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15137U - 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15137U CN207015137U CN201720831598.8U CN201720831598U CN207015137U CN 207015137 U CN207015137 U CN 207015137U CN 201720831598 U CN201720831598 U CN 201720831598U CN 207015137 U CN207015137 U CN 2070151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kylight
- nacelle
- antenna
- rain
- hin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涉及特种车辆技术领域。该舱体防雨天窗包括小盖门、对开式第一天窗和第二天窗;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铰接,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当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之间形成与升降杆相适应的孔,并且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搭接;所述小盖门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或所述第二天窗铰接,所述小盖门能够盖合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形成的与所述升降杆相适应的孔。该舱体防雨天窗解决了舱内天线需要通过升降杆举升到车外使用时舱顶的漏水、漏雪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
背景技术
通信车、指挥车通常都需要举升到一定高度的设备或天线,由于天线的尺寸通常会比升降杆杆体直径要大,为了满足天线举升出舱的要求,车顶必须开设天窗,并且通常天窗的尺寸会比天线的尺寸大;当天线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如果车顶天窗一直保持开启状态,舱内则无法防雨雪。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该防雨天窗通过设置对开式天窗、小盖门、密封胶条以及帆布,解决了舱体内天线需要通过升降杆举升到舱外使用时舱体顶部的漏水、漏雪等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包括小盖门、对开式第一天窗和第二天窗;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铰接,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当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之间形成与升降杆相适应的孔,并且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搭接;所述小盖门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或所述第二天窗铰接,所述小盖门能够盖合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形成的与所述升降杆相适应的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窗与所述升降杆的接触处、所述第二天窗与所述升降杆的接触处、所述第一天窗与所述小盖门的接触处、所述第二天窗与所述小盖门的接触处分别设有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第四密封胶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为开口向上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设有第五密封胶条,当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搭接,所述第五密封胶条将搭接处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为开口向上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钩状,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设有第五密封胶条,当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搭接,所述第五密封胶条将搭接处密封。
优选地,所述小盖门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铰接,另一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所述升降杆运动,所述小盖门与所述第一天窗之间还连接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小盖门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窗铰接,另一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所述升降杆运动,所述小盖门与所述第二天窗之间还连接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设有第一帆布和第六密封胶条,所述第一帆布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所述第六密封胶条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设有第二帆布和第七密封胶条,所述第二帆布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所述第七密封胶条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采用合页铰接,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采用合页铰接,所述小盖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或所述第二天窗采用合页铰接。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通过设置对开式的第一天窗和第二天窗,实现了在天线举升出舱体后再次关闭第一天窗和第二天窗,防止雨雪进入舱体。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通过设置小盖门,并且小盖门可以将第一天窗和第二天窗闭合时形成的孔盖合,可以有效避免天线收舱后雨雪进入舱体;通过在第一天窗上与小盖门的接触处、第二天窗上与小盖门的接触处均设置密封胶条进一步保证了天线收舱后舱体的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通过采用密封胶条将第一天窗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窗的第一端搭接处进行密封,以及在第一天窗上与升降杆的接触处、第二天窗上与升降杆的接触处设置密封胶条,进一步保证了当天线举升出舱体后再次关闭第一天窗和第二天窗时,舱体的整体密封性,防止雨雪进入舱体。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通过在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设置帆布和密封胶条,以及在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设置帆布和密封胶条,进一步保证了舱体的整体密封性,防止雨雪进入舱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当天线举升到最高点-天窗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当天窗打开后-天线举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当天线收舱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当天线举升到最高点-天窗关闭时,第一天窗、第二天窗与升降杆的接触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包括包括小盖门、对开式第一天窗和第二天窗;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铰接,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当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之间形成与升降杆相适应的孔,并且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搭接;所述小盖门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或所述第二天窗铰接,所述小盖门能够盖合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形成的与所述升降杆相适应的孔。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当天线举升到最高点-天窗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当天线举升到最高点-天窗关闭时,第一天窗和第二天窗与升降杆的接触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图4、图5和图6对该舱体防雨天窗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包括小盖门2、对开式第一天窗3和第二天窗4;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101铰接,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101铰接,当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之间形成与升降杆15相适应的孔,并且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4第一端搭接;所述小盖门2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3或所述第二天窗4铰接,所述小盖门2能够盖合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同时闭合时形成的与所述升降杆15相适应的孔。
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均是采用铝骨架,内外粘贴铝板,内外铝板中间填充阻燃泡沫。将舱体防雨天窗设置为对开式第一天窗3和第二天窗4的结构,并且当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之间形成与所述升降杆15相适应的孔;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的上述结构,确保了当天线16举升出舱体1后,可以将第一天窗3和第二天窗4再次关闭,防止雨雪进入舱体1。当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搭接,即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中,其中一处是开口向上的结构,另一处是开口向下的结构,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同时关闭时开口向下的结构恰好搭放在开口向上的结构之上;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设置为上述结构,可以保证当天线16举升出舱体1后关闭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时,雨雪不会经过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的接触端头处进入舱体1内。所述小盖门2可以将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同时闭合时形成的孔盖合,能够防止天线16收舱后雨雪进入舱体1。
如图1所示,舱体1内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5、第二电动推杆6、第一行程开关7、第二行程开关8、第三行程开关9、第四行程开关10、第一支撑台13、第二支撑台14。所述第一支撑台13固定在舱体1内的一个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台14固定在舱体1内的另一个侧壁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为两部分套接在一起的可伸缩式结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台1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3铰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用于将所述第一天窗3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为两部分套接在一起的可伸缩式结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台14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窗4铰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用于将所述第二天窗4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一行程开关7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101上,所述第一天窗3闭合时,所述第一行程开关7位于所述第一天窗3的下方;所述第一行程开关7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天窗3的闭合程度。所述第二行程开关8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101上,所述第二天窗4闭合时,所述第二行程开关8位于所述第二天窗4的下方;所述第二行程开关8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天窗4的闭合程度。所述第三行程开关9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台13上,当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3表面垂直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与所述第三行程开关9恰好接触,并且所述第三行程开关9位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靠近所述舱体1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三行程开关9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的转动范围,进而控制所述第一天窗3的打开程度。所述第四行程开关1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台14上,当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与所述第二支撑台14表面垂直时,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与所述第四行程开关10恰好接触,并且所述第四行程开关10位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靠近所述舱体1侧壁的一侧;所述第四行程开关1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的转动范围,进而控制所述第二天窗4的打开程度。
如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窗3与所述升降杆15的接触处、所述第二天窗4与所述升降杆15的接触处、所述第一天窗3与所述小盖门2的接触处、所述第二天窗4与所述小盖门2的接触处分别设有第一密封胶条31、第二密封胶条32、第三密封胶条33、第四密封胶条34。所述第一天窗3上与所述升降杆15的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胶条31,并且在所述第二天窗4上与所述升降杆15的接触处设有第二密封胶条32,当天线16举升到最高点天窗关闭时,由于所述第一天窗3、所述第二天窗4与所述升降杆15的接触处均密封,保证了天线16举升到最高点-天窗关闭状态下舱体1内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天窗3上与所述小盖门2的接触处设有第三密封胶条33,并且所述第二天窗4上与所述小盖门2的接触处设有第四密封胶条34,当天线16处于收舱状态时,由于所述第一天窗3、所述第二天窗4与所述小盖门2的接触处均密封,保证了天线16收舱状态时舱体1内的密封性。
如图6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为开口向上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设有第五密封胶条35,当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搭接,所述第五密封胶条35将搭接处密封。将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设置为开口向下的U型钩状,并将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设置为开口向上的U型钩状,当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的U型钩状恰好搭放在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的U型钩状上,形成搭接结构;并且由于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设有第五密封胶条35,在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搭接时,所述第五密封胶条35与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一端接触,进而将搭接处密封。同理,当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为开口向上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钩状并且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设有第五密封胶条35时,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可能地,所述小盖门2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3铰接,另一端设有滚轮21,所述滚轮21能够沿所述升降杆15运动,所述小盖门2与所述第一天窗3之间还连接有弹簧22。当天线16举升到最高点后关闭所述第一天窗3时,由于所述滚轮21能够沿着所述升降杆15滑动,便于所述小盖门2沿着所述升降杆15顺畅运动。所述小盖门2与所述第一天窗3之间还连接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一端与所述小盖门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3连接,当所述第一天窗3完全打开时,利用所述弹簧22的弹性能够保证所述小盖门2贴合所述第一天窗3,所述小盖门2与所述第一天窗3保持相对静止。同理,当所述小盖门2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窗4铰接,所述小盖门2另一端设有滚轮21并且所述滚轮21能够沿着所述升降杆15运动时,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101铰接处设有第一帆布11和第六密封胶条36,所述第六密封胶条36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101,所述第一帆布11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101。所述第一帆布11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天窗3的一端,同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101,所述第一帆布11整体形成开口指向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的U型结构;所述第一帆布11和所述第六密封胶条36确保了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一端和所述舱体顶部101铰接处的密封性,防止雨雪进入舱体1内。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101铰接处设有第二帆布12和第七密封胶条37,所述第七密封胶条37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101,所述第二帆布12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101。所述第二帆布12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天窗4的一端,同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101,所述第二帆布12整体形成开口指向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段的U型结构;所述第二帆布13和所述第七密封胶条37确保了所述第二天窗4的二端和舱体顶部101铰接处的密封箱,防止雨雪进入舱体1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101采用合页铰接,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101采用合页铰接,所述小盖门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3或所述第二天窗4采用合页铰接。通过将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一端与所述舱体顶部101采用合页铰接,方便所述第一天窗3的打开和闭合;将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二端与所述舱体顶部101采用合页铰接,方便所述第二天窗4的打开和闭合;将所述小盖门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3或所述第二天窗4采用合页铰接,方便所述小盖门2的打开和闭合。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当天窗打开后-天线举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当天线收舱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对本实用新型中舱体防雨天窗的具体使用过程进行描述。
具体地,当需要将天线16举升到舱体1外部进行工作时,按下开启开关,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边转动边伸长,随着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的伸长将所述第一天窗3推开,当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与所述第一支撑台13的表面垂直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与所述第三行程开关9接触,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停止转动并停止伸长,同时所述第一天窗3打开90°;然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边转动边伸长,随着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的伸长将所述第二天窗4推开,当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与所述第二支撑台14的表面垂直时,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与所述第四行程开关10接触,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停止转动并停止伸长,同时所述第二天窗4打开90°;当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为开口向上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钩状时,则首先打开第二天窗4,然后再打开第一天窗3。天窗打开后,所述升降杆15将天线16举升至舱体外最高点,如果天线16需要长时间工作,则需将天窗关闭以防雨雪。按下关闭开关,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边转动边收缩,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的收缩带动所述第二天窗4的关闭,当所述第二天窗4接触到所述第二行程开关8时,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停止运动并停止收缩,所述第二天窗4关闭完全;然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边转动边收缩,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的收缩带动所述第一天窗3的关闭,当所述小盖门2接触所述升降杆15时,所述滚轮21沿所述升降杆15滑动直至所述第一天窗3接触到所述第一行程开关7,当所述第一天窗3接触到所述第一行程开关7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停止运动并停止收缩,所述第一天窗3关闭完全;当所述第一天窗3的第二端为开口向上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4的第一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钩状时,则先关闭第一天窗3,再关闭第二天窗4。当天线16工作结束后,需要收舱时,重复上述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的打开过程;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均打开完全后,所述升降杆15将天降收进舱体1内后,重复上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的关闭过程,当所述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均关闭完全时,所述小盖门2恰好将第一天窗3和所述第二天窗4之间的孔盖合。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小盖门、对开式第一天窗和第二天窗;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铰接,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当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之间形成与升降杆相适应的孔,并且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搭接;所述小盖门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或所述第二天窗铰接,所述小盖门能够盖合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形成的与所述升降杆相适应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窗与所述升降杆的接触处、所述第二天窗与所述升降杆的接触处、所述第一天窗与所述小盖门的接触处、所述第二天窗与所述小盖门的接触处分别设有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第四密封胶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为开口向上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设有第五密封胶条,当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搭接,所述第五密封胶条将搭接处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为开口向上的U型钩状,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钩状,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设有第五密封胶条,当所述第一天窗和所述第二天窗同时闭合时,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一端搭接,所第五述密封胶条将搭接处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盖门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铰接,另一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所述升降杆运动,所述小盖门与所述第一天窗之间还连接有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盖门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窗铰接,另一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所述升降杆运动,所述小盖门与所述第二天窗之间还连接有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设有第一帆布和第六密封胶条,所述第一帆布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所述第六密封胶条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铰接处设有第二帆布和第七密封胶条,所述第二帆布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所述第七密封胶条固定在所述舱体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窗的第一端与舱体顶部采用合页铰接,所述第二天窗的第二端与舱体顶部采用合页铰接,所述小盖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窗或所述第二天窗采用合页铰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31598.8U CN207015137U (zh) | 2017-07-10 | 2017-07-10 | 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31598.8U CN207015137U (zh) | 2017-07-10 | 2017-07-10 | 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15137U true CN207015137U (zh) | 2018-02-16 |
Family
ID=61483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831598.8U Active CN207015137U (zh) | 2017-07-10 | 2017-07-10 | 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1513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75167A (zh) * | 2018-08-16 | 2018-11-09 | 通微电气海安有限公司 | 一种gis安装维护用防尘室 |
CN112140853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天窗与升降桅杆互锁装置及互锁方法 |
CN112776577A (zh) * | 2021-02-08 | 2021-05-11 | 北京中资燕京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用翼式天窗构件及其密封结构 |
-
2017
- 2017-07-10 CN CN201720831598.8U patent/CN2070151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75167A (zh) * | 2018-08-16 | 2018-11-09 | 通微电气海安有限公司 | 一种gis安装维护用防尘室 |
CN112140853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天窗与升降桅杆互锁装置及互锁方法 |
CN112776577A (zh) * | 2021-02-08 | 2021-05-11 | 北京中资燕京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用翼式天窗构件及其密封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15137U (zh) | 一种用于天线举升后的舱体防雨天窗 | |
EP3272627A1 (en) | Multi-purpose vehicle | |
KR20170081591A (ko) | 자동차 날개형 빗물 차단막 | |
US7611189B2 (en) | Retractable glass roof and liftgate open air vehicle system | |
CN203293859U (zh) | 一种车窗结构 | |
CN208416311U (zh) | 一种温室湿帘的外垂直窗结构 | |
CN216959081U (zh) | 一种箱式变电站 | |
CN215621720U (zh) | 一种双侧开门的车载行李箱 | |
CN110641493B (zh) | 铁路货车用观察门 | |
CN204877169U (zh) | 一种风雨密气密防火门 | |
CN212002608U (zh) | 帐篷组件 | |
CN208812945U (zh) | 汽车 | |
CN113306494A (zh) | 一种双侧开门的车载行李箱 | |
CN203142356U (zh) | 一种车顶双开电动天窗装置 | |
CN203064038U (zh) | 可扩展的特种车体 | |
CN107336590B (zh) | 一种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 |
CN101648503A (zh) | 具有滑动天窗的可折叠车顶及具有该车顶的车辆 | |
CN114148239B (zh) | 一种车厢顶盖开闭装置 | |
CN201627489U (zh) | 密闭节能型安全便洁窗 | |
CN217598311U (zh) | 车厢天窗翻转开闭机构 | |
CN212148365U (zh) | 一种汽车专用新型电动天窗 | |
CN220803302U (zh) | 一种试验装置外壳 | |
CN218862677U (zh) | 一种适配地铁接触网的区间密闭门 | |
CN216359931U (zh) | 一种车厢顶盖开闭装置 | |
CN215255537U (zh) | 一种悬臂式电动平开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