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4759U -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24759U
CN207024759U CN201720332807.4U CN201720332807U CN207024759U CN 207024759 U CN207024759 U CN 207024759U CN 201720332807 U CN201720332807 U CN 201720332807U CN 207024759 U CN207024759 U CN 207024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filter
mud
storage device
add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328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zh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zh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zh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328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24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24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24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来自污水厂的剩余污泥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过滤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包括至少一个板孔;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个板孔处,并且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过滤组件接合到所述支撑板的板孔处;笼架,所述笼架包括多条过滤栅,所述多条过滤栅中每一个的一端被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彼此连接;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至所述笼架并且包围所述笼架。此外,还提供了一种利用这种过滤装置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Description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用在对污泥进行浓缩和调质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中的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使用该过滤装置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厂处理污水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的含水率很高,一般在99.2%~99.6%,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并大致呈胶体状。通常,这样的污泥被称作剩余污泥。对含水率高的这种剩余污泥进行运输和储存都非常困难,而且这种含水率高的剩余污泥体积也通常较大,因此会产生昂贵的运输和费用。所以,通常这样的剩余污泥都需要通过污泥浓缩来降低剩余污泥的含水率,减小剩余污泥的体积,从而一方面可以减少剩余污泥的运输和储存费用,另一方面便于对剩余污泥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重力浓缩法、气浮法以及离心浓缩法来对污泥进行浓缩。
重力浓缩法是将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通过自然沉降的方式使污泥沉降至池底,并相应地排出上清液。然而,这种利用自然沉降的重力浓缩方法耗时极长,一般需要长达10小时以上的时间方可完成沉降分离。此外,长的耗时又导致沉降在池底的污泥形成厌氧环境,从而造成脱水后的污泥含磷量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011601U中提出了一种污泥浓缩池,其通过曝气和搅拌来增加污泥与氧气的接触,从而减少污泥中磷的释放。但是,由于曝气和搅拌的作用,使得污泥更加难以通过自然沉降的方式浓缩并相应排出上清液。因此,该方案虽然减少了污泥中磷的释放,但是却导致污泥浓缩时间变长,效率变低,而且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也较高。
气浮法和重力浓缩法相反,是使污泥颗粒附上微细气泡而上浮至水面,然后用刮板将浓缩污泥刮入排泥槽,污泥水则从池底流出。然而,该方法同样存在耗时较长的问题。此外,该方法对于污泥颗粒度存在要求,即,污泥颗粒度不能太大,否则难以利用气泡使污泥上浮。而离心浓缩法则需要在专门制造的离心浓缩器中进行,其利用污泥中固、液比重不同,存在不同的离心倾向,由此分离泥水,从而达到浓缩的目的。然而,离心浓缩法需要使用复杂且昂贵的专用设备,因而会导致较高的费用。
此外,为了对含水率高的剩余污泥有效地进行处理,除了对剩余污泥进行浓缩之外,还需要针对污泥的特性对剩余污泥进行调质,以便于后续的机械脱水和干化等处理。这是因为剩余污泥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剩余污泥中的水分与污泥颗粒的结合力也非常强。通过投入加添加剂,可以改变剩余污泥的性质,破坏剩余污泥胶体的结构,减少与水的亲和力,从而可以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对剩余污泥进行浓缩处理的设备中都不具有针对剩余污泥的特性对污泥进行调质的功能。这严重地影响了污泥的后续处理,导致了污泥处理能力的下降,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能极大地提高浓缩效率并缩短浓缩时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对含水率高的污泥有效地进行处理,过滤装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其既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以抵抗污泥施加的压力和冲击力,还需要具有足够大的过滤面积,以便提高过滤效率,减小浓缩过程所需的时间。
因此,在对污泥进行处理的领域中,一直期望能够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其能够满足污泥处理过程中的上述要求;此外,还期望能够提供一种装置,其能够对污泥进行浓缩和调质,并且占地面积小、处理时间短、浓缩效率高、结构简单、容易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目标通过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过滤装置以及包含该过滤装置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得到满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过滤装置,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包括至少一个板孔;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个板孔处,并且包括:笼架,所述笼架包括固定件和多条过滤栅,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过滤组件接合到所述支撑板的板孔处,所述多条过滤栅中每一个的一端被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彼此连接;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至所述笼架并且包围所述笼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至少一个板孔在支撑板上被规则地或者不规则地排列。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至少一个板孔为圆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为扁平的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具有向上拱曲的上凸形状、或者向下弯曲的下凹形状、或者上下起伏弯曲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网包括网圈和底网,所述网圈和底网彼此连接,以便共同包围所述笼架。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是一件式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笼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固环,所述至少一个加固环设置在多条过滤栅的中间位置处,并且连接所述多条过滤栅。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多条过滤栅长度可根据泥质不同和浓缩要求而调整,针对不同情况的污泥按照浓缩需要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过滤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组件还包括筒形容器,所述筒形容器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筒盖、筒体和底板,所述筒盖具有凸缘,并且在所述筒盖的中心处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多条过滤栅中每一个的与被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筒盖的凸缘,所述底板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筒形容器内设置有浮球,以便在含有液体的污泥从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一个开口进入所述筒形容器后,由所述污泥上升带动浮球上升,从而能关闭所述筒盖中的出液口。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筒盖为球冠形状。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主要用于对来自污水厂的剩余污泥进行处理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包括前面所述的过滤装置,并且还包括:用于接收和容纳污泥的储存装置,该储存装置包括主体和盖,主体和盖共同形成了储存装置的用于接收和容纳污泥的内部空间,主体上设置有出泥口和溢流口,出泥口用于从所述储存装置中排出污泥,溢流口位于所述出泥口上方,用于排出污泥浓缩过程中产生的滤液;过滤装置设置在储存装置内,位于出泥口和溢流口之间,用于对储存装置内的污泥进行过滤,以实现固液分离;进泥装置用于将污泥从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到储存装置中;添加剂给送装置用于在过滤装置的下方将添加剂输送到储存装置内,以便与污泥混合;出泥装置连接到出泥口,用于从储存装置中排出经浓缩和调质的污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储存装置的主体是通过地面的下凹区域形成的储池,储池包括储池壁和底部,出泥口和溢流口位于储池壁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储存装置的主体是设置在地面上的容器,其包括壳体形成的侧壁和底部,出泥口和溢流口位于侧壁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储存装置的主体是设置在地面上的容器,其包括壳体形成的侧壁和底部,出泥口位于底部,溢流口位于侧壁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储存装置还包括进泥口,进泥口位于过滤装置的下面,且在主体的侧壁或底部上,进泥装置连接到进泥口,以便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污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进泥装置包括进泥管,进泥管在储存装置内沿着主体的侧壁从上往下延伸到过滤装置的下面,以便从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污泥。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储存装置中的盖还可包括出气口,用于排出储存装置内的气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储存装置还包括添加剂入口,添加剂入口位于过滤装置的下面,添加剂给送装置连接到添加剂入口,以便从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添加剂。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添加剂给送装置包括添加剂管道,添加剂管道在储存装置内沿着主体从上往下延伸到过滤装置的下面,以便从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添加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用于对储存装置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其中,过滤装置的支撑板包括用于供搅拌装置的转动轴穿过的轴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装置能够上下移动,以调节对储存装置的内部空间的划分。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储存装置中,在过滤装置下面与其相邻处设有压力计,以监测被浓缩的污泥中的压力。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进泥装置还包括第一泵,且第一泵前端或后端设有用于混合添加剂和污泥的混合器,用于对待处理污泥与添加剂进行混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具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中的搅拌装置;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中的过滤装置;
图4是图3中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图4中的过滤组件的笼架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6示出了过滤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过滤组件的局部剖视立体图;以及
图8和图9以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图6中的过滤组件,在图8中,筒体中的浮球与筒体顶部的出液口接合,在图9中,筒体中的浮球回落到筒体的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的是,为清楚地显示其中的内容,本文中的附图并非按照比例绘制,且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部分。此外,应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描述的任何实施方式以及它们所包括的技术特征都能够彼此结合。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A的一个实施例。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A包括用于接收和暂时存储污泥的储存装置。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储存装置是容器罐1,其包括壳体101、底板102和盖103。壳体101、底板102和盖103共同形成了该容器罐的用于容纳污泥的内部空间。该容器罐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材料、或者诸如混凝土之类的建筑材料,等等。容易理解的是,容器罐1也可以具有其他任何合适的形式,例如设置在地面下凹中的储池,相应地,这样的储池具有储池壁和底部。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容器罐1大致呈圆筒形,然而容器罐1根据需要也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其他形状,例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只要其具有能够容纳污泥的内部空间便可。容器罐1的壳体101的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泥口2和出泥口3。在容器罐1的壳体101的上部,位于出泥口3的上方,还设置有溢流口4,用于排出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滤液。当然,容易理解的是,进泥口2、出泥口3以及溢流口4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容器罐1的其他位置处,只要使溢流口4的位置高于出泥口3的位置便可,溢流口4可以直接与污水厂的污水处理系统连通,以便将过滤液直接排放。但也可以将溢流口对空,用于从该储存装置的内部空间排出气体。这样的话,可以省去专用的出气口。进泥口2和/或出泥口3也可以设置在容器罐1的底板102上。盖103上可以具有轴孔105,轴孔105可供诸如搅拌器之类的装置的转动轴穿过。此外,盖103上还可以设置有出气口104,出气口104用于从容器罐1的内部空间中排出气体。
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A还包括进泥装置和出泥装置。如图1所示,进泥装置包括进泥管13和泵11,出泥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阀10a、出泥管。根据需要,出泥装置也可以包括相应的泵。进泥管13连接到进泥口2,并且进泥管13中设置有泵11,通过泵11可以将污泥从进泥管13经由进泥口2泵送到容器罐1中。如图所示的污泥浓缩和调质装置A中,进泥装置还可以包括的阀装置9,所述阀装置9用于控制污泥的给送,所述的阀装置9可以是开关、单向阀、调节阀,等等。进泥装置上设置阀装置9,用于更好地控制污泥进入到容器罐1中。此外,将进泥口2设置在容器罐1的壳体101的下部或底板102,结合进泥管13上的阀装置9,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进入到容器罐1内的污泥反流到进泥管13内。第一控制阀10a连接到出泥口3,并且第一控制阀10a还连接到出泥管。通过第一控制阀10a的操作,可以将污泥经由出泥口3通过出泥管从容器罐1中排出。此外,出泥管中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泵,以便通过该泵和第一控制阀10a的协作,将污泥经由出泥口3通过出泥管从容器罐1中排出。
如图1所示,进泥装置可以包括在泵11右侧的位置处设置的混合器12。混合器12通过加入添加剂可以对来自诸如污泥井的待处理污泥进行预混,以使待处理污泥与添加剂混合均匀。在进行预混后,可以启动泵11,将与添加剂混合后的污泥输送到容器罐1或储存装置中。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混合器12可以被设置在进泥口2与泵11之间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开启泵11,先将待处理污泥输送到混合器12中,然后通过在混合器12内加入添加剂,并通过混合器12来使污泥与添加剂的混合更加充分。当污泥含水率达到浓缩要求时,可以停止添加剂的给送,将污泥泵入容器罐1内。当然,容易理解的是,混合器12并不是必需的。在一些情况下,进泥装置也可以不包括混合器12。
在图1所示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A中还设置有过滤装置,用于对污泥进行过滤,从而实现固液分离。过滤装置设置在容器罐1内,位于溢流口4和进泥口2之间,靠近溢流口4。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支撑板5和过滤组件6。过滤组件6中的过滤网61可以由仅限液体通过的滤布制作而成,亦可以是生物薄膜材质、金属网状物,或者由其他可能使用的材料制作而成。
在污泥处理过程中,为了缩短浓缩时间和提高浓缩效率,可以在待处理的剩余污泥中加入添加剂,剩余污泥通过与添加剂进行反应,污泥颗粒在添加剂的作用下不断的絮凝结团。这是因为,污泥颗粒本身带有负电荷,相互之间排斥,再加上由于水合作用而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水层,进一步阻碍了污泥颗粒间的结合,使得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胶状絮体。通过向剩余污泥中投加添加剂,可以对剩余污泥中的污泥粒子起到电性中和或吸附架桥作用,来破坏污泥胶体颗粒的稳定性,使分散的污泥小颗粒之间相互聚集形成大颗粒。
在容器罐1中的污泥已经到达过滤装置的情况下,继续将污泥通过进泥口2送入到容器罐1中,污泥中的液体将通过过滤装置,并最终由溢流口4排出,而污泥颗粒则被截流在过滤装置下方,由此实现了较快的固液分离,缩短了浓缩时间。如图1所示,在容器罐1的壳体101上、位于过滤装置6下方且邻近该过滤装置6的地方设置有压力计15,用于测量被浓缩的污泥中的压力。随着被浓缩的污泥的浓度增加,该压力也相应增大。因此,通过测量压力的大小,就能够获知当前污泥的浓度状况。当压力计15的读数达到设定值时,认为容器罐1中的污泥已经达到期望的浓度,由此可关闭进泥装置中的泵11,停止向容器罐1中再输入污泥,完成对污泥的浓缩工序。
如图1所示,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A还包括添加剂给送装置,其用于将添加剂输送到容器罐1内,以便与完成浓缩后的污泥进行混合,对其进行调质。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添加剂给送装置包括第二控制阀10b和添加剂输送管18。第二控制阀10b连接到容器罐1的壳体101上的添加剂接收开口106,该添加剂接收开口106位于过滤装置6的下方,并且位于出泥口3的上方。当输送到容器罐1中的污泥完成浓缩以达到期望浓度后,开启第二控制阀10b,以便将添加剂经添加剂输送管18、第二控制阀10b和添加剂接收开口106输送到位于容器罐1内的污泥中,以便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调质。要理解的是,图1中仅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一条添加剂输送管18。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添加剂给送装置也可以包括不止一条的添加剂输送管,以便将不同的添加剂输送到储存装置中。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搅拌装置7。通过搅拌装置7的搅拌,能够加速污泥与添加剂的反应并使它们均匀混合。搅拌装置7可以用于在污泥的浓缩和/或调质阶段进行机械搅拌,以使有助于污泥的浓缩或者有助于污泥与添加剂的充分反应。待调质完毕后,停止搅拌装置。随后,打开第一控制阀10a,经浓缩和调质后的污泥通过出泥口3、第一控制阀10a和出泥管从容器罐1中排出,以便进入污泥储池或下一道机械脱水工序。容易理解的是,搅拌装置并不是必需的。根据实际情况,在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中也可以不包括搅拌装置。此外,搅拌装置的叶片的形状和构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具有任何合适的其他形式。
还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容器罐1的壳体101上也可以不设置进泥口2,而是进泥装置的进泥管13从容器罐1的上方,例如穿过盖103,并且相应地穿过过滤装置,以贴靠容器罐1的壳体101的方式,延伸到过滤装置的下方,优选延伸到容器罐1的底板102附近,而进泥口2在这种情况下则是进泥管13延伸至过滤装置6下方的开口端,由此能够将污泥在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到容器罐1中。此外,容器罐1的壳体101上也可以不设置添加剂接收开口,而是添加剂给送装置的添加剂输送管18同样从容器罐1的上方,例如穿过盖103,并且相应地穿过过滤装置,以贴靠容器罐1的壳体101的方式,延伸到过滤装置的下方,由此能够将添加剂在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到容器罐1中,而添加剂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则是添加剂输送管18延伸至过滤装置下方的开口端。
此外,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还可以包括回泥装置。该回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回泥入口,回泥出口,气体出口以及分离装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回泥入口各自在一端连接到所述分离装置,并且在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下游的各设备中的污泥收集装置,用于将污泥收集装置从这些设备中回收的污泥送至分离装置中。例如,利用高压气体将这些设备中回收的污泥送至分离装置中。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出被回收的污泥,例如从携带污泥的高压气体中分离出被回收的污泥。在一个实施例中,分离装置是旋风分离装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分离装置可以是仅包含设置在气体流动路径中的过滤器(例如,滤网)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气体流动通过滤器,而所携带的污泥则被过滤器阻拦,从而与气体分离。回泥出口在一端连接到分离装置,并且在另一端连接到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的容器罐中,位于过滤装置的下面。气体出口的一端连接到分离装置,另一端则连接到容器罐的上部(在过滤装置的上方),或者连接到用于回收高压气体的气体循环管路。由此,与污泥分离的气体则通过气体出口被排放或者被回收,而被回收的污泥可以被送入到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中进行处理。利用该回泥装置,使得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不仅可以对来自污水厂的高含水率的污泥进行处理,还能对来自整条污泥处理生产线中处于下游的各个设备的污泥进行处理。由此,无需在污泥处理生产线中再增设另外的污泥回收或处理装置。这极大地节约了土地、基建以及设备成本等等的费用。
现在转向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的搅拌装置7的一个实施例。搅拌装置7包括转动轴702和位于转动轴702一端的叶片701。在图2显示的实施例中,叶片701由多根杆状部件以合适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例如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等。但容易理解的是,叶片701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式,例如也可以设置成具有桨叶(例如,螺旋桨叶)的形状。转动轴702穿过盖103的轴孔105和过滤装置的支撑板5的中心孔沿容器罐1的中心纵向轴线设置,并且叶片701被设置在容器罐1中位于过滤装置与容器罐1的底板102之间。转动轴702通过传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动力装置(图中也未示出)相连。当需要进行搅拌时,启动所述动力装置以驱动转动轴702转动,转动轴702带动搅拌叶片701转动。
现在参考图3,其示出了图1中的污泥浓缩和调质装置A的过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支撑板5和过滤组件6。支撑板5是具有大致扁平的形状的板,并且其周缘轮廓设计成适应容器罐1的壳体101的内周轮廓,以便能够放入到容器罐1中。支撑板5中除了具有供搅拌装置7的转动轴701穿过的中心孔502之外,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板孔501,以便在对污泥进行浓缩的过程中,允许过滤后的液体通过。板孔501可以被规则或者不规则地排列,并且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等。对应于支撑板5中的每一个板孔501,相应地设置一个过滤组件6,用于对污泥进行过滤。在本申请的图3所示的过滤装置的实施例中,支撑板5是具有圆形形状的扁平的板。然而,可以想到的是,支撑板5可以具有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例如,向上拱曲的上凸形状、向下弯曲的下凹形状或者上下起伏弯曲的形状。
图4以立体分解图的形式示出了图3中的过滤组件6。过滤组件6包括过滤网61、和笼架62。如图4中所示,过滤网61包括网圈611和底网612,其仅允许污泥中的液体能够通过,而污泥则难以通过。笼架62包括固定件621和至少一条过滤栅622。然而,容易设想到的是,过滤网61也可以是一件式的,或者笼架62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再或者过滤网61和笼架62两者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固定件621用于将过滤组件6接合到支撑板5的板孔501处。固定件621能够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被接合到板孔501处,例如,螺栓连接、焊接、利用胶合作用的粘接、利用合适的卡扣装置的卡扣,等等。过滤栅622一端固定连接到固定件621上,另一端则通过一个连接环彼此连接在一起。过滤栅622用于支撑和固定过滤网61,防止因为污泥的压力或冲击力造成过滤网61折叠、变形或堵塞。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过滤栅622的数量和形状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加以选择;此外,所述支撑板5、过滤组件6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以通过一体制作而成。在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过滤栅622的数量是三个。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任何合适的数量以及任何合适的形状。
图5则示出了过滤组件6的笼架62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笼架62包括五根过滤栅622,并且笼架6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固环623。至少一个加固环623在各个过滤栅622的大致中间处与各个过滤栅622固定连接,以便增加笼架62的强度。
图6以立体分解图的形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组件6'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过滤组件6'包括过滤网61'、笼架62'以及一个筒形容器。过滤网61'包括网圈611'和底网612',其仅允许污泥中的液体能够通过,而污泥则难以通过。笼架62'包括固定件621'和至少一条过滤栅622'。然而,容易设想到的是,过滤网61'也可以是一件式的,或者笼架62'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再或者过滤网61'和笼架62'两者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此外,过滤组件6'中的过滤网61'可以由仅限液体通过的滤布制作而成,亦可以是生物薄膜材质、金属网状物,或者由其他可能使用的材料制作而成。固定件621'用于将过滤组件6'接合到支撑板5的板孔501处。固定件621'能够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被接合到板孔501处,例如,螺栓连接、焊接、利用胶合作用的粘接、利用合适的卡扣装置的卡扣,等等。过滤栅622'一端固定连接到固定件621'上,另一端连接到所示的筒形容器上。此外,笼架6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固环623'。至少一个加固环623'与各个过滤栅622'固定连接,以增加笼架62'的强度。过滤栅622'用于支撑和固定过滤网61',防止因为污泥的压力或冲击力造成过滤网61'折叠、变形或堵塞。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过滤栅622'的数量和形状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加以选择;此外,所述支撑板5、过滤组件6'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以通过一体制作而成。在图6示出的实施例中,过滤栅622'的数量是四个。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任何合适的数量以及任何合适的形状。
图7以局部剖视立体图的形式示出了图6中的过滤组件6'。从图7中可见,所述筒形容器包括带有凸缘626的筒盖624、筒体628以及底板630。筒盖624具有球冠形状,并且其中心处具有出液口627。底板630包括至少一个开口629。筒盖624、筒体628以及底板630能够以任何方式接合在一起,例如通过螺栓连接、焊接、利用胶合作用的粘接、利用合适的卡扣装置的卡扣等,以便形成所述筒形容器。在所述筒形容器内,容纳有浮球625。容易理解的是,供污泥进出筒形容器的至少一个开口629和出液口627可设置成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此外,筒盖624、筒体628以及底板630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制,根据需要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
过滤网61'的网圈611'可围绕所述至少一根过滤栅622'的外周设置,而过滤网61'的底网612'则可以从凸缘626的外侧包绕凸缘626并接合到凸缘626的底面。由此,可以有效防止过滤网61'脱落或因容器罐1内污泥的浮力或冲击力导致过滤网61'折叠或变形。
笼架62'的轴向长度可以延长,以增加过滤网61'覆盖的面积,从而加速固液分离,减少浓缩时间。也可以在筒体628上开设多个开口,从而增加进入筒体628内的污泥量,以便在污泥浓缩开始时使浮球625尽可能快地上升,以尽快封闭出液口627,此外还可以在滤液回流冲洗过滤装置时使滤液从筒体628流出的速度加快。
图8和图9各自以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图6中的过滤组件6'的操作状态。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过滤网61'是一件式的,即网圈611'和底网612'形成为一体。过滤网61'可围绕所述至少一根过滤栅622'的外周以及筒体628的外周设置,过滤网61'还可以从凸缘626的外侧包绕凸缘626并接合到凸缘626的底面,并且过滤网61'也包绕底板630并接合到底板630的下面。图8显示了处在污泥浓缩过程中的过滤组件6'。如图8所示,此时高含水率的污泥从底板630中的开口629进入到筒形容器中,并且通过污泥的上升带动浮球625上升,直至浮球625抵靠筒盖624中的出液口627。由此,浮球625封闭出液口627,使得污泥无法经由出液口627筒盖过滤组件6',从而不得不经由过滤网61'进行过滤。图9示出了处在完成污泥浓缩后或者是进行冲洗操作过程中的过滤组件6'。如图9所示,此时因浮球625失去污泥的浮力,所以回落到底板630上。对于完成污泥浓缩后排出浓缩污泥的过程而言,支撑板5上方残留的部分滤液经过出液口627回流至筒形容器内,从而将残留于过滤组件6'中的污泥冲洗到容器罐1内,从而可以起到自动清洗过滤组件6'内的污泥的作用。如果是另外进行冲洗的情况下,则冲洗液体将经由出液口627进入到筒形容器内,并经由底板630中的开口629排泄掉,由此完成对过滤组件6'的冲洗。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在容器罐1的盖103上设置清洗管,以在污泥浓缩处理完成后,通过清洗管向容器罐1内喷水,从而起到清洗的作用。
此外,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过滤组件6、6'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从而能够实现不同的过滤面积,以便针对不同情况的污泥按照需要调节所需的过滤面积。另外,在本申请的未图示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在储存装置或容器罐中的位置可以是上下可调节的,由此可以调节储存装置中由过滤装置和储存装置的底部限定的空间的大小(或者说,可以调节过滤装置对储存装置的内部空间的划分)。该空间的大小能够影响从开始输送污泥到完成污泥浓缩所需花费的时间。该空间越大,所需的时间越多,该空间越小,则所需的时间也会相应减少。当然,完成浓缩的污泥的量也会减少。因此,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过滤装置在储存装置中的位置。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能够极大地降低过滤装置的制造难度和维护成本。例如,支撑板5能够在容器罐1的整个横截面积上提供足够的强度,以抵抗污泥在浓缩过程中施加的压力和冲击力,以避免花板变形或受损。接合在支撑板5的板孔501处的过滤组件6、6'具有笼架62、62',其为过滤组件6、6'、提供了足够的强度,以便防止来自容器罐1内的污泥对过滤组件的冲击和压力导致过滤组件变形或者折叠。过滤网61、61'包括围绕笼架62、62'的网圈611、611'和底网612、612'。由此,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延伸部分,从而确保了足够的过滤面积,提供了过滤的效率,缩短了浓缩所需的时间。当过滤组件6、6'损坏或者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需要更换过滤组件时,仅需要从支撑板5上拆除相应的过滤组件6、6'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无需更换整个过滤装置。这极大地降低了维护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污泥的输送和滤液的排出在浓缩的过程是连续进行的,无需等待污泥与清水的分层沉淀,而通过将污泥持续输送至储池内,加快了污泥的絮凝结团或浓缩;通过储存装置上部设置的过滤装置进行上部过滤,实现了由原来的10小时以上的浓缩时间降低至2小时内,从而提高了浓缩效率和减少了浓缩时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此外,由于污泥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污泥中的水分与污泥颗粒结合力强,通过投加添加剂以改变污泥的性质,破坏污泥胶体的结构,减少与水的亲和力,从而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使泥水分离更加透彻。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仅是例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而非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方案,其中,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任何形式的变型或改变都将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和容纳污泥的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包括主体和盖,所述主体和所述盖共同形成了所述储存装置的用于接收和容纳污泥的内部空间,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出泥口和溢流口,所述出泥口用于从所述储存装置中排出污泥,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出泥口上方,用于排出污泥浓缩过程中产生的滤液;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储存装置内,位于所述出泥口和所述溢流口之间,用于对所述储存装置内的污泥进行过滤,以实现固液分离,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板孔;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个板孔处,并且包括:
笼架,所述笼架包括固定件和多条过滤栅,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过滤组件接合到所述支撑板的板孔处,所述多条过滤栅中每一个的一端被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件;
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至所述笼架并且包围所述笼架;
进泥装置,所述进泥装置用于将污泥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到所述储存装置中;
添加剂给送装置,所述添加剂给送装置用于在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将添加剂输送到所述储存装置内,以便与所述污泥混合;
出泥装置,所述出泥装置连接到所述出泥口,用于从所述储存装置中排出经浓缩和调质的污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储存装置的主体是通过地面的下凹区域形成的储池,所述储池包括储池壁和底部,所述出泥口和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储池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储存装置的主体是设置在地面上的容器,其包括底板和壳体形成的侧壁,所述出泥口和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储存装置的主体是设置在地面上的容器,其包括底板和壳体形成的侧壁,所述出泥口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储存装置还包括进泥口,所述进泥口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面,且在所述主体的侧壁或底部上,所述进泥装置连接到所述进泥口,以便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污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进泥装置包括进泥管,所述进泥管在所述储存装置内沿着所述主体的侧壁从上往下延伸到所述过滤装置的下面,以便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污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储存装置中的盖还可包括出气口,用于排出所述储存装置内的气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储存装置还包括添加剂入口,所述添加剂入口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面,所述添加剂给送装置连接到所述添加剂入口,以便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添加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添加剂给送装置包括添加剂管道,所述添加剂管道在所述储存装置内沿着所述主体从上往下延伸到所述过滤装置的下面,以便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输送添加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过滤装置能够上下移动,以调节对所述储存装置的内部空间的划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在所述储存装置中,在所述过滤装置下面与其相邻处设有压力计,以监测被浓缩的污泥中的压力。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进泥装置还包括第一泵,且所述第一泵前端或后端设有用于混合添加剂和污泥的混合器,用于对待处理污泥与添加剂进行混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个板孔在所述支撑板上被规则地或者不规则地排列。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个板孔为圆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板为扁平的板。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板具有向上拱曲的上凸形状、或者向下弯曲的下凹形状、或者上下起伏弯曲的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过滤网包括网圈和底网,所述网圈和底网彼此连接,以便共同包围所述笼架。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过滤网是一件式的。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笼架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增加过滤面积,并且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固环,所述至少一个加固环在所述多条过滤栅的中间位置处将所述多条过滤栅连接在一起。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筒形容器,所述筒形容器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筒盖、筒体和底板,所述筒盖具有凸缘,并且在所述筒盖的中心处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多条过滤栅中每一个的与被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筒盖的凸缘,所述底板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筒形容器内设置有浮球,以便在含有液体的污泥从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一个开口进入所述筒形容器后,由所述污泥上升带动浮球上升,从而能关闭所述筒盖中的出液口。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其中,所述筒盖呈球冠形状。
CN201720332807.4U 2017-03-31 2017-03-31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Active CN207024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2807.4U CN207024759U (zh) 2017-03-31 2017-03-31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2807.4U CN207024759U (zh) 2017-03-31 2017-03-31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24759U true CN207024759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7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32807.4U Active CN207024759U (zh) 2017-03-31 2017-03-31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247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4165A (zh) * 2017-03-31 2018-10-16 广州新致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4165A (zh) * 2017-03-31 2018-10-16 广州新致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60835B1 (ko) 회전 분리기
CN108658429A (zh) 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和利用其对污泥进行处理的方法
CN207418329U (zh) 一种气浮机
CN207641823U (zh) 一种用于陆地高含沙量土质的泥沙分离装置
CN207024759U (zh)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CN206911560U (zh) 基于海砂淡化的双螺旋逆向洗脱机及使用该装置的淡化船
CN207330700U (zh) 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EP1494525B1 (en) Method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in fish farming
CN104926001B (zh) 介入法多功能浓密机
CN207330701U (zh) 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CN110237578A (zh) 一种可处理高浓度矿浆的浓缩机
CN108654165A (zh) 过滤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和方法
CN207254523U (zh) 基于海砂淡化的淡化船
CN20944275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过滤装置
CN207002544U (zh) 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
CN209934150U (zh) 高效平流沉淀池
AU2018251620B2 (en) Sludge harvester improvements
CN108658413A (zh) 污泥浓缩及调质装置和利用其对污泥进行处理的方法
CN202880962U (zh) 油、泥、水分离装置
CN207313304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河流污染治理装置
CN207375901U (zh) 一种新型豆制品废水处理设备
CN206914576U (zh) 基于海砂淡化自动卸料的淡化船
CN206911558U (zh) 基于可调节的振动筛分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淡化船
CN110280058A (zh) 一种化工用过滤罐
CN208345917U (zh) 一种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98 room 2205, starlight Ying, 119 Shui Yi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98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hina, Yuexiu District No. 119, No. 22, 05.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CREATIVE SOLUTION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3

Address after: Room 48, 13 / F, No. 733 (1),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98 room 2205, starlight Ying, 119 Shui Yi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