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16187U - 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16187U
CN207016187U CN201720886478.8U CN201720886478U CN207016187U CN 207016187 U CN207016187 U CN 207016187U CN 201720886478 U CN201720886478 U CN 201720886478U CN 207016187 U CN207016187 U CN 207016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lowering
supporting leg
hoisting gear
elev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864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劲松
黄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864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16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16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161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涉及装载运输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设备装卸和运输效率低问题。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托盘。托盘包括托架和多个支腿。支腿可活动地连接于托架,并被构造成能够撑起以将托架支撑于基面。升降机构位于托盘下方,并能够举升托架并带动支腿脱离基面。自装卸系统包括转运设备和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货物的装卸和运输。

Description

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货物运输设备在装载或卸下货物时需要额外的吊运设备辅助,具有装卸和运输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升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设备装卸和运输效率低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升降装置的自装卸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其包括升降机构和托盘。托盘包括托架和多个支腿。支腿可活动地连接于托架,并被构造成能够撑起以将托架支撑于基面。升降机构位于托盘下方,并能够举升托架并带动支腿脱离基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使用方法可以为,托架通过支腿支撑于基面(一般为地面),待装运的货物装载于托架;升降机构举升托架及货物,同时带动支腿脱离基面,从而可实现将货物装载于车辆等转运设备。当然,在转运中可收起支腿,降下升降机构,使货物支撑于车辆等转运设备,而不会一直作用于升降机构。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采用升降机构带动托盘上下升降,来实现货物的自装卸,无需吊装设备辅助,具有装卸方便且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包括基座、升降台架和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多个升降驱动器。升降台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支撑连接于基座。升降驱动装置被构造成能够驱动升降台架相对基座升起或降下。升降台架用于配合支撑托架。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基座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并由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基梁。升降台架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条形的承载梁。承载梁的长度方向和基梁的长度方向相同。各个承载梁分别通过至少两个相互间隔的升降驱动器支撑连接于其对应的基梁。升降驱动器被构造成能够驱动承载梁相对基座升起或降下。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包括两个交叉的连接杆,各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两个基梁。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支腿分设于托架两侧,且各个支腿的一端铰接连接于托架的侧边,并能够绕其铰接端旋转至与托架平齐。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支腿分设于托架两侧,且支腿的长向尺寸可调节。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支腿为多节管状结构,且构成支腿的各节管通过插销限位。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支腿分设于托架两侧,支腿为L 型结构,支腿与托架为管对管套接,且支腿可沿托架缩回或伸出。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托架与支腿连接部位为方管结构,支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托架套接,第一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方管结构,第二部分为圆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装卸系统,其包括转运设备和前述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升降机构设置于转运设备,转运设备能够从多个支腿之间通过,多个支腿可收置于转运设备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采用升降机构带动托盘上下升降,来实现货物的自装卸,无需吊装设备辅助,具有装卸方便且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示出了两个升降机构组合的一种形式的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托盘部分支腿收回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装卸系统的装载状态视图;
图8为图7的B向视图(转运装置隐藏未示出);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装卸系统使用时的初始状态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装卸系统使用时举升状态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装卸系统使用时支腿收回状态视图;
图12为图11的C向视图(转运装置隐藏未示出)。
图标:
10-基座;11-基梁;12-连接件;12a-连接杆;20-升降台架; 21-承载梁;30-升降驱动装置;31-升降驱动器;40-卡扣;50-承载台;
P1- 承载端面;D1-第一端;D2-第二端;D11-第一部分;D12-第二部分;
001- 自装卸系统;010-升降装置;
100-升降机构;200-转运设备;210-平板体; 300-托盘;310-托架;311-主梁;312a-槽钢;312b-连接块;312-横梁; 320-支腿;330-横杆;P2-承载面;P3-基面;W1-货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01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010包括升降机构100和托盘300。图1中示出了两个并列设置的升降机构100支撑一个托盘300的情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升降机构100对应支撑一个托盘300的情况。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 的A向视图。请参照图2(配合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100包括基座10、升降驱动装置30、升降台架20。升降台架20通过升降驱动装置30支撑于基座10。升降驱动装置30可驱动升降台架20相对基座10升起或降下。升降驱动装置30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以举升或降下可能装载于升降台架20的货物W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10用于提供升降驱动装置30的基础平台,其可设置成多种形式,例如设置成平板形、由杆件连接而成的平面框架结构等。
下面介绍本实施例中的基座10的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见图2,基座10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基梁11,两个基梁11之间连接有连接件12。连接件12连接于两个基梁11之间,将两个基梁11连接成一体,形成能够整体作为承载升降驱动装置30和升降台架20的基础平台。连接件12可设置成多种形式,例如图2中示出的由两个交叉的连接杆12a构成,各个连接杆12a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两个基梁11。连接杆12a和基梁11共同构成一种平面框架结构的基座10。可选地,连接杆12a和基梁11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形成不可拆开的基座10或采用螺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可选地,两个基梁11具有对应的承载端面P1,用于在运输过程中直接承载货物W1 的荷载,使升降机构100在不需要举升货物W1时,货物W1的荷载也能够直接作用于基座10而不仅仅是持续地作用于升降驱动装置30上。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基梁11的承载端面P1平齐以适应两侧平齐的货物W1或承载货物W1的托盘300。该处的承载端面P1指基梁11的靠近升降台架20升起方向的端面。当然,对于两侧高低不平齐的货物W1或承载货物W1的托盘 300来说,两个基梁11的承载端面P1可设置成不相互平齐。也就是说,两个承载端面P1的相对位置应根据所承载的货物W1或货物W1的托盘300的相应位置的相对位置决定。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台架20用于装载货物W1或装载货物W1的托盘300,并能够在升降驱动装置30的驱动下相对基座10升起或降下,其可设置成多种形式。当然为了更好地承载货物W1或托盘300,升降台架20可提供面支撑。本实施例中的升降台架20主要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承载梁21。两个承载梁21之间可通过其他构件连接在一起,实现在升降机构100的驱动下同步升降,也可不相互连接而保持相互分离的状态;可在升降机构100的驱动下同步升降或各自独立地升降,以满足不同需求。可选地,两个承载梁21为长条形结构,例如由长条方钢构成,且其长向和前述基梁11的长向同向。
如前文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装置30支撑连接于基座10,并用于驱动升降台架20升起或降下,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装置30的设置方式亦可有多种。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装置30主要包括四个呈矩阵分布的升降驱动器31,升降驱动器31的一端固定连接基座10,另一端固定连接升降台架20。根据需要,可设置四个升降驱动器31全部或部分同步升降,或四个升降驱动器31各自独立升降。对于前述设置升降台架20 由两个相互独立的承载梁21的方案来说,四个升降驱动器31的其中两个分别支撑于位于一侧的承载梁21;另外两个分别支撑于位于另一侧的承载梁21。两个承载梁21可由其连接的升降驱动器31同步驱动升降,也可分别独立驱动升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设置三个甚至更多的升降驱动器31共同驱动一个承载梁21。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器31可以是液压油缸等直线驱动设备。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器31和承载梁21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设计成多种形式,例如,在升降驱动器31的升降端固定连接具有配合口的卡扣40,承载梁21直接通过卡扣40的配合口插入,并由同一侧的两个卡扣40固定,方便装拆更换;或者也可通过在升降驱动器31的升降端开设螺纹孔,然后通过螺纹连接件12连接承载梁2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梁21和基梁11在垂直于升降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相互错开。该处的错开设置使得货物W1可承载于承载梁21 或承载于基梁11,还可以同时承载于承载梁21和基梁11,有利于有效分配荷载,适应不同的使用情况。为实现该处的错开设置,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基梁11的内侧分别向内延伸形成承载台50,用于支撑连接升降驱动器 31。该处所说的两个基梁11的内侧指两个基梁11所夹空间之内,即一个基梁11上的承载台50为由该基梁11向与其相对的承载梁21方向延伸而得。对于前述的具有四个升降驱动器31的情况,每个基梁11内侧分别延伸形成两个间隔的承载台50。承载台50的形状可以是平板状。可选地,请配合参见图3,承载台50远离升降驱动器31的升降方向的表面和基梁11远离升降驱动器31的升降方向的表面相平齐,以使在使用时,作用于升降驱动器31的荷载能够直接通过承载台50传递至装载本升降机构100的转运设备200上,而不是需作用于基梁11,这降低了对基梁11的结构性能、承载性能的要求,有利于节约基座10成本。当然,为使荷载能够得到分散,承载台50可设置成具有较大的有效承载作用面积。升降驱动器31至少部分位于基梁11在升降方向相对的两个端面所在平面所夹空间中,充分利用两基梁11之间的竖向空间,使得整体的升降机构100的高度尺寸较小,有利于存储、运输等,且在承载货物W1时能够降低货物W1的高度,减小倾覆力矩和倾覆时的能量释放,使用更安全。具体可设置为承载台50的上表面低于基梁11的上表面,从而使升降驱动器31至少部分利用两基梁11限定的竖向空间,减少升降机构100整体尺寸。
另外,通过多个前述的升降机构100的组合连接可构成具有更大支撑面积和支撑点的升降机构100,可适应不同大小的托盘300和可提高更可靠地支撑。图4示出了两个升降机构100组合的一种形式。图1中亦展示采用两个升降机构100对应一个托盘300的情形。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托盘300。
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的托盘300包括托架310和可活动地连接托架 310的若干支腿320,支腿320被构造成能够撑起以将托架310支离基面P3 (基面P3一般为地面,标号见于图8),以容许前述的升降机构100进入至位于托架310的下方处并顶升托架310和带动支腿320脱离基面P3。托架 310被构造成能够在升降机构100的带动下远离基座10或压合支撑于基座 10。图6展示了托盘300的部分支腿320收回时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支腿3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图5、图6中示出的托盘300的托架310两侧分别设置三个支腿320,且两侧相对的支腿320 通过一横杆330连接在一起。为容纳升降机构100进入,本实施例中托架310两侧的支腿320之间的间距大于升降机构100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的支腿320还可以设置成长向尺寸可调节的结构,例如设置为可伸缩结构,以实现不同高度的支撑。可选地,支腿320为多节管状结构,且构成支腿320 的各节管通过插销(图中未示出)限位。另外,为实现支腿320沿托架310 横向缩回以收纳或伸出以支撑,支腿320设置为L形结构,支腿320与托架310为管对管套接,使支腿320可沿托架310横向缩回或伸出。可选地,托架310与支腿320连接部位为方管结构,支腿320包括第一端D1和第二端D2,第一端D1与托架310套接,第一端D1包括第一部分D11和第一部分D12,第一部分D11为方管结构,第一部分D12为圆管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托架310为由两个相互间隔的主梁311和若干间隔连接于两个主梁311 之间的横梁312构成的框架结构。参见图6,横梁312的包括两个间隔相背的槽钢312a和若干位于两个槽钢312a之间并将两个槽钢312a连接成一体的连接块312b。可选地,支腿320和横梁312在沿主梁311长度的方向上的距离满足使支腿320收回时支腿320大外端恰好卡入槽钢312a的槽内,实现定位和固定。构成横梁312的两槽钢312a的一侧同时连接于主梁311,另一侧用于装载货物W1,例如平板构件。当然,若装载的货物W1是其他形状,托盘300也可设计成其他相应的结构形状。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装卸系统001。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自装卸系统001处于装卸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B向视图(部分结构隐藏未示出)。请参见图7(配合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的自装卸系统001包括转运设备200和前述的升降装置010。升降装置010的升降机构100设置于转运设备200上,并可随转运设备200一起进入托架310下方或脱出。为方便描述和表达清楚,图7、图8中额外示出了所装载的货物W1。可选地,升降机构100的基座10支撑连接于转运设备200的用于承载货物W1的承载面P2。图7中示出了在转运设备200上设置两个升降机构100的情况,该两个升降机构100沿转运设备200的长向依次设置。可选地,转运设备 200的后部具有一平板体210,其上表面为用于承载货物W1的承载面P2,升降机构100的基座10连接于转运设备200的承载面P2。当升降机构100 的基座10采用可拆卸连接于转运设备200时,其额外具有能够分离使用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转运设备200可以是普通的平板运输车。可以是人力拖车、畜力车或其他动力的转运工具。
下面介绍本实施例中的自装卸系统001实现装载货物W1的方法。配合参见图9,托盘300的支腿320撑起将其托架310撑空离开基面P3,货物 W1(例如平板预制件)堆叠于托盘300的托架310,转运设备200携带升降机构100;配合参见图7、图8,转运设备200携带升降机构100倒车通过两侧支腿320之间,进入托架310下方;配合参见图10,升降机构100顶升托盘300及所装载的货物W1,使支腿320离地;配合参见图11、图12,收起支腿320至转运设备200宽向内侧、降下升降机构100降下托盘300 及所装载的货物W1,可选地,托盘300的两个主梁311对应支撑于基座10 的两个基梁11(该功能要求托架310的主梁311设计成对应基座10的基梁 11),完成货物W1装载。货物W1装载完成后,由转运设备200运送至目的地。
需要卸载货物W1时的步骤和货物W1装载相反,即包括举升托盘300、撑起支腿320、降下托盘300使支腿320支撑于基面P3,即可退出转运设备200。
综合上文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010及自装卸系统001采用升降机构100带动托盘300上下升降,来实现货物W1的自装卸,无需吊装设备辅助,具有装卸方便且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构(100)和托盘(300);所述托盘(300)包括托架(310)和多个支腿(320);所述支腿(320)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托架(310),并被构造成能够撑起以将所述托架(310)支撑于基面;所述升降机构(100)位于所述托盘(300)下方,并能够举升所述托架(310)并带动所述支腿(320)脱离所述基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00)包括基座(10)、升降台架(20)和升降驱动装置(30),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0)包括多个升降驱动器(31);所述升降台架(20)通过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0)支撑连接于所述基座(10);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0)被构造成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台架(20)相对所述基座(10)升起或降下;所述升降台架(20)用于配合支撑所述托架(3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并由连接件(12)连接在一起的基梁(11);所述升降台架(20)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条形的承载梁(21);所述承载梁(2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基梁(11)的长度方向相同;各个所述承载梁(21)分别通过至少两个相互间隔的所述升降驱动器(31)支撑连接于其对应的所述基梁(11);所述升降驱动器(31)被构造成能够驱动所述承载梁(21)相对所述基座(10)升起或降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包括两个交叉的连接杆(12a),各个所述连接杆(12a)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两个所述基梁(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腿(320)分设于所述托架(310)两侧,且各个所述支腿(320)的一端铰接连接于托架(310)的侧边,并能够绕其铰接端旋转至与所述托架(310)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腿(320)分设于所述托架(310)两侧,且所述支腿(320)的长向尺寸可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320)为多节管状结构,且构成所述支腿(320)的各节管通过插销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腿(320)分设于所述托架(310)两侧,所述支腿(320)为L形结构,所述支腿(320)与托架(310)为管对管套接,且所述支腿(320)可沿所述托架(310)缩回或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10)与所述支腿(320)连接部位为方管结构,所述支腿(320)包括第一端(D1)和第二端(D2),所述第一端(D1)与托架(310)套接,所述第一端(D1)包括第一部分(D11)和第二部分(D12),所述第一部分(D11)为方管结构,所述第二部分(D12)为圆管结构。
10.一种自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设备(200)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010);所述升降装置(010)的升降机构(100)设置于所述转运设备(200),所述转运设备(200)能够从多个所述支腿(320)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支腿(320)可收置于所述转运设备(200)内。
CN201720886478.8U 2017-07-20 2017-07-20 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6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6478.8U CN207016187U (zh) 2017-07-20 2017-07-20 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6478.8U CN207016187U (zh) 2017-07-20 2017-07-20 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16187U true CN207016187U (zh) 2018-02-16

Family

ID=6148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8647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6187U (zh) 2017-07-20 2017-07-20 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16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09838A1 (en) System for conveying and stowing elongated material
CN1131799C (zh) 集装箱装卸装置或吊架
CN205709720U (zh) 一种搬运叉车
CN204323987U (zh) 一种预制件运输架
CN102234084A (zh) 定位大型负载于运输、存储位置的方法、拖车和/或卡车
CN105459878A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的车载装卸方法及装置
CN207016187U (zh) 升降装置及自装卸系统
US201200255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cking loads in vehicles
CN201746248U (zh) 一种简易龙门吊
CN104591034A (zh) 货物箱搬运车
CN204776640U (zh) 一种辊筒支架
CN205739501U (zh) 一种垂直升降自动装卸码垛机
CN203372494U (zh) 管材货架
CN205601678U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的车载装卸装置
AU2016353534A1 (en) Modular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system
CN103434945B (zh) 一种搬运叉车
CN208470631U (zh) 运输存储装置
US7713019B2 (en) Flat-bed truck with crane, lift or hoist
CN213502015U (zh) 一种电缆管道运输车
CN204606466U (zh) 一种框架式叉运托盘
CN212048357U (zh) 装配式可伸缩防汛物资存储转移装置
CN203667915U (zh) 一种用于物流车运输的起重装置
CN204588606U (zh) 货物箱搬运车
CN106516991A (zh) 用于物品转运的提升机
CN207861797U (zh) 装货组件及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