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1698U - 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41698U CN209941698U CN201920427856.5U CN201920427856U CN209941698U CN 209941698 U CN209941698 U CN 209941698U CN 201920427856 U CN201920427856 U CN 201920427856U CN 209941698 U CN209941698 U CN 2099416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layer
- diamond
- side slope
- sl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6 geotexti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3018 Arm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边坡本体的坡面上依次层叠铺设有碎石土壤混合层、透水层、浅土层及绿化层。绿化层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菱形固定块,每一菱形固定块中的一条对角线沿坡面的倾斜方向设置,且每一菱形固定块的中部镂空形成种植坑。相邻两菱形固定块的台阶相互抵接,每一菱形固定块下端的两侧壁上设有透水孔。边坡本体的下端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内设有集水池,边坡本体内还埋设有抽水管,抽水管的第一端与集水池内的抽水泵连接,抽水管上设有若干喷洒管,每一喷洒管的上端设有旋转喷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铺设方便、排水效果好,且收集的雨水可循环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绿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公园内一般都有许多边坡结构,现有公园内的边坡结构大多排水性能较差,在天气多变且容易出现强降雨天气的海边城市,边坡内的积水难以及时排出,严重影响了边坡内草本植物的生长,以及影响边坡整体结构的强度,容易出现滑坡现象。且强降雨带来的积水不能被收集起来循环利用,晴朗天气需要浇灌草本植物时,需要从公园较远的水源处抽水来浇灌,增加了浇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公园边坡的排水性能差,且积水不能被收集起来循环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包括:边坡本体,边坡本体的坡面上依次层叠铺设有碎石土壤混合层、透水层、浅土层及绿化层,草本植物种植在绿化层内。边坡本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固定部,其下端设有第二固定部,绿化层的上端连接第一固定部,绿化层的下端连接第二固定部。
绿化层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菱形固定块,每一菱形固定块中的一条对角线沿坡面的倾斜方向设置,且每一菱形固定块的中部镂空形成种植坑,种植坑内填装有土壤基质,草本植物种植在土壤基质内。每一菱形固定块外侧壁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台阶,相邻两菱形固定块的台阶相互抵接形成排水槽。每一菱形固定块下端的两侧壁上设有透水孔。
第二固定部与排水槽的连接处设有引水槽,第二固定部内设有集水池,集水池的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引水槽连通。集水池的侧壁设有溢水口,溢水口与公园的排水系统连通。
集水池的侧壁还设有出水口和抽水泵,抽水泵设置在出水口处,边坡本体内还埋设有抽水管,抽水管的第一端穿过出水口,并与抽水泵连接,抽水管上设有若干喷洒管,每一喷洒管垂直坡面,并依次穿过碎石土壤混合层、透水层、浅土层及绿化层,且每一喷洒管的上端设有旋转喷头。
优选地,透水层为土工布。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均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优选地,每一菱形固定块为预制的混凝土固定块。
优选地,进水口的口部设有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铺设方便、排水效果好,且收集的雨水可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菱形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若干菱形固定块拼接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参照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菱形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若干菱形固定块拼接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包括:边坡本体100,边坡本体100的坡面上依次层叠铺设有碎石土壤混合层200、透水层300、浅土层400及绿化层,草本植物种植在绿化层内。边坡本体100 的上端设有第一固定部600,其下端设有第二固定部700,透水层300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固定部600的底部,透水层300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固定部700的底部。绿化层的上端连接第一固定部600,绿化层的下端连接第二固定部70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施工,且使得边坡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好,第一固定部600及第二固定部700均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绿化层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菱形固定块510,每一菱形固定块510中的一条对角线沿坡面的倾斜方向设置,且每一菱形固定块510的中部镂空形成种植坑,种植坑内填装有土壤基质800,草本植物种植在土壤基质800内。如图 2-3所示,每一菱形固定块510外侧壁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台阶511,相邻两菱形固定块510的台阶511抵接在一起,使得相邻菱形固定块510的侧壁相对形成排水槽900。每一菱形固定块510下端的两侧壁上设有透水孔5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施工更加简单快捷,每一菱形固定块510为预制的混凝土固定块510。
当边坡遇到强降雨而形成积水时,如图3所示,种植坑内大部分的积水通过菱形固定块510侧壁上的透水孔512流到相邻两菱形固定块510的台阶511抵接形成的排水槽900内而排走。由于每一菱形固定块510中的一条对角线是沿坡面的倾斜方向设置,且透水孔512设置在每一菱形固定块510下端的两侧壁上,使得每一菱形固定块500中的积水流入到排水槽900之后,始终沿着排水槽900向绿化层的下端流动,从而可快速将积水排走。另外,少部分的积水经浅土层400、透水层300及碎石土壤混合层200向坡体内部更深处扩散,可保持坡体内的水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草本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
如图1所示,第二固定部700与排水槽900的连接处设有引水槽710,第二固定部700内设有集水池720,集水池720的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引水槽 710连通。集水池720的侧壁设有溢水口,溢水口与公园的排水系统连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较大的杂物进入到集水池720内,进水口的口部设有滤网730。
当积水进入到排水槽900后,积水沿坡面顺着多个固定块510拼接成的排水槽900流到第二固定部700的引水槽710内,并最终流进集水池720内储存。当集水池720内的积水量超过溢水口的高度时,高出溢水口的积水自动排到公园的排水系统内。
如图1所示,集水池720的侧壁还设有出水口和抽水泵740,抽水泵740设置在出水口处,边坡本体100内还埋设有抽水管110,抽水管110的第一端穿过出水口,并与抽水泵连接,且抽水管110上设有若干喷洒管,每一喷洒管垂直坡面,并依次穿过碎石土壤混合层200、透水层300、浅土层400及绿化层,且每一喷洒管的上端设有旋转喷头111。
当边坡内的草本植物需要浇灌时,可用抽水泵740直接将集水池720内储存的积水经抽水管110和旋转喷头111向边坡内的草本植物进行喷洒,从而实现将积水循环利用,且不需要再从别的水源抽水,节约了浇灌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绿化层设有若干相互拼接的菱形固定块510,每一菱形固定块510中的一条对角线沿坡面的倾斜方向设置,草本植物种植在每一菱形固定块510中部镂空形成的种植坑内。通过将每一菱形固定块510外侧壁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台阶511,相邻两菱形固定块510的台阶511抵接形成排水槽900,每一菱形固定块510下端的两侧壁上设有透水孔512,使得种植坑内大部分的积水通过菱形固定块510侧壁上的透水孔512流到相邻两菱形固定块510的台阶511抵接形成的排水槽900内,且积水流入到排水槽900之后,始终沿着排水槽900向绿化层的下端流动,实现快速将积水排走。通过在绿化层的底部沿坡面设有透水层300和碎石土壤混合层200,使得另外少部分的积水经透水层300和碎石土壤混合层200向坡体内部更深处扩散。通过在边坡本体 100的底部设有第二固定部700,第二固定部700内设有集水池720,集水池720 经的顶部经引水槽710与排水槽900连通,使得大部分积水最终流到集水池720 内储存。通过在边坡本体100内铺设有抽水管110,抽水管110的第一端穿过集水池720的出水口,并与抽水泵740连接,抽水管110上设有喷洒管,喷洒管的上端设有旋转喷头111,使得集水池720内的积水通过抽水泵740的工作,再次向草本植物喷洒浇灌,实现积水的循环利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透水层300良好的透水性能,透水层300 为土工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铺设方便、排水效果好,且收集的雨水可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本体,所述边坡本体的坡面上依次层叠铺设有碎石土壤混合层、透水层、浅土层及绿化层,草本植物种植在所述绿化层内;所述边坡本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固定部,其下端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绿化层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绿化层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
所述绿化层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菱形固定块,每一所述菱形固定块中的一条对角线沿坡面的倾斜方向设置,且每一所述菱形固定块的中部镂空形成种植坑,所述种植坑内填装有土壤基质,所述草本植物种植在所述土壤基质内;每一所述菱形固定块外侧壁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台阶,相邻两所述菱形固定块的台阶相互抵接形成排水槽;每一所述菱形固定块下部的两侧壁上设有透水孔;
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排水槽的连接处设有引水槽,所述第二固定部内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引水槽连通;所述集水池的侧壁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与公园的排水系统连通;
所述集水池的侧壁还设有出水口和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出水口处,所述边坡本体内还埋设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出水口,并与所述抽水泵连接,且所述抽水管上设有若干喷洒管,每一所述喷洒管垂直坡面,并依次穿过所述碎石土壤混合层、透水层、浅土层及绿化层,且每一所述喷洒管的上端设有旋转喷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为土工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均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菱形固定块为预制的混凝土固定块。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口部设有滤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7856.5U CN209941698U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7856.5U CN209941698U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41698U true CN209941698U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9126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27856.5U Active CN209941698U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41698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3380A (zh) * | 2020-06-23 | 2020-09-29 |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 | 一种提高框格梁边坡灌溉覆盖率的喷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926774A (zh) * | 2020-08-19 | 2020-11-13 | 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 | 一种植被护坡水土保持装置 |
CN112323827A (zh) * | 2020-11-05 | 2021-02-05 | 森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环保边坡系统 |
CN113373957A (zh) * | 2021-07-08 | 2021-09-10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结构 |
-
2019
- 2019-03-30 CN CN201920427856.5U patent/CN20994169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3380A (zh) * | 2020-06-23 | 2020-09-29 |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 | 一种提高框格梁边坡灌溉覆盖率的喷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713380B (zh) * | 2020-06-23 | 2021-11-09 |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 | 一种提高框格梁边坡灌溉覆盖率的喷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926774A (zh) * | 2020-08-19 | 2020-11-13 | 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 | 一种植被护坡水土保持装置 |
CN112323827A (zh) * | 2020-11-05 | 2021-02-05 | 森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环保边坡系统 |
CN113373957A (zh) * | 2021-07-08 | 2021-09-10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结构 |
CN113373957B (zh) * | 2021-07-08 | 2022-08-05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41698U (zh) | 可循环使用的边坡排水结构 | |
CN110249844A (zh) |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 |
CN101091448B (zh) | 排灌管 | |
CN209779370U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109267445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 |
CN110670604A (zh) | 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172198A (zh) | 道路绿化带节水浇灌装置及道路绿化带节水浇灌装置的成型方法 | |
KR20180022012A (ko) | 에코 도시 조경시스템 | |
CN209194665U (zh) | 小区雨水管道排放系统 | |
CN109958099B (zh) | 一种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 | |
CN206821528U (zh) | 一种利用公路集流渠的太阳能光伏节水灌溉系统 | |
CN206575876U (zh) | 一种坡面植被节水结构 | |
CN214089311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路缘石渗透装置 | |
CN212561003U (zh) | 一种绿化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 | |
CN213571388U (zh) | 一种园林景观设计用人行道路结构 | |
CN107926617A (zh) | 一种排水灌溉系统 | |
CN211745563U (zh) | 一种用于马路两边迂回形下陷式环保绿化带 | |
CN211446456U (zh) | 一种绿地受限条件下的多功能海绵结构 | |
CN209958480U (zh) | 一种景区绿化蓄水池结构 | |
CN209652959U (zh) | 连通器式基坑降排水结构 | |
CN206279608U (zh) | 一种防水涝的雨水花园 | |
CN206128467U (zh) | 屋顶花园排水系统 | |
CN101606480B (zh) | 一种雨水渗集节灌系统 | |
CN217407160U (zh) | 一种海绵城市排水及灌溉一体化结构 | |
CN214938950U (zh) | 一种高渗水路面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