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9435U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59435U CN207059435U CN201720786218.3U CN201720786218U CN207059435U CN 207059435 U CN207059435 U CN 207059435U CN 201720786218 U CN201720786218 U CN 201720786218U CN 207059435 U CN207059435 U CN 2070594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branch
- color
- ink
- coating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459 Nitrile rub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87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42 woodblock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VQLYBLABXAHUDN-UHFFFAOYSA-N bis(4-fluorophenyl)-methyl-(1,2,4-triazol-1-ylmethyl)silane;methyl n-(1h-benzimidazol-2-yl)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NC(NC(=O)OC)=NC2=C1.C=1C=C(F)C=CC=1[Si](C=1C=CC(F)=CC=1)(C)CN1C=NC=N1 VQLYBLABXAHUD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46 color to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3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效果更好的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包括进纸部、传纸机构、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以及出纸部,所述四色印刷部两端分别设置进纸部和印刷上光机,印刷上光机另一端连接涂布机,涂布机的另一端连接出纸部,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内部均水平设置有两组上传墨胶辊、下传墨胶辊。本实用新型每个印刷分部设有两组传墨胶辊,纸张经过第一组传墨胶辊时进行一遍印刷,出辊后由于油墨量较少,能够达到速干的效果,再进行第二次追色印刷,避免了一次印刷时油墨不干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个印刷分部导致油墨互相混染,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效果更好的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四色印刷是指用红、绿、蓝三原色和黑色色料(油墨或染料)按减色混合原理实现全彩色复制的平版印刷方法。很多印刷企业为了提高公司彩色印刷产品质量,增强高档彩色印刷品市场占有率,都采用效果佳的四色印刷机进行产品的印刷。所述的四色印刷机特指黑色、中蓝色、棕色和绿色四种油墨实现地图复制的平版印刷方法的印刷机。
在“光谱分色法”形成四色Process Color印刷之前,彩色印刷大多以手工开色,包括中国明朝“木刻水印”以数十版到上百版的分色刻版及印刷,形成相当逼真画面,和原来画作几可乱真。日本的浮世绘、锦绘,沿用这一种画风及印制方式,为日本庶民生活艺术添加很多情趣,像东海道五十三次的风景木刻水印,表现很多风土民情,就深深影响到后来欧洲印象派画风。当石印技术传到日本,一些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画家改用“石版上开色”,以点描或开色捺网技法表现浓淡及纹理,只要十几、二十色的印刷就能形成很精美石印效果,这种纯粹以开色者经验者和判断,利用西洋石版套色油墨印刷,为锦绘立下一个极精致作品。
十九世纪发明照相术,更发展出“黑白相片着色技巧”,所以廿世纪初使用凸版四色印刷,在连续调玻璃板上以碳粉绘图技巧加减色彩,如绿叶加YC版、减M版可呈现绿色色彩,砖墙加YM、减C版可呈现红褐色,诸如此类,以修版者的常识技巧去开色,再过网西版腐蚀,形成近乎手工染色的四色凸版原色版彩色明信片,这类技术在早期日据中国台湾、满州国及日本国内表现风景、建筑影像。
另外一类则是以相片或水彩画为基础,也是利用石版开色法以红、黄、蓝、绿、灰、黑等色,开满版、网点、点描或线条,成为套色完成,具有相片或绘画感觉的画面,在日本是承继锦绘及浮世绘的技法,中国台湾画家蓝荫鼎先生也曾为书本封面做过这类开色工作,秋雨印刷林秋雨董事长,早年也自己创作商标、宣传广告开色印刷作品。
这些技法到1950年代至60年代仍有使用,直到60年代之后中国台湾照相四色分色法流行之后,手工开色套色技术才逐步式微,大家改使用底片分色、过网,四色平凹版印刷成为一门正式技术,后来直接过网分色、电子扫描分色、组页系统、到今天彩色EPS系统,印刷使用四色网片CMYK四色套印已成牢不可破的模式。
由于受到色料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四色印刷使用的C、M、Y、K基色油墨,印刷显色的光谱曲线与理想颜色光谱曲线有较大差距。油墨叠印的二次色CM、CY、MY显色效果,特别是蓝色和绿色,与理想颜色差距更大。以现有的油墨生产工艺,大幅度地提高油墨性能,留有的空间不大。因此,四色印刷色域较难有很大扩展。长期以来四色印刷以印刷颜色密度匹配原稿密度。测量印刷颜色密度,实质是测量印刷油墨的用量。如前所述,印刷颜色由彩色成分和中性灰成分组成,在限定印刷油墨引用量的条件下,如果中性灰成分过多,不但造成印刷图像亮度特性的较大失真,还会相对减少彩色成分用量,造成颜色饱和度下降。四色印刷颜色的视觉明度近似直线,显示出印刷颜色的中性灰成分过多。四色印刷强调提升复制颜色的饱和度,以过度牺牲颜色亮度为代价,是四色印刷技术的另一重要缺陷。相对自然界景物颜色而言,由于以上缺陷,四色印刷复制颜色沉重,阶调失真较大,层次感不真实,立体感不强。因此常常遭到客户抱怨印刷质量不高。
由于四色印刷中各种颜色均为依次性喷涂,因此当油墨量较多时,油墨无法一次性干透,造成印刷质量像素度过低、失真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效果更好的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包括进纸部1、传纸机构9、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20以及出纸部6,所述四色印刷部两端分别设置进纸部和印刷上光机19,印刷上光机另一端连接涂布机,涂布机的另一端连接出纸部,所述进纸部、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与出纸部之间,均依次连接有传纸机构,所述四色印刷部包括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所述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依次排列设置;所述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内部均水平设置有两组上传墨胶辊7、下传墨胶辊8,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之间设置有印刷间隙,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分别包括外表面裹有橡胶层的辊芯,辊芯为圆柱形空腔,辊芯的空腔壁与橡胶层上均匀设置有通孔式的点阵结构10;所述的点阵结构以四个点形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基本单元均匀设置在辊芯的空腔壁上;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45°;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15°;所述的品红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75°;所述的黄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90°;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为青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的1.1倍;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相等,所述的辊芯的圆柱形空腔两侧分别安装有预置墨盒15,预置墨盒为长方体结构,预置墨盒内具有一个主油墨腔和三个调配油墨腔;所述的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的内壁侧面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6;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分别通过连接通道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的位置18的反向位置安装有气缸17;气缸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的印刷上光机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上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干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的设备, 所述印刷上光机的机架上设有给纸机构、上光机构和收纸机构,所述上光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所述橡皮滚筒位于所述压印滚筒偏向收纸机构一侧的斜上方,所述橡皮滚筒底部设有承接从橡皮滚筒上滴落的光油的接油盘;所述接油盘位于所述橡皮滚筒的下方;所述的涂布机构采用MRC-1000型涂布机21,涂布机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多组压力辊轮22和烘干机23;涂布机的涂料采用NOMAR70AF涂料。
所述的NOMAR70AF涂料包括质量百分比为40%,内含粒径0.1~10µ m的高硬度粒子聚合物;质量百分比为60%的水。
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传墨胶辊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相等;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传墨胶辊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所述的辊芯两端分别有一个轴头,轴头14与辊芯通过一个外螺纹连接轴连接,所述外螺纹连接轴与所述轴头一体成型,所述辊芯的两个轴头分别通过轴承13连接至所述基于四色印刷的文字叠印装置的驱动机构11和传动机构12,轴头与轴承间设有密封构件。
所述橡胶层采用丁腈橡胶,厚度为2-3cm。
所述密封构件采用橡胶密封圈。
所述的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的内壁设置有散热条。
所述的传纸机构为传送带、传送辊组或吸纸器中的一种。
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为面阵CCD液位传感器。
所述的上光机构为印刷机联机上光机组或UV局部上光机构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空间域方法即利用图像颜色空间局部区域像素的关联性估计值,判别影响图像质量的半色调尖峰,通过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设计,进而利用点阵选取尖峰所在的局部区域进行陷波滤波处理,使图像像素之间趋于平缓。在经过四色印刷部时,计算机根据预先设计印刷图形的用墨量控制气缸将预置墨盒中的油墨推入辊芯的圆柱形空腔内,通过液位传感器获取预置墨盒的推墨量,最终精确控制传墨胶辊的用墨量,使印刷质量控制更精确,印刷仿真度更高。本实用新型每个印刷分部设有两组传墨胶辊,这样允许纸张进行二次追色印刷,计算机可以将两次印刷的油墨量分开放置在预置墨盒中,纸张经过第一组传墨胶辊时进行一遍印刷,出辊后由于油墨量较少,能够达到速干的效果,这样再进行第二次追色印刷,油墨干燥的时间仍然很短,避免了一次印刷时油墨不干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个印刷分部导致油墨互相混染,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墨胶辊的点阵结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传墨胶辊、下传墨胶辊侧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置墨盒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纸覆亚膜成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纸制印刷图像通过扫描转换成电子图像。然而纸制印刷图像尤其是四色印刷是通过网点印刷技术印刷的,这种技术是利用控制墨点的大小和墨点的密度来表现图像的灰度或者色彩。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网点印刷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包括进纸部1、传纸机构9、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20以及出纸部6,所述四色印刷部两端分别设置进纸部和印刷上光机19,印刷上光机另一端连接涂布机,涂布机的另一端连接出纸部,所述进纸部、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与出纸部之间,均依次连接有传纸机构,所述四色印刷部包括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所述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依次排列设置;所述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内部均水平设置有两组上传墨胶辊7、下传墨胶辊8,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之间设置有印刷间隙,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分别包括外表面裹有橡胶层的辊芯,辊芯为圆柱形空腔,辊芯的空腔壁与橡胶层上均匀设置有通孔式的点阵结构10;所述的点阵结构以四个点形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基本单元均匀设置在辊芯的空腔壁上;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45°;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15°;所述的品红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75°;所述的黄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90°;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为青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的1.1倍;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相等,所述的辊芯的圆柱形空腔两侧分别安装有预置墨盒15,预置墨盒为长方体结构,预置墨盒内具有一个主油墨腔和三个调配油墨腔;所述的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的内壁侧面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6;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分别通过连接通道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的位置18的反向位置安装有气缸17;气缸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的印刷上光机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上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干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的设备, 所述印刷上光机的机架上设有给纸机构、上光机构和收纸机构,所述上光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所述橡皮滚筒位于所述压印滚筒偏向收纸机构一侧的斜上方,所述橡皮滚筒底部设有承接从橡皮滚筒上滴落的光油的接油盘;所述接油盘位于所述橡皮滚筒的下方;所述的涂布机构采用MRC-1000型涂布机21,涂布机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多组压力辊轮22和烘干机23;涂布机的涂料采用NOMAR70AF涂料。
所述的NOMAR70AF涂料包括质量百分比为40%,内含粒径0.1~10µ m的高硬度粒子聚合物;质量百分比为60%的水。
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传墨胶辊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相等;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传墨胶辊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工作时,纸张从进纸部由传纸机构传送依次经过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使上、下传墨胶辊的辊芯将油墨点阵喷溅在纸张上形成图案和文字,最终传送到出纸部,由出纸部收集并通过后续机械结构进行处理。在经过四色印刷部时,计算机根据预先设计印刷图形的用墨量控制气缸将预置墨盒中的油墨推入辊芯的圆柱形空腔内,通过液位传感器获取预置墨盒的推墨量,最终精确控制传墨胶辊的用墨量,使印刷质量控制更精确,印刷仿真度更高。每个印刷分部设有两组传墨胶辊,这样允许纸张进行二次追色印刷,计算机可以将两次印刷的油墨量分开放置在预置墨盒中,纸张经过第一组传墨胶辊时进行一遍印刷,出辊后由于油墨量较少,能够达到速干的效果,这样再进行第二次追色印刷,油墨干燥的时间仍然很短,避免了一次印刷时油墨不干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个印刷分部导致油墨互相混染,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本结构还通过主预置墨盒和调配预置墨盒的设计可以满足ICC分色过程中的调色需求,计算机通过无线信号推动气缸根据预设的值将调配预置墨盒中的颜料注射进辊芯空腔中与主预置墨盒的主色油墨进行调色,进而实现了多种色调的调色,为ICC曲线分色模块的执行提供了机械执行的基础。
上光机的设置将高质量印刷的纸制品在喷墨后第一时间进行上光封存,在改善印品的表面性能、提高印品的耐磨、耐污和耐水性能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印刷质感更加厚实丰满,色彩更加鲜艳明亮,提高了印刷的光泽和艺术效果。涂布机最后在整张纸制品的表面定量涂上所需涂料,经过几组可调压力的辊轮挤压,同时用烘干机高温瞬间烘干,涂料中的有效成份被铜版纸表面吸收,在纸的浅表层形成了一个新的物质层,而涂料中的水分则在烘干时被蒸发。这种纸表面的亚膜涂层厚度可控、精确、均匀,与铜版纸结合牢固,可有效改变纸表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能。防划伤功能就是其中一种,有的涂料(或功能性油墨)虽然也可以在印刷机的常压常温下加工,但它们的缺陷是:涂液(或油墨)与纸箱表面的结合力很差,涂刷不均匀,涂层厚度不能控制,与涂布机加工的涂层质量相比,差异极大。铜版纸的防划伤涂料,能将原纸表面原有的凹坑、空隙等缺陷填充补平,使纸张的表面由粗糙变得光滑,而且涂层本身还具有一定的黏性。按产品性质、易损等级、运输条件等不同,其涂布量分为两类:
(1)轻量涂布:每面涂布量10g/㎡~20g/㎡;
(2)重量涂布:每面涂布量20g/㎡~30g/㎡。
其中,纸张24的浅表层因为渗入涂料25而形成新物质层26,正常使用条件下,涂布层的防划伤功能应保持两年。经过上述这些措施,使铜版纸的物理与化学性能,都得到了优化与改善,而且生产成本低廉,每平方米仅增加成本几毛钱,既可接受一卷纸的小订单,更适宜于大批量的工业化连续生产。纸在经过防划伤涂布后,不但可为纸箱提供优良的防划伤保护,而且铜版纸的环压强度、耐破强度、耐折度、表面吸水性等其他技术性能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它与传统的防护措施相比,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空间域方法即利用图像颜色空间局部区域像素的关联性估计值,判别影响图像质量的半色调尖峰,通过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设计,进而利用点阵选取尖峰所在的局部区域进行陷波滤波处理,使图像像素之间趋于平缓。比如人眼对于黑色是最敏感的,而通常人眼对于以点阵结构为45°角印刷的点阵结构最不敏感,所以本实用新型中黑色以 45°度角平行四边形的点阵印刷,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削弱黑色在四色印刷中对人眼所带来的干扰效果。同理,通过的光谱分析,分别设置了其他三种颜色的点阵角度,以及墨点的比例,使文字叠印达到了最佳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四色印刷的质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与海德堡、高宝或小森等四色印刷机中传墨胶辊的点阵通孔直径相同。
此外根据气泡学说来对油墨叠印说明,以墨层厚度为基础来考察叠印效果以及色序的安排。一般青油墨的密度是1.60,印到纸面上的墨层厚度约为0.85μm,品红油墨的密度是1.40,印到纸上的墨层厚度约为0.9μm,黄油墨的密度是1.0,印到纸上的墨层厚度是1.30μm。就墨层厚度来说,青油墨<品红<黄。根据气泡学说,按照墨层厚度逐渐增加的顺序来印刷,即按青→品红→黄的顺序,油墨的叠印情况是最好的,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如果把这个顺序掉换一下,变为青→黄→品红,那么,黄墨叠印在青墨上是好的,但品红墨叠印在黄墨上就不好了。因为黄墨印刷到纸上的墨层厚度比品红墨厚,特别是在湿压湿的状态下,品红墨的叠印就更不好。若要使品红墨叠印好,就要加大品红墨的墨量,这样一来,品红墨的网点就会整体增大,导致品红色变深。如果照顾到网点增大,而减少品红的墨量,那么,品红墨叠印到黄墨上,就不能得到纯正的大红色,而只能得到桔红,二次成色不正确,当然会影响图像的色调。另外,油墨的粘度越低,则气泡的生长速度越大,故在油墨各色按顺序叠印时,油墨的粘度应依次降低。就是说,各色油墨叠印时,从油墨的粘度来说,第一色>第二色>第三色>第四色。根据上述的理由,在工艺上合理地确定印刷色序时,为了使套色作业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呈色效果,最终本结构选择了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依次排列设置的设计。通过上述两种设计使本四色印刷结构达到了最好的印刷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辊芯两端分别有一个轴头,轴头与辊芯通过一个外螺纹连接轴连接,所述外螺纹连接轴与所述轴头一体成型,所述辊芯的两个轴头分别通过轴承连接至所述基于四色印刷的文字叠印装置的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轴头与轴承间设有密封构件。该结构进一步保证了传墨胶辊的可替换性,提高了机械使用的灵活度。由于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只要达到可以转动辊芯的目的,所有能够实现该功能的机械结构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层采用丁腈橡胶,厚度为2-3cm。所述密封构件采用橡胶密封圈。所述的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的内壁设置有散热条。所述的传纸机构为传送带、传送辊组或吸纸器中的一种。所述的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分别与墨盒连接。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为面阵CCD液位传感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仅保护所公开的机械结构,而该机械结构工作所需的其他传动机构、计算机程序等因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内容,凡能够达到此目的的机构和软件可配合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包括进纸部(1)、传纸机构(9)、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20)以及出纸部(6),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色印刷部两端分别设置进纸部和印刷上光机(19),印刷上光机另一端连接涂布机,涂布机的另一端连接出纸部,所述进纸部、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与出纸部之间,均依次连接有传纸机构,所述四色印刷部包括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所述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依次排列设置;所述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内部均水平设置有两组上传墨胶辊(7)、下传墨胶辊(8),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之间设置有印刷间隙,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分别包括外表面裹有橡胶层的辊芯,辊芯为圆柱形空腔,辊芯的空腔壁与橡胶层上均匀设置有通孔式的点阵结构(10);所述的点阵结构以四个点形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基本单元均匀设置在辊芯的空腔壁上;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45°;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15°;所述的品红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75°;所述的黄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90°;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为青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的1.1倍;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相等,所述的辊芯的圆柱形空腔两侧分别安装有预置墨盒(15),预置墨盒为长方体结构,预置墨盒内具有一个主油墨腔和三个调配油墨腔;所述的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的内壁侧面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6);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分别通过连接通道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的位置(18)的反向位置安装有气缸(17);气缸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的印刷上光机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上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干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的设备, 所述印刷上光机的机架上设有给纸机构、上光机构和收纸机构,所述上光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所述橡皮滚筒位于所述压印滚筒偏向收纸机构一侧的斜上方,所述橡皮滚筒底部设有承接从橡皮滚筒上滴落的光油的接油盘;所述接油盘位于所述橡皮滚筒的下方;所述的涂布机构采用MRC-1000型涂布机(21),涂布机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多组压力辊轮(22)和烘干机(23);涂布机的涂料采用NOMAR70AF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OMAR70AF涂料包括质量百分比为40%,内含粒径0.1~10µ m的高硬度粒子聚合物;质量百分比为60%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传墨胶辊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相等;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传墨胶辊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芯两端分别有一个轴头,轴头(14)与辊芯通过一个外螺纹连接轴连接,所述外螺纹连接轴与所述轴头一体成型,所述辊芯的两个轴头分别通过轴承(13)连接至所述基于四色印刷的文字叠印装置的驱动机构(11)和传动机构(12),轴头与轴承间设有密封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采用丁腈橡胶,厚度为2-3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采用橡胶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的内壁设置有散热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纸机构为传送带、传送辊组或吸纸器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为面阵CCD液位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光机构为印刷机联机上光机组或UV局部上光机构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86218.3U CN207059435U (zh) | 2017-07-02 | 2017-07-02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86218.3U CN207059435U (zh) | 2017-07-02 | 2017-07-02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59435U true CN207059435U (zh) | 2018-03-02 |
Family
ID=61507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8621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59435U (zh) | 2017-07-02 | 2017-07-02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59435U (zh) |
-
2017
- 2017-07-02 CN CN201720786218.3U patent/CN2070594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418304C (en) | Printed substrate with variable local attributes | |
CN103753990B (zh) | 一种陶瓷贴花纸丝印工艺 | |
EP0059951B1 (de) | Verfahren zur Reproduktion farbiger Vorlagen im Vierfarbendruck unter Farbrücknahme | |
CN107207886B (zh) | 印刷多色印刷图案的方法 | |
CN103770488B (zh) | 一种油画的复制方法 | |
US20030044578A1 (en) | Printed substrate with variable local attributes | |
AU2001284883A1 (en) | Means for enhancing print color density | |
CN102229291A (zh) | 一种仿数码印花方法 | |
CN104088171A (zh) | 一种仿数码印花工艺 | |
US3951668A (en) | Multicolor printing | |
CN104710858A (zh) | 新型的r型射光蓝浆配方 | |
CN105015901B (zh) | 一种具有3d效果的包装盒及其生产方法 | |
EP0019270B1 (de) | Mehrfarben-Druckerzeugni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zu dessen Druck verwendeten Druckformen | |
CN207059436U (zh)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计算机预置墨印刷装置 | |
KR100788432B1 (ko) | 오프셋인쇄에 의한 전사지의 제조방법 | |
CN207059435U (zh)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 |
US20020146548A1 (en) | Process for high fidelity printing of tissue substrates, and product made thereby | |
CN207059467U (zh)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铜板纸覆亚膜防划伤印刷装置 | |
CN106671594B (zh) | 一种确定印刷三原色密度的方法 | |
CN105346205A (zh) | 照相凹版接线印刷机及印刷方法 | |
CN207059446U (zh)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高保真印刷装置 | |
CN207059486U (zh)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icc分色印刷装置 | |
CN100334297C (zh) | 数码喷射协同四分色印花方法 | |
CN103287136A (zh) | 烟标的印刷方法 | |
CN105269927A (zh) | 照相凹版接线印刷机及印刷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