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9825U -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59825U
CN207059825U CN201720924567.7U CN201720924567U CN207059825U CN 207059825 U CN207059825 U CN 207059825U CN 201720924567 U CN201720924567 U CN 201720924567U CN 207059825 U CN207059825 U CN 207059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seat
installing mechanism
fr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245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立
肖红
杨宏剑
红昀
罗强
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IJI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IJI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IJI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IJI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245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59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59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59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涉及防雷炸座椅机构技术领域。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中,每根导杆上套设一个轨道压簧,轨道压簧位于悬挂安装模块与下支架之间。悬挂安装模块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两根导杆上,悬挂安装模块用于悬挂安装座椅。拉杆贯穿悬挂安装模块,拉杆的上端贯穿上支架、并设置有锁销,拉杆的下端通过拉簧连接在下支架上,当悬挂安装模块挤压轨道压簧收缩至预设量时,卡块弹出、悬挂安装模块向上滑动则通过卡块带动拉杆向上滑动。车辆在正常行驶或受到地雷爆炸冲击时,轨道压簧能够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卡块弹出后,拉簧能够减弱悬挂安装模块的反弹力,保护乘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炸座椅机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反车辆地雷以及简易爆炸物的多样化,现代的防雷反伏击车护甲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反车辆地雷或简易爆炸物对车辆的爆炸冲击力仍然是非常巨大的,爆炸冲击力会通过车体、座椅等机构传递到车内人员,对车内人员造成巨大的伤害。
尤其是在最近的军事冲突,将士兵送入战斗、巡逻等车辆可能暴露于如简易爆炸装置,地雷,手榴弹等造成的爆炸区域,这样的爆炸力量通过车辆转移给驾乘人员。爆炸通过车辆的振动和/或冲击波会伤害乘客。
这些车辆可以安装装甲,以保护乘客免受爆炸危害,但装甲车辆的装甲设计,是在爆炸时偏转爆炸影响和保持车辆结构的完整性,和至少部分地保护车辆驾乘人员。与民用汽车不同的是,为了抵抗爆炸对汽车所产生的作用力,装甲车的装甲由于其坚固性,不易粉碎,因此不会吸收爆炸产生的作用力。因此,虽然护甲能够通过保护车辆的刚性结构来保护驾乘人员,但因为装甲不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爆破的振动和/或冲击波会传遍整车。这种车辆的振动和/或冲击波会伤害驾乘人员。例如,如果爆炸源于车辆下方,爆炸可以在车辆的地板上振动和/或冲击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振动和/或冲击波通过地板和/或座椅直接传递给驾乘人员,驾乘人员可能受到伤害。
此外,无论车辆是否装甲,在民用汽车事故中吸收能量的大部分技术都不适于爆炸中的能量吸收。例如,传统的民用汽车都配备了在汽车碰撞时充气的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可以在5毫秒内膨胀。由于典型的民用汽车事故的发生速度,或者由于汽车溃缩吸收能量,不需要立即对气囊充气,5毫秒延迟是可以接受的。换句话说,在民用汽车事故中,撞车后气囊的膨胀不需要提早5毫秒。然而,在爆炸物爆炸的情况下,爆炸的强度可以使爆炸力几乎瞬间转移到驾乘人员身上,即,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的力在5毫秒内就可以通过装甲车辆传递。因此,爆炸产生的力的大部分或全部瞬间通过车辆转移到驾乘人员身上。民用汽车中使用的安全气囊会产生5毫秒的延迟,不能迅速作出足够的反应,因而防止民用汽车碰撞事故的解决方案并不适用于爆炸环境。爆炸还可能导致车辆飞入空中,驾乘员还可能会遭遇到与车辆坠落有关的伤害。
特种车辆车内的空间普遍狭小,座椅安装不易,且现有的防雷座椅机构不能削弱在地雷爆炸的整个过程给车内人员的冲击,保护程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其旨在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防雷座椅机构不能削弱在地雷爆炸的整个过程给车内人员的冲击,保护程度不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导杆、轨道压簧、拉杆、拉簧和悬挂安装模块;
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所述导杆连接在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所述上支架或所述下支架用于连接在车体上;所述悬挂安装模块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两根所述导杆上,所述悬挂安装模块用于悬挂安装座椅;每根所述导杆上套设一个所述轨道压簧,所述轨道压簧位于所述悬挂安装模块与所述下支架之间;
两根所述拉杆平行间隔地贯穿所述悬挂安装模块,所述拉杆平行于所述导杆,所述拉杆的上端贯穿所述上支架、并设置有锁销,所述锁销用于限制所述拉杆向下滑出所述上支架,所述拉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上端,所述拉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拉杆上设置有卡块以及位于所述卡块与所述拉杆之间的支撑弹簧,当所述悬挂安装模块挤压所述轨道压簧收缩至预设量时,所述卡块弹出、所述悬挂安装模块向上滑动则通过所述卡块带动所述拉杆向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座椅和第一种技术方案中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所述上支架或所述下支架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座椅连接在所述悬挂安装模块上。
相比现有的防雷座椅机构和车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首先,在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间隔的所述导杆,两根所述导杆上套设有两个所述轨道压簧,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两个所述轨道压簧能够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增加座椅的舒适性,乘员不会受到猛烈冲击;在受到地雷爆炸的过程中个,两个所述轨道压簧也能极大地减弱乘员受到的冲击,保护乘员的安全。
其次,两根所述拉杆可滑动地贯穿所述悬挂安装模块,所述拉杆的上端贯穿所述上支架、并设置有锁销,所述锁销用于限制所述拉杆向下滑出所述上支架,以保证拉杆运动的稳定性,所述拉杆的下端通过所述拉簧连接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拉杆上设置有卡块和支撑弹簧,当车辆受到地雷爆炸的冲击时,所述悬挂安装模块将压缩轨道压簧(地雷爆炸后的第一阶段),所述悬挂安装模块相对所述拉杆向下滑动,直到所述悬挂安装模块挤压所述轨道压簧收缩至预设量时,所述卡块弹出,之后,所述悬挂安装模块向下运动则开始挤压两个所述拉簧,起到增加缓冲性能的效果,所述悬挂安装模块运动至最低端开始反弹的过程中(地雷爆炸后的第二阶段),两个所述拉簧能够向下拉住所述悬挂安装模块,起到减弱反弹作用力、缩短反弹距离的作用,保证乘员不会受到巨大冲击,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连接座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连接座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未受到地雷爆炸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未受到地雷爆炸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受到地雷爆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安装组件和侧安装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安装组件和侧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座椅;20-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1-上支架;22-下支架;23-导杆;24-轨道压簧;25-拉杆;250-启动开关;251-卡块;252-支撑弹簧;26-拉簧;28-缓冲器;281-连接杆;282-缓冲弹簧;283-冲击块;29-溃缩吸能材料;30-悬挂安装模块;31-橡胶垫圈;32-上外套;33-上条形通孔;34-上弹性件;35-上限位销;36-下外套;37-下条形通孔;38-下弹性件;39-下限位销;40-侧安装块;41-安全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连接座椅10的两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未受到地雷爆炸时的两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包括上支架21、下支架22、导杆23、轨道压簧24、拉杆25、拉簧26、缓冲器28、溃缩吸能材料29、悬挂安装模块30、空气发生器和安全气囊41。
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导杆23连接在上支架21与下支架22之间。上支架21或下支架22用于连接在车体上。悬挂安装模块30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两根导杆23上,悬挂安装模块30用于悬挂安装座椅10。每根导杆23上套设一个轨道压簧24,轨道压簧24位于悬挂安装模块30与下支架22之间。
具体的,悬挂安装模块30通过直线轴承套设在两根导杆23上,通过开设座椅安装接口悬挂安装座椅10,这里的悬挂安装模块30能够用于挂接各种功能座椅如乘员座椅,驾驶员座椅,射手座椅等,使用方便、更换灵活。
两根拉杆25平行间隔地贯穿在悬挂安装模块30上,拉杆25平行于导杆23。拉杆25的上端贯穿上支架21,拉杆25的上端设置有锁销,从而防止拉杆25向下滑出上支架21,拉杆25的下端固定连接拉簧26的上端,拉簧2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支架22上。
如图6所示,拉杆25上设置有卡块251以及位于卡块251与拉杆25之间的支撑弹簧252,当悬挂安装模块30挤压轨道压簧24收缩至预设量时,卡块251脱离悬挂安装模块30的限制而弹出。具体的,卡块251向上的一侧为弧形表面或斜面,卡块251向下的一侧为横平面,这样,悬挂安装模块3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卡块251压向支撑弹簧252,但卡块251弹出后,在支撑弹簧252的弹力作用下,悬挂安装模块30向上移动,使卡块251向上牵引拉杆25以及拉伸拉簧26。所以,卡块251以及支撑弹簧252组成单向开关。当施加外力按压卡块251则可使卡块251缩回拉杆25中,从而使悬挂安装模块30与拉杆25解锁。
溃缩吸能材料29固定在下支架22上。缓冲器28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悬挂安装模块30上,缓冲器28的下端正对溃缩吸能材料29。溃缩吸能材料29为泡沫铝或其它低密度材料。这样,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重复使用性强,只需简单更换溃缩吸能材料29和重新释放单向开关既能使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恢复原状,重复使用。
具体的,缓冲器28包括连接杆281、缓冲弹簧282和冲击块283,连接杆28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悬挂安装模块30上,连接杆281的下端固定连接缓冲弹簧282的上端,缓冲弹簧282的下端固定连接冲击块283是上端,冲击块283的下端正对溃缩吸能材料29。缓冲器28在悬挂安装模块30挤压轨道压簧24,并经过卡块251,使轨道压簧24收缩至预设量时,缓冲器28才开始工作,溃缩吸能材料29是在缓冲器28完成最大行程后才开始溃缩形变。缓冲器28空间要求小,缓冲空间大,而且采用模块化设计,更换、维护方便。这样,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在悬挂安装模块30的下滑空间内解决了所有阻尼缓冲问题。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还包括多个橡胶垫圈31,两个橡胶垫圈31设置在悬挂安装模块30靠近上支架21的一侧、且分别套设在两个导杆23上,两个橡胶垫圈31设置在悬挂安装模块30与轨道压簧24之间、且分别套设在两个导杆23上,两个橡胶垫圈31设置在轨道压簧24与下支架22之间、且分别套设在两个导杆23上。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还包括空气发生器和安全气囊41,安全气囊41设置在座椅的下方,空气发生器与安全气囊41连接。请参阅图6,空气发生器的启动开关250设置在拉杆25上、且位于卡块251的下方,卡块251和启动开关250大致位于拉杆25的中部位置。当悬挂安装模块30向下滑过卡块251后、触发启动开关250,使空气发生器对安全气囊41充气。之所以将启动开关250设置在卡块251的下方,是为安全气囊41充气预留足够的时间,保证安全气囊41的膨胀并不会影响缓冲器的正常工作。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在正常的工作运行中(即非爆炸环境下),在座椅和乘员的重力作用以及各种颠簸路况的影响下,两根轨道压簧24有轻微伸缩变化,在此情况下,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可以起减震缓冲作用,增加座椅的舒适性,乘员不会受到猛烈冲击,充分保护乘员的安全。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受到地雷爆炸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使爆炸冲击能量只能通过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传递至座椅,具体的,爆炸冲击能量通过导杆23上的轨道压簧24和悬挂安装模块30传递至座椅的座面,最后从座椅的座面传递至人体。
悬挂安装模块30将向下移动,轨道压簧24将压缩存储部分能量,到轨道压簧24压缩到一定量后将触发缓冲器28压缩吸能。
当地雷或简易爆炸物在车辆底部发生爆炸时,爆轰冲击能量将通过车体向上传递,车体的底板距离爆炸点最近,会第一时间形成剧烈的塑性形变,将最直接、最大的爆轰冲击能量向上传递。悬挂安装模块30在惯性作用下,将相对导杆23向下移动,进而压缩轨道压簧24和缓冲器28,轨道压簧24和缓冲器28将吸收大部分爆炸冲击能量,缓冲器28压缩吸能到一定的阀值时,将挤压溃缩吸能材料29发生压缩变形,以进一步衰减爆炸冲击能量。在此过程中,缓冲器28压缩吸能的阀值是按照人体耐受极限确定的,以保证衰减后的冲击能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若此时冲击力仍然过大,缓冲器28则挤压溃缩吸能材料29,溃缩吸能材料29发生压缩形变(溃缩吸能)使爆炸冲击力再次衰减,溃缩吸能材料29吸收能量的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选择不同体积和孔径的溃缩吸能材料29即可满足不同冲击环境的需求。
同时,在悬挂安装模块30下滑的过程中,拉杆25上的卡块251将弹出,使拉杆25与悬挂安装模块30锁紧,在悬挂安装模块30向上反弹的过程中,悬挂安装模块30拉伸拉簧26,使悬挂安装模块30受到拉簧26的拉力作用,从而减小悬挂安装模块30返回运动的反弹力,保证连接在悬挂安装模块30上的座椅不会陡然向上,减少乘员受到的冲击力,保护乘员的头部、颈部不会撞击到车辆顶部。而且,在悬挂安装模块30滑过卡块251后会触发空气发生器的启动开关250,使空气发生器对所述安全气囊41充气,避免乘员对周边硬物的直接撞击,保护乘员安全。当座椅向上移动到顶点时,悬挂安装模块30上侧的橡胶垫圈31与上支架21相互作用,再次减少向上的冲击力,减少乘员可能受到的冲撞。
图7为上安装组件和侧安装块4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全剖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7和图8。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也可以采用上支座安装方式,对应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还包括上安装组件。上安装组件连接在上支架21上,上支架21通过上安装组件可连接在车体上。
上安装组件包括上外套32、上弹性件34和上限位销35,上外套32用于连接在车体上,上支架21固定连接在上外套32的外表面,上弹性件34设置在上外套32的内部,导杆23的上端插入上外套32、且压缩上弹性件34,上外套32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上条形通孔33,上限位销35贯穿上条形通孔33和导杆23的上端,导杆23可沿上条形通孔33滑动。
采用上支座安装方式下,由于导杆23与上弹性件34直接连接,上弹性件34优选拉力弹簧,爆轰冲击能量既无法通过形变直接传递至座椅。
图9为下安装组件和侧安装块40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全剖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9和图10。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也可以采用下支座安装方式,对应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还包括下安装组件,下支架22通过下安装组件可连接在车体上。
下安装组件包括下外套36、下弹性件38和下限位销39,下外套36用于连接在车体上,下支架22固定连接在下外套36的外表面,下弹性件38设置在下外套36的内部,导杆23的下端插入下外套36、且压缩下弹性件38,下外套36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下条形通孔37,下限位销39贯穿下条形通孔37和导杆23的下端,导杆23可沿条形通孔滑动。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还包括侧安装块40,侧安装块40套设在导杆23上,侧安装块40用于连接在车体上。
采用下支座安装方式下,由于导杆23直接与下弹性件38直接接触,下弹性件38优选聚氨酯橡胶缓冲垫,导杆23与下安装组件之间在竖直方向就预留了一定的间隙,爆轰冲击能量无法通过形变直接传递至座椅,也就防止了最大的爆轰能量对人体形成直接伤害。
无论采用上支座安装方式,还是下支座安装方式,爆轰冲击能量无法通过形变直接传递至座椅,继而,爆轰冲击能量会沿车体侧壁继续向上传递,由于传递路径较远,车体的结构会吸收部分能量。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还通过侧安装块40连接在车体侧壁上部,因此座椅接收到的能量已经经过了车体侧壁的长距离衰减,也就减少了人员可能受到的伤害。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采取了多级分步储能或者吸能方式,例如每一级承受的作用力范围可以设置为:
第一级储能或者吸能:轨道压簧24初始状态到悬挂安装模块30滑过卡块251,第一级承受的作用力(启动力)设定为:50KG~150KG。
第二级储能或者吸能:轨道压簧24继续压缩到缓冲器28压缩完成,第二级承受的作用力(启动力)设定为:150KG~300KG。
第三级储能或者吸能:轨道压簧24变形压缩到溃缩吸能材料29溃缩,第三级承受的作用力(启动力)设定为:300KG~550KG。
第四级储能或者吸能:通过安全气囊41充气减震吸能到上安装组件、下安装组件溃缩变形。
上述作用力(启动力)的设定,主要考虑到:通常人的骨骼和肌肉具有10倍以上的安全系数。有些科学家仔细算出了骨骼的承受能力,如股关节承受的力是体重的3~4倍,膝关节是5~6倍,小腿骨能承受700KG的力,扭曲负荷力是300KG。因而,减震吸能,机构应该设计成至少能够有效抵抗550KG左右的爆炸作用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结构小巧,能适用大多数车内空间较狭窄处,且吸收能量大,可重复使用,还可增设一键式升降机构,配合使用。当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受到频率较小的震动时,两个轨道压簧24即可起到减震效果。在遭遇地雷爆炸时,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能有效避免地雷爆炸的危害,同时能够避免座椅回弹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此机构还利用了泡沫铝的溃缩吸能的特性,在爆炸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冲击力。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座椅和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20,上支架21或下支架22连接在车体上,座椅连接在悬挂安装模块30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能够较好地保护乘员,即使在地雷爆炸的冲击下,也能够有效减少乘员受到的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导杆、轨道压簧、拉杆、拉簧和悬挂安装模块;
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所述导杆连接在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所述上支架或所述下支架用于连接在车体上;所述悬挂安装模块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两根所述导杆上,所述悬挂安装模块用于悬挂安装座椅;每根所述导杆上套设一个所述轨道压簧,所述轨道压簧位于所述悬挂安装模块与所述下支架之间;
两根所述拉杆平行间隔地贯穿所述悬挂安装模块,所述拉杆平行于所述导杆,所述拉杆的上端贯穿所述上支架、并设置有锁销,所述锁销用于限制所述拉杆向下滑出所述上支架,所述拉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上端,所述拉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拉杆上设置有卡块以及位于所述卡块与所述拉杆之间的支撑弹簧;所述悬挂安装模块可相对所述拉杆滑动,当所述悬挂安装模块挤压所述轨道压簧收缩至预设量时,所述卡块弹出、所述悬挂安装模块向上滑动则通过所述卡块带动所述拉杆向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还包括缓冲器和溃缩吸能材料;所述溃缩吸能材料固定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缓冲器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悬挂安装模块上,所述缓冲器的下端正对所述溃缩吸能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包括连接杆、缓冲弹簧和冲击块,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悬挂安装模块上,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冲击块是上端,所述冲击块的下端正对所述溃缩吸能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还包括空气发生器和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设置在座椅的下方,所述空气发生器与所述安全气囊连接,所述空气发生器的启动开关设置在所述拉杆上、且位于所述卡块的下方,当所述悬挂安装模块向下滑过所述卡块后、触发所述启动开关,使所述空气发生器对所述安全气囊充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还包括多个橡胶垫圈,两个所述橡胶垫圈设置在所述悬挂安装模块靠近所述上支架的一侧、且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导杆上,两个所述橡胶垫圈设置在所述悬挂安装模块与所述轨道压簧之间、且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导杆上,两个所述橡胶垫圈设置在所述轨道压簧与所述下支架之间、且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导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还包括上安装组件,所述上安装组件连接在所述上支架上,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上安装组件可连接在车体上,或者,所述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还包括下安装组件,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下安装组件可连接在车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组件包括上外套、上弹性件和上限位销,所述上外套用于连接在车体上,所述上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外套的外表面,所述上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上外套的内部,所述导杆的上端插入所述上外套、且压缩所述上弹性件,所述上外套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上条形通孔,所述上限位销贯穿所述上条形通孔和所述导杆的上端,所述导杆可沿所述上条形通孔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组件包括下外套、下弹性件和下限位销,所述下外套用于连接在车体上,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外套的外表面,所述下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下外套的内部,所述导杆的下端插入所述下外套、且压缩所述下弹性件,所述下外套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下条形通孔,所述下限位销贯穿所述下条形通孔和所述导杆的下端,所述导杆可沿所述条形通孔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还包括侧安装块,所述侧安装块套设在所述导杆上,所述侧安装块用于连接在车体上。
10.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所述上支架或所述下支架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座椅连接在所述悬挂安装模块上。
CN201720924567.7U 2017-07-27 2017-07-27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Active CN207059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4567.7U CN207059825U (zh) 2017-07-27 2017-07-27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4567.7U CN207059825U (zh) 2017-07-27 2017-07-27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59825U true CN207059825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17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24567.7U Active CN207059825U (zh) 2017-07-27 2017-07-27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598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4515A (zh) * 2017-07-27 2017-11-14 重庆怡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4515A (zh) * 2017-07-27 2017-11-14 重庆怡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4515A (zh)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EP2576284B1 (en) Blast attenuation seat
EP2342475B1 (en) Shock absorbing mechanism, device with occupant's feet protection for vehicle and aircraft seat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seat occupant against impacts
US3610609A (en) Deformable shock-absorbing guard
US5181697A (en) Impact member with multiple concentric gas cushions inflated in sequence
US5098124A (en) Padding to reduce injuries in automobile accidents
KR100765954B1 (ko) 차량충돌 복원형 충격흡수완화장치
CN109703762B (zh)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直升机抗坠毁座椅
CN202641588U (zh) 客车及客车侧翻保护装置
CN207059825U (zh) 防雷炸座椅悬挂安装机构和车辆
CA1136655A (en) Shock absorbing device
WO2004109145A2 (en) Resilient and deformable member for absorbing kinetic energy
CN212400993U (zh) 一种军用车辆座椅缓冲隔断装置
CN210554641U (zh) 一种汽车一体化防撞系统
US5947538A (en) Impact absorbing apparatus
CN109539887A (zh) 一种缓冲吸能座椅
CN109808635B (zh) 一种智能汽车保护高速碰撞事故中人地碰撞损伤的车顶
KR200457455Y1 (ko) 다수의 중공부 및 천공핀을 구비한 자동차 에어범퍼
CN213011409U (zh) 一种用于轿厢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1745590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用防撞梁
CN219969621U (zh) 一种安全气囊和车辆
CN214450778U (zh) 车辆保险杠
CN114562531B (zh) 一种可溃缩式车辆底部爆炸防护单向阻尼器
JPH09193896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2921246U (zh) 一种飞行汽车专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