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2063U - 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2063U
CN206962063U CN201720901452.6U CN201720901452U CN206962063U CN 206962063 U CN206962063 U CN 206962063U CN 201720901452 U CN201720901452 U CN 201720901452U CN 206962063 U CN206962063 U CN 206962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diagnostic system
onboard diagnostic
pin
system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14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aoxing Ru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TEWE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TEWE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TEWE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014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2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2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2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包括插口、电路板、数个pin针,以及一金属片;其中,所述插口具有一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插口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pin针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另一端贯穿所述插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金属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插口,且与数个所述pin针中用于接地的pin针电连接,用于增加天线接地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插口上设置金属板,可以有效增大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的天线接地面积,进而有效提升天线的信号辐射强度;且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的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Description

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诊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背景技术
车载诊断系统(On-Board Diagnostic,OBD)安装于车辆上,用于对车辆进行诊断。其与车辆的连接方式一般为有线连接,比如通过数据总线将OBD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通信连接。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的电子产品之间的连接方式越来越趋向无线连接。然而,现有的标准OBD连接器只有两个接地pin,也即,现有的标准OBD连接器的接地天线的面积较小,导致现有的标准OBD连接器的天线的信号辐射强度较差,不能有效满足用户的无线连接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旨在增加天线接地面积,进而有效提升天线的信号辐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包括插口、电路板、数个pin针,以及一金属片;其中,
所述插口具有一一端开口的容置腔;
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插口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所述pin针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另一端贯穿所述插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金属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插口,且与数个所述pin针中用于接地的pin针电连接,用于增加天线接地面积。
可选的,所述金属片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
可选的,所述金属片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内嵌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
可选的,所述金属片包括本体及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弹性抵靠部;所述弹性抵靠部抵靠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进而实现所述金属片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的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弹性抵靠部包括延伸臂以及设于所述延伸臂远离所述本体一端的接触部;所述延伸臂由所述本体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接触部抵靠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
可选的,所述接触部呈弯钩状;所述弯钩的外表面抵靠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的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金属片为不锈钢片。
可选的,所述插口内设有一分割板;数个所述pin针分别位于所述分割板的两侧;所述金属片位于靠近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一侧的插口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插口上设置金属板,可以有效增大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的天线接地面积,进而有效提升天线的信号辐射强度;且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的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包括插口100、电路板200、数个pin针300,以及一金属片400。其中,
所述插口100具有一一端开口的容置腔101,也即,所述插口100包括底板112及连接所述底板112的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第三侧板115及第四侧板116,其中,所述第一侧板113与所述第三侧板115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14与所述第四侧板116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第三侧板115及第四侧板116依次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底板112与所述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第三侧板115及第四侧板116围成一一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容置腔101形成于所述箱体内。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口100内还设有一分割板117;所述分割板117与所述第一侧板113及所述第三侧板115平行设置,且与所述底板112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14与第四侧板116固定连接,用于加强所述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与连接插头(未图示)的连接强度;还用于导向所述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与连接插头连接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2、侧板以及分割板117一体成型,优选为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电路板200位于所述插口100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且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13的位置,其上设有控制电路(未图示)以及用于与所述pin针300电连接的插孔202,以实现所述pin针300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电连接。
所述pin针300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分别位于所述分割板117的两侧,且每一pin针300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101内,另一端贯穿所述插口100的底板112,与所述电路板200电连接。具体的,所述pin针300贯穿所述底板112后朝向所述电路板200进行折弯,以使得所述pin针300能插入所述电路板200上的插孔202内,并与所述电路板200焊接连接。所述pin针300可折弯一次,或多次,在实现与电路板200电连接的同时,减少所述pin针300空间占用率。
进一步的,数个所述pin针300中至少有一个与所述电路板200中的接地端点连接,也即,数个所述pin针300中至少有一个用于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接地的pin针300有两个,其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13与所述分割板117之间。
所述金属片400固定安装于所述插口100,且与数个所述pin针300中用于接地的pin针300电连接,用于增加天线接地面积。其中,所述金属片400可以安装于所述插口100的底板112和/或所述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第三侧板115以及第四侧板116上,优选的,所述金属片400安装于靠近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300的第一侧板113的外表面。所述金属片400与所述第一侧板11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黏合、卡合、铆合,以及嵌入等,优选的,所述金属板400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内嵌于所述第一侧板113。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400为由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片,其包括本体420及连接于所述本体420的弹性抵靠部440;所述弹性抵靠部440抵靠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300,进而实现所述金属片400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300的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抵靠部440包括延伸臂442以及设于所述延伸臂442远离所述本体420一端的接触部444;所述延伸臂442由所述本体420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接触部444抵靠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30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444呈弯钩状;所述弯钩的外表面抵靠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300的外表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金属片400安装后,所述延伸臂442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且所述弯钩远离所述延伸臂442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底板112上,使得所述弯钩也处于弹性形变状态,这两个弹性形变状态可以有效保证所述金属片400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300的接触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所述金属片400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300的连接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插口100上设置金属板,可以有效增大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的天线接地面积,进而有效提升天线的信号辐射强度;且本实施例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的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口、电路板、数个pin针,以及一金属片;其中,
所述插口具有一一端开口的容置腔;
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插口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所述pin针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另一端贯穿所述插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金属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插口,且与数个所述pin针中用于接地的pin针电连接,用于增加天线接地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内嵌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包括本体及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弹性抵靠部;所述弹性抵靠部抵靠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进而实现所述金属片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的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靠部包括延伸臂以及设于所述延伸臂远离所述本体一端的接触部;所述延伸臂由所述本体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接触部抵靠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呈弯钩状;所述弯钩的外表面抵靠于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的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为不锈钢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内设有一分割板;数个所述pin针分别位于所述分割板的两侧;所述金属片位于靠近所述用于接地的pin针一侧的插口的外壁上。
CN201720901452.6U 2017-07-24 2017-07-24 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Active CN206962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1452.6U CN206962063U (zh) 2017-07-24 2017-07-24 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1452.6U CN206962063U (zh) 2017-07-24 2017-07-24 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2063U true CN206962063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8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1452.6U Active CN206962063U (zh) 2017-07-24 2017-07-24 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2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083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7199901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3850492U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105356077B (zh) 接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0987027Y (zh) 电连接器
CN206962063U (zh) 车载诊断系统连接器
CN207303449U (zh) 一种负极弹片和车载充电器
CN202759071U (zh) 一种电池连接器及与其配合的电池
CN206703984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倒置充电接口
CN104466540B (zh) Pcb电连接器模组的接地结构
CN201222576Y (zh) 电连接器
CN102640362B (zh) 电连接件
CN204179598U (zh) 一种汽车线束的插接件结构及汽车
CN210111234U (zh) 无线缆式取电枪
CN205791706U (zh) 一种改良的车载充电器
CN203788342U (zh) 一种移动终端红外传感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08753642U (zh) 一种电插座结构
CN20363180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2308476U (zh) 插孔连接器
CN205680828U (zh) 一种fpc连接装置
CN108462004A (zh) 一种带有无线模块的电源线插头
CN206908039U (zh) 一种汽车接口延伸装置
CN204439095U (zh) 用于egr阀的位置传感器
CN201562794U (zh) 一种两芯电源插座
CN201294284Y (zh) 电源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Korea 12 road, MINDRAY Building 2 floor B area, zone 12

Patentee after: Gaoxing Wul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Korea 12 road, MINDRAY Building 2 floor B area, zone 12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xing Wulia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606, block a, sharing building, No. 78, Keyuan North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osuncn I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Korea 12 road, MINDRAY Building 2 floor B area, zone 12

Patentee before: Gaoxing Wulia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7

Address after: 518000 606, block a, sharing building, No. 78, Keyuan North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aoxing Ruil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606, block a, sharing building, No. 78, Keyuan North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osuncn IO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