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2976U - 智能浮漂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浮漂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22976U
CN207022976U CN201720261114.0U CN201720261114U CN207022976U CN 207022976 U CN207022976 U CN 207022976U CN 201720261114 U CN201720261114 U CN 201720261114U CN 207022976 U CN207022976 U CN 207022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acceleration
intelligent buoy
alarm
floa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611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 Ling H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 Ling 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 Ling 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 Ling 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611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22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22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22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浮漂及其系统,包括:浮漂本体,其具有内腔;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用于测量所述浮漂本体在其三个正交轴方向的加速度并产生加速度信号;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加速度信号是否不在对应各个正交轴的阈值范围以内并产生控制信号;报警器,其设置于所述浮漂本体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判断各个正交轴对应的加速度信号不在对应的所述阈值范围以内时,所述报警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因浮漂受水波或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咬勾提示误判或漏判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浮漂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浮漂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鱼咬勾提示功能的智能浮漂主要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来判断鱼是否咬勾:(一)通过入水电极检测电极是否触水;(二)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并由其它类型传感器如陀螺仪、温度传感器、入水电极辅助进行判断。
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无论是单纯采用入水电极,或者用温度传感器等辅助加速度传感器进行判断鱼是否咬勾,均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水波、风等,导致误判或漏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浮漂,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因浮漂受水波或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咬勾提示误判或漏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浮漂,包括:浮漂本体,其具有内腔;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用于测量所述浮漂本体在其三个正交轴方向的加速度并产生加速度信号;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加速度信号是否不在对应各个正交轴的域值范围以内并产生控制信号;报警器,其设置于所述浮漂本体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判断各个正交轴对应的加速度信号不在对应的所述域值范围以内时,所述报警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号。
其中,所述三个正交轴分别为x、y、z轴,所述x轴的正方向沿着所述鱼票本体的长度方向并且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x轴对应的所述域值范围为0.9至1.1个重力加速度;所述y轴对应的所述域值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所述z轴对应的所述域值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
其中,所述域值范围为预设范围与环境参考值的加权值,所述环境参考值为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在其工作环境中的测量值,所述x轴对应的所述预设范围为0.9至1.1个重力加速度;所述y轴对应的所述预设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所述z轴对应的所述预设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
其中,所述环境参考值为所述浮漂本体漂浮于水面时,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连续测量指定时间长度的数据的平均值。
其中,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布置于所述鱼票本体,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天线,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电子设备耦合并将所述控制信号通过所述天线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至少包括WIFI芯片和蓝牙芯片的其中一个。
其中,所述报警信号为震动、闪灯或者提示音。
其中,还包括陀螺仪传感器,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布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鱼票本体的姿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浮漂系统,包括:电子设备以及上述智能浮漂,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智能浮漂通过无线耦合并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号。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引入三个正交轴的预设阈值判断方法,能够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鱼咬浮漂提示判断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浮漂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智能浮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浮漂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智能浮漂,10…浮漂本体,20…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控制器,40…报警器,50…无线通信模块,51…天线,52…通信芯片,60…电源模块,100…智能浮漂系统,110…电子设备,111…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3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浮漂及其系统。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浮漂1包括浮漂本体10、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控制器30以及报警器40。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控制器30以及报警器40均布置于浮漂本体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浮漂1可以被投入水中,例如湖中、池塘中、河流中、海中等等,并漂浮于水面。具体而言,浮漂本体10可以漂浮于水面上。浮漂本体10具有内腔。内腔可以收容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和控制器30。内腔可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由此,内腔中的电子器件可以具有干燥且适宜的工作环境。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内腔还可以收容报警器40。在这种情况下,报警器40可以包括震动装置,从而可以带动浮漂本体10以特定的方式震动,对用户发出提示信号。
另外,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用于测量浮漂本体10在其三个正交轴方向的加速度并产生加速度信号。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正交轴分别为x、y、z轴。x轴的正方向沿着鱼票本体10的长度方向并且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换而言之,浮漂本体10漂浮于水面上,x轴方向垂直于水面并指向水面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0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电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器30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可以布置于同一电路板上。加速度信号由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传递至控制器30。控制器30用于判断所述加速度信号是否不在对应各个正交轴的域值范围以内并产生控制信号。在一些示例中,x轴对应的域值范围为0.9至1.1个重力加速度(即0.9g~1.1g);y轴对应的域值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即-0.1g~0.1g);z轴对应的域值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即-0.1g~0.1g)。具体而言,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的x轴测量值为a1,y轴测量值为a2,z轴测量值为a3。如果控制器30判断a1、a2、a3同时满足如下条件,则控制器30产生控制信号。即a1≤0.9g或a1≥1.1g;并且a2≤-0.1g或者a2≥0.1g;并且a3≤-0.1g或者a3≥0.1g(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为对应正交轴的负方向),此时控制器30产生控制信号。
另外,x轴、y轴、轴分别对应的域值范围表示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水面波动、风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当加速度信号在上述域值范围以内时,表示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有鱼咬勾。而当加速度信号不在上述域值范围以内时,控制器30可以判断有鱼咬勾,并发出控制信号。由此,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判断鱼咬勾的准确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域值范围为预设范围与环境参考值的加权值。环境参考值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在其工作环境中的测量值。具体而言,工作环境可以是湖面、池塘的水面、海面、河流的水面等。在一些示例中,环境参考值为浮漂本体10漂浮于水面时,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连续测量指定时间长度的数据的平均值。具体而言,在一些示例中,在用户/垂钓者将浮漂投放入水中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或自动地连续测量例如3分钟,控制器30可以对上述连续测量数据求平均值A。则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的x轴的环境参考值为A1,y轴的环境参考值为A2,z轴的环境参考值为A3。
另外,x轴对应的预设范围可以为0.9至1.1个重力加速度;y轴对应的预设范围可以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z轴对应的预设范围可以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则加权之后的x轴对应的域值范围为(0.9+A1)至(1.1+A1)个重力加速度;y轴对应的域值范围为(-0.1+A2)至(0.1+A2)个重力加速度;z轴对应的域值范围为(-0.1+A3)至(0.1+A3)个重力加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的测量值为加权后的测量值。由此,引入环境参考值可以有效过滤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智能浮漂1对鱼咬勾判定的准确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浮漂1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50。无线通信模块50可以布置于浮漂本体10。无线通信模块50可以与控制器30电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无线通信模块50也可以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电连接。具体而言,无线通信模块50可以包括天线51和通信芯片52。在一些示例中,通信芯片52可以位于浮漂本体10的内腔中。天线51可以位于浮漂本体10的一端,例如漂尾。无线通信模块50用于与电子设备耦合并将控制信号通过天线51发送至电子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浮漂1可以和电子设备实现无线通信,智能浮漂1的控制信号可以发送至电子设备,并在电子设备上进一步处理和操作。由此,用户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判断鱼咬勾情况。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通信芯片52可以是WIFI芯片或者蓝牙芯片。在一些示例中,通信芯片52可以同时包括WIFI芯片和蓝牙芯片。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无线通信方式。
另外,报警器40设置于浮漂本体10,并与控制器30电连接。在控制器30判断各个正交轴对应的加速度信号不在对应的域值范围以内时,报警器40根据控制器30产生的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号。具体而言,在一些示例中,报警器40可以包括设置浮漂本体10的内腔中的震动器,由此可以发成震动的报警信号。在一些示例中,报警器40可以包括位于浮漂本体外部的信号灯,由此可以发出闪灯的报警信号。在一些示例中,报警器40可以包括扬声器,由此可以发出提示音的报警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根据报警信号可以判断有鱼咬勾。
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浮漂1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60。电源模块布置于浮漂本体10的内腔。电源模块60为智能浮漂1供电。在一些示例中,电源模块60可以为电池。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智能浮漂1还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未图示)。陀螺仪传感器可以布置于浮漂本体10的内腔中,并用于测量浮漂本体10的姿态。在这种情况下,陀螺仪传感器可以辅助加速度传感器判断鱼是否咬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智能浮漂系统100。
如图3所示,智能浮漂系统100包括上述的智能浮漂1以及电子设备110。智能浮漂1的技术方案已经在上文详述,故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10与智能浮漂1通过无线耦合并接收由控制器30产生的控制信号。电子设备110可以具有报警模块111。报警模块111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子设备110获取智能浮漂1是否有鱼咬勾的信息。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报警模块111包括设置于电子设备110的的震动器,由此可以发成震动的报警信号。在一些示例中,报警模块111可以包括位于电子设备110外部的信号灯,由此可以发出闪灯的报警信号。在一些示例中,报警模块111可以包括扬声器,由此可以发出提示音的报警信号。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报警模块111可以同时包括震动器、信号灯以及扬声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进行个性化设置报警信号。
另外,电子设备110可以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智能手环等等。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110可以安装应用程序(APP)。智能浮漂1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50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电子设备110。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判断是否有鱼咬勾。
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浮漂1可以接受电子设备110的指令,使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0进行环境参考值的加权操作。在一些示例中,将智能浮漂1投放至水中,通过电子设备110的应用程序发送指令给智能浮漂1,智能浮漂1开始进行环境参考值测量。然后完成域值范围的加权修正。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可以提高判断鱼咬勾的准确性。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漂本体,其具有内腔;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用于测量所述浮漂本体在其三个正交轴方向的加速度并产生加速度信号;
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加速度信号是否不在对应各个正交轴的阈值范围以内并产生控制信号;
报警器,其设置于所述浮漂本体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判断各个正交轴对应的加速度信号不在对应的所述阈值范围以内时,所述报警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正交轴分别为x、y、z轴,所述x轴的正方向沿着所述浮漂本体的长度方向并且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对应的所述阈值范围为0.9至1.1个重力加速度;所述y轴对应的所述阈值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所述z轴对应的所述阈值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范围为预设范围与环境参考值的加权值,所述环境参考值为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在其工作环境中的测量值,所述x轴对应的所述预设范围为0.9至1.1个重力加速度;所述y轴对应的所述预设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所述z轴对应的所述预设范围为-0.1至0.1个重力加速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考值为所述浮漂本体漂浮于水面时,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连续测量指定时间长度的数据的平均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布置于所述浮漂本体,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天线,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电子设备耦合并将所述控制信号通过所述天线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至少包括WIFI芯片和蓝牙芯片的其中一个。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信号为震动、闪灯或者提示音。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浮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陀螺仪传感器,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布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浮漂本体的姿态。
10.一种智能浮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浮漂,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智能浮漂通过无线耦合并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号。
CN201720261114.0U 2017-03-17 2017-03-17 智能浮漂及其系统 Active CN207022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1114.0U CN207022976U (zh) 2017-03-17 2017-03-17 智能浮漂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1114.0U CN207022976U (zh) 2017-03-17 2017-03-17 智能浮漂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22976U true CN207022976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72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61114.0U Active CN207022976U (zh) 2017-03-17 2017-03-17 智能浮漂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229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928A (zh) * 2019-11-01 2019-12-3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子感应触觉反馈浮漂
CN113207826A (zh) * 2021-03-22 2021-08-06 深圳市众凌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浮漂抗干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319542A (zh) * 2023-09-28 2023-12-29 武汉网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走水浮漂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928A (zh) * 2019-11-01 2019-12-3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子感应触觉反馈浮漂
CN113207826A (zh) * 2021-03-22 2021-08-06 深圳市众凌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浮漂抗干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319542A (zh) * 2023-09-28 2023-12-29 武汉网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走水浮漂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22976U (zh) 智能浮漂及其系统
CN103308069B (zh) 一种跌倒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240448B (zh) 独立整装的、有浮力的且不透水的无线洪水探测器
CN207167500U (zh) 智能穿戴与浮漂系统
CN203224949U (zh) 一种物体姿态判别智能探测报警装置
CN107782338A (zh) 深海全剖面观测湍流混合剖面仪
US10349646B2 (en) Float with fishing conditions detection
KR102108767B1 (ko)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환경적응형 낚시 장치 및 그 낚시 방법
CN205623996U (zh) 智能鱼漂
CN105676175B (zh) 井下高容灾度的监测定位及人员求助系统
CN204556561U (zh) 池塘氨浓度无线检测探头
CN110081963A (zh) 一种机动式同振型矢量探测水声浮标
US20230324269A1 (en) Hydrometer device
CN207354261U (zh) 可穿戴报警装置
CN105987726A (zh) 一种基于定时器自唤醒机制的海洋水质传感器装置
CN207380669U (zh) 电子设备的自动唤醒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6281565U (zh) 用于无线通信吊秤的节能装置及无线通信吊秤
CN205787125U (zh) 一种新型远距离蓝牙声纳探鱼器
CN205644898U (zh) 可穿戴式人体跌倒检测与定位终端
CN113077628B (zh) 一种复合地磁车辆检测器的算法
CN208537718U (zh)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的定位终端
CN208672014U (zh) 一体化水质监测设备
CN215499926U (zh) 感应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961166U (zh) 超微功耗的rfid井盖监测传感标签
CN206836882U (zh) 以心电讯号侦测心律不整的贴片式侦测装置及其成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