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0688U - 电动姿态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姿态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00688U CN207000688U CN201720439954.1U CN201720439954U CN207000688U CN 207000688 U CN207000688 U CN 207000688U CN 201720439954 U CN201720439954 U CN 201720439954U CN 207000688 U CN207000688 U CN 2070006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shaft
- support frame
- car body
- car
- swinging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姿态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相对两侧的两个车轮,其中,该电动姿态车还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车体内并用于控制车轮转动的两个驱动装置;车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和底壳;每个驱动装置均包括轮毂电机、控制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轮毂电机设置在各车轮内且具有连接轴的轮毂电机,连接轴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撑架上;控制组件包括与连接轴不可相对转动连接的摆动支架和固定在摆动支架的踏板;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在踏板绕连接轴的轴线转动时使轮毂电机转动的控制板,控制板电性连接轮毂电机。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姿态车,车体采用整体式结构,其结构更加平稳,容易操作,使用安全性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姿态车。
背景技术
电动姿态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目前,传统的电动姿态车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两驱动单元构成,两个驱动单元可相互转动,如中国专利CN201620035279.1公开的“一种电动平衡滑板车”,包括左上壳盖、左下壳盖、右上壳盖和右下壳盖,上壳盖、左下壳盖与右上壳盖、右下壳盖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然而,此结构的电动姿态车稳定性较差,使用安全性更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姿态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动姿态车稳定性较差,使用安全性更低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姿态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相对两侧的两个车轮,其中,上述电动姿态车还包括支撑架和用于控制所述车轮转动的两个驱动装置,两个所述驱动装置与两个所述车轮分别一一对应;所述车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和底壳,所述上壳和所述底壳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支撑架的内部空间;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均包括:
轮毂电机,设置在各所述车轮内且具有一连接轴的轮毂电机,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撑架上;
控制组件,其包括与所述连接轴不可相对转动连接的摆动支架和与所述摆动支架固定连接并用于踩踏的踏板,所述踏板设置在所述摆动支架的上方;以及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在所述踏板绕所述连接轴的轴线相对所述车体转动时使所述轮毂电机转动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轮毂电机;
所述支撑架具有用于容置所述摆动支架的两个摆动支架空槽,两个所述摆动支架空槽与两个所述摆动支架分别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连接轴均通过两组轴承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两组所述轴承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摆动支架的相对两侧,每组所述轴承组件均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压块和套设上所述连接轴上的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压块与所述支撑架之间。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连接轴上均有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轴脱离所述支撑架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连接轴上的两个限位构件,所述轴承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构件为卡簧。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前侧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电动姿态车还包括照明控制装置,所述照明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板以及固定在所述上壳上的光敏传感器、状态指示灯板和电源开关,所述状态指示灯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和所述照明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后侧设置有尾灯组件,所述尾灯组件包括灯条和罩设在所述灯条外侧的尾灯罩,所述灯条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泥板组件,所述挡泥板组件包括罩设在对应的所述车轮上的挡泥板和弯折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彼此垂直的两折边,其中一折边与所述挡泥板连接固定,另一折边与所述支撑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踏板上分别罩设有一踏垫,所述踏垫固定在所述上壳上,所述踏垫为柔性踏垫。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上固定有扬声器,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一蓝牙板,所述扬声器电性连接所述蓝牙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摆动支架通过限位平键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姿态车,车体采用整体式结构,踏板固定连接于摆动支架,摆动支架与连接轴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踏板与摆动支架可绕连接轴的轴线相对车体摆动,在踏板绕连接轴的轴线相对车体转动时,控制板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这样,电动姿态车的结构更加平稳,容易操作,使用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姿态车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动姿态车
10:车体 10a:内部空间
101:上壳 102:底壳
103:踏板空槽 104:前灯空槽
105:面盖空槽
11:轴承组件 111:压块
112:轴承
12:限位组件 121:限位构件
13:踏垫 14:扬声器
15:限位平键
20:车轮
30:支撑架 31:摆动支架空槽
40:驱动装置
41:轮毂电机 41a:连接轴
42:控制组件 421:摆动支架
423:踏板
424:连接槽
43:驱动组件 431:控制板
50:电源
60:照明装置 61:前灯固定架
62:灯珠 63:前灯罩
70:照明控制装置 71:光敏传感器
72:状态指示灯板 73:电源开关
80:尾灯组件 81:灯条
82:尾灯罩
90:挡泥板组件
91:挡泥板 911:插槽
912:连接片
92:连接件 921:第一折边
922:第二折边 92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前”“后”“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姿态车100,包括车体10和安装在车体10相对两侧的两个车轮20,其中,该电动姿态车100还包括支撑架30和用于控制车轮20转动的两个驱动装置40,两个驱动装置40与两个车轮20分别一一对应;车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101和底壳102,上壳101和底壳102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支撑架30的内部空间10a;每个驱动装置40均包括轮毂电机41、控制组件42以及驱动组件43,轮毂电机41设置在各车轮20内且具有一连接轴41a的轮毂电机41,连接轴41a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撑架30上;控制组件42包括与连接轴41a不可相对转动连接的摆动支架421和固定连接在摆动支架421上方并用于踩踏的踏板423;驱动组件43设置在内部空间中,驱动组件43包括用于在踏板423绕连接轴41a的轴线相对车体10转动时使轮毂电机41转动的控制板431,控制板431电性连接轮毂电机41。支撑架30具有用于容置摆动支架421的两个摆动支架空槽31,两个摆动支架空槽31与两个摆动支架421分别一一对应。
上述的电动姿态车100,车体10采用整体式结构,踏板423固定连接于摆动支架421,摆动支架421与连接轴41a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踏板423与摆动支架421可绕连接轴41a的轴线相对车体10摆动,在踏板423绕连接轴41a的轴线相对车体10转动时,控制板431驱动相应的车轮20转动,这样,电动姿态车100的结构更加平稳,容易操作,使用安全性更高。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姿态车100,包括车体10、左右车轮20、电源50、支撑架30和左右驱动装置40。车体10为一体式结构,车轮20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车轮20,每个车轮20分别通过一驱动装置40与车体10相连。在本实施例中,该车体10包括上壳101和底壳102,上壳101和底壳102通过螺钉、卡接等一切现有固定连接方式相互连接固定,并在二者之间围合形成一内部空间10a,支撑架30可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支撑架30和电源50均固定在该内部空间10a中,支撑架30与上壳101连接固定,电源50为整车的各电器元件提供电力。每个驱动装置40均包括轮毂电机41、控制组件42以及驱动组件43。电源50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采用一个电源50分别给两个轮毂电机41及两个驱动组件43供电,该电源50可以设置有充电接口(图未示)。
具体地,轮毂电机41设置在对应的各车轮20内,轮毂电机41具有一连接轴41a,该连接轴41a延伸至车体10的内部空间10a中,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30上。控制组件42包括摆动支架421和用于踩踏的踏板423,摆动支架421与连接轴41a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固定连接在摆动支架421上方,上壳101的表面开设有与两个踏板423分别对应的两个踏板空槽103,踏板423设置在踏板空槽103中并至少部分穿出该上壳101的表面。容易理解的是,车轮20通过轮毂电机41的连接轴41a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10的支撑架30上,在轮毂电机41的驱动下,车轮20转动并实现车体10的前后移动和左右转向;连接轴41a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30上,摆动支架421与连接轴41a采用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也就是说,踏板423及摆动支架421可绕连接轴41a的轴线相对车体10前后摆动预设角度,再根据踏板423摆动角度的变化对轮毂电机41的转速进行相应的控制。
驱动组件43包括控制板431和多个传感器(图未示),控制板431电性连接该多个传感器、电源50和对应的轮毂电机41,该控制板431可为能够根据传感器传输的感测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41驱动相应的车轮20转动的现有一切电路板,多个传感器为但不局限于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姿态车100,采用自平衡式原理,通过陀螺仪对踏板423设置一预设角度,通过轮毂电机41的连接轴41a在无人踩踏时,将踏板423自动复位,以使踏板423的表面与水平面基本平行;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共同检测电动姿态车100的运动状态,控制板431接收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的感测信号以控制轮毂电机41是否改变状态,以实现加速或减速。
参见图1,每个连接轴41a均通过两组轴承组件11连接于支撑架30,两组轴承组件11分别设置于摆动支架421的相对两侧,每组轴承组件11均包括固定在支撑架30上的压块111和套设上连接轴41a上的轴承112,轴承112设置在压块111与支撑架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轴41a上均套设有两个轴承112,摆动支架421上开设有供连接轴41a穿过的连接槽424,两个轴承112分别位于摆动支架421的左右两侧,每个轴承112通过一压块111装配至支撑架30,压块111采用螺钉等紧固件锁付于支撑架30,进而使轮毂电机41的连接轴41a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30上。
参见图1,每个连接轴41a上均有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轴41a脱离支撑架30的限位组件12,限位组件12包括分别固定在连接轴41a上的两个限位构件121,轴承112设置两个限位构件1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构件121为但不局限于卡簧,卡簧的外径大于轴承112的内径,在连接轴41a上可开设有两个卡槽(图未示),两个卡槽分别位于连接轴41a的两个端部,卡簧卡合在对应的卡槽内,从而限制连接轴41a在轴向上的移动,以防止连接轴41a与支撑架30脱离。
参见图1,车体10的前侧设置有照明装置60;电动姿态车还包括照明控制装置70,照明控制装置70包括驱动板(图未示)、光敏传感器71、状态指示灯板72和电源开关73,光敏传感器71、状态指示灯板72和电源开关73设置在上壳101上,驱动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0上,状态指示灯板72分别电性连接光敏传感器71和照明装置60。在本实施例中,上壳101的前侧开设有前灯空槽104,照明装置60设置在内部空间10a中,该照明装置60包括前灯固定架61、安装在该前灯固定架61上的两个大功率灯珠62以及前灯罩63,前灯罩63与前灯固定架61连接固定并覆盖灯珠62,前灯罩63可为PVC透明板或玻璃板,该前灯罩63由前灯空槽104显露于车体10。上壳10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面盖空槽105,状态指示灯板72安装在该面盖空槽105中,光敏传感器71和电源开关73设置在状态指示灯板72的正面(图示中的上表面),驱动板为能够根据光敏传感器71的感测信号控制照明装置60工作的现有一切电路板,这样,在用户使用电动姿态车100是,可根据光线的强弱,照明控制装置70可控制前灯打开和关闭。
参见图1,车体10的后侧设置有尾灯组件80,尾灯组件80包括灯条81和罩设在灯条81外侧的尾灯罩82,灯条81与控制板431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尾灯组件80安装在车体10的后侧,灯条8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条,两条灯条81分别与两个车轮20一一对应,各灯条81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各控制板431,从而在控制板431的控制下通过不同的显示状态反映电动姿态车100的行驶状态以对周围的人产生提醒,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电动姿态车100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行驶状态,两个灯条81可呈现同时常亮和闪烁,或仅一灯条81常亮、闪烁或不亮,以给路人传达行驶状态信息。
参见图1,车体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泥板组件90,挡泥板组件90包括罩设在对应的车轮20上的挡泥板91和弯折的连接件92,连接件92包括彼此垂直的两折边,其中一折边与挡泥板91连接固定,另一折边与支撑架30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92为大致呈L字形结构的弯折板,其包括两折边,两个折边分别具有固定孔923的第一折边921和与该第一折边921连接的第二折边922,挡泥板91上开设有用于收容该第二折边922的插槽911,挡泥板91上靠近车体10的一侧形成有连接片912,该连接片912上开设有与固定孔923对应的通孔,通过螺钉等紧固件顺序穿过固定孔923、通孔以将连接件92和挡泥板91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0上。
参见图1,每个踏板423上分别罩设有一踏垫13,踏垫13固定在上壳101上,踏垫1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且其表面可设计有防滑结构,这样,可避对踏板423启动一定的保护,此外还能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增大与车体10的摩擦力,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参见图1,底壳102上固定有扬声器14,支撑架30上固定有一蓝牙板(图未示),扬声器14电性连接该蓝牙板,以跟外界设备通信,进而使扬声器14播放音频文件。
参见图1,连接轴41a与摆动支架421通过限位平键1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41a上开设有供限位平键15部分置入的限位孔,摆动支架421于连接槽424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孔对应的限位槽,采用限位平键15使连接轴41a与摆动支架421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从而使摆动支架421和踏板423相对车体10可实现前后摆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姿态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相对两侧的两个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和用于控制所述车轮转动的两个驱动装置,两个所述驱动装置与两个所述车轮分别一一对应;所述车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和底壳,所述上壳和所述底壳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支撑架的内部空间;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均包括:
轮毂电机,设置在各所述车轮内且具有一连接轴的轮毂电机,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撑架上;
控制组件,其包括与所述连接轴不可相对转动连接的摆动支架和与所述摆动支架固定连接并用于踩踏的踏板,所述踏板设置在所述摆动支架的上方;以及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在所述踏板绕所述连接轴的轴线相对所述车体转动时使所述轮毂电机转动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轮毂电机;
所述支撑架具有用于容置所述摆动支架的两个摆动支架空槽,两个所述摆动支架空槽与两个所述摆动支架分别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轴均通过两组轴承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两组所述轴承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摆动支架的相对两侧,每组所述轴承组件均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压块和套设上所述连接轴上的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压块与所述支撑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轴上均有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轴脱离所述支撑架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连接轴上的两个限位构件,所述轴承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为卡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侧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电动姿态车还包括照明控制装置,所述照明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板以及固定在所述上壳上的光敏传感器、状态指示灯板和电源开关,所述状态指示灯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和所述照明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后侧设置有尾灯组件,所述尾灯组件包括灯条和罩设在所述灯条外侧的尾灯罩,所述灯条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泥板组件,所述挡泥板组件包括罩设在对应的所述车轮上的挡泥板和弯折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彼此垂直的两折边,其中一折边与所述挡泥板连接固定,另一折边与所述支撑架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踏板上分别罩设有一踏垫,所述踏垫固定在所述上壳上,所述踏垫为柔性踏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固定有扬声器,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一蓝牙板,所述扬声器电性连接所述蓝牙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摆动支架通过限位平键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39954.1U CN207000688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电动姿态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39954.1U CN207000688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电动姿态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00688U true CN207000688U (zh) | 2018-02-13 |
Family
ID=6144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39954.1U Active CN207000688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电动姿态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0068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74218A (zh) * | 2018-09-12 | 2018-12-11 | 马振 | 一种一体式平衡车 |
CN109094696A (zh) * | 2018-08-26 | 2018-12-28 | 深圳市领航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代步车的遮光板和代步车 |
CN113753164A (zh) * | 2021-09-07 | 2021-12-07 | 深圳市亮点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体感车运行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
2017
- 2017-04-25 CN CN201720439954.1U patent/CN2070006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94696A (zh) * | 2018-08-26 | 2018-12-28 | 深圳市领航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代步车的遮光板和代步车 |
CN109094696B (zh) * | 2018-08-26 | 2021-08-31 | 深圳市领航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代步车的遮光板和代步车 |
CN108974218A (zh) * | 2018-09-12 | 2018-12-11 | 马振 | 一种一体式平衡车 |
CN113753164A (zh) * | 2021-09-07 | 2021-12-07 | 深圳市亮点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体感车运行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83886B2 (en) | Posture vehicle | |
CN204864865U (zh) | 新型电动平衡车 | |
WO2017128808A1 (zh) | 电动平衡车 | |
CN105539672A (zh) | 一种电动平衡两轮车 | |
CN207000688U (zh) | 电动姿态车 | |
CN204952213U (zh) | 电动平衡车 | |
CN101428674A (zh) | 动力轮 | |
US11077909B2 (en) | Self-balancing scooter | |
CN213292568U (zh) | 电动平衡车 | |
CN104149899A (zh) | 一种自平衡两轮车的分体车架结构 | |
CN105833514A (zh) | 一种机电陀螺平衡滑板车 | |
CN203902775U (zh) | 单轮自平衡电动车 | |
CN203078638U (zh) | 平行双轮电动车辅助平衡机构 | |
CN112124481A (zh) | 一种两轮新型电动平衡车 | |
CN203957707U (zh) | 自平衡车轮装置 | |
CN104191905B (zh) | 自平衡车轮装置 | |
CN205864183U (zh) | 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车轮 | |
CN112092972B (zh) | 一种装在自行车脚踏板上的电动助力装置 | |
CN209241233U (zh) | 一种机械扭动控制自动复位平衡车 | |
CN203714119U (zh) | 自平衡独轮电动车的散热结构 | |
CN213620087U (zh) | 一种两轮车结构 | |
CN109677543A (zh) | 一种折叠电动平衡车 | |
CN221340913U (zh) | 独轮车 | |
CN111846077A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111846079A (zh) | 一种平衡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