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2920U - 胶层转移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胶层转移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2920U
CN207072920U CN201621479908.6U CN201621479908U CN207072920U CN 207072920 U CN207072920 U CN 207072920U CN 201621479908 U CN201621479908 U CN 201621479908U CN 207072920 U CN207072920 U CN 207072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line
basement membrane
transfer organization
lin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799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
王�琦
杜淑芳
俞锦祥
龚淑平
付博敏
曹永兵
李继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ude Baby Ling's Interlining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ude Baby Ling's Interlining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ude Baby Ling's Interlining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ude Baby Ling's Interlining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799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2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2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2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胶层转移结构,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为PET膜或者涤纶长纤织物膜;位于所述基膜上的点胶层。本实用新型增加点胶层的材料选择范围,提高点胶层的转移能力。

Description

胶层转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层转移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崇尚自由和个性的休闲服装成为人们穿衣的主流趋势,其中,无缝运动衣、户外装等越来越普遍。这些衣服所需匹配的衬布,需要能够保持面料原有的弹性,否则衣服穿着的舒适性就会受到影响。
此外,某些衣物中的接缝在穿着时会压迫皮肤,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身体不适,因此,在制作一些特殊衣物时希望采用无缝纫生产工艺,例如采用无缝纫生产工艺制作弹力内衣。
另外,服装制造中还会用到许多蕾丝花边起装饰作用,要求能够将蕾丝花边粘贴至衬布上,且又没有缝制的痕迹。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胶层转移结构,以实现衣服的无缝纫制作,且保持面料原有的柔韧性、弹性、透气性和吸湿性等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胶层转移结构,增加点胶层的材料选择范围,提高点胶层的转移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层转移结构,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为PET膜或者涤纶长纤织物膜;位于所述基膜上的点胶层。
可选的,所述基膜的单位面积质量在15g/m2~80g/m2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点胶层的材料为热熔胶。
可选的,所述热熔胶的材料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酯、聚氨酯树脂、聚酰胺、聚乙烯或者多元共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点胶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在5g/m2~50g/m2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点胶层包括若干分散的点胶颗粒。
可选的,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在3点/cm2~300点/cm2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点胶颗粒等间距的分散在所述基膜上。
可选的,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在3mesh~45mesh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层转移结构的技术方案中,在基膜上设置点胶层,所述基膜为PET膜或者涤纶长纤织物膜,使得点胶层的材料选择范围广,且所述点胶层从所述基膜上转移至衬布上的转移能力强。
可选方案中,所述基膜的单位面积质量在15g/m2~80g/m2范围内,保证所述基膜对所述点胶层起到足够支撑作用的同时,节约胶层转移结构的生产成本;且在将所述点胶层转移至其他衬布上时,温度易经由所述基膜传递至点胶层上,使得点胶层转移至衬布上的难度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转移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1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亟需提供一种胶层转移结构,以实现衣服的无缝纫制作,且保持面料原有的柔韧性、弹性、透气性和吸湿性等性能。
胶层转移结构包括:离形纸;位于离形纸上的涂层;位于涂层上的胶层。将所述胶层转移结构中的胶层转移至用于制作服装的衬布上,具有胶层的衬布能够与其他配衬实现无缝纫贴合。
然而,上述胶层转移结构中,为了提高胶层的转移能力,在离形纸与胶层之间需要设置涂层,因此胶层转移结构的制作成本高;并且,上述胶层转移结构中的胶层转移性差,导致衬布某些区域上不具有胶层,从而影响制作出的衣服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层转移结构,包括:基膜;位于所述基膜上的点胶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层转移结构中点胶层转移能力强,且点胶层的材料选择范围广。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转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转移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1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及图2,所述胶层转移结构包括:
基膜101,所述基膜101为PET膜或者涤纶长纤织物膜;
位于所述基膜101上的点胶层102。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转移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在将所述点胶层102转移至其他衬布上之前,所述基膜101作为承载点胶层102的载体。在使用所述胶层转移结构时,会将位于所述基膜101上的点胶层102转移至其他衬布上。因此,所述点胶层102位于所述基膜101上时,所述基膜101与所述点胶层102之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当所述点胶层102转移至其他衬布上时,所述点胶层102易从所述基膜101上脱落。
所述基膜101的单位面积质量不宜过轻,也不宜过重。如果所述基膜101的单位面积质量过轻,所述基膜101对所述点胶层102起到的支撑作用过弱,容易造成点胶层102相互粘结;如果所述基膜的单位面积质量过重,所述基膜101的厚度过厚,则所述胶层转移结构的生产成本过高,不利于节约成本,并且在将所述点胶层102转移至其他衬布上时,所述基膜101不利于温度的传递,使得点胶层102转移至其他衬布上的难度增加。
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基膜101的单位面积质量在15g/m2~80g/m2范围内,例如为15g/m2、25g/m2、40g/m2、55g/m2、70g/m2、80g/m2
所述点胶层102的材料为热熔胶。由于所述点胶层102位于所述基膜101上,且所述基膜101为PET膜或者涤纶长纤织物膜,使得所述点胶层102材料的选择范围广,可作为点胶层102的材料的种类多。
具体地,所述热熔胶的材料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酯、聚氨酯树脂、聚酰胺、聚乙烯或者多元共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所述热熔胶的材料还可以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酯、聚氨酯树脂、聚酰胺、聚乙烯或者多元共聚酰胺中至少两种组成的共聚物。
所述点胶层102的单位面积质量不宜过轻,也不宜过重。如果所述点胶层102的单位面积质量过轻,当所述点胶层102转移至其他衬布上后,位于其他衬布上的点胶层102的单位面积质量也相应过轻,因此位于其他衬布上的点胶层102的粘附性较差;如果所述点胶层102的单位面积质量过重,则当所述点胶层102转移至其他衬布上后,位于其他衬布上的点胶层102的单位面积质量也相应过重,因此位于其他衬布上的点胶层102会影响最终制成的衣物的手感或舒适度。
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点胶层102的单位面积质量在5g/m2~50g/m2,例如为5g/m2、10g/m2、15g/m2、25g/m2、32g/m2、40g/m2、50g/m2
所述点胶层102包括若干分散的点胶颗粒。所述点胶颗粒等间距的分散在所述基膜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点胶颗粒呈阵列式的分散在所述基膜101上。
其中,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过大,当点胶层102转移至其他衬布上且制成衣物后,会影响衣物的舒适度或者手感;如果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过小,会造成衣物不同衬布之间的粘附性差。
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点胶颗粒等间距的分散在所述基膜101上时,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在3mesh~45mesh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基膜上的点胶颗粒还可以为非整齐排列的,例如,采用计算机打印(computer print)的方式随机的设置所述点胶颗粒。相应的,所述点胶颗粒也应具有合适的密度范围,具体地,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在cp3~cp300范围内,也就是说,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在3点/cm2~300点/cm2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点胶层102的点胶颗粒的形状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点胶层的点胶颗粒的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转移结构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载体为基膜101,使得位于所述基膜101上的点胶层102的材料选择范围广,可以选择低成本的材料作为所述点胶层102的材料,从而使得胶层转移结构的成本低;此外,由于所述点胶层102的材料选择范围广,且所述点胶层102的载体为基膜101,使得所述胶层转移结构中的点胶层102易转移至其他衬布上,因此所述胶层转移结构中的点胶层102转移性好。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胶层转移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膜,所述基膜为PET膜或者涤纶长纤织物膜;在所述基膜上形成点胶层。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转移结构的形成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膜的单位面积质量在15g/m2~80g/m2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采用双点复式涂层的方式,形成所述点胶层。
形成所述点胶层的工艺步骤包括:采用筛网转移的方式,在所述基膜上涂布初始点胶层;采用撒粉吹吸的方式,在所述初始点胶层上形成干粉涂层;在形成所述干粉涂层之后,对所述干粉涂层以及初始点胶层进行烘干烧结成型处理,形成所述点胶层。
其中,在所述基膜上涂布初始点胶层之前,先制备涂布初始点胶层所需的基浆。所述基浆材料包括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或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所需点胶层的粘合力以及手感要求,制备合适的基浆,用于涂布初始点胶层。
在涂布所述初始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所述初始点胶层的涂覆量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若所述初始点胶层的涂覆量过小,则相应形成的点胶层的单位面积质量过轻;若所述初始点胶层的涂覆量过大,则相应形成的点胶层的单位面积质量过重。所述点胶层的单位面积质量过轻或过重,均会对转移至衬布上的点胶层造成点胶层易从衬布上剥离的不良影响。
为此,本实施例中,在涂布所述初始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所述初始点胶层的涂覆量在5g/m2~50g/m2范围内,例如5g/m2、10g/m2、22g/m2、28g/m2、35g/m2、40g/m2、50g/m2
在所述基膜上涂布初始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加工速度在5m/min~60m/min范围内,其中,加工速度指的是,在涂布初始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所述基膜的移动速度。
其中,所述干粉涂层的材料包括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聚酯或者多元共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烘干烧结成型处理采用的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所述烘干烧结成型处理采用的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点胶层与基膜之间的粘附性差的问题,且还会对点胶层从基膜上转移至其他衬布上的转移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成型烧结处理采用的处理温度在120℃~190℃范围内,例如为120℃、135℃、150℃、175℃、180℃、190℃。
表一为本实施例形成的胶层转移结构的性能测试表。
编号 1 2 3
基膜单位面积质量(g/m2) 67 70 80
初始点胶层的涂覆量(g/m2) 22 28 35
初始剥强(N/5cm) 29 34 40
60℃洗后剥强(N/5cm) 23 30 35
其中,初期剥强指的是将胶层转移结构中的点胶层转移至其他衬布上后,将所述点胶层从所述衬布上剥离所需的强度;60℃洗后剥强指的是在将胶层转移结构中的点胶层转移至其他衬布上,且经历60℃洗后将所述点胶层从所述衬布上剥离所需的强度。此外,所述衬布选用Bogart面料,将所述点胶层转移至其他衬布上的条件包括热转移条件和粘合条件,其中,热转移条件为:转移温度在130℃~150℃范围内,转移压强在0.1Mpa~0.2Mpa范围内,转移时长在15s~20s范围内;粘合条件为:粘合温度在140℃~160℃范围内,粘合压强在0.1Mpa~0.4Mpa范围内,粘合时长在10s~20s范围内。
由表一可知,在涂布初始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所述初始点胶层的涂覆量在5g/m2~50g/m2范围内时,涂覆量越大,相应形成的点胶层转移至衬布上后,衬布与点胶层之间的初期剥强和60℃洗后剥强越大。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胶层转移结构的形成方法,与前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浆点涂层的方式,形成所述点胶层。
具体地,形成所述点胶层的工艺步骤包括:采用筛网转移的方式,在所述基膜上涂布初始点胶层;对所述初始点胶层进行烘干烧结成型处理,形成所述点胶层。
其中,在所述基膜上涂布点胶层之前,先制备涂布点胶层所需的基浆。所述基浆材料包括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或者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所需点胶层的粘合力以及手感要求,制备合适的基浆,用于涂布所述点胶层。
在涂布所述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所述点胶层的涂覆量不宜过小,也不要过大。若所述点胶层的涂覆量过小,则相应形成的点胶层的单位面积质量过轻;若所述点胶层的涂覆量过大,则相应形成的点胶层的单位面积质量过重。所述点胶层的单位面积质量过轻或过重,均会对转移至衬布上的点胶层造成点胶层易从衬布上剥离的不良影响。
为此,本实施例中,在涂布所述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所述点胶层的涂覆量在5g/m2~50g/m2范围内,例如5g/m2、10g/m2、22g/m2、28g/m2、35g/m2、40g/m2、50g/m2
在所述基膜上涂布初始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加工速度在5m/min~60m/min范围内,其中,加工速度指的是,在涂布初始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所述基膜的移动速度。
所述烘干烧结成型处理采用的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所述烘干烧结成型处理采用的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点胶层与基膜之间的粘附性差的问题,且还会对点胶层从基膜上转移至其他衬布上的转移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成型烧结处理采用的处理温度在120℃~190℃范围内,例如为120℃、135℃、150℃、175℃、180℃、190℃。
表二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形成的胶层转移结构的性能测试表。
编号 1 2 3
基膜单位面积质量(g/m2) 53 63 75
点胶层的涂覆量(g/m2) 10 15 25
初始剥强(N/5cm) 12 20 29
60℃洗后剥强(N/5cm) 9 17 25
其中,初期剥强指的是将胶层转移结构中的点胶层转移至其他衬布上后,将所述点胶层从所述衬布上剥离所需的强度;60℃洗后剥强指的是在将胶层转移结构中的点胶层转移至其他衬布上,且经历60℃洗后将所述点胶层从所述衬布上剥离所需的强度。此外,所述衬布选用Bogart面料,将所述点胶层转移至其他衬布上的条件包括热转移条件和粘合条件,其中,热转移条件为:转移温度在130℃~150℃范围内,转移压强在0.1Mpa~0.2Mpa范围内,转移时长在15s~20s范围内;粘合条件为:粘合温度在140℃~160℃范围内,粘合压强在0.1Mpa~0.4Mpa范围内,粘合时长在10s~20s范围内。
由表二可知,在涂布点胶层的工艺步骤中,所述点胶层的涂覆量在5g/m2~50g/m2范围内时,涂覆量越大,相应形成的点胶层转移至衬布上后,衬布与点胶层之间的初期剥强和60℃洗后剥强越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层转移结构的形成方法的技术方案中,在基膜上形成点胶层,且所述基膜为PET膜或涤纶长纤织物膜,使得点胶层的材料选择范围广,且所述点胶层从基膜上转移至衬布上的转移能力好。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胶层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膜,所述基膜为PET膜或者涤纶长纤织物膜;
位于所述基膜上的点胶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层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的单位面积质量在15g/m2~80g/m2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层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层的材料为热熔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层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胶的材料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酯、聚氨酯树脂、聚酰胺、聚乙烯或者多元共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层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在5g/m2~50g/m2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层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层包括若干分散的点胶颗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层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在3点/cm2~300点/cm2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层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颗粒等间距的分散在所述基膜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层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颗粒的密度在3mesh~45mesh范围内。
CN201621479908.6U 2016-12-30 2016-12-30 胶层转移结构 Active CN207072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9908.6U CN207072920U (zh) 2016-12-30 2016-12-30 胶层转移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9908.6U CN207072920U (zh) 2016-12-30 2016-12-30 胶层转移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2920U true CN207072920U (zh) 2018-03-06

Family

ID=61512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79908.6U Active CN207072920U (zh) 2016-12-30 2016-12-30 胶层转移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2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4238B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sible interlining fabrics
JPH0380885B2 (zh)
US20210308989A1 (en) Thermally-bondable multi-layered composite film for manufacturing outdoor cloth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1084457A (zh) 一种无缝服装的制作方法
CN106283683A (zh) 一种吸水透气超细纤维合成革
CN207072920U (zh) 胶层转移结构
CN108611009A (zh) 胶层转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58237B (zh) 一种搭扣砂布的织物基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23642A (zh) 仿牛仔面料的制造工艺及应用
CN110115408A (zh) 一种自粘型热熔衬布
CN201976885U (zh) 无车缝鞋面
CN108035155A (zh) 一种仿皮毛复合吸花人造革面料的生产方法
TWM557528U (zh) 布基鞋底結構
CN104720978B (zh) 一种加厚舒适型自粘弹力绷带
CN107747219A (zh) 一种零甲醛泡沫整理液及用其整理免烫衬衫的加工方法
CN210299662U (zh) 一种自粘型衬布
KR102079467B1 (ko) 아웃도어 의류 제조용 열접착이 가능한 다층 복합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0407217U (zh) 一种自粘型衬布
CN203357282U (zh) 一种搭扣砂布的织物基体
CN206182441U (zh) 包覆羽绒材护膜结构
CN110122955A (zh) 一种自粘型热熔衬布
CN2580788Y (zh) 海绵粘合衬布
CN204820578U (zh) 一种新型仿真皮服装面料
JP2011156714A (ja) 抗菌消臭積層材及びこの積層材を使用する抗菌消臭靴
JP3094601U (ja) 遠赤外線セラミック粉末混合樹脂を具えた積層構造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