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2538U -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2538U
CN207062538U CN201720787048.0U CN201720787048U CN207062538U CN 207062538 U CN207062538 U CN 207062538U CN 201720787048 U CN201720787048 U CN 201720787048U CN 207062538 U CN207062538 U CN 207062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winding
sewing machine
side seam
stretcher
seam se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870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孔贵
潘兵
陈伟伟
楼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oje Sewing Machine Co Ltd
Zhejiang Zoje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oje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oje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oje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870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2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2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2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制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包括收料框,在收料框上设置有驱动机构,在收料框内设置有堆料板,驱动机构分别与堆料板及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的动作进而驱动堆料板在收料框内的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由驱动机构驱动堆料板在收料框内上下移动,实现自动堆料,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手动堆料的方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人力成本,堆叠效果好,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制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服装和家纺业对布料边沿的缝制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缝制方式大多采用手工操作缝纫机进行缝制,该方法缝制速度慢,而且受布料面积和布料形状的限制,缝制完的制品线迹规格不一,影响制品的一致性,手工参与程度高,要求操作者技能精度高费时费力,而且涉及到布料的旋转。针对上述缺陷,人们研发出了边缝缝纫机。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5368676 U公开的全自动边缝缝纫机,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893585 U公开的包边缝纫机。但是,上述缝纫机对缝制完成后的布料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进行取料、堆叠,使用非常不方便,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将缝制好的布料堆叠在堆料板上的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包括收料框,在收料框上设置有驱动机构,在收料框内设置有堆料板,驱动机构分别与堆料板及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的动作进而驱动堆料板在收料框内的上下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收料框结构中,所述堆料板固设在支撑板上,支 撑板与驱动机构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收料框结构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收料框上、下端的上同步带轮与下同步带轮,上同步带轮与下同步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上同步带轮或下同步带轮由电机驱动。
在上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收料框结构中,所述上同步带轮通过上安装座设置在收料框的上端,下同步带轮通过下安装座固设在收料框的下端。
在上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收料框结构中,所述下安装座由两侧板及位于两侧板底部的底板形成U形结构,其中一个侧板为电机安装板,电机固设在该电机安装板上,电机轴支撑在两侧板上,所述下同步带轮设置在位于两侧板之间的电机轴上。
在上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收料框结构中,还包括有上和下张紧器,所述上、下张紧器均包括有张紧座及设置在张紧座上的固定板,同步带被上张紧器、下张紧器的张紧座与固定板夹紧固定,所述张紧座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上张紧器或/和下张紧器在支撑板上的上下位置可调,调节上、下张紧器之间的距离可张紧同步带。
在上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收料框结构中,所述支撑板在收料框内的上下移动由导向机构导向。
在上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收料框结构中,所述下张紧器上或支撑板设置有传感器感应片,在下安装座上设置有与传感器感应片配合动作的第一传感器,传感器感应片与第一传感器控制堆料板下降的极限位置;
或所述下安装座上设置有控制堆料板下降的极限位置的行程开关。
在上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收料框结构中,所述收料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感 应布料堆叠高度的第二传感器,控制器在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布料到达相应高度后控制驱动机构动作带动堆料板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边缝缝纫机,含有上述的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由驱动机构驱动堆料板在收料框内上下移动,实现自动堆料,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手动堆料的方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人力成本,堆叠效果好,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边缝缝纫机的工作台的下方,不额外占用空间,且堆叠的布料不会被外界的粉尘污染,干净整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堆料板上设置有布料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拆卸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堆料板连接在同步带传动机构上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堆料板连接在同步带传动机构上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张紧器或下张紧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图5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张紧器与下张紧器之间通过螺钉连接的剖视图。
图中:1、收料框;2、堆料板;3、支撑板;4、加强肋板;5、上同步带轮;6、同步带;7、电机;8、上框架;9、下框架;10、盖板;11、下安装座;12、 轴承安装座;13、同步带轮轴;14、电机安装板;15、电机轴;16、上张紧器;17、下张紧器;18、张紧座;19、固定板;20、凸齿;21、导轨;22、滑块;23、传感器感应片;24、第一传感器;25、安装板;26、红外发射器;27、红外接收器;28、布料堆;29、挡板;30、螺钉;31、螺纹孔;3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9: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包括收料框1,在收料框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在收料框1内设置有堆料板2,驱动机构分别与堆料板及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的动作进而驱动堆料板2在收料框1内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堆料板2固设在支撑板3上,支撑板3与驱动机构连接。支撑板3与堆料板2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为了增加支撑板3与堆料板2之间的强度,在支撑板3与堆料板2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4。加强肋板4与支撑板3、堆料板2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收料框1上、下端的上同步带轮5与下同步带轮,上同步带轮5与下同步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6连接,上同步带轮5或下同步带轮由电机7驱动。本实用新型的下同步带轮作为主动轮,与电机7的电机轴1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收料框1包括上框架8、下框架9及连接上框架8与下框架9的立柱,在立柱与上、下框架8、9之间设置有盖板10形成的筒状结构。为了方便取料,设置其中一侧为开口,不设置盖板10。相应地,收料框1的上端为上框架8,下端为下框架9。
除了同步带机构,驱动机构还可以用丝杆传动机构、气缸机构等进行替代。
进一步地,所述上同步带轮5通过上安装座设置在收料框1的上端,下同步带轮通过下安装座11固设在收料框1的下端。
其中上安装座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L形的轴承安装座12,上同步带轮5套设在同步带轮轴13上,同步带轮轴13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两个轴承安装座12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安装座11由两侧板及位于两侧板底部的底板形成U形结构,其中一个侧板为电机安装板14,电机7固设在该电机安装板14上,电机轴15支撑在两侧板上,所述下同步带轮设置在位于两侧板之间的电机轴15上。本实用新型将电机安装板14与下安装座11采用同一结构,节约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另外,设置有驱动机构的一侧的收料框1外还设置有挡板29,使驱动机构位于挡板29与相应的盖板10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上张紧器16和下张紧器17,所述上、下张紧器16、17均包括有张紧座18及设置在张紧座18上的固定板19,同步带6被上张紧器16、下张紧器17的张紧座18与固定板19夹紧固定,所述张紧座18固定在支撑板3上。
上述的固定板19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在凹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凸齿20,在固定板19通过螺钉固设在张紧座18后,凸齿20将同步带6夹紧在张紧座18与固定板之间。
由于同步带6在传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松弛,因此,需要设置张紧机构对其进行调节,以保证正常传动。本实用新型设置所述上张紧器16或/和下张紧器17在支撑板3上的上下位置可调,通过调节上、下张紧器16、17之间的距离可 以张紧同步带6。因此,上、下张紧器16、17还起到了张紧机构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设置上张紧器16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下张紧器17通过条形孔与支撑板3连接,上张紧器16、下张紧器17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调节时,下张紧器17移动。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方式,所述的调节装置为螺钉30。在所述上张紧器16的张紧座18上设置有螺纹孔31,下张紧器17的张紧座18上设置有通孔32,螺钉30穿过下张紧器17的张紧座18上的通孔32螺接在上张紧器16的张紧座18上的螺纹孔31内,通过螺钉30拉紧上张紧器16调节上张紧器16与下张紧器17之间的距离。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调节装置为气缸,气缸固定在上张紧器16的张紧座18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下张紧器17的张紧座18上,通过控制器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回缩的距离调节上张紧器16与下张紧器17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设置下张紧器17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上张紧器16通过条形孔与支撑板3连接,同样通过调节装置调节上张紧器16与下张紧器17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将张紧机构及与支撑板3的连接采用同一个结构,节约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张紧调节方式如下:
当同步带6出现松弛的显现,则调节上张紧器16与下张紧器17之间的距离便可。另外,上述的上张紧器16或/和下张紧器17在支撑板3上的上下位置可调的具体结构是在支撑板3上设置有条形孔,通过条形孔实现上下位置的调节。本实用新型设置下张紧器17的张紧座18通过条形孔安装在支撑板3上。 调节时,上张紧器16的张紧座18不动,下张紧器17的张紧座18上下调节,调节快速、方便,调节效果好。
为了保证堆料板2上下移动的平稳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板3在收料框1内的上下移动通过导向机构导向。
具体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收料框1内的两根导轨21,在支撑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块22,支撑板3通过滑块22与导轨21连接。当然,导向机构也可以才用导杆的结构进行代替。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堆料板2在工作时,是从上方往下降,因此,需要设置一个装置来控制堆料板2下降的极限位置。作为其中一个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下张紧器17上或支撑板3设置有传感器感应片23,在下安装座11上设置有与传感器感应片23配合动作的第一传感器24,传感器感应片23与第一传感器24控制堆料板2下降的极限位置。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第一传感器24是通过安装板25设置在下安装座11上。在安装板25上设置有方便调节第一传感器24位置的条形孔,以便于调节传感器感应片23与第一传感器24之间的位置。同样,传感器感应片23上也设置有便于调节传感器感应片23上下位置的条形孔。
当然,传感器感应片23与第一传感器24也可以通过行程开关来代替。在所述下安装座11上设置有控制堆料板2下降的极限位置的行程开关。当堆料板2下降至碰到行程开关后,控制器控制电机7停止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收料框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感应布料堆叠高度的第二传感器,控制器在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布料到达相应高度后控制驱动机构动作带动堆料板2下降。
具体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对射式红外传感器,包括相互对射的红外发射器26与红外接收器27。当布料进入到堆料板2上方进行堆叠,堆叠至一定高度后,会对红外发射器26与红外接收器27产生遮挡,红外发射器26与红外接收器27不能接收到对方的信号,此时证明布料的堆叠高度已经超高了,此时,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动作带动堆料板2下降,以此类推,每到布料遮挡住红外发射器26与红外接收器27后,控制器便带动堆料板2下降以此,直至堆料板2下降至最低位置。
堆料板2上升的最高高度可以通过行程开关或传感器等自动控制,也可以通过人工目测配合控制器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驱动机构带动堆料板2上升至最高位置。经收料板机构导入的布料进入堆料板2上方进行堆叠形成布料堆28,当布料遮挡用于感应布料堆叠高度的第二传感器时,控制器控制堆料板2下降一定高度,继续进行堆料,直至堆料板2下降至最低位置,堆料完成。取料时,可以将堆叠好的布料从收料框1一侧开口处取出;也可以由控制器控制堆料板2上升,将布料堆28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边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的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 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收料框(1),在收料框(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在收料框(1)内设置有堆料板(2),驱动机构分别与堆料板(2)及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的动作进而驱动堆料板(2)在收料框(1)内的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料板(2)固设在支撑板(3)上,支撑板(3)与驱动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收料框(1)上、下端的上同步带轮(5)与下同步带轮,上同步带轮(5)与下同步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6)连接,上同步带轮(5)或下同步带轮由电机(7)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同步带轮(5)通过上安装座设置在收料框(1)的上端,下同步带轮通过下安装座(11)固设在收料框(1)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座(11)由两侧板及位于两侧板底部的底板形成U形结构,其中一个侧板为电机安装板(14),电机(7)固设在该电机安装板(14)上,电机轴(15)支撑在两侧板上,所述下同步带轮设置在位于两侧板之间的电机轴(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张紧器(16)和下张紧器(17),所述上、下张紧器(16、17)均包括有张紧座(18)及设置在张紧座(18)上的固定板(19),同步带(6)被上张紧器(16)、下张紧器(17)的张紧座(18)与固定板(19)夹紧固定,所述张紧座(18)固定在支撑板(3)上,所述上张紧器(16)或/和下张紧器(17)在 支撑板(3)上的上下位置可调,调节上、下张紧器(16、17)之间的距离可张紧同步带(6)。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在收料框(1)内的上下移动由导向机构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张紧器(17)上或支撑板(3)上设置有传感器感应片(23),在下安装座(11)上设置有与传感器感应片(23)配合动作的第一传感器(24),传感器感应片(23)与第一传感器(24)控制堆料板(2)下降的极限位置;
或所述下安装座(11)上设置有控制堆料板(2)下降的极限位置的行程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框(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感应布料堆叠高度的第二传感器,控制器在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布料到达相应高度后控制驱动机构动作带动堆料板(2)下降。
10.一种边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
CN201720787048.0U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Active CN207062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7048.0U CN207062538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7048.0U CN207062538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2538U true CN207062538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07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87048.0U Active CN207062538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25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8195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CN110033450A (zh) * 2019-04-16 2019-07-19 北京元六鸿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智能陶瓷电容器计数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8195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CN110033450A (zh) * 2019-04-16 2019-07-19 北京元六鸿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智能陶瓷电容器计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62538U (zh)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CN109208195A (zh)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框结构及边缝缝纫机
CN104647905B (zh) 一种适用于大小幅面的多功能打标机
CN206843735U (zh)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板机构及边缝缝纫机
CN108457008A (zh) 一种门襟卷缝机
CN208455208U (zh) 一种除尘布袋缝合装置
CN107587275B (zh) 一种缝纫装置
CN208561174U (zh) 送布机
CN207512387U (zh) 一种缝纫装置
CN113212023B (zh) 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工业设计用图纸装订装置
CN109208191A (zh) 一种边缝缝纫机的收料板机构及边缝缝纫机
CN214079480U (zh) 一种涡卷弹簧加工装置
CN112921623A (zh) 一种折边式纺织布料自动拼接装置
CN212357580U (zh) 一种压缝装置
CN206396443U (zh) 用于对裤管翻折的折边机构
CN205603822U (zh)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料装置
CN209397365U (zh) 一种具有照明除尘功能的刺绣机
CN207306174U (zh) 自动钉扣机里襟自动调节装置
CN207276896U (zh) 暗缝缝纫切割一体机
CN207076906U (zh) 一种立式绕簧机
CN214572651U (zh) 一种电脑包生产加工用多功能模板机
CN206319128U (zh) 一种封皮自动缝纫机
CN108118460A (zh) 一种缝纫装置的张力机构
CN218910642U (zh) 一种可调节张紧度的并条设备
CN220149801U (zh) 一种多功能服装折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