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7260U -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7260U
CN206977260U CN201720739225.8U CN201720739225U CN206977260U CN 206977260 U CN206977260 U CN 206977260U CN 201720739225 U CN201720739225 U CN 201720739225U CN 206977260 U CN206977260 U CN 206977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dish
steel disk
heat
permanent magnet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92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锐
曹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7392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7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7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72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包括铜盘、钢盘、散热模块二,所述铜盘与钢盘连接,所述铜盘设有铜盘中心孔,所述钢盘上设有钢盘中心孔,所述散热模块二与钢盘连接,所述散热模块二采用导热管。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在运转时就可以利用强对流的空气将永磁设备中铜盘的热量散出去,保证了永磁设置中电机不会因高温而退磁的现象,提高了设备的效能,减少故障,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永磁传动装置及永磁电机广泛应用,散热问题是永磁设备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长期需要解决的的重要问题,由于散热差、影响到部件甚至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使用和维护成本。当永磁设备的电动机工作后,带动铜盘在磁盘所产生的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交变磁场通过铜盘与磁盘之间的气隙在铜盘上产生涡流电流,该涡流电流反过来在磁盘周围产生反感磁场,阻止铜盘与磁盘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电机与负载之间的扭矩传输。而在铜盘中产生的涡流电流会产生热量,如铜盘散热不及时,将会影响电动机因高温发生退磁现象,严重影响电动机性能。现有技术铜盘的散热冷却方式存在着速度慢、散热效果差,无法满足铜盘的冷却要求,所以需要一种可以满足具有不同功率设备中铜盘的散热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结构可靠,能够尽快将永磁设备中铜盘的热量散出去,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设备的效能,减少故障,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包括铜盘、钢盘、散热模块二,所述铜盘与钢盘连接,所述铜盘设有铜盘中心孔,所述钢盘上设有钢盘中心孔,所述散热模块二与钢盘连接。
所述散热模块二采用导热管,所述铜盘中心孔的外围设有多个铜盘连接孔,在钢盘中心孔外围设有多个钢盘连接孔,钢盘连接孔的位置与铜盘连接孔对应,所述导热管一端穿过钢盘连接孔后与铜盘连接孔连接;所述钢盘包括钢盘本体,在钢盘本体与铜盘连接的一端设有轴向环形凸起,所述轴向环形凸起的内径大于钢盘中心孔内径,所述铜盘中心孔与轴向环形凸起的外圆配合。
所述导热管的管体端部设有导热管座,所述导热管座包括相连接的下端部、上凸起部,在上部凸起中间设有凹槽一,导热管端部与凹槽一配合,在钢盘连接孔的端部设有直径大于钢盘连接孔直径的凹槽二,所述上部凸起与凹槽二配合,所述下端部与铜盘连接孔连接。
所述导热管的管体外表面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沿散热管向外辐射的片状结构或者包覆两根散热管的矩形结构;所述导热管内设有散热介质,导热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件密封。
所述铜盘连接孔在铜盘上错列均匀分布,铜盘连接孔的总面积不大于铜盘面积的5%,铜盘连接孔为通孔或者盲孔。
所述铜盘与钢盘上设有连接孔,铜盘与钢盘通过紧固件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钢盘外侧与散热模块一连接,所述散热模块一为设有中心孔的圆盘结构,所述散热模块一与连接轴一连接,所述铜盘、钢盘、散热模块一、连接轴一连接形成一整体散热结构,所述整体散热结构设有两套,两套整体散热结构通过散热模块二两端连接。
所述散热模块二包括导热管本体,导热管本体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外螺纹,所述钢盘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外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导热管本体上设有散热翅片。
所述连接柱与导热管本体密封连接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内设有冷却介质。
所述散热模块一采用多组单片散热片组成的一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上设有增加散热面积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铜盘散热装置,当永磁设置中的电机运转后,铜盘上涡流电流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导热管,导热管将热量传递散热翅片,电机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散热翅片与空气会产生强对流将热量带走,达到降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靠,电机在运转时中就可以利用强对流的空气将永磁设备中铜盘的热量散出去,保证了永磁设置中电机不会因高温而退磁的现象,提高了设备的效能,减少故障,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管的管体端部设有导热管座,导热管座的上部凸起中间设有凹槽一,导热管端部与凹槽一配合,钢盘连接孔的端部设有凹槽二,所述上部凸起与凹槽二配合,所述下端部与铜盘连接孔连接。通过所述导热管座与铜盘连接孔固定连接,保证导热管的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铜盘热量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散热管及散热介质中。
3.所述铜盘与钢盘上设有连接孔,铜盘与钢盘通过紧固件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当铜盘、钢盘、导热管及散热翅片固定连接为一整体后,将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当永磁设置中的电机运转后,在铜盘上因涡流电流产生的热量会传递给导热,导热管将热量传递散热翅片,电机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散热翅片与空气会产生强对流将热量带走,达到降温的目的。保证铜盘部件结构安全可靠使用,提高永磁设备及整套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方便拆卸和更换,减少使用和维护成本。
4.所述整体散热结构设有两套,两套整体散热结构通过散热模块二6两端连接。径向尺寸结构紧凑,能够传递更大的负荷扭矩、发挥更大的功率,同时散热效果更好,保证铜盘部件等整个动力传动结构处于较低的工作环境温度,结构运行安全、使用可靠,提高永磁设备及整套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使用和维护成本同时能够方便拆卸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图6为设有相连接的两套整体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4,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包括铜盘1、钢盘2、散热模块二,所述铜盘1与钢盘2连接,所述铜盘1设有铜盘中心孔,所述钢盘2上设有钢盘中心孔,所述散热模块二与钢盘2连接。
所述散热模块二采用导热管3,所述铜盘中心孔的外围设有多个铜盘连接孔11,在钢盘中心孔外围设有多个钢盘连接孔21,钢盘连接孔21的位置与铜盘连接孔11对应,所述导热管3一端穿过钢盘连接孔后与铜盘连接孔连接;所述钢盘2包括钢盘本体23,在钢盘本体与铜盘1连接的一端设有轴向环形凸起22,所述轴向环形凸起的内径大于钢盘中心孔内径,所述铜盘中心孔与轴向环形凸起的外圆配合。
所述导热管3的管体31端部设有导热管座33,所述导热管座33包括相连接的下端部、上凸起部,在上部凸起中间设有凹槽一,即采用截面为“凹”字形结构,导热管31端部与凹槽一配合,在钢盘连接孔21的端部设有直径大于钢盘连接孔直径的凹槽二,所述上部凸起与凹槽二配合,所述下端部与铜盘连接孔11连接。通过所述导热管座33与铜盘连接孔11固定连接,保证导热管3的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铜盘热量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散热管及散热介质中。
所述导热管3的管体外表面设有散热翅片4,所述散热翅片4为沿散热管向外辐射的片状结构41或者包覆两根散热管的矩形结构42。所述导热管3内设有散热介质,导热管3的另一端通过密封件32密封。
所述铜盘连接孔11在铜盘上错列均匀分布,铜盘连接孔11的总面积不大于铜盘面积的5%,铜盘连接孔11为通孔或者盲孔。
所述铜盘1与钢盘2上设有连接孔5,铜盘1与钢盘2通过紧固件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
当铜盘1、钢盘2、导热管3及散热翅片4固定连接为一整体后,将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当永磁设置中的电机运转后,在铜盘1上因涡流电流产生的热量会传递给导热3,导热管3将热量传递散热翅片4,电机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散热翅片4与空气会产生强对流将热量带走,达到降温的目的。
实施例2,
结合图5,所述钢盘2外侧与散热模块一8连接,所述散热模块一8为设有中心孔的圆盘结构,所述散热模块一8与连接轴一7连接,所述铜盘1、钢盘2、散热模块一8、连接轴一7连接形成一整体散热结构,所述整体散热结构设有两套,两套整体散热结构通过散热模块二6两端连接。
所述散热模块二6包括导热管本体61,导热管本体61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柱62,所述连接柱设有外螺纹,所述钢盘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外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导热管本体61上设有散热翅片63。
所述连接柱62与导热管本体61密封连接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内设有冷却介质。
所述散热模块一8采用多组单片散热片组成的一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上设有凹槽,便于散热。散热模块一8采用铝材。
当铜盘1、钢盘2、散热模块二6、散热模块一8、连接轴一7固定连接好后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当电机运转时,铜盘产品的热量传至钢盘,钢盘将热量传给带有散热翅片的热管表面和背部的散热模块一8,旋转的过程中通过与空气的强对流将热量散掉,散热效果更好,保证铜盘部件结构安全可靠使用,提高永磁设备及整套设备的使用寿命。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铜盘、钢盘、散热模块二,所述铜盘与钢盘连接,所述铜盘设有铜盘中心孔,所述钢盘上设有钢盘中心孔,所述散热模块二与钢盘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模块二采用导热管,所述铜盘中心孔的外围设有多个铜盘连接孔,在钢盘中心孔外围设有多个钢盘连接孔,钢盘连接孔的位置与铜盘连接孔对应,所述导热管一端穿过钢盘连接孔后与铜盘连接孔连接;所述钢盘包括钢盘本体,在钢盘本体与铜盘连接的一端设有轴向环形凸起,所述轴向环形凸起的内径大于钢盘中心孔内径,所述铜盘中心孔与轴向环形凸起的外圆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管的管体端部设有导热管座,所述导热管座包括相连接的下端部、上凸起部,在上部凸起中间设有凹槽一,导热管端部与凹槽一配合,在钢盘连接孔的端部设有直径大于钢盘连接孔直径的凹槽二,所述上部凸起与凹槽二配合,所述下端部与铜盘连接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管的管体外表面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沿散热管向外辐射的片状结构或者包覆两根散热管的矩形结构;所述导热管内设有散热介质,导热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件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铜盘连接孔在铜盘上错列均匀分布,铜盘连接孔的总面积不大于铜盘面积的5%,铜盘连接孔为通孔或者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铜盘与钢盘上设有连接孔,铜盘与钢盘通过紧固件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钢盘外侧与散热模块一连接,所述散热模块一为设有中心孔的圆盘结构,所述散热模块一与连接轴一连接,所述铜盘、钢盘、散热模块一、连接轴一连接形成一整体散热结构,所述整体散热结构设有两套,两套整体散热结构通过散热模块二两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模块二包括导热管本体,导热管本体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外螺纹,所述钢盘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外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导热管本体上设有散热翅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柱与导热管本体密封连接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内设有冷却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模块一采用多组单片散热片组成的一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上设有增加散热面积的凹槽。
CN201720739225.8U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77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9225.8U CN206977260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9225.8U CN206977260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7260U true CN206977260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9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922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77260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7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46161U (zh) 一种集中绕组并联冷却外转子永磁风力发电机
CN210837396U (zh) 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散热装置
CN206977260U (zh)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CN208923972U (zh) 一种盘式电机结构
CN107124073A (zh) 一种永磁设备用铜盘的散热装置
CN213240994U (zh) 一种计算机机械硬盘用散热装置
CN211557848U (zh) 应急电源散热器
CN101566205B (zh) 耐高温节能型电磁制动器
CN207964878U (zh) 一种架空线路自动化模拟测试装置
CN110768444A (zh) 一种三相异步电机节能控制器
CN112065814A (zh) 一种捣炉车油缸结构
CN216212820U (zh) 一种电喷摩托车用的电感式高压包
CN204216770U (zh) 一种节能型大滑差永磁柔性耦合器
CN212033949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外转子电机
CN213300622U (zh) 一种新型灵敏水冷装置
CN218772763U (zh) 一种用于功率电感器的散热结构
CN220796588U (zh) 一种汽车电机控制器过温保护装置
CN219741134U (zh) 一种感知系统的实时动态预警装置
CN212297120U (zh) 一种捣炉车油缸结构
CN208190420U (zh) 一种微电机新型散热结构
CN210246617U (zh) 一种外接式散热的太阳能逆变器
CN203632435U (zh) 带有散热外壳的电机
CN220673500U (zh) 一种电机的散热结构
CN202737625U (zh) 电机壳体
CN108323095A (zh) 一种数据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