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7438U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7438U
CN207067438U CN201720721121.4U CN201720721121U CN207067438U CN 207067438 U CN207067438 U CN 207067438U CN 201720721121 U CN201720721121 U CN 201720721121U CN 207067438 U CN207067438 U CN 207067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optics
light guide
de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211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文昭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211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7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7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7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该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上设有用于折射并扩散光线的光学凹陷,光学凹陷的内表面形成用于包裹光源的折射面,入光面的表面上还设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的光学网点。该导光板减小了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厚度,实现了显示设备的超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光板、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如显示器、液晶电视等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为了使显示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更均匀,一般在显示装置内设置导光板和反射板,光线通过导光板的折射和反射板的反射,使得导光板出光侧的光均匀分布。
在使用直下式灯条的显示装置中,为了在导光板出光侧达到较好的混光效果,通常需要较长的反射和折射路径,造成导光板和反射板共同形成的腔体较厚,增大了显示设备的整体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腔体较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上设有用于折射并扩散光线的光学凹陷,所述光学凹陷的内表面形成用于包裹光源的折射面,所述入光面的表面上还设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的光学网点。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凹陷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网点在所述入光面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光学网点的面积由所述光源的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网点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本体在所述入光面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V型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有用于折射和扩散光的光学凹陷,入光面的表面上设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的光学网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入光面折射后,再经过光学网点对光的反射,使得光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发出,达到了较好的混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叠设的导光板、反射板和背板,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若干个光源,所述导光板为上述的导光板,所述光源穿设于所述反射板且容置于所述光学凹陷中。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多个LED沿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排列而形成的灯条。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凹陷为与所述灯条长度方向一致的长条型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使用上述的导光板,可达到较好的混光效果,减小了背光模组内所需的混光距离,即减小了导光板的厚度,从而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其有益效果在于:减小了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实现了显示设备的超薄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和灯条的仰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显示面板;2-前框;3-中框;4-膜片;5-扩散片;6-背板;7-导光板;70-导光板本体;701-出光面;702-折射面;703-入光面;71-光学凹陷;72-光学网点;73-V型槽;8-反射板;9-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7进行说明。导光板7,包括导光板本体70,导光板本体70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光面703和出光面701。具体地,导光板本体70的材料可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入光面703上设有用于折射和扩散光线的光学凹陷71,光学凹陷71的内表面形成用于包裹光源9的折射面702,入光面703的表面上还设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的光学网点72。光源9发出的光通过光学凹陷71的折射面702折射扩散进入导光板本体70的内部,折射后的一部分光线通过导光板7的出光面701折射出光,另一部分全反射到导光板本体70的底部,到达入光面703的部分光线在光学网点72处漫反射,再从导光板7的出光面701均匀发出,同时从入光面703折射出的光线通过反射板8反射后再从导光板7的出光面701均匀发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7,与现有技术相比,光源9发出的光通过光学凹陷71的折射,再经过入光面703上的光学网点72的漫反射,使光源9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7的出光面701均匀发出,可以达到较好的混光效果,有效减小了导光板7的厚度,增强了导光板7的导光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7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光学凹陷71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或者椭圆弧形。具体地,当光源9为单个点光源9时,光学凹陷71呈球面状设置或者呈椭球状设置,当光源9为阵列点光源9时,光学凹陷71呈阵列分布的球面状设置或椭球状设置,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光学凹陷71也可呈多面体设置。优选地,该设有光学凹陷71的导光板7通过滚筒热压工艺一体挤压成型,滚筒上设有球型或椭球型凸起,与光学凹陷71的形状相对应。
进一步地,各个光学凹陷71的底部呈圆形,或者光学凹陷71呈长槽状。具体地,光源9为点光源时,光学凹陷71的底部呈圆形,使光源9容置于光学凹陷71内,从而使光源9发出的光线更多的通过光学凹陷71的折射;光源9为长条形光源时,相应地,光学凹陷71为长槽状,可使光源9发出的光线更多的通过光学凹陷71的折射。
优选地,光学凹陷71具有焦点,光源9位于焦点处,焦点处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学凹陷71折射后光线更强且光线扩散更均匀。例如,光学凹陷71呈球形,球形的球心即为光学凹陷71的焦点,将光源9设于焦点处,可使光源9发出的光扩散的更均匀且折射后的光线更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7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光学网点72在入光面703上均匀分布。具体地,光学网点72的形状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光学网点72的形状为圆形时,每相邻两个光学网点7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地,每相邻两个光学网点7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在1mm-3mm之间。光学网点72的形状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时,相邻两个方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地,光学网点72为圆形,光学网点72的直径大小范围在0.3mm-0.8mm之间。进一步地,光学网点72一般由油墨制成,采用油墨喷涂的方式印刷在导光板7的入光面703上,印刷时将与光学网点72分布相同的印刷网版覆盖于导光板7的入光面703上,再将油墨喷涂于印刷网版上,在入光面703上形成均匀分布的光学网点72。
优选地,光学网点72设于光学凹陷71周围的入光面703上。具体地,光学网点72用于反射从光学凹陷71折射出的光,使发出的光线更均匀,所以光学网点72可仅分布于光学凹陷71周围的入光面703上,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7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个光学网点72的面积由光源9的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大。越靠近光源9的光学网点72的面积越小,越远离光源9的光学网点72的面积越大。靠近光源9的位置光线较强,光学网点72的面积较小,经过光学网点72反射的光线较少,对出射光光线的加强相对较弱;远离光源9的位置光线较弱,光学网点72的面积较大,经过光学网点72发射的光线较多,对出射光光线的加强相对较强,使靠近和远离光源9的位置发出的光线更为均匀。当然,光源9可为多个光源9,位于两个光源9之间的光学网点72,其面积由靠近两个光源9向远离两个光源9的方向逐渐增大,在相邻两个光源9的中点位置时,光学网点72的面积达到最大,使多个光源9发出的光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7的第二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导光板7的出光面70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V型槽73,V型槽73用于增亮出射的光线,使出射光线经过V型槽73的折射后更为均匀。当然,为了使出射光线更明亮,也可在出光面701上贴设三棱镜条,提升出射光的亮度,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叠设的导光板7、反射板8和背板6,还包括固定于背板6上的光源9,光源9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导光板7为上述的导光板7,光源9穿设于反射板8并容置于光学凹陷71中。具体地,图1中的背光模组为直下式的背光模组,光源9位于导光板7的下方。优选地,如图2和3所示,光源9的数量为多个,相应地,入光面702和光学凹陷71的数量也为多个,光源9均匀的分布在导光板7的下方。光源9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凹陷71折射后,一部分光通过导光板7的出光面701出射,另一部分反射到入光面703上经过光学网点72漫反射到出光面701,同时从入光面703折射出的光线通过反射板8反射到出光面701,达到了较好的混光效果,减小了导光板7的厚度,进而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光源9为多个LED沿导光板7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排列而形成的灯条。具体地,光源9可为多个,所以灯条也为多个,相应地,导光板7上具有多个光学凹陷71,灯条固定在背板6上且容置于光学凹陷71之中。优选地,与灯条对应的光学凹陷71为与灯条长度方向一致的长条形凹槽,方便光学凹陷71的滚压成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液晶电视等。具体地,显示设备包括依次叠设的显示面板1、膜片4、扩散片5和背光模组,还包括将膜片4、扩散片5和背光模组相互固定的中框3、将面板固定于中框3上的前框2。从导光板7出射的光经过扩散片5后,使光线雾化,改变光线出射角度,使光线更均匀。上述背光模组的厚度变小,显示装置的厚度变小,同时达到较好的混光效果,使显示设备等产品的整体厚度更薄,实现超薄机型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上设有用于折射并扩散光线的光学凹陷,所述光学凹陷的内表面形成用于包裹光源的折射面,所述入光面的表面上还设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的光学网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凹陷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网点在所述入光面上均匀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光学网点的面积由所述光源的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网点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在所述入光面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V型槽。
7.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设的导光板、反射板和背板,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若干个光源,所述导光板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光源穿设于所述反射板且容置于所述光学凹陷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多个LED沿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排列而形成的灯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凹陷为与所述灯条长度方向一致的长条型凹槽。
10.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720721121.4U 2017-06-20 2017-06-20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07067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1121.4U CN207067438U (zh) 2017-06-20 2017-06-20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1121.4U CN207067438U (zh) 2017-06-20 2017-06-20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7438U true CN207067438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09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21121.4U Active CN207067438U (zh) 2017-06-20 2017-06-20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743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051A (zh) * 2017-06-20 2017-08-25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1308779A (zh) * 2020-03-05 2020-06-19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装置及显示设备
TWI706199B (zh) * 2019-04-24 2020-10-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應用該顯示面板的電子裝置
CN111862788A (zh) * 2019-04-24 2020-10-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应用该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051A (zh) * 2017-06-20 2017-08-25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TWI706199B (zh) * 2019-04-24 2020-10-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應用該顯示面板的電子裝置
CN111862788A (zh) * 2019-04-24 2020-10-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应用该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CN111862788B (zh) * 2019-04-24 2022-03-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应用该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CN111308779A (zh) * 2020-03-05 2020-06-19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装置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67438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7092051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US7527410B2 (en) Backlight unit
CN10348648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297999B (zh) 液晶模组和曲面显示装置
TWI226495B (en) Light source device
WO2016110058A1 (zh) 光路调节单元和显示装置
JP2005221619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KR20160022219A (ko) 도광판,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203499A (zh)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KR20090123418A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80123019A1 (en) Light diffuser plate, surface emissio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7422531A (zh) 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5148095A (ja) 光学シートと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CN105629370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067600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070686B1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복합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1581805B (zh) 光学片、背光组件以及液晶显示器
WO2012039432A1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CN202600176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US20100214514A1 (en) Optical diffusion device
CN109581746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090039556A (ko) 백라이트 유닛에 사용되는 프리즘시트 및 이를 제조하는방법
JP460042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20716442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