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7181U - 砂光机 - Google Patents

砂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27181U
CN207027181U CN201720767361.8U CN201720767361U CN207027181U CN 207027181 U CN207027181 U CN 207027181U CN 201720767361 U CN201720767361 U CN 201720767361U CN 207027181 U CN207027181 U CN 207027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ckle member
clamping
bottom plate
drive component
sa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673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士松
钟红风
孙益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27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27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光机,包括驱动组件与可拆卸地配接于驱动组件的工作底板,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卡接件,工作底板包括与第一卡接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可相对第一卡接件运动以与第一卡接件卡接或分离;其中,当驱动组件与工作底板处于配接状态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在垂直于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相对运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阻止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向相反方向运动而分离。上述砂光机,驱动组件与工作底板可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连接,避免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向相反方向移动而相互脱离,从而使工作底板可稳固地安装于驱动组件上。

Description

砂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式电动磨削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砂光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砂光机包括圆砂机和平板砂等,其中圆砂机的输出轴驱动打磨底板作圆砂运动,即做公转加自转的规则的轨道运动,用于磨削较大量的材料。平板砂的打磨底板的回转运动被限制,因此,打磨底板作板砂运动,即只能够做公转规则的轨道运动,适用于磨削较小量的材料,例如用于精细加工或精加工。如果使用者希望拥有粗磨和细磨两种加工能力时,工作中需要准备两种工具(或底板),工作中需要更换工具(或底板)才能完成相应的工况,使得砂光工作显得繁琐和复杂。
如美国专利公告号US6132300公开一种可更换工作底板的砂光机,其利用紧固件将工作底板与砂光机主体连接并锁紧在一起。工作底板在更换过程中,需要先将紧固件拧松直至能将工作底板从主体部拆卸或分离,再替换以新的工作底板与主体配接,然后再通过紧固件将工作底板与主体连接和紧固在一起。
上述现有技术中,可更换工作底板的操作过程中引入了除了工作底板与砂光机主体以外的第三个零部件,该零部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完全与砂光机主体脱离,因此容易丢失,并且在工作底板安装过程中,需要将其再次拧紧直至紧固到位,安装过程非常繁琐、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砂光机的工作底板安装繁琐且连接不牢固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连接牢固的砂光机。
一种砂光机,包括驱动组件与可拆卸地配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底板,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卡接件,所述工作底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卡接件运动以与所述第一卡接 件卡接或分离;
其中,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相对运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阻止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工作底板处于配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向相反方向运动而分离。
上述砂光机,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在垂直于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相对运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因此驱动组件与工作底板可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连接,避免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向相反方向移动而相互脱离,从而使工作底板可稳固地安装于驱动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接面平行设置的第二卡接面,当所述工作底板与所述驱动组件处于配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接面与所述第二卡接面在互相施加的压力作用下至少部分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接主体与位于所述第一卡接主体一端并凸设于所述第一卡接主体一侧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卡接主体一侧,且自所述第一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卡接主体一侧至所述第一卡接主体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卡接主体与设于所述第二卡接主体一侧并凸设于所述第二卡接主体一侧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面形成于所述第二卡接部靠近所述第二卡接主体的一侧,且自所述第二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卡接主体一侧至所述第二卡接主体倾斜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张紧环,多个所述第一卡接件设于所述张紧环上并沿所张紧环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卡接件在所述工作底板上周向间隔设置以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张紧环的输出头本体,所述输出头本体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突出件,相邻所述突出件共同形成卡持空间,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分别从所述卡持空间的两端伸入卡持空间内,并在所述卡持空间的作用下相互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持空间包括第一卡持空间与第二卡持空间,所述第一卡持空间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时的尺寸匹配,所述第二卡持空间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卡持空间;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卡持空间时,所述第一卡接面与所述第二卡接面在所述第一卡持空间的作用下紧密接触以使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二卡持空间时,所述第二卡接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卡接件运动以相互卡接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出件包括第一段与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两个相邻所述突出件的所述第一段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卡持空间,相邻所述突出件的第二段形成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卡持空间的第二卡持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出件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自所述第二段向所述第一段逐渐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卡接件的所述第二卡接部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配合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卡接件可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面沿所述第一导向面滑动以滑入所述第一卡持空间内或从第一卡持空间内脱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接件之间还分别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卡接件与相邻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输出轴本体设有自所述突出件向靠近所述限位部一端延伸设有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可限位于所述间隙中,以使所述张紧环嵌套于所述输出轴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砂光机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输出头本体与所述张紧环之间,用于为所述第一卡接面提供施加于所述第二卡接面上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砂光机带板砂底板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砂光机带圆砂底板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的砂光机带圆砂底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张紧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输出头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圆砂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圆砂底板与驱动组件准备连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圆砂底板与驱动组件准备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9为沿图8中A1-A1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0至图14分别为沿图8中A2-A2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分别表示圆砂底板连接于输出头本体时的状态变化;
图15是图1中砂光机主体与板砂底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为第二实施例的砂光机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砂光机中释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砂光机中释放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9为图16所示的砂光机处于工作底板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6所示的砂光机处于工作底板拆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1为图16所示的砂光机处于工作底板拆卸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22为第三实施例的砂光机中释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所示的砂光机中释放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4为图22所示的释放组件处于工作底板安装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5为图22所示的释放组件处于工作底板拆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6为第四实施例的砂光机中释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所示的砂光机中释放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8为图26所示的砂光机中释放组件处于工作底板安装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9为图26所示的砂光机中释放组件处于工作底板拆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砂光机处于工作模式的主视方向剖视图;
图31为图30中砂光机处于拆装模式的主视方向剖视图;
图32为图30中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3为图30中圆砂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4为图30中圆砂底板与驱动组件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35至图39为沿图34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分别表示圆砂底板连接 于输出头本体时的状态变化;
图4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砂光机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砂光机圆砂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2是图40的驱动组件与圆砂底板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43是图42中C1-C1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4是图43中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5至图50为图42中C2-C2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分别表示圆砂底板连接于输出头本体时的状态变化。
图5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砂光机的主视方向剖视图。
图5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砂光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3是图52中驱动组件装配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4是图52中砂光机主体与板砂底板的装配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55是图52中圆砂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6是图52中砂光机主体与板砂底板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57是图56中D-D方向砂光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58是图56中D-D方向的砂光机安装到位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59是图56中砂光机板砂底板安装到位的立体示意图。
图6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砂光机的主视方向剖视图;
图61为第十实施例的砂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2为图61所示的砂光机未安装工作头的剖视图;
图63为图61所示的砂光机的工作底板处于固接状态且触发件抵持启动开关时的剖视图;
图64为图61所示的砂光机当工作底板处于固接状态且触发件未抵持启动开关时的剖视图;
图65为图61所示的砂光机的解锁结构处于锁定位置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 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构思是,砂光机上可择一地连接工作底板,例如板砂底板或者圆砂底板,从而使得砂光机连接板砂底时可作板砂运动,砂光机连接圆砂底板时可作圆砂运动。砂光机上提供有连接并驱动圆砂底板或板砂底板的驱动组件,板砂底板或圆砂底板可择一地与该驱动组件配接或分离。驱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件,板砂底板及圆砂底板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卡接件对应的第二卡接件。当第二卡接件与第一卡接件配接,能阻止对应的工作底板从驱动组件上分离,当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脱开配接,允许对应的工作底板从输出头上分离。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仅需通过更换不同的工作底板,就能在不同功能或工作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就可在不同磨削工况例如板砂和圆砂之间进行切换,并且更换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而不必要同时提供不同功能的砂光机以应对不同的功况需求。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至图2,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可替换工作底板的砂光机100,其中图1示出了砂光机连接板砂底板6,可作板砂运动;图2示出了砂光机连接圆砂底砂4,可作圆砂运动。砂光机100包括机壳110,连接于机壳110且向一侧 横向延伸的主手柄102,相对主手柄102向另一侧横向延伸的辅助手柄103,主手柄102设置有控制马达启动的开关扳机105。
参照图2、图3所示,砂光机100上连接圆砂底板4;砂光机100包括机身1,释放组件2以及驱动组件3。其中机身1包括设置于壳体110的马达,马达具有竖向延伸的马达轴11,相对机壳110固定的定位座13,套设于马达轴11上的风扇14,以及围绕风扇14设置的风扇外罩15。其中风扇14与马达轴11通过紧固件48配接以使能在马达轴11旋转时随之旋转,风扇14具有一个提供旋转的偏心输出端141;风扇外罩15上远离马达的一端设置有刹车环16。砂光机100还包括与机壳110可拆卸连接的侧盖板17,侧盖板17上设置有若干出风口,用于排出由风扇14驱动产生的冷却气流,侧盖板17与机壳110之间设置有横向延伸的槽口112(参照图1或图2);主体部分1上以马达轴11为中心的四个对角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摆动脚12。本实施例中的马达轴11即是将马达旋转运动传递至驱动组件3的输出轴,驱动组件3能够绕马达轴11轴线进行公转,又能够绕偏心轴线作自转;因此在砂光机110在圆砂运动的工作过程中,驱动组件3绕马达轴11轴线和偏心轴线旋转。
驱动组件3包括输出头本体36与驱动安装部,输出头本体36与输出轴配接,驱动安装部连接于输出头本体36靠近机身1的一侧。
释放组件2可操作地带动驱动安装部相对于输出头本体36移动,以使驱动安装部在安装状态与拆卸状态之间切换。在安装状态时工作底板能够与驱动安装部配接,在拆卸状态时工作底板能够在与驱动安装部脱开而分离。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安装部相对输出头本体36轴向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安装部可相对输出头本体36枢转运动,或相对输出轴本体36径向运动。
进一步地,释放组件2包括传动件,以及与传动件配接的控制件。传动件设置于控制件与驱动安装部之间,并可在控制件的驱动下带动驱动安装部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释放组件2包括减磨片21,以及固定设置于主体部分1的若干个导向件28。控制件为解锁环22,位于减磨片21的下方,传动件为相对解锁环22活动设置的凸轮件23,其中导向件28上分别提供有导向柱25,导向柱 25上套设有弹簧24,导向柱25的自由端与凸轮件23的配接部23a活动连接,从而使得配接部23a能克服弹簧24作用力相对导向柱25沿导向柱延伸方向产生位移。其中解锁环22大致为一个环形件,解锁环22的侧壁上设置有操作部22a,操作部22a延伸出槽口112便于操作者手动控制,并且操作部22a能在槽口112的长度范围内移动,以使得能带动解锁环22可以在拆装模式与工作模式间进行位置转换。解锁环22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斜凸部22b。凸轮件23上对应地设置有若干个与斜凸部22b配接的斜槽23b。
砂光机100正常工作状态时,斜凸部22b与斜槽23b啮合配接,当需要更换工作底板时,通过操作部22a控制解锁环22相对凸轮件23转过一个角度,此时斜凸部22b会沿着斜槽23b的斜坡上爬,至使凸轮件23克服弹簧24作用力相对导向柱25沿马达轴11轴向向下产生位移,即向远离马达轴11方向移动。由于解锁环22与凸轮件23之间采用的是凸轮面配合,即相当于保持机构,当凸轮件23轴向移动推动驱动安装部相对输出头本体36移动至解锁位置时,该解锁位置能够被自动地保持,从而方便底板4、6的拆卸及安装。
驱动组件3包括与偏心输出端141配接的轴承32,与轴承32紧配的输出头本体36,相对输出头本体36沿马达轴11轴向活动设置的驱动安装部,以及通过螺钉39与输出头本体36固定连接的盖板33,其中驱动安装部位于盖板33与输出头本体36之间;本实施例的工作底板为圆砂底板4,驱动安装部设置成环状的张紧环34,张紧环34与输出头本体36之间沿张紧环34圆周方向分布有若干个弹性件35,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5采用的是压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用其它弹性材料进行替换。驱动组件3通过紧固件48固定连接于马达轴11的端部,驱动组件3实质上是将马达的运动传递至工作底板的传动装置。
如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卡接件341,圆砂底板4包括与第一卡接件341对应设置的第二卡接件42,第二卡接件42可相对第一卡接件341运动以与第一卡接件341卡接或分离。
其中,请参阅图13与图14,当驱动组件3与圆砂底板4处于配接状态时,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接件42在垂直于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接件42相对运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阻止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 接件42向相反方向运动而分离。
如此,驱动组件3与圆砂底板4可通过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接件42连接,避免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接件42向相反方向移动而相互脱离,从而使圆砂底板4可稳固地安装于驱动组件3上。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4与图6,第一卡接件341包括第一卡接面3414a,第二卡接件42包括与第一卡接面3414a平行设置的第二卡接面4242。当圆砂底板4与驱动组件3处于配接状态时,第一卡接面3414a对第二卡接面4242施加压力而与第二卡接面4242在相互施加的压力作用下至少部分重叠,从而使第二卡接件42在第一卡接件341的阻止下无法向下运动而脱离第一卡接件341,从而使第二卡接件42与第一卡接件341卡接。
更具体地,如图10、图11所示,第一卡接件341包括第一卡接主体3412与位于第一卡接主体3412一端并凸设于第一卡接主体3412一侧的第一卡接部3414,第一卡接面3414a形成于第一卡接部3414靠近第一卡接主体3412一侧,且自第一卡接部3414远离第一卡接主体3412一侧至第一卡接主体3412倾斜延伸。
第二卡接件42包括第二卡接主体422与位于第二卡接主体422一侧并凸设于第二卡接主体422一侧的第二卡接部424,第二卡接面4242形成于第二卡接部424靠近第二卡接主体422的一侧,且自第二卡接部424远离第二卡接主体422一侧向第二卡接主体422倾斜延伸。
如此,第二卡接面4242可沿第一卡接面3414a滑动而最终与第一卡接面3414a重叠。当圆砂底板4受到重力作用及外界拉力作用时,第一卡接件341可对通过第一卡接面3414a对第二卡接件42施加与重力及外界拉力方向相反的力,从而避免圆砂底板4脱离驱动组件3。
如图4及图6所示,张紧环34大致为环状体,多个第一卡接件341设于张紧环34的内侧端面上并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卡接件42在圆砂底板4周向间隔设置以与第一卡接件341对应。如此,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接件42一一对应以相互卡接。
如图5所示,输出头本体36大致为外径比张紧环34略大的环状体以套设 于张紧环34。输出头本体36上沿周向均匀地间隔设有多个突出件362,相邻突出件362共同形成卡持空间3622。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接件42从卡持空间3622的两端伸入卡持空间3622内而共同位于卡持空间3622内,以在卡持空间3622的作用下相互卡接,而避免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接件42相互远离。
具体地,如图6、图10及图11所示,卡持空间3622包括第一卡持空间与第二卡持空间,第一卡持空间的尺寸与第一卡接件341和第二卡接件42卡接时的尺寸匹配,第二卡持空间的尺寸大于第一卡持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突出件362包括第一段与尺寸小于第一段的第二段,两个相邻突出件362的第一段共同形成第一卡持空间,相邻突出件362的第二段形成尺寸大于第一卡持空间的第二卡持空间。
如此,当第一卡接部3414与第二卡接部424均位于第一卡持空间时,第一卡接面3414a与第二卡接面4242在第一卡持空间的作用下紧密接触以使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接件42相互卡接。当第一卡接部3414a与第二卡接部424均位于第二卡持空间时,由于第二卡持空间的尺寸较大,因此使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卡接件42具有一定活动空间,第二卡接件42可相对第一卡接件341运动以相互卡接或分离。
进一步地,突出件362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还设有第一导向面362a,第一导向面362a自第二段向第一段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第二卡接件42的第二卡接部424设有可与第一导向面362a配合的第二导向面4244,第二卡接件42可通过第二导向面4244沿第一导向面362a滑动以滑入第一卡持空间内或从第一卡持空间内脱出,以与第一卡接件341卡接或分离。
请继续参阅图4及图5,张紧环34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卡接件341之间还分别设置有限位部343,限位部343与卡接部341之间形成有间隙L1,其中卡扣部342分别位于第一卡接件341上远离间隙L1的一侧。
输出轴本体36设有自突出件362向靠近限位部343一端延伸设有凸台部363,相邻凸台部363由环形壁364相连接。其中,凸台部363的延伸宽度略小于间隙L1,以至于当张紧环34与输出头本体36配接时,凸台部363可限位于间隙L1中,从而允许张紧环34嵌套于输出头本体36上,张紧环34以凸台部 363为导向克服弹性件35的作用力相对输出头本体36产生沿马达轴11方向的位移。也就是说,张紧环34能相对输出头本体36在竖直方向上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位于突出件362内侧的输出头本体36上设置有环形凸台365,环形凸台365的外围面设置成具有锥度的凸台锥面368。
参照图6所示,输出轴本体36设有第一扭矩传递部40,圆砂底板4设有中心圆槽47,围绕中心圆槽47设置有圆盘面41,以及在圆盘面41与中心圆槽47之间设置配接区域,包括设置在圆盘面41内侧壁上沿周向分布并环绕第二卡接件42的第二扭矩传递部40,第二扭矩传递部40与与输出头本体36的第一扭矩传递部361配合以阻止圆砂底板4相对输出轴本体36转动。具体地,用于当圆砂底板4安装于驱动组件3时,第二扭矩传递部40与输出头本体36的第一扭矩传递部361啮合配接,通过这样的配接关系,在马达旋转过程中输出头本体36将其扭矩传递至圆砂底板4。第二卡接件42的内侧沿周向均布有沿马达轴11轴向延伸的轴向锥面49,用于当圆砂底板4与输出头本体36配接时,轴向锥面49与凸台锥面369之间无间隙契合,并且轴向锥面49位于凸台锥面369的外侧。圆砂底板4与输出头本体36之间这样的无间隙配接使得两者之间无论轴向还是径向契合度都非常高。
进一步参照图7至图9,当圆砂底板4与输出头本体36配接时,轴向锥面49与凸台锥面369至少部分完全贴合,因此在圆砂底板4在第一卡接件341的轴向吊紧力的作用下,可以很好的去除圆砂底板4与输出头本体36的轴向和径向间隙。使得两者在旋转时基本保持同轴且同步性好,减少两者之间由于间隙而导致的不同步产生额外的能量损耗,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如图10至图14所示,砂光机100正常工作状态时,在弹性件35的弹性作用力下,张紧环34被支撑于初始位置,即第一位置,此时,斜凸部22b与斜槽23b啮合配接,张紧环34上的第一卡接件341与圆砂底板4上的第二卡接件42均伸入卡持空间3622的第一卡持空间内,且第一卡接件341通过第一卡接面3414抵持于第二卡接件42上的第二卡接面4242而卡接第二卡接件42。当需要更换圆砂底板4时,通过操作部22a控制解锁环22带动凸轮件23移动,凸轮件23移动过程中克服弹簧24作用力沿马达轴11轴向产生靠近输出头本体36 的位移,至使张紧环34克服弹性件35作用移动至解锁位置,即第二位置,此弹性件35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卡接件341从第一卡持空间方向进入第二卡持空间,此时,与输出头本体36配接的圆砂底板4被允许与输出头本体36分离,第二卡接件42的第二导向面4244可与突出件362上的第一导向面362a相对滑动从第一卡持空间滑动至第二卡持空间,最终使圆砂底板4与输出头本体36分离。再替换另一工作底板,如将板砂底板与输出头本体36配接,然后通过操作部22a控制解锁环22相对凸轮件23反向转过一个角度后,凸轮件23在弹簧24的复位作用力下向上移动复位,再次与斜槽23b啮合配接,此时张紧环34在弹性件35的作用力下回复至初始位置,第一卡接件341与第二第二卡接件42再次共同伸入第一卡持空间中,张紧环34上的第一卡接件341通过第一卡接面3414抵持于第二卡接件42上的第二卡接面4242而再次卡接第二卡接件42,从而将板砂底板锁定于输出头本体36。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反之,只要将解锁环22沿槽口112移动至拆装模式,凸轮件23下压张紧环34使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即使得张紧环34产生向下的位移,此时圆砂底板4可以被操作向下移动。
参照图15所示,板砂底板6上设置与有圆砂底板结构相似的配接区域,当需要替换安装板砂底板6时,可以参照圆砂底板4的安装方式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板砂底板6的第二卡接件42的外侧设置有与主体部分1上的摆动脚12相对应的板砂连接部62,因此当板砂底板6与输出头本体36配接时,板砂连接部62与摆动脚12啮合配接,从而使砂光机处于板砂工作模式中,摆动脚12对板砂底板6起限定作用。本实施例中,板砂连接部62大致设置成柱状体,其中柱状体的中心凸伸出具有球面的直径略小的圆柱,用于与设置于主体部分1摆动脚12的中心圆槽配接。此外,中心圆柱的球面可以替换成锥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板砂连接部62和摆动脚12不限于柱状,可以设置成其它形状以实现配接时实现稳定的传动。由此,砂光机100可具备圆砂和板砂两种不同的功能,而不需要准备两种工具,且工作底板安装及拆卸操作均十分方便。综上所述,安装工作底板时,使第一卡接件341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将工作底板4,6相对驱动组件3沿马达轴11轴向移动至配接位置;使第一卡接 件341由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第一卡接件341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由至少部分设置于机壳110外部的解锁环22驱动控制。工作底板4,6拆卸时,先使第一卡接件341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再将工作底板4,6相对驱动组件3轴向分离,第一卡接件341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由解锁环22驱动控制。
工作底板4,6与驱动组件3的这种结构设置方式,使得工作底板本身及驱动组件自带有起连接功能的部件,省去了需要额外的第三个零部件,例如螺钉等紧固件将两者进行固定或紧配,从而操作界面简洁、拆装或更换工作底板更方便、快速。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6、图17及图18,本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其中相同的结构以统一的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中,释放组件的控制件的一端与机身1的机壳110铰接,且以其与机壳110的铰接点111为转动中心相对机壳110转动,控制件为解锁扳手222,传动件为下压环223,驱动安装部为张紧环34。
具体地,环状的下压环223套设于机壳110,其一端与解锁扳手222通过销轴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可抵持于驱动组件3的张紧环34。该下压环223以其与解锁扳手222的连接点2231为支点在解锁扳手222的带动下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动,以驱动驱动组件3的张紧环34沿输出轴轴向移动。
解锁扳手222开设有腰形孔2221,下压环223包括卡设于腰形孔2221的安装柱2232,安装柱2232可在腰形孔2221内移动,从而使下压环223与解锁扳手222可转动连接,同时允许下压环223沿输出轴的轴向移动。
具体地,解锁扳手222包括安装部2222及设于安装部2222一端并与安装部2222呈一定角度连接的锁紧部2224。安装部2222远离锁紧部2224的一端与机壳110铰接,解锁扳手222以安装部2222与机壳110的铰接点111为转动中心转动。腰形孔2221设置于安装部2222上,腰形孔2221沿安装部2222相对于锁紧部2224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安装部2222上。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22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旋臂(图未标),机壳110 穿过两个旋臂之间。两个旋臂一端共同固接于锁紧部2224,另一端开设有安装孔以分别与机壳110通过销轴可转动连接。腰形孔2221设置于旋臂的中部。进一步地,旋臂的中部设有凸耳,腰形孔2221开设于该凸耳上。
下压环223大致呈环状结构,其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臂。两个连接臂向解锁扳手222方向延伸,且两者与解锁扳手222连接的一端分别凸出设置安装柱2232。安装柱2232卡设于腰形孔2221内并可在腰形孔2221内移动,从而使下压环223可转动地连接于解锁扳手222内,并可在解锁扳手222转动时在腰形孔2221的限制下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且不干涉解锁扳手222的转动。
砂光机还包括能够将驱动安装部保持在拆卸状态的保持机构,通过保持机构,张紧环34能够被保持于解锁位置,即第二位置上。保持机构包括连接于锁紧部2224的锁定件2226,以及设置于机壳110的卡持件123。其中锁定件2226可在解锁扳手222的带动下向靠近驱动组件3的方向转动并卡持于机壳110的卡持件123,以阻挡解锁扳手222向机壳110方向回复。如此,当解锁扳手222向靠近驱动组件3方向转动直至工作底板可脱离驱动组件3时,解锁扳手222由于锁定件2226的阻挡而锁定,从而使操作者可方便地更换工作底板而无需担心解锁扳手222向机壳110方向回复。
如图18及图19所示,具体地,卡持件123设置于砂光机100的机壳110内靠近锁件件2226的位置;锁定件2226包括锁定件本体2226a与设置于锁定件本体2226a的第一锁定部2226b。锁定件本体2226a远离第一锁定部2226b的一端与解锁扳手222的锁紧部2224通过销轴连接,从而跟随解锁扳手222转动。第一锁定部2226b远离锁定件本体2226a的一端可抵持于卡持件123,以锁定解锁扳手222。
进一步地,锁定件2226还包括第二锁定部2226c,该第二锁定部2226c设于锁定件本体2226a设有第一锁定部2226b一端,并与第一锁定部2226b间隔设置。卡持件123可伸入第一锁定部2226b与第二锁定部2226c之间,当锁定件2226跟随解锁扳手222转动时,卡持件123可在第一锁定部2226b与第二锁定部2226c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移动,即,卡持件123从第一锁定部2226b的靠 近第二锁定部2226c一侧的底部移动至第一锁定部2226b的顶端,而与第一锁定部2226b抵持。第二锁定部2226c远离第一锁定部2226b的一侧抵持于解锁扳手222的内壁,从而阻挡解锁扳手222向远离驱动组件3的方向转动。当需要解锁扳手222转动而使下压环223向远离驱动组件3方向移动时,操作者可手动按压锁定件2226使锁定件2226脱离卡持件123,从而解除解锁扳手222的锁定状态。而在没有外力作用时,解锁扳手222由于锁定件2226抵持于卡持件123而保持在预定位置。
如图19至图21所示,当需要更换工作底板时,解锁扳手222以其与机壳110的铰接点111为转动中心靠近驱动组件50的方向下压转动时,可带动下压环223向靠近驱动组件3的第一卡接件341方向移动,下压环223进而推动张紧环34的第一卡接件341向第二卡接件42方向移动,至使张紧环34克服弹性件35作用移动至解锁位置,即第二位置,此弹性件35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与输出头本体36配接的工作底板,如圆砂底板4被允许与输出头本体36分离。并且此时,锁定件2226在解锁扳手222的带动下旋转而抵持于卡持件123,避免解锁扳手222在工作底板的更换过程中回复。
在操作人员替换工作底板之后,可按压锁定件2226以使锁定件2226脱离卡持件123,进而向远离驱动组件3的方向转动解锁扳手222,从而使第一卡接件341向远离第二卡接件42方向移动,此时张紧环34在弹性件35的作用力下回复至初始位置,从而将工作底板锁定于输出头本体36。
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工具100,操作者可转动解锁扳手222而依次带动下压环223、驱动组件3在机壳110的轴线方向移动,使驱动组件3在安装状态与拆卸状态之间切换,最终使工作底板可脱离驱动组件3而完成工作底板的更换。并且,保持机构可避免解锁扳手222在工作底板更换过程中向机壳110方向回复,从而使操作者可方便从容地完成工作底板的更换。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3、图22及图23所示,本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其中相同的结构以统一的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件一端与机壳110铰接,且以其与机壳110的铰接点2241为转动中心转动。
具体地,释放组件的控制件为解锁压杆224,传动件为下压环225。环状的下压环225套设于机壳110,其一端与解锁压杆224通过销轴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可抵持于驱动组件3。该下压环225以其与解锁压杆224的连接点2251为支点在解锁压杆224的带动下沿轴线方向移动以驱动张紧环34移动。
解锁压杆224开设有腰形孔224a,下压环225包括卡设于腰形孔224a的安装柱2252,安装柱2252可在腰形孔224a内移动,从而使下压环225与解锁压杆224可转动连接,同时允许下压环225沿轴线方向移动。
砂光机100还包括用于将张紧环34驱动至解锁位置即第二位置上的操作件,以及将张紧环34保持于第二位置上的保持机构。操作件与解锁压杆224配接,并可操作地驱动解锁压杆224运动。具体地,操作件包括安装于解锁压杆224的拨钮组件2242,解锁压杆224可在拨钮组件2242的带动下相对机壳110转动,并在保持机构的限位下定位。如此,当解锁压杆224向靠近驱动组件50方向转动直至工作底板可脱离驱动组件3时,解锁压杆224由于拨钮组件2242的限位而锁定,从而使操作者可方便地更换工作底板而无需担心解锁压杆224向机壳110方向回复。
具体地,拨钮组件2242包括拨钮2242a、拨钮支撑轴2242b及设于拨钮2242a上的拨钮销2242c。拨钮2242a一端穿过拨钮支撑轴2242b且绕拨钮支撑轴2242b的中心轴线转动,并带动位于中心轴线一侧的拨钮销2242c绕上述中心轴线转动。解锁压杆224开设有滑槽,拨钮销2242c插设于滑槽中并在转动过程中沿滑槽滑动。由于拨钮销2242c位于上述中心轴线一侧,因此拨钮销2242c的转动可带动解锁压杆224以铰接点2241为转动中心转动。本实施例的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壳110的阻挡件(未图示),当拨钮2242a转动至与阻挡件相抵接的位置,张紧环34保持于第二位置上。
如图3、图24及图25所示,当控制拨钮2242a向一方向转动时,可带动解锁压杆224以其与机壳110的铰接点2241为转动中心转动,进而带动下压环225向靠近驱动组件3方向移动,下压环225进而推动张紧环34的第一卡接件341向第二卡接件42方向移动,至使张紧环34克服弹性件35作用移动至解锁位置,即第二位置,此时弹性件35处于压缩状态,与输出头本体36配接的工作底板, 如圆砂底板4被允许与输出头本体36分离。在操作人员替换工作底板之后,控制拨钮2242向另一方向转动回复,进而使下压环224向远离驱动组件3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卡接件341向远离第二卡接件42方向移动,此时张紧环34在弹性件35的作用力下回复至初始位置,从而将工作底板锁定于输出头本体36。
上述第三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操作者手动转动拨钮2242a而带动解锁压杆224转动,进而带动下压环225、驱动盘安装结构30在机壳110的轴线方向移动,使驱动组件3在安装状态与拆卸状态之间切换,最终使工作底板可脱离驱动组件3而完成工作底板的更换。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26、图27所示,本实施例是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其中相同的结构以统一的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驱动解锁压杆224绕铰接点2241转动,操作件为凸轮扳手228,与凸轮扳手228连接的连杆227将凸轮扳手228的转动转换为连杆227的轴向运动。其中凸轮扳手228通过枢轴228c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机壳(未图示),凸轮扳手228包括操作部228a以及凸轮部228b。连杆227设有与凸轮部228b配接的第一配接端227a以及与解锁压杆224配接的第二配接端227b。其中连杆227竖直地设置于机壳内,连杆227第一配接部227a与设置于机壳外部的凸轮扳手228抵接,第二配接端227b与解锁压杆224的槽口224b啮合配接。连杆227设置于凸轮扳手228与解锁压杆224之间,使得凸轮扳手228的转动通过连杆227转换为解锁压杆224的转动。
如图28所示,只需要通过操作部228a控制凸轮扳手228绕枢轴228c相对机壳转动,通过连杆227就能驱动解锁压杆224绕铰接点2241转动,从而带动下压环225沿轴向移动,下压环225驱动张紧环34克服弹性件35作用在初始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轴向移动。
由于解锁压杆224的腰形槽224a设置于铰接点2241与槽口224b大致中间位置,通过槽口224b与连杆227配接的解锁压杆224在枢转时,啮合于腰形槽224a的连接点2251带动下压环225能相对稳定地沿轴向移动。
当凸轮扳手228的操作部228a处于第一位置,凸轮部228b的凸轮面离枢 轴228c最近,连杆227在弹性件(未图示)的作用下处于高位,此时解锁压杆224、下压环225及张紧环34均处于初始位置。如图29所示,当凸轮扳手228的操作部228a绕枢轴228c枢转至第二位置,凸轮部228b的凸轮面离枢轴228c最远,连杆227克服弹性件(未图示)作用力被下压至低位,连杆227的轴向移动驱动解锁压杆224相对机壳转动,从而推动下压环225沿轴向移动使张紧环移动至解锁位置,即第二位置。
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30至图32所示,本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其中相同的结构以统一的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8用于与圆砂底板和板砂底板择一配接,以分别进行圆砂工作模式或板砂工作模式,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采用圆砂底板4’进行说明。
驱动组件8包括输出头本体86,以及活动的设置于输出头本体86上的张紧件,即第一卡接件84;具体地,第一卡接件84的数量包括若干个,分别沿输出头本体86圆周方向分布。不同之处在于,输出头本体86上对应第一卡接件84分别设置安装座88,第一卡接件84通过旋转销85枢转地连接于安装座88,另外第一卡接件84与安装座88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具体为弹簧83,弹簧83的一端抵接安装座88,以另一端抵接第一卡接件84从而使得第一卡接件84在弹簧83作用力下保持于初始位置。第一卡接件84上设置有卡勾部84a,以及与凸轮件23可选择的抵接的作用部84b,当第一卡接件84处于初始位置时卡勾部84a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卡勾部84a与工作底板、例如圆砂底板4’的卡接部43’配合锁定,以阻止圆砂底板4’与驱动组件8上分离或从驱动组件拆卸。驱动组件8通过紧固件48连接于马达轴11,输出头本体86通过轴承82可旋转地连接于偏心输出部141。第一卡接件84的作用部84b在凸轮件23的下压作用下绕旋转销85枢转,以使得卡勾部84a与圆砂底板4’的第二卡接件脱开锁定,从而允许圆砂底板4’从驱动组件8上分离或拆卸。
参照图33所示,圆砂底板4’设有中心圆槽47’,围绕中心圆槽47’设置有扭力传递部40’,用于与输出头本体86上的扭力传递部(图中未示出)配接用于将驱动组件8的运动传递至圆砂底板4’。扭力传递部40’与中心圆槽47’之间设 置一个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内侧围面设置成轴向锥面49’。圆盘面41’为围绕中心圆槽设置并远离扭力传递部40’的环形面,圆盘面41’与扭力传递部40’之间形成凹槽45,圆盘面41’靠近中心圆槽47’的一侧面上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卡接件42’,第二卡接件42’具有设置成斜坡的导向部44’以及卡接部43’,其中卡接部43’与凹槽45之间形成槽口46,用于提供给第一卡接件84的卡勾部84a沿导向部44’进入槽口46后与卡接部43’卡接,从而将圆砂底板4’锁定于输出头本体86上。
参照图34、图35所示,输出头本体86的底端设置有凹槽89,凹槽89的内侧壁设置成锥面368’,用于当工作底板包括圆砂底板4’、板砂底板与输出头本体86配接时,环形凸台365的轴向锥面49’与锥面368’之间无间隙配接使得两者之间无论轴向还是径向契合度都非常高。
参照图34至图38所示,当需要将圆砂底板4’安装于砂光机主体部分1的驱动组件8时,先将圆砂底板4’的中心圆槽与输出头本体86的轴承82初步对准后将圆砂底板4’靠近输出头本体86。在操作者沿马达轴方向的推力作用力下,使第一卡接件84的作用部84b与第二卡接件42’的导向部44’抵接,此时第一卡接件84压缩弹簧83并绕旋转销85沿箭头R所示方向枢转,同时卡勾部84a沿着导向部44’滑动而进入凹槽45。卡勾部84a最终进入槽口46与卡接部43’卡接而使圆砂底板4’与驱动组件8的配接或锁定在一起,此时弹簧83由压缩状态回复至初始状态,并且在弹簧83的弹性作用力下,圆砂底板4’与驱动组件8的配接或锁定被保持。
参照图39所示,当需要将圆砂底板4’从驱动组件8上分离或拆卸,只要通过控制控制件的操作部(图中未示出),使凸轮件23沿马达轴方向R1产生位移而下压第一卡接件84,此时弹簧83被压缩,作用部84b而绕旋转销85沿箭头R1所示方向枢转至与圆砂底板4’的卡接部43’脱开卡接,从而允许圆砂底板4’从驱动组件8上分离或拆卸。
综上所述,安装工作底板时,包括圆砂底板4’和板砂底板,将工作底板相对驱动组件8沿马达轴11轴向移动至配接位置,使得第一卡接件84在工作底板的轴向作用力下克服弹簧83作用力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当第二卡接 件与第一卡接件84实现轴向卡接时,第一卡接件84在弹簧83作用力下自动地由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工作底板相对驱动组件8实现了锁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84绕旋转销85作枢转运动。拆卸工作底板时,使第一卡接件84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再将工作底板与驱动组件8轴向分离,第一卡接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由控制件22驱动控制。
第六实施例
参照图40所示,本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其中相同的结构以统一的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9用于与圆砂底板和板砂底板择一配接,以分别进行圆砂工作模式或板砂工作模式,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采用圆砂底板进行说明。驱动组件9包括输出头本体95,相对输出头本体95活动设置的解锁环93,套设于解锁环93上的挡圈94,与输出头本体95紧固配合的轴承92,以及位于轴承92一侧的轴承挡圈91。其中挡圈94设置成具有弹性的环形件,解锁环93能沿马达轴11轴向相对输出头本体95产生位移。解锁环93包括若干个向输出头本体95方向延伸的支脚93a,支脚93a沿解锁环93圆向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支脚93a上设置有斜坡931和连接斜坡931的凹槽932,正常状况下,挡圈94啮合于支脚93a的凹槽932内。当解锁环93受凸轮件23的下压作用时向靠近输出头本体95方向产生轴向位移时,挡圈94沿着支脚93a的斜坡931滑动的同时挡圈94的直径发生形变而产生径向位移。输出头本体95大致为环状体,其包括环形面95a以及凸出于环形面的凸台951,凸台951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分布的抵靠件953,抵靠件953径向向外延伸并与环形面95a之间形成的凹槽955,通常状况下,挡圈94啮合于凹槽955内,抵靠件953为挡圈94提供轴向限位。凸台951上间隔设置有通道954、通道956,其中通道956用于收容解锁环的支脚93a。通道956设有抵靠壁958。
参照图41所示,圆砂底板4a同样具有圆盘面41’以及中心圆槽47,圆盘面41’与中心圆槽47之间的区域形成有低于圆盘面41’的凹槽45’,凹槽45’内设置若干个沿周向分布的第二卡接件42a,第二卡接件42a具有沿坚直方向延伸并且延伸高度超出圆盘面41’的自由末端。第二卡接件42a的自由末端设有倾斜的导向部44a,与导向部44a连接的过渡部44b,以及与过渡部44b连接并且倾斜方 向与导向部44a相反的卡接部44c,另外导向部44a两侧分别设有直立式的传动部44d(图中仅示出一个)。第二卡接件42a相互背对的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与通道956抵靠壁954抵接的配接面492。
参照图42至图44,圆砂底板4a与驱动组件9处于配接状态时,啮合于输出头本体95凹槽955的挡圈94与圆砂底板4a第二卡接件42a的卡接部44c抵接,此时圆砂底板4a在挡圈94的弹性力作用下,能去除圆砂底板4a与输出头本体95之间的轴向间隙。第二卡接件42a的配接面492与通道956的抵靠壁958过盈配合从而消除圆砂底板4a与驱动组件9的径向间隙。同时圆砂底板4a的凹槽45’顶面与输出头本体95的底面抵接同样很好了消除了圆砂底板4a与输出头本体95之间的轴向间隙。从而保证在了圆砂底板4a与输出头本体95在旋转时基本保持同轴且同步性好,减少两者之间由于间隙而导致的不同步产生额外的能量损耗,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参照图45至图48,当需要将圆砂底板4a安装于砂光机主体部分1的驱动组件9时,先将圆砂底板4a的中心圆槽47与输出头本体95的轴承92初步对准后将圆砂底板4a靠近输出头本体95。在操作者沿马达轴11方向的推力作用力下,使第二卡接件42a从通道952底部入口进入通道952中,当导向部44a与挡圈94抵接并随着第二卡接件42a的进一步推进,挡圈94与导向部44a相互抵接且在导向面44a上滑动,同时挡圈94产生径向形变,从而允许第二卡接件42a进一步进入通道952;当第二卡接件42a完全进入通道952,挡圈94沿着导向部44a滑向过渡部44b,再由过渡部44b滑动至卡接部44c,此时挡圈94由形变状态回复至初始状态,最后与卡接部44c弹性卡接,从而将圆砂底板4a配接或锁定于驱动组件9上。而此时第二卡接件42a的传动部44d分别与通道954的侧壁配合用于在驱动组件9旋转时传递扭矩。
进一步参照图49、图50所示,当需要将圆砂底板4a从驱动组件9上分离或拆卸,只要通过控制件的操作部(图中未示出),使凸轮件23沿马达轴方向产生位移而下压控制件93,此时控制件93的斜坡931开始与挡圈94抵接并且沿着斜坡931滑动,同时挡圈94产生径向形变。当挡圈94沿着斜坡931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卡接件42a的卡接部44c与挡圈94脱开了卡接,从而允许 圆砂底板4a从驱动组件9上分离或拆卸。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挡圈94即为第一卡接件。安装工作底板时,包括圆砂底板4a和板砂底板,将工作底板相对驱动组件9沿马达轴11轴向移动,使得挡圈94在工作底板的轴向作用力下产生径向弹性变形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允许第二卡接件42a进一步轴向移动至配接位置,第一卡接件94即恢复形变,由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对第二卡接件42a实现卡接,从而使工作底板相对驱动组件9实现了锁定。拆卸工作底板时,使第一卡接件94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再将工作底板与驱动组件9轴向分离,第一卡接件94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由控制件22驱动控制。
第七实施例
参照图51所示,本实施例由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因此相同的结构以同一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工作底板包括底板主体,以及设置于底板主体的第二卡接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将挡圈94’作为第二卡接件设置在工作底板上,例如圆砂底板或者板砂底板,本实施例中挡圈94’收容于圆砂底板4b的接收部并且可以产生径向运动。驱动组件9’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一卡接件960,第一卡接件960具有导向部962,卡接部964,以及连接导向部962与卡接部964的过渡部963;其中导向部962和卡接部964分别为倾斜方向相反的坡面。圆砂底板4b上设置有凹槽45’。
当圆砂底板4b与驱动组件9’配接时,将圆砂底板4b的凹槽45’与第一卡接件960对准后抵接,此时,挡圈94’在推力作用下沿导向部962滑动并产生沿径向向外位移,即产生弹性形变,同时第一卡接件960部分进入凹槽45’;进一步地,挡圈94’顺着导向部962经过过渡部963后滑向卡接部964,此时挡圈94’恢复形变,即产生径向位移,此时第一卡接件960完全进入凹槽45’,挡圈94’与卡接部964卡紧配接,并且在挡圈94’的弹性作用力下,圆砂底板4b与驱动组件9’的配接或锁定被保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将释放组件设置在工作底板上,通过设置于工作底板上的控制件驱动挡圈94’形变而产生径向方向的位移,从而使得接部964与挡圈94’脱开配接,允许工作底板从砂光机主体部分上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挡圈94’即为第二卡接件。安装工作底板时,将工作底板相对驱动组件9’沿马达轴11轴向移动,使得挡圈94’在工作底板的轴向作用力下产生径向弹性变形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允许第一卡接件960进一步轴向移动至配接位置,第二卡接件94’即恢复形变,由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对第一卡接件960实现卡接,从而使工作底板相对驱动组件9’实现了锁定。拆卸工作底板时,使第二卡接件94’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再将工作底板与驱动组件9’轴向分离,第二卡接件94’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由控制件22驱动控制。
第八实施例
参照图52,本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其中相同的结构以同一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砂光机100’包括主体部分1a,释放组件2a,以及驱动组件3a。其中主体部1a以马达轴11为中心的四个对角上分别设置有与机壳110相对固定的摆动脚固定件121,摆动脚122一端与摆动脚固定件121连接,另一端设有摆动脚12a,摆动脚12a通过紧固件18与摆动脚122固定在一起。
释放组件2a包括设置于主手柄102壳体内的开关20,相对开关20活动地连接在一起的开关扳机105,以及机壳110内靠近主手柄102的一侧设置的锁定件27,锁定件27靠近开关扳机105的一端设置有开孔27a,开关扳机105上设置有与开孔27a配接的圆柱26,这样,开关扳机105与锁定件27联动配接。锁定件27上远离开孔27a的另一端设置有锁定部38。
驱动组件3a包括输出头本体31,与输出头本体31紧配的轴承32,套设于输出头本体31、且相对输出头本体31沿马达轴11方向可产生位移的张紧环34a,以及与输出头本体31固定配接的支撑件37;其中支撑件37与张紧环34a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件35a。正常状态下,张紧环34a在弹性件35a的支撑作用下,远离支撑件37。输出头本体31上设置有与可选择地与锁定部38配接的卡槽31a,当开关扳机105触发时,锁定件27带动锁定部38向靠近主手柄10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锁定部38与卡槽31a脱开配接,锁定件27处于第一位置,驱动组件3a可自由的转动。当释放开关扳机105,开关扳机105在其自带的弹性件作用下复位,锁定件27带动锁定部38向远离主手柄102的方向移动,同时驱动 组件3a由于惯性仍会保持旋转,直至锁定部38与卡槽31a对准,锁定件27将与卡槽31a卡接,锁定件27处于第二位置,将驱动组件3a锁定,驱动组件3a与锁定部38呈相对固定的连接,即驱动组件3a此时处于防转状态,从而方便工作底板的更换,例如拆卸板砂底板,安装以圆砂底板,或者拆卸圆砂底板,安装以板砂底板。
进一步参照图53,张紧环34a的外围面上分布有若干个槽口351,槽口351的两侧分别为槽壁352,其中,所有槽口351上的位于同一侧的槽壁352上分别设置有导向面353,张紧环34a的上端面设有与导向面353连接的连接面354,以及卡接面355,其中导向面353与卡接面355是倾斜方向相反的斜坡。支撑件37设置成一环形件,支撑件37的外围面设置成锥面371。
参照图54所示,板砂底板6a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摆动脚12a的配接结构,该配接结构包括第一配接部51及第二配接部52,其中第二配接部52包括一对与摆动脚12a配合的抵接区域,以及连接两个抵接区域的弧形壁521,弧形壁521与两个抵接区域之间形成有弧形槽522,弧形槽522的其中一端设有一个限位壁523。第一配接部51实质上为一个设置于弧形槽522侧上方的抵靠壁。
砂光机100’设置有锁定装置,板砂底板6a相对主体部分1a的位置通过锁定装置可进行锁定或者释放。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板砂底板6a上的操作部61,以及位于弧形槽522的远离底板中心一侧的定位件126;在正常状态下,定位件126在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的作用力保持于凸出于弧形槽522的锁定位置,板砂底板6a能够相对主体部分1a锁定;操作部61可操作地控制定位件126由锁定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此时定位件12处于退出弧形槽522的位置,板砂底板6a能够从主体部分1a释放锁定,从而可与主体部分1a拆卸或分离。
砂光机100’的主体部分1a四个对角上的摆动脚12a两两连接,并且分别与板砂底板6a的第二配接部52的位置相对应。两个相互靠近的摆动脚12a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部124,弧形连接部124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一个与弧形槽522滑动配接的凸块125。
进一步参照图55,圆砂底板4b和板砂底板6a的围绕中心圆槽47的区域设 置有相同的用于与驱动组件3a配接部。配接部包括凸环54,凸环54沿周向分布有若干个与驱动组件3a配接的第二卡接部55,第二卡接部55由凸环54的上端壁径向向内伸展一定距离形成,第二卡接部55的数量分别与驱动组件3a中的张紧环34a上的槽口351相对应,以方便板砂底板6a或者圆砂底板4b与驱动组件3a配接。第二卡接部55一端设置成具有坡度的导向面551,卡接面552与导向面551相连接,卡接面552由第二卡接部55的内侧壁形成。凸环5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部553,限位部553一端与卡接面552相连接。位于第二卡接部55下方凸环54的内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若干个径向延伸的凸台559,凸台559的朝向中心圆槽47的一侧为凸台侧壁559a。
参照图56、图57所示,将板砂底板6a安装于砂光机100’的主体部分1a时,释放组件2a处于释放状态,锁定部38与输出头本体31的卡槽31a配接,从而工作头组件3a处于非转状态。此时需要先将摆动脚12a之间的凸块125与板砂底板6a的弧形槽522相对后插入该弧形槽522中远离限位壁523的一端,然后按图中箭头R2所示方向旋转板砂底板6a,凸块125在弧形槽522中滑动。本实施例箭头R2所示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但是旋转方向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方式,本领域技述人员是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作改变的。
参照图58所示,当板砂底板6a旋转至使其凸环54上的第二卡接部55与张紧环34a的槽口351相正对时,第二卡接部55上的导向面551会沿着张紧环34a上的导向面353爬坡,经过连接面354,直至第二卡接部55的内侧卡接面552爬至与张紧环34a卡接面355抵接啮合,从而阻止了板砂底板6a与驱动组件3a轴向分离;卡接面552与与张紧环34a卡接面355抵接啮合消除了驱动组件3a与工作底板之间的轴向间隙。此时,凸块125在弧形槽522中滑动至与限位壁523相抵接的位置,并且凸块125的侧端面与第一配接部51的内侧端面相抵接,此时摆动脚12a与第二配接部52一一对应抵接。另外,凸块125在弧形槽522中这一位置由定位件126在弹性件作用下进行限定,以阻止砂光机100’在工作过程中摆动脚122相对板砂底板6a沿弧形槽522滑动而产生晃动,从而使得摆动脚122只能带动板砂底板6a摆动,而不能作其它方式的运动。在整个工作底板的安装过程中,驱动组件3a的张紧环34a由弹性件35a支撑、且远离 工作底板的初始位置沿马达轴11轴向靠近工作底板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弹性件35a被压缩。一旦安装到位,操作者释放板砂底板6a,张紧环34a在弹性件35a的作用下,会带动板砂底板6a一起由第二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支撑件37的外围锥面371与工作底板的凸台侧壁559a相抵接,这样就消除了驱动组件3a与工作底板之间的径向间隙。在砂光机100’工作过程中,驱动组件3a带动板砂底板6a旋转,限位部553与张紧环34a的槽壁352啮合配接用于传递扭矩。
参照图59所示,将板砂底板6a从砂光机100’的主体部分1a上拆卸时,需要按图中指示方向滑动操作部61,即解除定位件126对凸块125在弧形槽522滑动的限定;然后按箭头R2’所示方向旋转板砂底板6a一定角度,当凸块125滑动至弧形槽522的始端,第二卡接件55的卡接面552与张紧环34a上的卡接面355进行脱开,从而允许板砂底板6a沿马达轴轴向与驱动组件3a进行分离、拆卸。本实施例箭头R2’所示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但并不是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一种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设计更改。
综上所述,安装工作底板时,将工作底板4b,6a相对驱动组件3a沿马达轴11轴向移动至配接位置,然后将工作底板相对驱动组件3a旋转至锁定位置。拆卸板砂底板6a时,通过移动设置于板砂底板6a的操作部61解除板砂底板6a的位置锁定,使板砂底板6a绕底板中心线反向旋转,将板砂底板6a相对驱动组件3a沿马达轴11轴向分离。拆卸圆砂底板4b时,使圆砂底板4b绕底板中心线反向旋转,将圆砂底板4b相对驱动组件3a沿马达轴11轴向分离。
第九实施例
参照图60,本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其中相同的结构以同一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不同之处在马达于砂光机100a的机壳110a内横向设置,输出轴11b与马达轴11a呈角度设置。本实旋例的输出轴11b与马达轴11a之间呈90度直角,当然,本领域技术人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输出轴11b与马达轴11a设置成锐角或钝角。马达轴11a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27,输出轴11b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127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8,马达的旋转运动通过一对锥齿轮127、128传动至输出轴11b。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获知,本实施例的锥齿 轮也可以其它传动机构或齿轮形式进行替换。
风扇14紧配于输出轴11b并具有一个提供旋转的偏心输出端141;驱动组件3通过轴承32偏心地连接于该偏心输出端141。工作底板包括圆砂底板和板砂底板与砂光机100a的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
第十实施例
参照图61、62及63所示,本实施例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其中相同的结构以同一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砂光机还包括控制开关720及开关锁定结构740。
具体地,控制开关720包括触发件722与启动开关724,触发件722可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地设于机身1以抵持或脱离启动开关724。开关锁定结构740设于机身1,可选择地限位触发件722,以使触发件722脱离或抵持启动开关724,使启动开关724在抵持触发件722的可开启状态与脱离触发件724的不可开启状态之间切换。当启动开关724处于可开启状态时,可通过按压触发件722而触发启动开关724以启动该砂光机。当启动开关724处于不可开启状态时,无法按压触发件722而触发启动开关724启动砂光机。
如此,触发件722可相对机身1滑动而抵持或脱离启动开关724。当触发件722抵持于启动开关724时,操作者可通过触发件722触发启动开关724,当触发件722脱离启动开关724时,操作者无法通过触发件722触发启动开关724。如此,触发件722脱离启动开关724时,避免了误触启动开关724的安全隐患,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如图62、图63及图64所示,开关锁定结构740包括可沿第二方向滑动的第一开关锁定结构742。
如图62及图63所示,当工作底板未配接于驱动安装部时,第一开关锁定结构742抵持于触发件722,以使触发件722脱离启动开关724,从而使启动开关724处于不可开启状态中而无法开启该砂光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为与工作底板的轴线垂直,第二方向为与工作底板的轴线平行。
如图63、图64及图65所示,当工作底板配接于驱动安装部时,第一开关 锁定结构742沿第二方向让位,从而使触发件722可向抵持启动开关724的一侧滑动。
开关锁定结构740还包括可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机身1的第二开关锁定结构744,该第二开关锁定结构744位于第一开关锁定结构742远离触发件722一侧。释放组件2可择一地处于工作底板与驱动安装部配接的第一位置及工作底板与驱动安装部分离的第二位置。释放组件2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驱动第一开关锁定结构742由与触发件722脱离位置滑动至与触发件722抵持。
具体地,当工作底板固接于驱动安装部上时,第二开关锁定结构744脱离触发件722,以使触发件722可抵持于启动开关724,而使启动开关724处于可开启状态。当工作底板未固接于驱动安装部而由机身1待拆卸时,第二开关锁定结构744抵持触发件722,以使触发件722脱离启动开关724,使启动开关724处于不可开启状态,以防止在拆卸过程中因误操作使电动工作被开启。
如此,当工作底板固接于驱动安装部上时,触发件722抵持于启动开关724使启动开关724处于可开启状态。当工作底板未连接于驱动安装部上,或并未与机身1固接但仍连接于机身1上待拆卸时,触发件722均脱离启动开关724,使启动开关724处于不可开启状态。
请参阅图61、图62及图63,具体地,第一开关锁定结构744可抵持触发件722的一端设有相邻的第一开口7422与第一抵持部7424,且第一开口7422位于第一抵持部7424靠近工作底板的一侧,第一开关锁定结构相对机身1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一开口7422或第一抵持部7424择一地与第一锁定结构对应。
当工作底板未连接于驱动安装部时,第一开关锁定结构742沿第二方向下落,第一抵持部7424向靠近工作底板方向移动而抵持于触发件722,从而使触发件722无法继续滑动而处于断开位置。当工作底板连接于驱动安装部时,第一开关锁定结构742在工作底板的抵持下向上(即远离工作底板方向)移动,从而使触发件722沿第一方向可穿过第一开口7422。
如此,当驱动安装部上未连接有工作底板时,第一开关锁定结构742可阻挡触发件722沿第一方向滑动以脱离启动开关724,避免在未连接工作的情况下 开启该砂光机。当驱动安装部连接有工作底板时,控制开关720可从第一锁定结构的第一开口422中穿过。
如图61、图63、图64及图65所示,具体地,解锁扳手222一端铰接于机身1,且以其与机身1的铰接点为转动中心转动。当解锁扳手22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开关锁定结构744抵持解锁扳手222,并在解锁扳手222的带动下向远离工作底板方向移动,形成与第一开口7422对应的第二开口7442,第一开口7422与第二开口7442连通以共同形成移动通道。控制开关720可从该移动通道中穿过而处于连接位置,从而可处于连接状态而可开启砂光机。
当解锁扳手222转动至第二置时,第二开关锁定结构744脱离解锁扳手222,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靠近工作底板方向移动,进而接触并抵持于机身1,从而封闭第二开口7442,使触发件722即使在通过第一开口7422的情况下也受到阻挡而无法抵持于启动开关724。
上述砂光机,开关锁定结构740可根据工作底板的不同情况而锁定或解锁控制开关720,避免工作人员在机身1未固接有工作底板的情况下开启该砂光机而造成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砂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与可拆卸地配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底板,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卡接件,所述工作底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卡接件运动以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卡接或分离;
其中,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工作底板处于配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相对运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阻止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向相反方向运动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接面平行设置的第二卡接面,当所述工作底板与所述驱动组件处于配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接面与所述第二卡接面在互相施加的压力作用下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接主体与位于所述第一卡接主体一端并凸设于所述第一卡接主体一侧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卡接主体一侧,且自所述第一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卡接主体一侧至所述第一卡接主体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卡接主体与设于所述第二卡接主体一侧并凸设于所述第二卡接主体一侧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面形成于所述第二卡接部靠近所述第二卡接主体的一侧,且自所述第二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卡接主体一侧至所述第二卡接主体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张紧环,多个所述第一卡接件设于所述张紧环上并沿所张紧环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卡接件在所述工作底板上周向间隔设置以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张紧环的输出头本体,所述输出头本体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突出件,相邻所述突出件共同形成卡持空间,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分别从所述卡持空间的两端伸入卡持空间内,并在所述卡持空间的作用下相互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空间包括第一卡持空间与第二卡持空间,所述第一卡持空间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时的尺寸匹配,所述第二卡持空间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卡持空间;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卡持空间时,所述第一卡接面与所述第二卡接面在所述第一卡持空间的作用下紧密接触以使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二卡持空间时,所述第二卡接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卡接件运动以相互卡接或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件包括第一段与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两个相邻所述突出件的所述第一段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卡持空间,相邻所述突出件的第二段形成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卡持空间的第二卡持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件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自所述第二段向所述第一段逐渐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卡接件的所述第二卡接部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配合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卡接件可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面沿所述第一导向面滑动以滑入所述第一卡持空间内或从第一卡持空间内脱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接件之间还分别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卡接件与相邻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输出轴本体设有自所述突出件向靠近所述限位部一端延伸设有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可限位于所述间隙中,以使所述张紧环嵌套于所述输出轴本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光机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输出头本体与所述张紧环之间,用于为所述第一卡接面提供施加于所述第二卡接面上的压力。
CN201720767361.8U 2016-06-28 2017-06-28 砂光机 Active CN2070271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85668 2016-06-28
CN201620658566 2016-06-28
CN201610667847 2016-08-15
CN2016106678474 2016-08-15
CN201611086164 2016-11-30
CN2016110861646 2016-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27181U true CN207027181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67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7361.8U Active CN207027181U (zh) 2016-06-28 2017-06-28 砂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2718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6433A (zh) * 2019-05-08 2019-07-09 曾祥乐 一种360度圆周方向都有弹力的cnc加工中心动力主轴
CN113878456A (zh) * 2021-11-01 2022-01-04 常州赛迪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砂光机多用途快换底板组件及砂光机
EP4238696A1 (en) 2022-03-01 2023-09-06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Grinding machine tool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6433A (zh) * 2019-05-08 2019-07-09 曾祥乐 一种360度圆周方向都有弹力的cnc加工中心动力主轴
CN109986433B (zh) * 2019-05-08 2024-02-23 惠州市玻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60度圆周方向都有弹力的cnc加工中心动力主轴
CN113878456A (zh) * 2021-11-01 2022-01-04 常州赛迪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砂光机多用途快换底板组件及砂光机
EP4238696A1 (en) 2022-03-01 2023-09-06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Grinding machine too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27181U (zh) 砂光机
CN107745312A (zh) 砂光机及其操作方法和工作底板的拆装方法
EP3005920B1 (en) Device for quickly disassembling and assembling external side surface of toilet cover board and realiz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4398070A (zh) 一种结构新型的护栏
CN204941151U (zh) 一种安全智能保管箱
CN107756202A (zh) 砂光机
CN204943832U (zh) 一键打开面板的壁挂式空调
CN20378954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床护栏
CN206012681U (zh) 联动折叠分体式童车
CN207548446U (zh) 砂光机
CN102650176B (zh) 按钮式手柄
CN205458393U (zh) 一种马桶盖板的快速拆装装置
CN107397459A (zh) 一种食物处理器的盖合装置
CN103801141B (zh) 用于净水器开放式滤筒的手柄机构与内置滤胆及配套旋盖
CN202611342U (zh) 按钮式弹簧手柄
CN105266573B (zh) 压力锅的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压力锅
CN112891793B (zh) 一种消防车便捷式放置灭火器
CN108825002A (zh) 一种扁平型密码扣锁
CN209723905U (zh) 机械电子离合分动锁
CN203506578U (zh) 一种快速拆装的马桶盖板锁扣结构
CN109763718A (zh) 一种中控扣锁
CN214888125U (zh) 快换卡扣装置
CN206513659U (zh) 一种通过偏心轮驱动的快拆卡扣及组件
CN209417628U (zh) 笔记本锁扣结构及工业控制计算机
CN220916760U (zh) 一种雨伞及其贯穿式无定向蜂巢伞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