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7874U - 抽真空注塑下模、上模和模具 - Google Patents

抽真空注塑下模、上模和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7874U
CN206967874U CN201720862627.7U CN201720862627U CN206967874U CN 206967874 U CN206967874 U CN 206967874U CN 201720862627 U CN201720862627 U CN 201720862627U CN 206967874 U CN206967874 U CN 206967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uld
injection
conduit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626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626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7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7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7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抽真空注塑下模、上模和模具,其中,抽真空注塑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围板、顶针板、顶针、下模座及下模仁,所述下模板、下围板及下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顶针板空间,所述下模仁的下分型面上开设有与下型腔连通的抽真空槽道,所述下模仁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抽真空槽道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下模座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相接的第二通道;所述下模座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顶针板空间及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三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槽道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依次连通,在所述第二通道的抽气口接入抽真空装置后,抽真空装置能够在成型腔内形成负压,从而避免塑封定子产品出现气孔、缺料以及定子匝间耐压不良等问题。

Description

抽真空注塑下模、上模和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真空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真空注塑下模、抽真空注塑上模和抽真空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塑封定子模具已在电机行业内普遍应用,由于塑封定子模具在合模后模腔内会存有一定量空气,且BMC(团状模塑料)注塑料在注射进入模腔时也会卷带部分空气,而模腔内的空气在注射过程中无法排出,因此会对BMC注塑料产生较大的注射阻力,导致塑封定子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气孔或缺料。
另外,由于电机定子绕组受到较大的BMC注塑料冲击力,会造成较高的定子匝间、耐压不良品,导致塑封定子报废。目前应对的方法只是在模具分型面上开设有排气槽或溢料槽,但由于BMC料注射完成周期较短,根本无法将模腔内的空气在短时间内排出,因此亟需一种塑封定子模具能够快速排出模腔内的空气,避免塑封定子产品出现气孔、缺料以及定子匝间耐压不良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抽真空注塑下模,旨在快速排出成型腔内的空气,避免塑封定子产品出现气孔、缺料以及定子匝间耐压不良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抽真空注塑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围板、顶针板、顶针、下模座及下模仁,所述下模板、下围板及下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顶针板空间,所述下模仁具有下型腔及下分型面,所述下分型面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型腔连通的抽真空槽道,所述下模仁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抽真空槽道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下模座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相接的第二通道;所述下模座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顶针板空间及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三通道。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槽道包括:包围槽道,环设于所述下型腔的外边缘;外槽道,一端与所述包围槽道的外边缘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以及多个内槽道,间隔设于所述包围槽道的内边缘,所述内槽道的一端与所述包围槽道的内边缘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型腔的外边缘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槽道与所述下型腔的进料口呈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槽道的深度为0.03mm至0.05mm。
优选地,所述下围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下侧盖板以及位于两所述下侧盖板之间的两下支撑板,两所述下支撑板的端面分别与两所述下侧盖板的内壁面密封抵接;所述下侧盖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面与所述下模板的顶面密封抵接;所述下侧盖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面与所述下模座的底面密封抵接。
优选地,所述下模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供所述下侧盖板安装的台阶形凹部,所述台阶形凹部的竖直台阶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下模座与所述下侧盖板配合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下支撑板的周面设有环形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及第三密封槽内均填充有密封件以实现所述顶针板空间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顶针板的底面凸设有若干顶块,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贯通所述下模板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的顶部形成有供所述顶块适配装入的台阶面,所述顶块的底面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形成有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顶针的外壁面上凹设有至少一个自所述顶针的顶面、沿所述顶针的轴向向下延伸的排气槽道;所述顶针的外壁面上还凹设有与所述排气槽道连通的储气环槽。
优选地,所述排气槽道的深度为0.02mm至0.03mm;所述储气环槽的深度为0.3mm至0.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真空注塑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围板、切刀板、切刀、上模座及上模仁,所述上模板、上围板及上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切刀板空间,所述上模仁具有上型腔及上分型面,所述上模仁开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道;所述上模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切刀板空间及所述第四通道的第五通道。
优选地,所述上围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上侧盖板以及位于两所述上侧盖板之间的两上支撑板,两所述上支撑板的端面分别与两所述上侧盖板的内壁面密封抵接;所述上侧盖板和所述上支撑板的底面与所述上模座的顶面密封抵接;所述上侧盖板和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面与所述上模板的底面密封抵接。
优选地,所述上模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供所述上侧盖板安装的上台阶形凹部,所述上台阶形凹部的竖直台阶面上开设有第一上密封槽;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侧盖板配合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上密封槽;所述上支撑板的周面设有环形的第三上密封槽;所述第一上密封槽、第二上密封槽及第三上密封槽内均填充有密封件以实现所述切刀板空间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切刀板的顶面凸设有若干上顶块,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贯通所述上模板设置的上通槽,所述上通槽的底部形成有供所述上顶块适配装入的上台阶面,所述上顶块的顶面与所述上台阶面之间形成有第四上密封槽,所述第四上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包括:
抽真空注塑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围板、顶针板、顶针、下模座及下模仁,所述下模板、下围板及下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顶针板空间,所述下模仁具有下型腔及下分型面,所述下分型面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型腔连通的抽真空槽道,所述下模仁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抽真空槽道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下模座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相接的第二通道;所述下模座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顶针板空间及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三通道;以及
抽真空注塑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围板、切刀板、切刀、上模座及上模仁,所述上模板、上围板及上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切刀板空间,所述上模仁具有上型腔及上分型面,所述上模仁开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道;所述上模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切刀板空间及所述第四通道的第五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包括:
抽真空注塑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围板、顶针板、顶针、下模座及下模仁,所述下模仁具有下型腔及下分型面;所述下模板、下围板及下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顶针板空间;所述下模仁开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第四下通道;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顶针板空间及所述第四下通道的第五下通道;以及
抽真空注塑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围板、切刀板、切刀、上模座及上模仁,所述上模板、上围板及上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切刀板空间;所述上模仁具有上型腔及上分型面,所述上模仁的底面开设有上抽真空槽道,所述上模仁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上抽真空槽道连通的第一上通道,所述上模座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上通道相接的第二上通道;所述上模座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切刀板空间及所述第一上通道的第三上通道。
本实用新型抽真空注塑模具通过在抽真空注塑下模的下分型面上开设与下型腔连通的抽真空槽道,并在下模仁上开设第一通道,下模座上开设第二通道,所述抽真空槽道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顺次连通,如此,在第二通道的抽气口接入抽真空装置后,抽真空装置能够将抽真空注塑模具成型腔内的空气抽出,在成型腔内形成负压,如此,能够提高熔融态塑料在成型腔内的流动性,避免塑封定子产品出现气孔、缺料以及定子匝间耐压不良等问题。此外,由于抽真空注塑下模的顶针板空间以及抽真空注塑上模的切刀板空间均设置为密闭结构,如此,顶针板空间和切刀板空间均不会引入气体,从而能够使成型腔在注塑过程中保持抽真空后形成的负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下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上模座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下模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下模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沿VI-VI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沿VII-VII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4中顶针板和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1中上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上模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上模的仰视图;
图13为图12沿XIII-XIII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以快速排出成型腔内的空气,避免塑封定子产品出现气孔、缺料以及定子匝间耐压不良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6、图10和图13所示,该抽真空注塑模具包括:抽真空注塑下模100和抽真空注塑上模200,其中:
抽真空注塑下模100包括下模板110、下围板120、顶针板130、顶针140、下模座150及下模仁160,所述下模板110、下围板120及下模座150围合形成密封的顶针板空间,所述下模仁160具有下型腔180及下分型面,所述下分型面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型腔180连通的抽真空槽道170,所述下模仁160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抽真空槽道170连通的第一通道161,所述下模座150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161相接的第二通道151;所述下模座150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顶针板空间及所述第一通道161的第三通道152;
抽真空注塑上模200包括上模板210、上围板220、切刀板230、切刀240、上模座250及上模仁260,所述上模板210、上围板220及上模座250围合形成密封的切刀板空间,所述上模仁260具有上型腔及上分型面,所述上模仁260开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道261;所述上模座250开设有连通所述切刀板空间及所述第四通道261的第五通道251。
现结合图2对本专利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当抽真空注塑上模200与抽真空注塑下模100合模后,上分型面与下分型面对齐,上型腔与下型腔180合成抽真空注塑模具的成型腔,由于抽真空注塑模具的下分型面上开设有与下型腔180连通的抽真空槽道170,抽真空槽道170与下模仁160侧面的第一通道161以及下模座150侧面的第二通道151顺次连通,如此,在第二通道151的抽气口151a接入抽真空装置后,抽真空装置能够将成型腔(上型腔和下型腔180)内的空气抽出,从而在成型腔内形成负压,进而提高熔融态塑料在成型腔内的流动性,避免塑封定子产品出现气孔、缺料以及定子匝间耐压不良等问题。
然本专利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抽真空槽道170还可以设置在上模的分型面上并与上型腔相连通,下模采用与第一实施例中与抽真空注塑上模200类似的结构;另,上模和下模还可以同时设置抽真空槽道170,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成型腔内抽真空的速率。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抽真空槽道170包括:包围槽道171、外槽道172和多个内槽道173,其中,包围槽道171环设于所述下型腔180的外边缘;外槽道172的一端与所述包围槽道171的外边缘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61连通;多个内槽道173间隔设于所述包围槽道171的内边缘,所述内槽道173的一端与所述包围槽道171的内边缘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型腔180的外边缘连通。
由于包围槽道171间隔围设在下型腔180的外侧,并通过多个内槽道173与下型腔180相连通,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抽真空槽道170能够均匀地将成型腔内的空气抽出,保证塑封定子产品各个位置的密度均匀一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抽真空槽道170的深度为0.03mm至0.05mm,该深度的抽真空槽道170既能够保证抽真空注塑上模200与抽真空注塑下模100合模后,抽真空槽道170具有足够的气体流动空间,又能够避免成型腔内的塑料发生明显的溢料,从而保证塑封定子产品表面光洁度高、毛刺较少。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例中,外槽道172与所述下型腔180的进料口181呈相对设置,由于外槽道172与下模仁160侧面的第一通道161以及下模座150侧面的第二通道151顺次连通,因此当抽真空装置连通第二通道151的抽气口151a后,能够在外槽道172处形成较大的抽气负压,因此,外槽道172与进料口181呈相对设置能够促进塑料在成型腔内的流动,改善塑封定子产品的表面质量,避免塑封定子产品出现气孔、缺料、流动痕和熔合痕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本专利考虑到抽真空注塑下模100的顶针板空间和抽真空注塑上模200的切刀板空间进入空气会影响成型腔内抽真空的效果,因此,本专利将顶针板空间和切刀板空间均设置为密闭结构,如此,顶针板空间和切刀板空间均不会引入气体,从而保证了成型腔内抽真空的效果。
现结合图4至图7对抽真空注塑下模100的密封结构进行说明。所述抽真空注塑下模100包括:下模板110、下围板120、顶针140板130、顶针140、下模座150及下模仁160,其中,所述下围板12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下侧盖板121以及位于两所述下侧盖板121之间的两下支撑板122,两所述下支撑板122的端面分别与两所述下侧盖板121的内壁面密封抵接;所述下侧盖板121和所述下支撑板122的底面与所述下模板110的顶面密封抵接;所述下侧盖板121和所述下支撑板122的顶面与所述下模座150的底面密封抵接。
具体地,所述下模板110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供所述下侧盖板121安装的台阶形凹部,所述台阶形凹部的竖直台阶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11;所述下模座150与所述下侧盖板121配合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153;所述下支撑板122的周面设有环形的第三密封槽122a;所述第一密封槽111、第二密封槽153及第三密封槽122a内均填充有密封件以实现所述顶针板空间的密封。
此外,顶针板130与下模板110之间也设有密封结构,具体地,请参照图5和图7,所述顶针板130的底面凸设有若干顶块131,所述下模板110上设有贯通所述下模板110设置的通槽112,所述通槽112的顶部形成有供所述顶块131适配装入的台阶面,所述顶块131的底面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形成有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件。
由于下围板120的四个侧面分别与顶部的下模座150以及底部的下模板110密封连接,因此围合形成密封的顶针板空间,此外,由于顶块131与供推出装置伸入的通槽112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因此能够保证顶针板空间不会进入空气,进而保证了顶针板空间的密闭性。
请参照图8和图9,考虑到熔融状态的塑料含有的水分在高温下蒸发会产生水蒸气、塑料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则会出现填充不足、溢料、气泡等问题,本实施例为解决上述问题,在顶针140的外壁面上凹设有至少一个自所述顶针140的顶面、沿所述顶针140的轴向向下延伸的排气槽道141;所述顶针140的外壁面上还凹设有与所述排气槽道141连通的储气环槽142。如此,塑料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够沿顶针140的排气槽道141流入储气环槽142,从而避免气体在成型腔内阻碍熔融塑料的流动,进而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具体地,所述排气槽道141在顶针140的四周共开设四条,四条排气槽道141均匀间隔布置在顶针140的四周,每条排气槽道141的深度均为0.02mm至0.03mm;所述储气环槽142位于顶针140上端面向下5mm至10mm的位置,储气环槽142的深度为0.3mm至0.5mm。
现结合图10至图13对抽真空注塑上模200的密封结构进行说明。抽真空注塑上模200包括上模板210、上围板220、切刀240板230、切刀240、上模座250及上模仁260,其中,所述上围板22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上侧盖板221以及位于两所述上侧盖板221之间的两上支撑板222,两所述上支撑板222的端面分别与两所述上侧盖板221的内壁面密封抵接;所述上侧盖板221和所述上支撑板222的底面与所述上模座250的顶面密封抵接;所述上侧盖板221和所述上支撑板222的顶面与所述上模板210的底面密封抵接。
具体地,所述上模板210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供所述上侧盖板221安装的上台阶形凹部,所述上台阶形凹部的竖直台阶面上开设有第一上密封槽211;所述上模座250与所述上侧盖板221配合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上密封槽252;所述上支撑板222的周面设有环形的第三上密封槽222a;所述第一上密封槽211、第二上密封槽252及第三上密封槽222a内均填充有密封件以实现所述切刀板空间的密封。
此外,切刀板230与上模板210之间也设有密封结构,具体地,所述切刀板230的顶面凸设有若干上顶块231,所述上模板210上设有贯通所述上模板210设置的上通槽,所述上通槽的底部形成有供所述上顶块231适配装入的上台阶面,所述上顶块231的顶面与所述上台阶面之间形成有第四上密封槽,所述第四上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件。
由于上围板220的四个侧面分别与顶部的上模板210以及底部的上模座250密封连接,因此围合形成密封的切刀240板230空间,此外,由于上顶块231与供推出装置伸入的上通槽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因此能够保证切刀板空间不会进入空气,进而保证了切刀板空间的密闭性。
本专利还提出一种抽真空注塑下模100,该抽真空注塑下模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专利提出的抽真空注塑下模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专利还提出一种抽真空注塑上模200,该抽真空注塑上模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专利提出的抽真空注塑上模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抽真空注塑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围板、顶针板、顶针、下模座及下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下围板及下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顶针板空间,所述下模仁具有下型腔及下分型面,所述下分型面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型腔连通的抽真空槽道,所述下模仁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抽真空槽道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下模座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相接的第二通道;所述下模座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顶针板空间及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三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槽道包括:
包围槽道,环设于所述下型腔的外边缘;
外槽道,一端与所述包围槽道的外边缘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以及
多个内槽道,间隔设于所述包围槽道的内边缘,所述内槽道的一端与所述包围槽道的内边缘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型腔的外边缘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道与所述下型腔的进料口呈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槽道的深度为0.03mm至0.0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围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下侧盖板以及位于两所述下侧盖板之间的两下支撑板,两所述下支撑板的端面分别与两所述下侧盖板的内壁面密封抵接;所述下侧盖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面与所述下模板的顶面密封抵接;所述下侧盖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面与所述下模座的底面密封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供所述下侧盖板安装的台阶形凹部,所述台阶形凹部的竖直台阶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下模座与所述下侧盖板配合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下支撑板的周面设有环形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及第三密封槽内均填充有密封件以实现所述顶针板空间的密封。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的底面凸设有若干顶块,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贯通所述下模板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的顶部形成有供所述顶块适配装入的台阶面,所述顶块的底面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形成有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件。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的外壁面上凹设有至少一个自所述顶针的顶面、沿所述顶针的轴向向下延伸的排气槽道;所述顶针的外壁面上还凹设有与所述排气槽道连通的储气环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道的深度为0.02mm至0.03mm;所述储气环槽的深度为0.3mm至0.5mm。
10.一种抽真空注塑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围板、切刀板、切刀、上模座及上模仁,所述上模仁具有上型腔及上分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围板及上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切刀板空间,所述上模仁开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道;所述上模座开设有连通所述切刀板空间及所述第四通道的第五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上侧盖板以及位于两所述上侧盖板之间的两上支撑板,两所述上支撑板的端面分别与两所述上侧盖板的内壁面密封抵接;所述上侧盖板和所述上支撑板的底面与所述上模座的顶面密封抵接;所述上侧盖板和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面与所述上模板的底面密封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供所述上侧盖板安装的上台阶形凹部,所述上台阶形凹部的竖直台阶面上开设有第一上密封槽;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侧盖板配合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上密封槽;所述上支撑板的周面设有环形的第三上密封槽;所述第一上密封槽、第二上密封槽及第三上密封槽内均填充有密封件以实现所述切刀板空间的密封。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板的顶面凸设有若干上顶块,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贯通所述上模板设置的上通槽,所述上通槽的底部形成有供所述上顶块适配装入的上台阶面,所述上顶块的顶面与所述上台阶面之间形成有第四上密封槽,所述第四上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件。
14.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下模,以及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抽真空注塑上模。
15.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真空注塑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围板、顶针板、顶针、下模座及下模仁,所述下模仁具有下型腔及下分型面;所述下模板、下围板及下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顶针板空间;所述下模仁开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第四下通道;所述下模座开设有连通所述顶针板空间及所述第四下通道的第五下通道;以及
抽真空注塑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围板、切刀板、切刀、上模座及上模仁,所述上模板、上围板及上模座围合形成密封的切刀板空间;所述上模仁具有上型腔及上分型面,所述上模仁的底面开设有上抽真空槽道,所述上模仁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上抽真空槽道连通的第一上通道,所述上模座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上通道相接的第二上通道;所述上模座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切刀板空间及所述第一上通道的第三上通道。
CN201720862627.7U 2017-07-14 2017-07-14 抽真空注塑下模、上模和模具 Active CN206967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2627.7U CN206967874U (zh) 2017-07-14 2017-07-14 抽真空注塑下模、上模和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2627.7U CN206967874U (zh) 2017-07-14 2017-07-14 抽真空注塑下模、上模和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7874U true CN206967874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2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62627.7U Active CN206967874U (zh) 2017-07-14 2017-07-14 抽真空注塑下模、上模和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78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8119A (zh) * 2020-05-14 2020-09-22 周斌 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CN114536663A (zh) * 2022-02-10 2022-05-27 张家港天乐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墙护套模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8119A (zh) * 2020-05-14 2020-09-22 周斌 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CN111688119B (zh) * 2020-05-14 2022-02-18 佛山市晫尔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CN114536663A (zh) * 2022-02-10 2022-05-27 张家港天乐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墙护套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67874U (zh) 抽真空注塑下模、上模和模具
CN103658525B (zh) 一种铸造家电模具铸坯的v法模具
CN102744390B (zh) 一种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
CN205818350U (zh) 自动去除浇口废料的注塑模具
CN206840617U (zh) 双色负压注塑模具的排气结构
CN202438661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缸盖浇铸的模具
CN213137657U (zh) 一种具有溢料浇口的注塑模具结构
CN203751302U (zh) 一种具有u型排气块电机盖压铸模具
CN107598084A (zh) 一种二次射砂制芯工艺及其使用的模具
CN103878304A (zh) 一种用于泵阀铸件的铸造工艺
CN203267004U (zh) 一种o型橡胶圈模具
CN206263221U (zh) 简化锭模模型的v法造型系统和铸型系统
CN205905315U (zh) 一种汽车齿轮箱环形盖板注塑模具
CN211194685U (zh) 整流桥塑封模具
CN206009725U (zh) V法假箱造型系统
CN208052471U (zh) 防止封胶面起毛边的模具
CN207747344U (zh) 一种具有注料流道保护的绝缘模具
CN206217079U (zh) 一种带有缓冲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06671347A (zh) 注塑方法及塑胶件
CN207432691U (zh) 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
CN206568489U (zh) 一种具有排气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06825849U (zh) 一种注塑脱模吹气结构
CN218576885U (zh) 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
CN205551389U (zh) 车床床身的消失模模具
CN212603334U (zh) 一种具有高密封性的自动化去飞边带冷却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