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2223U -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2223U
CN207072223U CN201720848506.7U CN201720848506U CN207072223U CN 207072223 U CN207072223 U CN 207072223U CN 201720848506 U CN201720848506 U CN 201720848506U CN 207072223 U CN207072223 U CN 207072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skin
air
inner tube
tyr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85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铁勇
李文东
屈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85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2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2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2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汽车内胎,包括:内胎本体(1)和气泵(2);其中,气泵(2)包括:泵皮(6)、泵嘴(3)、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5);泵皮(6)的第一端(61)具有开口,与内胎本体(1)内环面硫化连接;在开口中设置有接通大气的泵嘴(3);第一单向阀(4)设置在泵嘴(3)中;泵皮(6)的第二端(62)封闭,与内胎本体(1)外环面硫化连接;第二单向阀(5)设置有两个,均匀硫化连接在泵皮(6)的周缘上;气泵(2)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内胎本体(1)的圆周上。轮胎不断滚动就会对轮胎进行充气,直至达到一定的气压值。有效的解决了汽车因跑气、漏气等造成的胎压不足带来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汽车作为代步出行的工具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在众多的品牌、类型的汽车中,有一部分汽车的轮胎采用的是充气式内胎和外胎的组合方式。这就使得,当内胎出现跑气、漏气的状况时,会导致汽车胎压不平衡,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汽车磨损加速,进而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使汽车内胎出现跑气、漏气的情况时能够补充气压,并维持汽车胎压平衡,减小内胎因跑气、漏气造成的危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胎,包括:
内胎本体和气泵;气泵位于内胎本体中;
其中,气泵包括:泵皮、泵嘴、第一单向阀和至少一个第二单向阀;
其中,泵皮的第一端与内胎本体内环面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一开口;内胎本体内环面上设有与泵皮的第一端上的开口适配的开口;
泵嘴设置在开口中;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泵嘴中;
泵皮的第二端封闭,与内胎本体外环面连接;
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泵皮的周缘上。
其中,泵皮与内胎本体采用相同的材料制造。
其中,气泵有四个,并均匀地分布在内胎本体的中心圆周上。
其中,泵皮的第一端与内胎本体的内环面硫化连接;
泵皮的第二端与内胎本体的外环面硫化连接。
其中,泵嘴与泵皮的第一端以及内胎本体的内环面连接。
其中,泵嘴与泵皮的第一端以及内胎本体的内环面硫化连接。
其中,泵皮为圆柱形。
其中,第二单向阀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单向阀呈180°均匀分布在泵皮靠近泵嘴侧的周缘上。
其中,第二单向阀均与泵皮硫化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内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汽车内胎可以自动充气,避免了因汽车轮胎缓慢跑气、漏气,而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耽误正常的工作。
2.汽车的四个轮胎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胎,可以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四个轮胎的胎压平衡,避免胎压不平衡导致的汽车损伤,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3.汽车内胎可以自动充气、自动结束,减少了汽车因少气,而导致的检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内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内胎气泵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胎;2、气泵;3、泵嘴;4、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泵皮;61、泵皮的第一端;62、泵皮的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胎,包括:
内胎本体1和气泵2;气泵2位于内胎本体1中;
其中,气泵2包括:泵皮6、泵嘴3、第一单向阀4和至少一个第二单向阀5;
具体地,泵皮6的第一端61与内胎本体1内环面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一开口;内胎本体1内环面上设有与泵皮6的第一端61上的开口适配的开口;
在开口中设置有接通大气的泵嘴3;第一单向阀4设置在泵嘴3中;
泵皮6的第二端62封闭,与内胎本体1外环面连接;
第二单向阀5设置在泵皮6的周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泵皮6与内胎本体1采用相同的材料制造。使泵皮6和内胎本体1具有一样的压缩和膨胀性能,确保两者在受力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变化,以保证泵皮6在受力的过程中,始终与内胎本体1连接,防止脱落,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胎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气泵2有四个,并均匀地分布在内胎本体1的圆周上。当一个气泵2处于车胎最下方时,车胎被压缩,使得汽车内胎本体1下方的外径减小,从而压缩气泵2的泵皮6中的空气,将泵皮6中的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压入汽车内胎本体1中;同时,内胎本体1上侧,由于气压平衡的原理,使得上侧的气泵2的泵皮6得到拉伸,由于泵皮6的体积变大,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4进入气泵2中,完成吸气。汽车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地完成上述过程,就会对内胎完成充气。
具体地,泵皮6的第一端61与内胎本体1的内环面硫化连接;
泵皮6的第二端62与内胎本体1的外环面硫化连接。硫化连接的形式可以确保泵皮6与内胎本体1的紧密连接,同时也能保证泵皮6与内胎本体1原有的物理性能。
具体地,泵嘴3与泵皮6以及内胎本体1的内环面连接。泵嘴3固定连接在泵皮6上,同时与内胎本体1内环面连接,可以很好地使泵皮6与外界空气通过泵嘴3进行联通,便于外界空气通过泵嘴3中的第一单向阀4进入泵皮6中,为对内胎本体1充气做好准备。
优选地,泵嘴3与泵皮6以及内胎本体1的内环面硫化连接。硫化连接的形式可以确保泵嘴3与泵皮6以及内胎本体1的紧密连接,同时也能保证泵嘴3与泵皮6以及内胎本体1原有的物理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泵皮6为圆柱形。圆柱形的结构设计相较于其他形状的结构,可以利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大空间;同时,也便于泵皮6与内胎本体1的连接。
优选地,第二单向阀5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单向阀5呈180°均匀分布在泵皮6靠近泵嘴3侧的周缘上。采用两个第二单向阀5,可以使泵皮6内的气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入到内胎本体1中,避免因压缩时间短导致的泵皮6内气压过高,影响下一次的吸气;均匀的分布形式使得泵皮6两侧的受力平衡,避免因两侧受力不均对泵皮6造成破坏,影响气泵2的使用寿命;分布在靠近泵嘴3侧的周缘上,可以防止汽车内胎内气体过少时影响整个自动充气过程。
具体地,第二单向阀5均与泵皮6硫化连接。硫化连接的形式可以确保第二单向阀5与泵皮6的紧密连接,同时也能保证第二单向阀5与泵皮6的原有的物理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内胎。此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随着轮胎的不断滚动,使得内胎本体1中的四个气泵2不断地被压缩、伸长,从而四个气泵就不断往复的进行吸气、充气,为汽车内胎进行充气,当内胎中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泵2在接触地面和相对地面的最高点处,基本没有高度差后,就不会再进行充气。整个过程完全是一个自动开始和自动充气以及自动结束的过程。有效的避免了因跑气、漏气而引起的胎压不稳的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内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胎本体(1)和气泵(2);气泵(2)位于内胎本体(1)中;其中,所述气泵(2)包括:泵皮(6)、泵嘴(3)、第一单向阀(4)和至少一个第二单向阀(5);
所述泵皮(6)的第一端(61)与所述内胎本体(1)内环面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一开口;所述内胎本体(1)内环面上设有与所述泵皮(6)的第一端(61)上的开口适配的开口;
所述泵嘴(3)设置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一单向阀(4)设置在所述泵嘴(3)中;
所述泵皮(6)的第二端(62)封闭,与内胎本体(1)外环面连接;
所述第二单向阀(5)设置在所述泵皮(6)的周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皮(6)与所述内胎本体(1)采用相同的材料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2)设置有四个,并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内胎本体(1)的中心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皮(6)的第一端(61)与所述内胎本体(1)的内环面硫化连接;
所述泵皮(6)的第二端(62)与所述内胎本体(1)的外环面硫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嘴(3)与所述泵皮(6)的第一端(61)以及所述内胎本体(1)的内环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嘴(3)与所述泵皮(6)的第一端(61)以及所述内胎本体(1)的内环面硫化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皮(6)为圆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5)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单向阀(5)呈180°均匀分布在所述泵皮(6)靠近所述泵嘴(3)侧的周缘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5)均与所述泵皮(6)硫化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胎。
CN201720848506.7U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Active CN207072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8506.7U CN207072223U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8506.7U CN207072223U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2223U true CN207072223U (zh) 2018-03-06

Family

ID=61522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8506.7U Active CN207072223U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22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4194A (zh) * 2017-07-13 2017-10-1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4194A (zh) * 2017-07-13 2017-10-1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PA06002775A (es) Llanta elastomerica con soportes en forma de arco.
CN109624616A (zh) 弹性自充气组合式防爆轮胎
CN108001126A (zh) 轮胎及自行车
CN207072223U (zh)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CN206765714U (zh) 一种安全轮胎
CN107244194A (zh) 一种汽车内胎及汽车
CN202399841U (zh) 汽车内置式防爆备用轮胎
US2166511A (en) Pneumatic tire
CN108454321B (zh) 一种多区块安全轮胎
CN110182000B (zh) 一种充气轮胎的生产方法及充气轮胎
CN204659361U (zh) 新型实用防扎电动车轮胎
CN212667036U (zh) 一种可充气免维护轮胎
CN210970553U (zh) 一种防爆轮胎及其制备模具
CN210617756U (zh) 具有补偿功能的充气轮胎
CN206913556U (zh) 一种制备微发泡聚氨酯实心内胎模具装置
CN210941194U (zh) 防扎轮胎
CN209600175U (zh) 一种轮胎
CN204774409U (zh) 可连接式充气囊内胆
CN108297621B (zh) 一种多区块安全轮胎气压平衡方法
CN207045068U (zh) 一种内外腔密闭隔离的双层轮胎
CN104149556A (zh) 一种防扎防爆复合轮胎
CN205716408U (zh) 轮胎快速充气装置
CN204095412U (zh) 一种内支撑体型轮胎
CN214450070U (zh) 一种充气式汽车内胎
CN110126556A (zh) 一种内支撑式结构充气防爆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