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43268U -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43268U
CN207043268U CN201720513072.5U CN201720513072U CN207043268U CN 207043268 U CN207043268 U CN 207043268U CN 201720513072 U CN201720513072 U CN 201720513072U CN 207043268 U CN207043268 U CN 207043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ed air
cooling
outer ring
access port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130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英
朱军
宗和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uangyi Precision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uangyi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uangyi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uangyi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130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43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43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43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其包括有外圈及嵌套于所述外圈内的内圈,其中:所述外圈的内壁与所述内圈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两端封闭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部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环状的冷却液通道及环状的压缩空气通道,所述中隔板上沿周向穿设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冷却液通道和所述压缩空气通道;所述外圈的侧壁上穿设有冷却液接入口及压缩空气接入口,所述冷却液接入口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所述压缩空气接入口与所述压缩空气通道连通,所述内圈的侧壁上沿周向穿设有若干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锻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温锻行业中,为了保持模具的正常性能及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冷却方法,由工人手持喷淋装置将冷却液喷淋至待冷却的温锻模具上,以实现对温锻模具的冷却。
采用人工冷却方法,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容易造成灼伤等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研制出一种专用的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以实现冷却操作的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的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其包括有外圈及嵌套于所述外圈内的内圈,其中:所述外圈的内壁与所述内圈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两端封闭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部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环状的冷却液通道及环状的压缩空气通道,所述中隔板上沿周向穿设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冷却液通道和所述压缩空气通道;所述外圈的侧壁上穿设有冷却液接入口及压缩空气接入口,所述冷却液接入口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所述压缩空气接入口与所述压缩空气通道连通,所述内圈的侧壁上沿周向穿设有若干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圈的下周沿处形成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台阶板,所述外圈的下周沿的相应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台阶板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台阶板的宽度;所述外圈的上周沿与所述内圈的上周沿之间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宽度值等于所述下台阶板的宽度值减去所述凹槽的深度值;当所述台阶板与所述凹槽完全咬合后,所述外圈的内壁与所述内圈的外壁之间形成两端封闭的所述的容纳腔。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一体成形在所述内圈的侧壁的中部,所述中隔板的宽度等于所述密封板的宽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圈的两侧对称形成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端部穿设有安装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系统,其包括冷却液供应装置、压缩空气泵及冷却装置,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经所述冷却液接入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液通道连通,所述压缩空气泵经所述压缩空气接入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压缩空气通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系统能够实现对温锻模具的自动冷却,其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提升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述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描述,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图4图1实施例中的外圈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的外圈的立体图;
图7为图1实施例中的内圈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图1实施例中的内圈的立体图;
图10为图1实施例中的密封板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与温锻模具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10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包括外圈1、内圈2等部件。
所述内圈2嵌套于所述外圈1内。具体的,所述内圈2的下周沿处形成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台阶板21,所述外圈1的下周沿处形成有与所述台阶板21相匹配的凹槽14,所述凹槽14的深度小于所述台阶板21的宽度。
所述台阶板21与所述凹槽14完全咬合后,所述外圈1的内壁与所述内圈2 的外壁之间保持有间隙,该间隙的宽度等于所述台阶板21的宽度减去所述凹槽 14的深度。所述外圈1的上周沿与所述内圈2的上周沿之间设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板3,所述密封板3宽度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
可见,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1、所述内圈2及所述密封板3合围成一个两端封闭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高度大致等于所述外圈1的高度,所述容纳腔的宽度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2的侧壁的中部位置形成有向外水平延伸的中隔板 22,所述中隔板22的宽度等于所述密封板3的宽度。所述中隔板22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两个环状的子腔体,分别为冷却液通道a和压缩空气通道b。所述中隔板22上沿周向设有若干个连通孔24,所述连通孔24连通所述冷却液通道a 和所述压缩空气通道b。
所述外圈1的侧壁上穿设有冷却液接入口11及压缩空气接入口12,其中:所述冷却液接入口11与所述冷却液通道a连通,所述压缩空气接入口12与所述压缩空气通道b连通。
将所述冷却液接入口11与外部的冷却液供应装置连接,可以将冷却液导入至所述冷却液通道a内;将压缩空气接入口1与外部的压缩空气泵连接,则能够将压缩空气导入至所述压缩空气通道b内。压缩空气通道b内的压缩空气达到预定压力后,经所述连通孔24进入所述冷却液通道a内。
所述内圈的侧壁上沿周向穿设有若干个喷淋孔23,所述喷淋孔23与所述冷却液通道a连通。冷却液通道a中的冷却液受压后经所述喷淋孔23从冷却液通道a内喷出,以实现对待冷却温度模具的喷淋冷却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1的整体轮廓为菱形,其两侧对称形成有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的端部均穿设有安装孔13。经所述安装孔13,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与待冷却的温锻模具的固定连接。
请参考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及工作过程如下:
(1)经外圈1两端的安装孔13及吊杆d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吊挂在待冷却的温锻模具的模架上,并使得温锻模具的待冷却部件(如冲头)穿过或靠近内圈2。
(2)经软管分别将冷却液接入口11及压缩空气接入口12连接至冷却液供应装置(未图示)及压缩空气泵(未图示),构成一个完整的冷却系统。
(3)启动压缩空气泵,将压缩空气泵入压缩空气通道b内,当压缩空气开始从连通孔24有效喷出至冷却液通道a内时,启动冷却液供应装置,将冷却液导入至冷却液通道a内。
(4)冷却液通道a内的冷却液与压缩空气混合后雾化,并从内圈2内壁上的喷淋孔23喷出,以实现对温锻模的冷却。
(5)冷却完成后,首先关闭冷却液供应装置,待冷却液通道a的冷却液排出完毕后,关闭压缩空气泵。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Claims (5)

1.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外圈及嵌套于所述外圈内的内圈,其中:
所述外圈的内壁与所述内圈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两端封闭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部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环状的冷却液通道及环状的压缩空气通道,所述中隔板上沿周向穿设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冷却液通道和所述压缩空气通道;
所述外圈的侧壁上穿设有冷却液接入口及压缩空气接入口,所述冷却液接入口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所述压缩空气接入口与所述压缩空气通道连通,所述内圈的侧壁上沿周向穿设有若干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的下周沿处形成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台阶板,所述外圈的下周沿的相应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台阶板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台阶板的宽度;
所述外圈的上周沿与所述内圈的上周沿之间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宽度等于所述台阶板的宽度减去所述凹槽的深度;
当所述台阶板与所述凹槽完全咬合后,所述外圈的内壁与所述内圈的外壁之间形成两端封闭的所述的容纳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一体成形在所述内圈的侧壁的中部,所述中隔板的宽度等于所述密封板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两侧对称形成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端部穿设有安装孔。
5.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冷却液供应装置、压缩空气泵及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经所述冷却液接入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液通道连通,所述压缩空气泵经所述压缩空气接入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压缩空气通道连通。
CN201720513072.5U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Active CN207043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3072.5U CN207043268U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3072.5U CN207043268U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43268U true CN207043268U (zh) 2018-02-27

Family

ID=61491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13072.5U Active CN207043268U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432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8675A (zh) * 2017-05-09 2017-09-08 江苏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8675A (zh) * 2017-05-09 2017-09-08 江苏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43268U (zh)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CN205533096U (zh) 压缩机空气冷却填料
US20150014441A1 (en) Spraying apparatus
CN107138675A (zh) 一种用于冷却温锻模具的冷却装置
CN104047734B (zh) 航空活塞发动机起动活门及具有其的航空活塞发动机
CN208840466U (zh) 一种压铸机上的压射装置
CN204852417U (zh) 一种气冷密封装置
CN203453013U (zh) 往复式活塞压缩机四进四出锻件气缸结构
CN106954875A (zh) 一种膨化机螺杆套及膨化机
CN203865995U (zh) 升降平台车
CN208605359U (zh) 压缩机冷媒补充结构、压缩机隔板及压缩机
CN208123707U (zh) 管端密封装置
CN215061193U (zh) 一种黄油机内双通气组盖结构
CN112855248A (zh) 一种组合式掘进机外喷雾装置
CN208578918U (zh) 新防爆弹簧
CN207715768U (zh) 逃气螺栓阀结构
CN205550653U (zh) 一种喷雾喷头
CN217140860U (zh) 一种耐高温喷涂箱
CN205852403U (zh)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油气润滑机构
CN205446037U (zh) 变容气缸的滑片控制结构、变容气缸及变容压缩机
CN209258125U (zh) 具有高平稳性的负压式撒砂器
CN206325947U (zh) 反吹风水密封装置
CN106734216A (zh) 反吹风水密封装置
CN215354101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蒙皮表面喷漆的加工装置
CN209613282U (zh) 一种自封闭式高压喷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4100 No. 5 Xikang Road, Dafeng Development Zone, Yancheng City,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Chuangyi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4100 No. 79 Xikang South Road, Dafeng City, Yancheng City,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Chuangyi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26

Address after: 224100 No. 79 Xikang Road, Dafeng Development Zone, Yancheng City,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Chuangyi Precision Forg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4100 No. 5 Xikang Road, Dafeng Development Zone, Yancheng City,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Chuangyi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