路4直接导流入槽体1内,借助槽体1将积水排出人行道200。这种实施例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借助槽体1导流,避免了另设导流管所产生的成本。但本实施例中由于槽体1内常会堆积污染物,管道经常会被污染物堵塞,致使缝隙3内积水无法排入槽体1内。
为避免上述问题,上述管道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为,如图3所示,所述管道包括平行所述槽体1延伸并贯穿所述人行道200的第二管路51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1和所述缝隙3的第三管路52。通过设置独立于槽体1的第二管路51对缝隙3内积水进行导流,避免了由于槽体1内污染物堆积造成的管道堵塞的问题,进而保证了缝隙3内积水能够被顺利排出人行道200。
为提高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利用率,所述导流槽可设计为同时可以引流道路300上降水和人行道200上降水的结构,优选地,所述人行道200的顶面为向所述槽体1倾斜的斜面,所述地砖2为滤水结构且所述地砖2的顶面位置低于所述人行道200的顶面。所述滤水结构可为在地砖2上设置若干供降水通过但颗粒污染物无法通过的通孔21实现,也可利用透水混凝土制作整块地砖2实现。通过将人行道200顶面倾斜设置,使降水向地砖2处流动,积水通过地砖2过滤进入槽体1并被引流至滤水池400,通过本优选的实施例使得道路降水净化系统能够同时应用于公路降水的净化和人行道降水的净化。
为避免道路300上体积较大的污染物进入槽体1内,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所述槽体1延伸至所述道路300一端设置有滤水格栅6,在所述滤水格栅6上设置有若干供降水通过的通孔61,各所述通孔61中位于最下方的通孔61的底部边沿位于所述道路300的路面的下方,各所述通孔61在垂直所述道路300路面的方向延伸且在平行所述道路300延伸的方向分布。通过滤水格栅6使体积较大的污染物,如塑料袋、泡沫或石子等,被阻挡在槽体1外部,避免这些污染物堵塞槽体1,同时,通过滤水格栅6最下方通孔61的底部边沿低于道路300的设计,使道路300上的初期降水就可流入槽体1内进而流至滤水池400,保证了道路初期降水能够被最大化的收纳和净化。
为使降水通过槽体1能够顺利被送至滤水池400,优选地,所述槽体1的底面为倾斜设置,且所述底面较高一端靠近所述道路300设置、较低一端靠近所述滤水池400设置。通过槽体1的底面为倾斜设置,使降水仅沿一个方向流动,避免滤水池400内积水反向流至道路300上,且在降水冲刷下也可将槽体1内污染物带出槽体1,降低槽体1堵塞的几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00)包括用于在垂直人行道(200)延伸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人行道(200)设置以将道路(300)上的降水引流至人行道(200)另一侧的滤水池(400)的槽体(1),在所述槽体(1)顶部端口处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可拆卸地铺设有地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砖(2)有多块,且多块所述地砖(2)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分布,各相邻地砖(2)之间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包括位于所述槽体(1)上部的用于容纳所述地砖(2)的容纳部和位于所述槽体(1)下部的用于引流的引流部(11),所述容纳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流部(11)的宽度,且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引流部(11)之间的所述槽体(1)侧壁上形成有用于搁置所述地砖的台阶(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砖(2)与所述容纳部的侧壁之间,以及所述地砖(2)与所述台阶(12)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3),在所述人行道(200)内设置用于将所述缝隙(3)内积水导流至人行道外部的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阶(12)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管道与所述缝隙(3)在所述连接孔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连接所述缝隙(3)和所述槽体(1)内部的第一管路(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平行所述槽体(1)延伸并贯穿所述人行道(200)的第二管路(51)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1)和所述缝隙(3)的第三管路(5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200)的顶面为向所述槽体(1)倾斜的斜面,所述地砖(2)为滤水结构且所述地砖(2)的顶面位置低于所述人行道(200)的顶面。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体(1)延伸至所述道路(300)一端设置有滤水格栅(6),在所述滤水格栅(6)上设置有若干供降水通过的通孔(61),各所述通孔(61)中位于最下方的通孔(61)的底部边沿位于所述道路(300)的路面的下方,各所述通孔(61)在垂直所述道路(300)路面的方向延伸且在平行所述道路(300)延伸的方向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底面为倾斜设置,且所述底面较高一端靠近所述道路(300)设置、较低一端靠近所述滤水池(400)设置。
CN201720661451.9U 2017-06-08 2017-06-08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Active CN207073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1451.9U CN207073190U (zh) 2017-06-08 2017-06-08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1451.9U CN207073190U (zh) 2017-06-08 2017-06-08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3190U true CN207073190U (zh) 2018-03-06

Family

ID=61513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1451.9U Active CN207073190U (zh) 2017-06-08 2017-06-08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31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4846A (zh) * 2017-06-08 2018-12-18 汝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道路降水净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4846A (zh) * 2017-06-08 2018-12-18 汝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道路降水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59905U (zh)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CN101775839A (zh) 雨水渗透-排放一体生态系统
CN106087648B (zh) 一种城市道路专用快速排水与灌溉系统
CN207073190U (zh)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CN106869239A (zh) 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雨水收集系统
CN201817851U (zh) 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5804797U (zh) 一种敞开式楼梯排水系统
CN109024673A (zh) 一种海绵路面-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及施工工艺
CN104018569A (zh) 防止水流对冲的排水四通检查井
CN203729428U (zh) 侧流式雨水口
CN212270579U (zh) 一种海绵城市蓄水供水的透水构件
CN202730942U (zh) 一种排水沟盖板
CN201010988Y (zh) 一种方便排水的水箅盖
CN201801811U (zh) 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
CN209011265U (zh) 一种具有清淤功能的排水沟
CN203866950U (zh) 防止水流对冲的排水四通检查井
CN206529873U (zh) 一种城镇控水防尘海绵型道路雨水口
CN106049651A (zh) 城市水涝的一种防治方法
CN206681080U (zh) 一种二次回收水屋面降温综合系统
CN207362974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216238847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CN206319383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12835805U (zh) 一种交叉口雨水排放结构
CN20902491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防滑透水砖
CN217974661U (zh) 一种道路集水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