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1039U - 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1039U
CN206971039U CN201720692423.3U CN201720692423U CN206971039U CN 206971039 U CN206971039 U CN 206971039U CN 201720692423 U CN201720692423 U CN 201720692423U CN 206971039 U CN206971039 U CN 206971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vel layer
permeable
water
greenbelt
ban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924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量
向超
白锐
刘鹏飞
侯广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HONGQ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ONGSH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ONGSH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ONGSH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924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1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1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1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砾石层、砂滤层和粘土层,砾石层、砂滤层和粘土层的两侧以及砾石层的底部均包覆有防渗土工膜;粘土层上部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路沿石,路沿石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排水缺口;砾石层内沿其长度方向穿设有单向透水盲管。采用以上结构,人行道或者马路上的水可以流入绿化带内,渗透进入底部的砾石层,并通过单向透水盲管导流存蓄,或直接排放,水质在向下渗透过程中会得到绿化带的净化作用,有利于多余水分的后续利用,同时通过防渗土工膜进行包覆,可以相对减少绿化带水分流失,达到节水效果,有助于保障城市交通问题正常运行,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

Description

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各行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城市资源的消耗,同时城市的各方面承受能力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作为其中必需的资源,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前景,长期依靠地下水的生存方式,只会使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艰难,甚至会使城市的地基破坏。
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雨季内涝严重,而旱季无水可用的窘境,所以构建海绵城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构建海绵城市则需要利用尽可能多的途径进行雨水引导存蓄,同时又不会妨碍城市的正常发展,现有的绿化带铺装结构多在铺装时基本忽略了雨水渗透引导,或辅助排水的问题,很多时候更注重与绿化带的节水问题,从而浪费了大量的引水存蓄面积。
同时,当遇到暴雨天气时,经常发生道路下水道流道堵塞,导致马路表面积水过多,从而引起交通堵塞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可以辅助道路排水透水导水,同时对雨水净化存储,有助于构建海绵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其要点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砾石层、砂滤层和粘土层,所述砾石层、砂滤层和粘土层的两侧以及砾石层的底部均包覆有防渗土工膜;
所述粘土层上部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路沿石,路沿石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排水缺口;所述砾石层内沿其长度方向穿设有单向透水盲管。
采用以上方案,通过防渗土工膜将绿化带底部全部包覆,可以有效减少绿化带内部的水分流失,从而相对减少外部的供水量,有助于绿化带的节水,而通过排水缺口,马路上的积水可以渗透进入绿化带,然后再通过底部的单向透水盲管将积水引导到需要的地方进行存蓄或进行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透水盲管位于砾石层内靠近上部的位置。采用以上结构,当上部渗透进入的水分太多,积蓄到单向透水盲管的位置时,多余的水分则通过单向透水盲管排除,而不多时,水分则会存蓄在砾石层内,以供上部绿化带植物的水分需求,起到节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缺口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采用上述结构,这样可以满足较大的排水需求,积水水位较浅时,下部的宽度即可满足,如果水位较深时,缺口上部宽度较大,则可以加快积水进入绿化带速度。
作为优选:铺设完成之后,所述防渗土工膜的横截面呈U型结构。采用以上结构,这样进入绿化带多余的积水更容易沿防渗土工膜的的内壁往下渗透。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缺口的底部高于粘土层。采用以上结构,防止粘土层的泥土在积水冲蚀下从排水缺口处倒流进入马路,影响马路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缺口的底部朝内倾斜。采用以上结构,可使马路上的积水更容易流入绿化带内。
作为优选: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20-30cm,砂滤层的厚度为5-15cm,粘土层的厚度为40-60cm。采用以上厚度比例进行绿化带的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绿化带的透水和节水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人行道或者马路上的积水通过排水缺口流入绿化带内,绿化带初次吸收净化后,渗透进入底部的砾石层,并通过单向透水盲管导流到需要位置存蓄以备后续再利用,或直接排放,水质在向下渗透过程中会得到绿化带的净化作用,这样有利于排除水分的后续利用,同时通过防渗土工膜进行包覆,也可以相对减少绿化带内水分的流失,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有助于缓解暴雨天气城市交通问题,保障正常运行,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路沿石和单向透水盲管的轴向阶梯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主要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砾石层1、砂滤层2和粘土层3,并且三者的宽度从下至上依次增大,在砾石层1、砂滤层2和粘土层3的两侧,以及砾石层1底部均包覆有防渗土工膜4,即绿化带的下部均处于防渗土工膜4的包覆之内,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绿化带内部的水分流失,起到一定的节水功效。因为砾石层1、砂滤层2和粘土层3的宽度从下至上依次增大,包覆防渗土工膜4之后,防渗土工膜的4的横截面呈U型结构,两侧层朝内的光滑弧面,上部的水分更容易沿防渗土工膜4的内壁往下方渗透。
上部粘土层3的两侧沿绿化带的延伸方向均设有路沿石6,路沿石6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排水缺口60,排水缺口60的竖截面积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排水缺口60的底壁朝内倾斜,即排水缺口60的底壁外侧(靠近马路或人行道的一侧),分别与马路或人行道齐平,排水缺口60的底壁内侧则低于外侧,形成倾斜的斜面结构,这样马路或人行道上的积水则更容易流入绿化带内。
绿化带内的粘土层3下层,其两侧低于排水缺口60的底壁内侧,这样可以相对缓解粘土层3内的泥土在积水的作用下发生倒灌流入人行道或马路的情况。
砾石层1内靠近其上部的位置沿绿化带的延伸方向穿设有单向透水盲管5,单向透水盲管5的端部可以接入蓄水池,或者连入市政下水道管网或者江河,那么绿化带吸收过后多余的水分渗透进入后,通过单向透水盲管5可将多余的水分引导进入蓄水池存蓄,或者接入其它官网直接排走,但是从上方渗透的水分会有部分存蓄在砾石层1内的下部,持续为上部绿化带植物提供生长水分,而不会全部渗透进入单向透水盲管5中全部排走,减少外部浇水需求。
砾石层1的厚度为20-30cm,砂滤层2的厚度为5-15cm,粘土层3的厚度为40-60cm,本实施例中优选砾石层1的厚度为25cm,砂滤层2的厚度为10cm,粘土层3的厚度为50cm,按照此比例进行铺装的绿化带结构,可以更有助于绿化带的节水透水。
如图1所示,暴雨天气时,马路7上的雨水可以通过排水缺口60进入绿化带内的粘土层3内,并通过砂滤层2快速渗入下方的砾石层1中,当砾石层1的积水高度到达单向透水盲管5的位置时,则积水渗透进入单向透水盲管5中,通过单向透水盲管5中排走,从而实现帮助马路或人行道排水的功能,并且水分往下渗透过程中,会得到绿化带的净化,这样进入单向透水盲管5的水质较好,可以引入蓄水池中进行存蓄,回收利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砾石层(1)、砂滤层(2)和粘土层(3),所述砾石层(1)、砂滤层(2)和粘土层(3)的两侧以及砾石层(1)的底部均包覆有防渗土工膜(4);
所述粘土层(3)上部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路沿石(6),路沿石(6)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排水缺口(60);
所述砾石层(1)内沿其长度方向穿设有单向透水盲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透水盲管(5)位于砾石层(1)内靠近上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缺口(60)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铺设完成之后,所述防渗土工膜(4)的横截面呈U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缺口(60)的底部高于粘土层(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缺口(60)的底部朝内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1)的厚度为20-30cm,砂滤层(2)的厚度为5-15cm,粘土层(3)的厚度为40-60cm。
CN201720692423.3U 2017-06-13 2017-06-13 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 Active CN206971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2423.3U CN206971039U (zh) 2017-06-13 2017-06-13 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2423.3U CN206971039U (zh) 2017-06-13 2017-06-13 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1039U true CN206971039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8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92423.3U Active CN206971039U (zh) 2017-06-13 2017-06-13 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103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3758A (zh) * 2018-03-15 2018-06-22 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110306624A (zh) * 2018-03-20 2019-10-08 陈进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发展的高速公路生态雨水利用种植系统剖面构造
CN113047375A (zh) * 2021-03-28 2021-06-29 中工建设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雨水花园收储工程种植屋面防虹吸排系统
CN115306009A (zh) * 2022-07-15 2022-11-08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lid理念的新型排水绿化带施工工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3758A (zh) * 2018-03-15 2018-06-22 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108193758B (zh) * 2018-03-15 2024-01-09 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110306624A (zh) * 2018-03-20 2019-10-08 陈进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发展的高速公路生态雨水利用种植系统剖面构造
CN113047375A (zh) * 2021-03-28 2021-06-29 中工建设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雨水花园收储工程种植屋面防虹吸排系统
CN115306009A (zh) * 2022-07-15 2022-11-08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lid理念的新型排水绿化带施工工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71039U (zh) 排水、透水结合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结构
CN202298405U (zh) 一种道路路面排水结构系统
CN105714723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和应用系统
CN105089302A (zh) 一种用于社区雨水分流、削峰及生态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209941698U (zh) 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CN103696481B (zh) 一种雨水调蓄回用系统
CN205529748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混凝土透水砖
CN105133692A (zh) 一种景观型生态屋面雨水源头组合减污防涝系统
CN207032427U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7567889U (zh)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9914712B (zh) 居住区互动雨水净化蓄留利用系统
CN106087648B (zh) 一种城市道路专用快速排水与灌溉系统
CN205224230U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207700330U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
CN203782850U (zh) 一种雨水调蓄回用系统
CN106968317A (zh) 一种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17897962U (zh) 一种城市隧道通风竖井排水系统
CN206800124U (zh) 高性能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CN206903689U (zh) 一种兼输水和交通功能的高速铁路隧道
CN205475592U (zh) 一种城市道路防洪排涝系统
CN107354989A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1973796U (zh) 一种新型雨水地下断接系统
CN208748465U (zh) 一种无障碍坡道透水式排水沟
CN108532711B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建筑体系
CN207484659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植草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0025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ort 2, two, road 2, building 3-1

Patentee after: ZHONGSH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HONGQ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25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ort 2, two, road 2, building 3-1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ZHONGSHE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