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3283U - 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53283U
CN207053283U CN201720883292.7U CN201720883292U CN207053283U CN 207053283 U CN207053283 U CN 207053283U CN 201720883292 U CN201720883292 U CN 201720883292U CN 207053283 U CN207053283 U CN 207053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housing
motor
air
installa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832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锋
王鹏
王忠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Guojiawan Power Plant of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Guojiawan Power Plant of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Guojiawan Power Plant of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832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53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53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53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其中,电机外壳包括:本体,具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第一安装通孔;导风罩,罩设在本体外侧且与本体间隔设置以在导风罩与本体之间形成风道;多个导风部,设置在风道内,多个导风部围绕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的两端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在进行能量转换时,总有一部分能量损耗转化为热量。电机需要通过电机外壳和周围介质不断将热量散发出去,这个散发的过程叫冷却。
现有技术中,电机的冷却方式为端部风扇冷却。在电机的一端安装有风扇,电机运转时,风扇转动吸入冷风,并将冷风吹向电机外壳,冷风沿电机外壳的轴线方向流动以将热量带走。电机外壳上设置有翅片,翅片用于增加电机外壳的散热面积。风扇吹出的冷风由电机的一端向另一端在翅片间流动的过程中没有外部约束,因此冷风会沿电机外壳的径向向外发散,难以到达电机的远离风扇的一端。这会导致电机的两端冷却不均匀,电机的靠近风扇的一端冷却较好,而电机的远离风扇的一端难以得到足够的冷却,进而造成电机内部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引发电气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的两端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外壳,电机外壳包括:本体,具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第一安装通孔;导风罩,罩设在本体外侧且与本体间隔设置以在导风罩与本体之间形成风道;多个导风部,设置在风道内,多个导风部围绕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导风部围绕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间隔均匀地分布。
进一步地,导风部为导风板,导风板沿平行于本体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本体和导风罩均与导风部连接,多个导风部将风道分隔为多个互不连通的通风孔。
进一步地,导风罩的沿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与本体的沿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平齐设置,导风部的沿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与本体的沿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平齐设置。
进一步地,电机外壳还包括两个端盖,两个端盖与本体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各端盖上均具有供电机的转轴穿出的第二安装通孔。
进一步地,电机外壳还包括与导风罩连接的风扇罩,风扇罩具有用于安装风扇的安装腔,安装腔与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风扇罩上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格栅。
进一步地,电机外壳还包括与导风罩的外壁连接的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和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定子和转子,电机还包括与电机外壳转动连接的转轴,转子套设在转轴上,电机外壳为前述的电机外壳,转轴的第一端伸出电机外壳的本体外,电机还包括套设在转轴的第一端的风扇,风扇吹出的冷风沿电机外壳的风道流动以冷却电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导风罩罩设在本体的外侧并与本体间隔设置可以在导风罩与本体之间形成供冷风流动的风道,导风罩可以限制风道内的冷风沿本体径向的流动,避免冷风在轴向流动的过程中向外散失,提高电机两端冷却的均匀性;同时,沿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部可以引导冷风的流动方向,使电机外壳在周向上也得到较为均匀的冷却;进一步地,当在电机中应用上述电机外壳时,可以防止电机内部的绝缘性能下降的问题,避免发生电气事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风扇罩处局部剖视);
图2示出了图1的电机的左视图(拆除转轴);以及
图3示出了图1的电机的右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20、导风罩;30、导风部;40、风道;41、通风孔;50、端盖;51、第二安装通孔;60、风扇罩;61、安装腔;62、进风口;70、转轴;80、进风格栅;90、风扇;100、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和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定子和转子。如图1所示,电机还包括与电机外壳转动连接的转轴70。转子套设在转轴70上,转轴70的第一端伸出电机外壳的本体10外。电机还包括套设在转轴70的第一端的风扇90,风扇90吹出的冷风沿电机外壳的风道40流动以冷却电机。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的两端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对电机外壳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机外壳包括本体10、导风罩20和多个导风部30。本体10具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第一安装通孔。导风罩20罩设在本体10外侧且与本体10间隔设置以在导风罩20与本体10之间形成风道40;多个导风部30设置在风道40内,多个导风部30围绕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导风罩20罩设在电机外壳的本体10的外侧并且与本体10间隔设置,可以在导风罩20与本体10之间形成供冷风流动的风道40。这样,导风罩20可以限制风道40内的冷风沿本体10径向的流动,避免冷风在轴向流动的过程中沿本体10的径向向外散失,提高电机两端冷却的均匀性。同时,沿本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部30可以引导冷风的流动方向,使电机外壳在周向上也得到较为均匀的冷却。
进一步地,当在电机中应用上述电机外壳时,风扇90吹出的冷风从风道40的一端进入,并在风道40内流动直至从风道40的另一端离开。冷风在风道40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对流换热和热传导不断将从电机内部传递至电机外壳的热量带走,使电机的两端得到较为均匀的冷却,防止电机内部的绝缘性能下降,避免发生电气事故,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导风部30围绕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间隔均匀地分布。
上述设置中,多个导风部30围绕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间隔均匀地分布,这样可以在本体10的周向上均匀地分隔风扇90吹出的冷风,使冷风在本体10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分隔出的气流在导风部30的引导下沿本体10的轴向流动,从而使电机外壳在周向上也得到较为均匀的冷却。
可选地,导风部30为导风板,导风板沿平行于本体10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
将导风部30设置为导风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导风板沿平行于本体10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可以引导冷风沿平行于本体10的中心线的方向流动。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体10和导风罩20均与导风部30连接,多个导风部30将风道40分隔为多个互不连通的通风孔41。
本体10和导风罩20均与导风部30连接,这样,多个导风部30可以将风道40分隔为多个互不连通的通风孔41,限制冷风沿本体10的周向的流动,各通风孔41内的冷风只能从通风孔41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使电机的两端均匀冷却。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替代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造,导风部30也可以仅与本体10连接或者仅与导风罩20连接。
具体地,本体10的外表面为圆柱形,导风罩20为圆形套筒结构,导风罩20与本体10同轴设置。这样,导风罩20与本体10之间的间隙均匀,风道40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其中,风道40的横截面是指垂直于风道40的中心线的截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风罩20的沿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与本体10的沿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平齐设置。导风部30的沿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与本体10的沿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平齐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导风罩20的长度与本体10的长度相同。这样,冷风可以在本体10的轴向方向上完整地流过本体10的表面,使电机得到全面冷却。其中,导风罩20的长度是指在导风罩20的中心线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本体10的长度是指在本体10的中心线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机外壳还包括两个端盖50,两个端盖50与本体10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各端盖50上均具有供电机的转轴70穿出的第二安装通孔51。
上述设置中,两个端盖50可以支撑电机的转轴70,同时防止电机外部的灰尘和其他杂物进入电机外壳内部。
可选地,第二安装通孔51中设有轴承,转轴70通过轴承与端盖50枢转连接。
可选地,端盖50上还可以设置通风孔。通风孔可以实现本体10内外的热量交换,有利于电机的冷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机外壳还包括与导风罩20连接的风扇罩60。风扇罩60具有用于安装风扇90的安装腔61,安装腔61与风道40连通。
通过上述设置,风扇90吹出的冷风可以在风扇罩60的引导下从安装腔61进入风道40,提高冷却效果。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风扇罩60上设有进风口62,进风口62处设置有进风格栅80。
上述设置中,进风口62可以将外部的冷空气吸入安装腔61中。在进风口62处设置进风格栅80可以防止电机外部的灰尘和其他杂物吸入风扇罩60中,影响风扇90的正常运转。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机外壳还包括与导风罩20的外壁连接的支撑部100。
在支撑部100的支撑下,电机可以可靠固定并且稳定运转。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导风罩罩设在电机外壳的本体的外侧并且与本体间隔设置,可以在导风罩与本体之间形成供冷风流动的风道。这样,导风罩可以限制风道内的冷风沿本体径向的流动,避免冷风在轴向流动的过程中沿本体的径向向外散失,提高电机两端冷却的均匀性。同时,沿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部可以引导冷风的流动方向,使电机外壳在周向上也得到较为均匀的冷却。进一步地,当在电机中应用上述电机外壳时,风扇吹出的冷风从风道的一端进入,并在风道内流动直至从风道的另一端离开。冷风在风道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对流换热和热传导不断将从电机内部传递至电机外壳的热量带走,使电机的两端得到较为均匀的冷却,防止电机内部的绝缘性能下降,避免发生电气事故,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包括:
本体(10),具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第一安装通孔;
导风罩(20),罩设在所述本体(10)外侧且与所述本体(10)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导风罩(20)与所述本体(10)之间形成风道(40);
多个导风部(30),设置在所述风道(40)内,所述多个导风部(30)围绕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风部(30)围绕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间隔均匀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30)为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沿平行于所述本体(10)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和所述导风罩(20)均与所述导风部(30)连接,多个所述导风部(30)将所述风道(40)分隔为多个互不连通的通风孔(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20)的沿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与所述本体(10)的沿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平齐设置,所述导风部(30)的沿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与所述本体(10)的沿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的两端平齐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还包括两个端盖(50),两个所述端盖(50)与所述本体(10)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端盖(50)上均具有供所述电机的转轴(70)穿出的第二安装通孔(5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还包括与所述导风罩(20)连接的风扇罩(60),所述风扇罩(60)具有用于安装风扇(90)的安装腔(61),所述安装腔(61)与所述风道(4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60)上设有进风口(62),所述进风口(62)处设置有进风格栅(8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还包括与所述导风罩(20)的外壁连接的支撑部(100)。
10.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内的定子和转子,所述电机还包括与所述电机外壳转动连接的转轴(70),所述转子套设在所述转轴(7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外壳,所述转轴(70)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电机外壳的本体(10)外,所述电机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70)的第一端的风扇(90),所述风扇(90)吹出的冷风沿所述电机外壳的风道(40)流动以冷却所述电机。
CN201720883292.7U 2017-07-19 2017-07-19 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Active CN207053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3292.7U CN207053283U (zh) 2017-07-19 2017-07-19 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3292.7U CN207053283U (zh) 2017-07-19 2017-07-19 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53283U true CN207053283U (zh) 2018-02-27

Family

ID=61497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83292.7U Active CN207053283U (zh) 2017-07-19 2017-07-19 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53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96405A1 (zh) 一种外转子电动滚筒的风冷结构
CN206320055U (zh) 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风冷系统
CN207117418U (zh) 贯通散热式跑步机电机
CN106451864A (zh) 永磁牵引电机混合通风冷却系统及方法
EP2536006A1 (en) Vertical shaft disc-type outer rotor electric machine and cooling structure thereof
CN107994735B (zh) 电机冷却系统
CN107154707A (zh) 空气对流式散热电机
CN103390942B (zh) 发电机,具体是用于风力涡轮机的发电机
CN106849470A (zh) 一种水冷电机
CN205753850U (zh) 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的通风冷却装置及立式水轮发电机
CN206595818U (zh) 一种具有高效降温功能的电机
CN207053283U (zh) 电机外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CN207559785U (zh) 一种定子带通风槽口的电机
CN116436212B (zh) 一种带轴径向混合通风铁芯的电机
CN202937502U (zh) 大风量轴流式风扇
CN208608799U (zh) 一种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转子结构
CN207200459U (zh) 电机
CN207339512U (zh) 一种分体式且带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07513925U (zh) 一种带叶片式空气分离器的双导流环形风扇
CN206195518U (zh) 一种电机转子及电机
CN202798342U (zh) 带内置冷却器的大功率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CN202370865U (zh) 双风道内风扇
CN206060461U (zh) 一种增安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冷却结构
CN107834774A (zh) 一种定子带通风槽口的电机
CN206850610U (zh) 空气对流式散热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