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9902U - Dc/dc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Dc/dc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9902U
CN207069902U CN201720938524.4U CN201720938524U CN207069902U CN 207069902 U CN207069902 U CN 207069902U CN 201720938524 U CN201720938524 U CN 201720938524U CN 207069902 U CN207069902 U CN 207069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sink body
water channel
cover plat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385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华新
尚美丽
莫光铖
吴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385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9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9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9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包括散热主体、上盖板及水道盖板,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承载部与水冷部,所述承载部设有容纳槽,所述上盖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部并与所述容纳槽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放置电子器件,所述水冷部设有水道槽,所述水道盖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水冷部并与所述水道槽形成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用于流经冷却液以冷却所述电子器件。DC/DC变换器的散热效果佳,并且不需要增大设备尺寸,满足设备小尺寸设计的要求,即同时满足DC/DC变换器设备的小尺寸设计要求和严格的散热要求,设备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DC/DC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DC/DC变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功率DC/DC变换器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设备尺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缩小DC/DC变换器的尺寸使设备散热的问题更加明显。
传统的DC/DC变换器设备一般采用风扇散热或者自然冷散热方式。如果采用风扇散热,会增加整机的功耗,整机的效率降低,而且风扇噪音也大,对使用者造成干扰,同时风扇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如果出现风扇损坏会导致整机温升上升,性能指标下降,长时间使用会严重影响到设备的寿命,甚至损坏设备。如果采用自然冷散热,则需要通过增大铝壳整体散热面积直接散热,体积以及重量变得巨大,无法实现小型化的要求。上述两种散热方法在小尺寸的DC/DC变换器中散热效果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DC/DC变换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尺寸的DC/DC变换器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包括散热主体、上盖板及水道盖板,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承载部与水冷部,所述承载部设有容纳槽,所述上盖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部并与所述容纳槽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放置电子器件,所述水冷部设有水道槽,所述水道盖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水冷部并与所述水道槽形成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用于流经冷却液以冷却所述电子器件。
进一步,所述容纳槽包括位于槽底的底面内壁,所述电子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面内壁,所述电子器件接触所述底面内壁,以实现所述电子器件至所述散热主体的导热。
进一步,所述散热主体包括一对第一侧面与连接一对所述第一侧面的一对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上盖板的一端边缘设有多个肋条,所述肋条用于加强所述散热主体的强度及增大所述散热主体的散热面积。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面对应所述承载部的区域设有直流高压输入端子、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及信号控制端子,所述直流高压输入端子、所述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所述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及所述信号控制端子均电连接至所述电子器件。
进一步,所述直流高压输入端子、所述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所述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及所述信号控制端子连接所述承载部的位置均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防止所述冷却液进入所述腔体。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面对应所述水冷部的区域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道。
进一步,所述散热主体上还设有多个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对称分布于一对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将所述DC/DC变换器固定于供电设备上。
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散热主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面还设有透气阀,所述透气阀用于保持所述腔体内外气压平衡,从而加速所述腔体内热量导出。
进一步,所述上盖板设有多个固定孔,用于穿过紧固件将所述上盖板固定于所述散热主体上,每个所述固定孔与一个所述肋条位置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固定于腔体内的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主体上后,一部分热量通过散热主体的外表面以空气散热的方式散去,另一部分热量通过流经冷却水道的冷却液带走,散热效果佳,并且不需要增大设备尺寸,解决了传统散热方法对于小尺寸DC/DC变换器来说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使得设备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C/DC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C/DC变换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C/DC变换器,即直流电/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变换器。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C/DC变换器包括散热主体10、上盖板20及水道盖板30,散热主体10包括承载部102与水冷部104,具体的,散热主体10的承载部102和水冷部104固定连接在一起,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承载部102与水冷部104为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散热主体10为铝材料制成,保证散热主体10强度的同时热量传递快,且重量较小。
承载部102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部形状根据需要放置于容纳槽内的电子器件的形状和要求决定。上盖板20固定安装于承载部102,具体的,上盖板20盖合于容纳槽的开口,从而使上盖板20与容纳槽形成腔体,腔体内用于放置电子器件。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盖板为矩形,并且盖板亦为铝材质制成,盖板的强度可以满足使用的需求,且重量较小。本实施例中,上盖板20和散热主体10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紧固件为螺钉、螺栓等。
水冷部104设有水道槽,水道槽的形状根据散热要求设计,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尽可能的增大水道槽的覆盖面积,从而增强水冷效果。水道盖板30固定安装于水冷部104,具体的,水道盖板30盖合于水道槽的开口,从而使水道盖板30与水道槽形成冷却水道,冷却液用于流经冷却水道以冷却电子器件。其中,冷却液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其他易吸收热量的液体,进一步的,进入冷却水道的冷却液可以为常温,也可以为低于常温的液体。本实施例中,水道盖板30和散热主体10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紧固件为螺钉、螺栓等。
固定于腔体内的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主体10上后,一部分热量通过散热主体10的外表面以空气散热的方式散去,另一部分热量通过流经冷却水道的冷却液带走,散热效果佳,并且不需要增大设备尺寸,满足设备小尺寸设计的要求,即同时满足DC/DC变换器设备的小尺寸设计要求和严格的散热要求,设备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中,容纳槽包括位于槽底的底面内壁,即距离槽口距离最远的内壁,电子器件固定安装于底面内壁并接触底面内壁,进一步的,电子器件紧贴底面内壁,增大电子器件与散热主体10的接触面积,以有利于将电子器件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主体10。具体的,电子器件包括印刷电路板PCB、功率器件及磁性器件等。由于发热的电子器件紧贴散热主体10,电子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更易传递到散热主体10上,同时散热主体10暴露于空气中,通过空气散热的方式将散热主体10吸收的电子器件的热量消散。进一步的,容纳槽的底面内壁为腔体内距离冷却水道最近的位置,电子器件紧贴底面内壁可以将电子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更轻易的被冷却液带走,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变换器的使用寿命,增加DC/DC变换器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散热主体10包括一对第一侧面12与一对第二侧面14,第二侧面14连接于一对第一侧面12之间,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侧面12相互平行,一对第二侧面14相互平行,一对第一侧面12与一对第二侧面14交错排列且首尾相连形成封闭的矩形。第一侧面12连接上盖板20的一端边缘设有多个肋条106,肋条106用于加强散热主体10的强度及增大散热主体10的散热面积。具体的,肋条106均匀分布在第一侧面12上,并且一对第一侧面12上的肋条106对称分布。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肋条106的数量为十二个,即每个第一侧面12上分别分布有六个肋条106。进一步的,肋条106为条状,条状的肋条106不仅可以起到加强肋的作用,提高散热主体10的机械强度,条状肋条106较大的表面积也可以增大散热主体1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主体10的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效果,提高DC/DC变换器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面14对应承载部102的区域设有直流高压输入端子122、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124、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126及信号控制端子128,直流高压输入端子122、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124、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126及信号控制端子128均电连接至电子器件。直流高压输入端子122、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124、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126及信号控制端子128与墙体内部的电子器件电连接以使电子器件工作。
进一步的,直流高压输入端子122、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124、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126及信号控制端子128连接承载部102的位置均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防止冷却液进入腔体。具体的,密封圈填补了直流高压输入端子122、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124、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126及信号控制端子128插入腔体时与散热主体10的插入空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冷却液或其他外部液体进入腔体影响电子器件工作。
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面14对应水冷部104的区域设有进水口132与出水口134,进水口132与出水口134连通冷却水道。具体的,进水口132插入散热主体10,与冷却水道对接,出水口134亦插入散热主体10,与冷却水道对接。冷水机通过水管分别连接进水口132和出水口134,冷却液从进水口132进入冷却水道,冷却液在冷却水道的流动过程中吸收热量,并从出水口134流出并回流到冷水机。
本实施例中,散热主体10上还设有多个固定支架16,固定支架16对称分布于一对第一侧面12上,固定支架16用于将DC/DC变换器固定于供电设备上。具体的,固定支架16设有通孔,用于穿过紧固件以将DC/DC变换器设备固定于供电设备上。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16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均匀的分布在散热主体10的四个角,以稳固的将DC/DC变换器设备整体固定于供电设备上,DC/DC变换器稳定的固定于供电设备上,工作环境稳定。
进一步的,固定支架16与散热主体10一体成型。具体的,固定支架16亦为铝材料制成,强度高且重量小,一体成型的固定支架与散热主体10的连接稳固,结构稳定,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面14还设有透气阀18,具体的,透气阀18位于第二侧面14对应承载部102的位置,并且透气阀18所在的第二侧面14与直流高压输入端子122、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124、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126及信号控制端子128所在的第二侧面14为相对的另一个第二侧面14。透气阀18连通腔体与散热主体10外部,由于腔体内部的电子器件工作发热,热量使墙体内部的空气膨胀,透气阀18让腔体内部形成空气对流,保持腔体内外气压平衡,从而加速腔体内热量导出。
本实施例中,上盖板20设有多个固定孔,用于穿过紧固件将上盖板20固定于散热主体10上,每个固定孔与一个肋条106位置对应。具体的,紧固件穿过固定孔将上盖板20固定于肋条106上,即固定于散热主体10上,肋条106本身设有螺纹孔可以直接插入紧固件,无需额外设计结构连接紧固件,避免增加散热主体10不必要的尺寸,有利于DC/DC变换器设备的小尺寸化设计。
进一步的,散热主体10的容纳槽的槽口处设有长方形的凹槽,用于安装密封圈,上盖盖合于容纳槽的槽口时密封圈起到防止液体进入腔体内部的作用,同时也起到防尘、防虫的作用。散热主体10的水冷部104也设有长方形的凹槽,用于安装密封圈,水道盖板30盖合于水冷部104的水道槽上时密封圈起到防止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液流出的作用,同时也起到防尘、防虫的作用。
固定于腔体内的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主体10上后,一部分热量通过散热主体10的外表面以空气散热的方式散去,另一部分热量通过流经冷却水道的冷却液带走,散热效果佳,并且不需要增大设备尺寸,满足设备小尺寸设计的要求,即同时满足DC/DC变换器设备的小尺寸设计要求和严格的散热要求,设备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变换器包括散热主体、上盖板及水道盖板,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承载部与水冷部,所述承载部设有容纳槽,所述上盖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部并与所述容纳槽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放置电子器件,所述水冷部设有水道槽,所述水道盖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水冷部并与所述水道槽形成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用于流经冷却液以冷却所述电子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位于槽底的底面内壁,所述电子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面内壁,所述电子器件接触所述底面内壁,以实现所述电子器件至所述散热主体的导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包括一对第一侧面与连接一对所述第一侧面的一对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上盖板的一端边缘设有多个肋条,所述肋条用于加强所述散热主体的强度及增大所述散热主体的散热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所述承载部的区域设有直流高压输入端子、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及信号控制端子,所述直流高压输入端子、所述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所述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及所述信号控制端子均电连接至所述电子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高压输入端子、所述直流低压输出负极端子、所述直流低压输出正极端子及所述信号控制端子连接所述承载部的位置均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防止所述冷却液进入所述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所述水冷部的区域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上还设有多个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对称分布于一对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将所述DC/DC变换器固定于供电设备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散热主体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还设有透气阀,所述透气阀用于保持所述腔体内外气压平衡,从而加速所述腔体内热量导出。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设有多个固定孔,用于穿过紧固件将所述上盖板固定于所述散热主体上,每个所述固定孔与一个所述肋条位置对应。
CN201720938524.4U 2017-07-28 2017-07-28 Dc/dc变换器 Active CN207069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8524.4U CN207069902U (zh) 2017-07-28 2017-07-28 Dc/dc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8524.4U CN207069902U (zh) 2017-07-28 2017-07-28 Dc/dc变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9902U true CN207069902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18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38524.4U Active CN207069902U (zh) 2017-07-28 2017-07-28 Dc/dc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9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1405B (zh) 水冷电机控制器
CN111627654B (zh) 一种具有循环降温功能的变压器箱体结构
CN206096736U (zh) 换热器、色轮散热模组和投影装置
CN207069902U (zh) Dc/dc变换器
CN208079654U (zh) 水冷电机控制器
CN208189747U (zh) 用于动力电池舱的水冷板
CN217470614U (zh) 用于处理器的呼吸式动态液冷装置
CN214070503U (zh) 液冷散热器及其散热排
CN215578100U (zh) 一种电压无级补偿型可控配电变压器
CN210937734U (zh) 一种集风冷和水冷一体的散热系统
CN209489088U (zh) 一种集成控制装置
CN20842150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新型投影仪
CN205901568U (zh) 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
CN209170236U (zh) 一种开环水冷式调压整流器
CN206099789U (zh) 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
CN207663864U (zh) 一种带式水冷电阻器
CN202565146U (zh) 功率模块用内置式水冷散热板
CN206432847U (zh) 一种电机组合水冷散热系统
CN206042585U (zh) 一种风冷集成式变换器的散热外壳
CN217636413U (zh) 一种铝合金船体的水冷却散热装置
CN208690051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变压器
CN220543735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干式变压器
CN208624034U (zh) 一种水冷微波电源
CN213692819U (zh) 船用配电箱
CN208657248U (zh) 一种用于大型水电解设备上的电源元件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