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0456U - 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 Google Patents

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20456U
CN207020456U CN201720557180.2U CN201720557180U CN207020456U CN 207020456 U CN207020456 U CN 207020456U CN 201720557180 U CN201720557180 U CN 201720557180U CN 207020456 U CN207020456 U CN 207020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olarization
wave plate
polarized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571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梓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gexi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ge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gexi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ge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571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20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20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204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装置包括两个3D放映设备,每个设备均包括偏振分光元件、至少一个反光板、第一光学薄膜组和至少一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偏振分光元件用于将入射光分为一束偏振透射光和至少一束偏振反射光;偏振透射光穿过第一光学薄膜组;反光板用于对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进行反射,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穿过第二光学薄膜组;通过第一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传播出顺时针圆偏光,通过第二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传播出逆时针圆偏光。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3D放映设备光线浪费,光传播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3D显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放映3D影像,目前各个3D影像放映场所大多通过放映机和3D放映设备实现3D影像的放映。
相关技术中,一个放映机和一个3D放映设备组成一个3D放映单元,3D放映设备位于放映机的出光路径上,其中,3D放映设备包括依次排列的偏振片和波片,偏振片靠近放映机的出光口,波片与3D影像放映场所的银幕相对设置。一个3D放映单元中,放映机的出射光线射入3D放映设备后,传播至偏振片时,部分光线在偏振片的表面发生反射并传播至外部,剩余光线在偏振片处发生透射,透射光线传播至波片,由波片透射后形成圆偏振光(以下简称为圆偏光),该圆偏光最终传播至银幕上。在3D影像放映场所中,通过两个3D放映单元得到两束偏振方向不同的圆偏光,该两束圆偏光共同作用在银幕上形成放映影像,用户通过特制的3D眼镜观看银幕上的放映影像,就能够观看到具有3D效果的影像。
实用新型人在研究中发现,相关技术中,由于放映机的出射光线在3D放映设备的偏振片处发生反射,且反射光线没有传播至银幕处,因此相关技术中的3D放映设备存在光线浪费的问题,光传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3D放映设备光线浪费,光传播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放映装置,包括: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均包括:偏振分光元件、至少一个反光板、第一光学薄膜组和至少一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在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中,所述偏振分光元件,用于将入射光分为一束偏振透射光和至少一束偏振反射光;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位于所述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的传播路径上,所述偏振透射光穿过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在所述偏振分光元件的每束偏振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反光板,在每个所述反光板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所述反光板,用于对所述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进行反射,反射后的所述偏振反射光穿过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通过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传播出顺时针圆偏光,通过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传播出逆时针圆偏光。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反光板为平面反光板;在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中,所述偏振分光元件和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之间依次设置有凸透镜和凹透镜,所述偏振透射光依次经过所述凸透镜、所述凹透镜和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反光板为曲率可调的反光板。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所述偏振透射光穿过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包括二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且所述二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反光板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之间,反射后的所述偏振反射光依次穿过所述二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成135度夹角;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的二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的二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均与反射后的所述偏振反射光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穿过对应的二分之一波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穿过对应的二分之一波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成135度夹角。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还包括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偏振分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所述偏振透射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还包括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二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之间,反射后的所述偏振反射光依次穿过所述二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偏振分光元件为偏振分光棱镜或者偏振分光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偏振分光元件为I型偏振分光元件,所述反光板为一个,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为一个;或者,所述偏振分光元件为L型偏振分光元件,所述反光板为两个,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为两个。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放映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3D放映装置,还包括放映机;所述放映机,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传输放映光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包括两个3D放映设备,每个3D放映设备均包括偏振分光元件、位于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第一光学薄膜组,位于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反光板,位于反光板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第二光学薄膜组。通过设置反光板和第二光学薄膜组,能够将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反射至第二光学薄膜组,第二光学薄膜组的出射光和第一光学薄膜组的出射光共同作用在银幕上,从而提高光传播效率,减少光线浪费,提高放映亮度,解决相关技术中的3D放映设备光线浪费,光传播效率低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型偏振分光元件对应的3D放映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型偏振分光元件对应的3D放映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型偏振分光元件对应的3D放映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型偏振分光元件对应的3D放映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放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3D放映设备100,第二3D放映设备200;
L型偏振分光元件10,I型偏振分光元件11;
第一光学薄膜组20,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第一偏光片22;
反光板30;
第二光学薄膜组40,二分之一波片41,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第二偏光片43;
凸透镜50,凹透镜60,放映机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放映装置,包括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该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均包括:
偏振分光元件、至少一个反光板、第一光学薄膜组和至少一个第二光学薄膜组;
在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中,偏振分光元件,用于将入射光分为一束偏振透射光和至少一束偏振反射光;
第一光学薄膜组位于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的传播路径上,偏振透射光穿过第一光学薄膜组;
在偏振分光元件的每束偏振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均设置有一个反光板,在每个反光板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光学薄膜组;
反光板,用于对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进行反射,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穿过第二光学薄膜组;
通过第一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传播出顺时针圆偏光,通过第二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传播出逆时针圆偏光。
本实施例中,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中,偏振分光元件和反光板均相同,只有第一光学薄膜组和第二光学薄膜组不同,通过第一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能够输出顺时针圆偏光,通过第二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能够传播出逆时针圆偏光。下面介绍偏振分光元件和反光板。
本实施例中,偏振分光元件可以是偏振分光棱镜,还可以是偏振分光片,偏振分光棱镜和偏振分光片在功能上完全相同,具体实施本实施例时,实施人员可以根据成本、设备尺寸等需求,选用偏振分光棱镜或者偏振分光片。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均以偏振分光棱镜示意偏振分光元件,能够理解,每幅附图中的偏振分光棱镜均能够替换为偏振分光片。
考虑到偏振分光元件有I型和L型之分,上述的偏振分光元件可以为I型偏振分光元件,光线入射后,能够被I型偏振分光元件分为一束偏振透射光和一束偏振反射光,因此在每个3D放映设备中,上述的反光板为一个,第二光学薄膜组也为一个;上述的偏振分光元件也可以为L型偏振分光元件,光线入射后,能够被L型偏振分光元件分为一束偏振透射光和两束偏振反射光,因此在每个3D放映设备中,上述的反光板为两个,第二光学薄膜组也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I型偏振分光元件指得是能够将入射光分成一束偏振透射光和一束偏振反射光的偏振分光元件,L型偏振分光元件指得是能够将入射光分成一束偏振透射光和两束偏振反射光的偏振分光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个3D放映装置内的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而言,其中的偏振分光元件必须是相同类型的,都是L型或者都是I型;在实现L型和实现I型时,可以一个放映设备采用偏振分光棱镜,另一个设备采用偏振分光片,也可以两个设备都采用偏振分光棱镜,也可以两个设备都采用偏振分光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型偏振分光元件对应的3D放映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3D放映设备100和第二3D放映设备200,在第一3D放映设备100和第二3D放映设备200中,L型偏振分光元件10将入射光分为一束偏振透射光和两束偏振反射光。
在每个放映设备中,第一光学薄膜组20位于L型偏振分光元件10的偏振透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用于接收L型偏振分光元件10的偏振透射光,第一3D放映设备100中,该偏振透射光穿过第一光学薄膜组20后变成顺时针圆偏光传播出去,第二3D放映设备200中,该偏振透射光穿过第一光学薄膜组20后变成逆时针圆偏光传播出去。
在每个放映设备中,两个反光板30分别位于L型偏振分光元件10的两束偏振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两个第二光学薄膜组40分别位于两个反光板30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对于每个反光板30,其用于接收L型偏振分光元件10的偏振反射光,并将其反射至位于自身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第二光学薄膜组40,对于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40,其用于接收对应的反光板30反射的偏振反射光,第一3D放映设备100中,该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穿过第二光学薄膜组40后变成顺时针圆偏光传播出去,第二3D放映设备200中,该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穿过第二光学薄膜组40后变成逆时针圆偏光传播出去。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型偏振分光元件对应的3D放映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3D放映设备100和第二3D放映设备200,在第一3D放映设备100和第二3D放映设备200中,I型偏振分光元件11将入射光分为一束偏振透射光和一束偏振反射光。
在每个放映设备中,第一光学薄膜组20位于I型偏振分光元件11的偏振透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用于接收I型偏振分光元件11的偏振透射光,第一3D放映设备100中,该偏振透射光穿过第一光学薄膜组20后变成顺时针圆偏光传播出去,第二3D放映设备200中,该偏振透射光穿过第一光学薄膜组20后变成逆时针圆偏光传播出去。
在每个放映设备中,一个反光板30位于I型偏振分光元件11的偏振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一个第二光学薄膜组40位于该反光板30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该反光板30,其用于接收I型偏振分光元件11的偏振反射光,并将其反射至第二光学薄膜组40,该第二光学薄膜组40,其用于接收反光板30反射的偏振反射光,第一3D放映设备100中,该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穿过第二光学薄膜组40后变成顺时针圆偏光传播出去,第二3D放映设备200中,该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穿过第二光学薄膜组40后变成逆时针圆偏光传播出去。
图1和图2中,偏振分光元件的入射光1和入射光2均为自然光,当本实施例中的3D放映设备与放映机配合使用时,偏振分光元件的入射光1和入射光2均为来自放映机的自然光,能够理解,偏振透射光和偏振反射光均为线偏光,且二者的偏振方向正交。
图1和图2中,反光板30是可见光全反射板,能够将偏振反射光中的可见光全部反射至第二光学薄膜组40,在每个放映设备中,第一光学薄膜组20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40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设备整体结构紧凑。
图1和图2中,顺时针圆偏光和逆时针圆偏光共同作用在银幕上,用户通过特制的3D眼镜观看银幕上的放映影像,就能够观看到具有3D效果的影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3D放映装置,包括两个3D放映设备,每个3D放映设备均包括偏振分光元件、位于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第一光学薄膜组20,位于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反光板30,位于反光板30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第二光学薄膜组40。通过设置反光板30和第二光学薄膜组40,能够将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反射至第二光学薄膜组40,第二光学薄膜组40的出射光和第一光学薄膜组20的出射光共同作用在银幕上,从而提高光传播效率,减少光线浪费,提高放映亮度,解决相关技术中的3D放映设备光线浪费,光传播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3D放映设备与放映机配合应用在3D影像放映场所放映3D影像时,为了保证在每个放映设备中,第一光学薄膜组20和第二光学薄膜组40发出的圆偏光在银幕上形成的像大小一致且存在重合,本实施例中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采用曲率可调的反光板作为上述的反光板30,该曲率可调的反光板又叫做面型可微调反光板,通过调节该反光板的曲率(也即调节该反光板的面型),能够使得同一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20和第二光学薄膜组40发出的圆偏光在银幕上形成的像大小一致且存在重合。
第二种方案是,采用平面反光板作为上述的反光板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型偏振分光元件对应的3D放映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型偏振分光元件对应的3D放映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当反光板为平面反光板时,在第一3D放映设备100和第二3D放映设备200中,在偏振分光元件和第一光学薄膜组20之间依次设置凸透镜50和凹透镜60,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依次经过凸透镜50、凹透镜60和第一光学薄膜组20,变为圆偏光传播出去。实际实施中,可以设置凸透镜50贴合在偏振分光元件的出光面,通过调节凹透镜60的位置,使得同一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20和第二光学薄膜组40发出的圆偏光在银幕上形成的像大小一致且存在重合。
通过上述两种方案,能够保证同一3D放映设备的第二光学薄膜组40发出的圆偏光在银幕上形成的像与第一光学薄膜组20发出的圆偏光在银幕上形成的像大小一致且部分重合,从而满足3D放映的要求。其中,部分重合指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同一3D放映设备中,位于第一光学薄膜组20上方的第二光学薄膜组40发出的圆偏光在银幕上形成的像,与第一光学薄膜组20发出的圆偏光在银幕上形成的像的上半部分重合,位于第一光学薄膜组20下方的第二光学薄膜组40发出的圆偏光在银幕上形成的像,与第一光学薄膜组20发出的圆偏光在银幕上形成的像的下半部分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同一3D放映设备,图2和图4中只存在一个第二光学薄膜组40,图中以该第二光学薄膜组40位于第一光学薄膜组20上方为示例进行说明,在具体实施时,该第二光学薄膜组40不受到附图的限制,其可以位于第一光学薄膜组20上方,也可以位于第一光学薄膜组20下方。
能够知道,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和偏振反射光均为线偏光且二者的偏振方向正交,并且,在3D放映中,要求同一个3D放映设备发出的圆偏光均为顺时针圆偏光,或者均为逆时针圆偏光,也即要求同一3D放映设备中的第一光学薄膜组20和第二光学薄膜组40发出的圆偏光均为顺时针圆偏光,或均为逆时针圆偏光,基于此,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薄膜组20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偏振透射光穿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通过该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可以将线偏光形式的偏振透射光变为圆偏光。第二光学薄膜组40包括二分之一波片41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且该二分之一波片41位于上述反光板30和该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之间,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依次穿过二分之一波片41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
具体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的入光面与偏振分光元件的出光面相对,二分之一波片41的入光面与反光板30的出光面相对,二分之一波片41的出光面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的入光面相对。
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通过第二光学薄膜组40中的二分之一波片41后,其偏振方向变为与偏振透射光一致,变化后的光线再通过第二光学薄膜组40中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后,变为顺时针圆偏光或者逆时针圆偏光。偏振透射光通过第一光学薄膜组20中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后,变为顺时针圆偏光或者逆时针圆偏光。
对于第一3D放映设备100,令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的光轴和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令二分之一波片41的光轴和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令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的光轴和穿过对应的二分之一波片4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从而通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均传播出顺时针圆偏光。
对于第二3D放映设备200,令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的光轴和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成135度夹角,令二分之一波片41的光轴和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令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的光轴和穿过对应的二分之一波片4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成135度夹角,从而通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均传播出逆时针圆偏光。
在两个3D放映设备中,令二分之一波片41的光轴和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能够使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穿过二分之一波片41后,其偏振方向变为与偏振透射光一致。
考虑到入射光通过偏振分光元件后分为的偏振透射光和偏振反射光存在偏振不完全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每个3D放映设备中,第一光学薄膜组2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22,且第一偏光片22位于偏振分光元件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之间,第一偏光片22的入光面朝向偏振分光元件的出光面,第一偏光片22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的入光面,偏振透射光依次穿过第一偏光片22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1。
通过第一偏光片22能够对偏振透射光再次进行偏振,其中,第一偏光片22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为沿着附图中上下的方向(如图1至2中的箭头所示,图3至图4省略该方向标记),第一偏光片22也称为0度偏光片。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光学薄膜组40还包括第二偏光片43,第二偏光片43位于二分之一波片41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之间,第二偏光片43的入光面朝向二分之一波片41的出光面,第二偏光片43的出光面朝向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的入光面。反射后的偏振反射光依次穿过二分之一波片41、第二偏光片43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42。
通过第二偏光片43能够对偏振反射光再次进行偏振,其中,第二偏光片43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为沿着附图中上下的方向(如图1至2中的箭头所示,图3至图4省略该方向标记),第二偏光片43也称为0度偏光片。
当反光板30和偏振分光元件的性能足够好时,两个3D放映设备中的第一偏光片22和第二偏光片43也可以省略。
本实施例中的3D放映设备在具体实施时,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还均包括壳体,图1至图4中的偏振分光元件、每个反光板30、第一光学薄膜组20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40均位于该壳体内。通过该壳体能够起到安装、保护3D放映设备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每个放映设备中,第一光学薄膜组20和第二光学薄膜组40中还分别包括玻璃基板,上述的偏光片和波片均贴合在玻璃基板上,可以根据实施场合需要选择单玻璃面贴合或者双玻璃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3D放映装置,包括两个3D放映设备,每个设备均包括偏振分光元件、位于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第一光学薄膜组20,位于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反光板30,位于反光板30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的第二光学薄膜组40。通过设置反光板30和第二光学薄膜组40,能够将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反射至第二光学薄膜组40,第二光学薄膜组40的出射光和第一光学薄膜组20的出射光共同作用在银幕上,从而提高光传播效率,减少光线浪费,提高放映亮度,解决相关技术中的3D放映设备光线浪费,光传播效率低的问题。
对应上述的3D放映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3D放映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的3D放映装置,还包括放映机,该放映机用于分别向第一3D放映设备100和第二3D放映设备200传输放映光线。能够明白,该放映光线为满足3D影像放映需求的自然光。
一种情况下,3D放映系统包括一个放映机,该放映机具有两个镜头,通过这两个镜头分别向第一3D放映设备100和第二3D放映设备200传输放映光线。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放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另一种情况下,3D放映系统包括两个放映机70,第一个放映机70向第一3D放映设备100传输放映光线,第二个放映机70向第二3D放映设备200传输放映光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3D放映系统,通过设置反光板30和第二光学薄膜组40,能够将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反射至第二光学薄膜组40,第二光学薄膜组40的出射光和第一光学薄膜组20的出射光共同作用在银幕上,从而提高光传播效率,减少光线浪费,提高放映亮度,解决相关技术中的3D放映设备光线浪费,光传播效率低的问题。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3D放映系统,与相关技术中的3D放映系统相比,理论上可以提高100%的光传播效率,从而在不追加或者追加少量成本的情况下,大大提高放映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5只是一种示意图,在具体实施时,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可以上下放置,也可以左右放置,上下放置时,可以上方是输出顺时针圆偏光的第一3D放映设备,下方是输出逆时针圆偏光的第二3D放映设备,也可以下方是输出顺时针圆偏光的第一3D放映设备,上方是输出逆时针圆偏光的第二3D放映设备,左右放置时,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左右顺序不做限制。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3D放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3D放映设备和第二3D放映设备,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均包括:
偏振分光元件、至少一个反光板、第一光学薄膜组和至少一个第二光学薄膜组;
在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中,所述偏振分光元件,用于将入射光分为一束偏振透射光和至少一束偏振反射光;
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位于所述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透射光的传播路径上,所述偏振透射光穿过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
在所述偏振分光元件的每束偏振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反光板,在每个所述反光板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
所述反光板,用于对所述偏振分光元件的偏振反射光进行反射,反射后的所述偏振反射光穿过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
通过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传播出顺时针圆偏光,通过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的第一光学薄膜组和每个第二光学薄膜组均传播出逆时针圆偏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为平面反光板;
在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中,所述偏振分光元件和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之间依次设置有凸透镜和凹透镜,所述偏振透射光依次经过所述凸透镜、所述凹透镜和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为曲率可 调的反光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所述偏振透射光穿过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
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包括二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且所述二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反光板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之间,反射后的所述偏振反射光依次穿过所述二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
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成135度夹角;
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的二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的二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均与反射后的所述偏振反射光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
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穿过对应的二分之一波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成45度夹角;
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穿过对应的二分之一波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成135度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组还包括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偏振分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所述偏振透射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还包括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二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之间,反射后的所述偏振反射光依次穿过所述二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
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偏振透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元件为偏振分光棱镜或者偏振分光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元件为I型偏振分光元件,所述反光板为一个,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为一个;或者,
所述偏振分光元件为L型偏振分光元件,所述反光板为两个,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组为两个。
10.一种3D放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3D放映装置,还包括放映机;
所述放映机,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3D放映设备和所述第二3D放映设备传输放映光线。
CN201720557180.2U 2017-05-18 2017-05-18 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20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7180.2U CN207020456U (zh) 2017-05-18 2017-05-18 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7180.2U CN207020456U (zh) 2017-05-18 2017-05-18 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20456U true CN207020456U (zh) 2018-02-16

Family

ID=61476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5718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20456U (zh) 2017-05-18 2017-05-18 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20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74257B1 (en) Polarised light recu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857455B2 (en) Combining P and S rays for bright stereoscopic projection
US8134109B2 (en) Optical projection engine device having a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and a control providing modulation instructions to modulation imagers
US10663852B2 (en) Polarization modulator for stereoscopic projection with high light efficiency and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ing prism assembly thereof
TWM577117U (zh) 光學系統
CN101561561B (zh) 一种单成像器投影引擎组件
CN107065181B (zh) 虚拟现实设备的光学系统
US9743076B2 (en) Optical systems with compact back focal lengths
WO2011153801A1 (e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EP3086160B1 (en) Stereoscopic image device having improved brightness
CN111158205B (zh) 一种投影仪及投影系统
JP5034132B2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207020456U (zh) 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CN104460209A (zh) 一种显示光机的结构及其lcos显示照明方法
CN107015430A (zh) 3d放映装置及3d放映系统
JP2011002663A (ja) 立体表示装置
CN111999895A (zh) 光学装置及增强现实设备
US8992024B2 (en)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projector with circular light polarization
JP2022063542A5 (zh)
CN216696963U (zh) 一种投影系统和投影仪
TW200918946A (en) Optical system for stereo projection
CN215897911U (zh) 一种投影机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WO2024041192A1 (zh) 显示设备和音响设备
JP2012168239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7861310A (zh) 一种双镜头激光投影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