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45750U - 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45750U
CN207045750U CN201720848784.2U CN201720848784U CN207045750U CN 207045750 U CN207045750 U CN 207045750U CN 201720848784 U CN201720848784 U CN 201720848784U CN 207045750 U CN207045750 U CN 207045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main cabin
civil aircraft
aircraft main
outle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87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长乐
张涛波
周俊伟
李艳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filed Critical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Priority to CN2017208487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45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45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45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属于飞机环控设计领域。包括出风口外壳(1)与整流格栅(2),所述出风口外壳(1)包括连接送风管道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民机客舱延伸过渡的第二部分,以及连通所述民机客舱的第三部分,所述整流格栅(2)为具有通孔的板状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外壳(1)的第二部分内,用于隔离所述出风口外壳(1)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通过设置有若干通孔的整流格栅,使得外界送入的气体得到均匀分布,改善了民用飞机客舱出风口流场分布情况,促进舱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减少气体流动死区,为乘员提供舒适的客舱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环控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背景技术
民机的客舱通常在行李箱附近设置送风口,在客舱底部两侧设置出风口。新风从送风口出来后,直达人脸部位,因此,需要较为均匀稳定的气体供应。
空调系统出风口流场的均匀性是满足乘员舒适性的关键。而在民用飞机客舱中由于空间大小和美观设计的要求,空调系统的出风口多采用圆形转化为长方形的结构形式,为解决出风口流场均匀性的问题,多在出风口内设导流板,但该方法未能很好解决出风口流场均匀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至少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民用飞机客舱空调系统出风口流场分布不均匀问题。
本实用新型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包括出风口外壳与整流格栅,所述出风口外壳包括连接送风管道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民机客舱延伸过渡的第二部分,以及连通所述民机客舱的第三部分,所述整流格栅为具有通孔的板状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外壳的第二部分内,用于隔离所述出风口外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
优选的是,所述出风口外壳的第一部分为管道结构,其内径根据送风流量和流速决定。
优选的是,所述出风口外壳的第一部分向出风口外壳的第二部分扩张延伸,扩张角度为110~120°。
优选的是,所述整流格栅上的通孔内径为8~12mm。
优选的是,所述整流格栅上的相邻通孔间距10~15mm。
优选的是,所述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还包括加强筋,多个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外壳的第三部分内,用于对方形的出风口外壳的第三部分起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整流格栅可拆卸性安置在出风口外壳的第二部分内,通常配备有若干尺寸不同的整流格栅,以便适配于不同尺寸的出风口外壳的第二部分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若干通孔的整流格栅,使得外界送入的气体得到均匀分布,改善了民用飞机客舱出风口流场分布情况,促进舱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减少气体流动死区,为乘员提供舒适的客舱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出风口外壳,2为整流格栅,3为加强筋,11为第一部分,12为第二部分,13为第三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出风口外壳1与整流格栅2,所述出风口外壳1包括连接送风管道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民机客舱延伸过渡的第二部分,以及连通所述民机客舱的第三部分,所述整流格栅2为具有通孔的板状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外壳1的第二部分内,用于隔离所述出风口外壳1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外壳1自连接送风管道起至连通舱内共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以及第三部分13,其中,第一部分11与送风管道对接,设置为管道结构,其内径根据送风的流量和流速决定。第二部分12为扩张段,其自连接第一部分11的一端向连接第三部分13的一端呈等腰梯形扩充,内径不断增大,根据试验模拟等方法,获得该扩张角为110~120°时,对气流的扩散效果最好,所述扩张角是指上述梯形的两个斜边延伸所形成的角度,该扩张角优选120°,上述整流格栅2即设置在第二部分,参考图1,整流格栅2为带通孔的板状结构,其在气体流路上将第二部分分为两段,两段之间的气体通过整流格栅上的若干通孔发散,从而保证了气流自第一部分向第三部分流动时均匀分散。第三部分为与客舱连接的一段,根据现有民机结构,其一般为方形。
本实施例中,上述方形的第三部分根据实际需要增添有若干加强筋3,用于对方形的出风口外壳1的第三部分起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格栅2的大小是变化的,出风口外壳1的第一部分11需要根据气流流速改变时,由于其与第二部分连接时,扩张的连接段的扩张角度又不变,因此出风口外壳1的第二部分12是可变的,为此,需要提前配备多个不同尺寸的整流格栅,以便适配安装,另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整流格栅整体大小变化,其上的通孔及通孔间距是不变的,本实施例中,整流格栅的通孔内径为8~12mm。所述整流格栅2上的通孔间距10~15mm。上述通孔间距是指两个相邻通孔自其中一个通孔的中心到另一个通孔的中心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若干通孔的整流格栅,使得外界送入的气体得到均匀分布,改善了民用飞机客舱出风口流场分布情况,促进舱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减少气体流动死区,为乘员提供舒适的客舱环境。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口外壳(1)与整流格栅(2),所述出风口外壳(1)包括连接送风管道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民机客舱延伸过渡的第二部分,以及连通所述民机客舱的第三部分,所述整流格栅(2)为具有通孔的板状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外壳(1)的第二部分内,用于隔离所述出风口外壳(1)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外壳(1)的第一部分为管道结构,其内径根据送风流量和流速决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外壳(1)的第一部分向出风口外壳(1)的第二部分扩张延伸,扩张角度为110~1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格栅(2)上的通孔内径为8~1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格栅(2)上的相邻通孔间距10~1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3),多个加强筋(3)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外壳(1)的第三部分内,用于对方形的出风口外壳(1)的第三部分起支撑作用。
CN201720848784.2U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Active CN207045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8784.2U CN207045750U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8784.2U CN207045750U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45750U true CN207045750U (zh) 2018-02-27

Family

ID=61494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8784.2U Active CN207045750U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457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7500A (zh) * 2018-12-21 2021-07-23 三菱重工Rj航空公司 导风板和包括导风板的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7500A (zh) * 2018-12-21 2021-07-23 三菱重工Rj航空公司 导风板和包括导风板的系统
CN113167500B (zh) * 2018-12-21 2023-03-28 三菱重工Rj航空公司 导风板和包括导风板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0197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3478539U (zh) 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WO2022095163A1 (zh) 内外流解耦的双乘波高速吸气式飞行器及其生成方法
CN204830386U (zh) 一种带辐射状孔的布风器
CN202946180U (zh) 一种适用于地下公共交通系统的隧道通风系统
CN109250121A (zh) 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CN206944397U (zh) 一种轨顶风道与中板的连接结构
CN207045750U (zh) 一种民机客舱送风口结构
CN108561169A (zh)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隧道的组合式通风设计方法
CN103968513A (zh) 一种基于床位的局部送风系统
CN205311879U (zh) 船舶用通风装置
CN209208407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567223U (zh) 汽车驾驶室的暖风进风结构
CN206724309U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口结构
CN205418121U (zh) 适用于民用客机座舱的纤维风管送风系统
CN103982973A (zh) 一种按风量分布的通风管道系统及设计方法
CN208527643U (zh) 一种实验室通风柜导风结构及实验室通风柜
CN204786747U (zh) 一种循环风机组结构
CN209481477U (zh) 一种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循环热出风装置
CN106904851B (zh) 一种篦板梁均匀供风结构
CN205311880U (zh) 船舶机舱通风组件
CN207936236U (zh) 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
CN105202731A (zh) 机车驾驶室空气分配结构
CN106765608A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口结构
CN206692788U (zh) 一种复合丝生产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