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7561U - 纱窗罩壳 - Google Patents

纱窗罩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7561U
CN206957561U CN201720665464.3U CN201720665464U CN206957561U CN 206957561 U CN206957561 U CN 206957561U CN 201720665464 U CN201720665464 U CN 201720665464U CN 206957561 U CN206957561 U CN 206957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rear end
plate
supporting plate
slotted ey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654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勇
俞锡鹏
郭新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ooya Mechan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ooya Mechan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ooya Mechan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ooya Mechan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654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7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7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7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纱窗罩壳,包括互相配合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组合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端盖和第二侧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端盖包括与后端盖连接的第一端板、与前端盖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侧端盖包括与后端盖连接的第二端板、与前端盖连接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磁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端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磁吸配合连接。通过将前端盖的两侧和支撑板固定连接、后端盖的两侧和端板固定连接,而支撑板和相应的端板之间通过磁吸配合,由此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连接稳固,同时拆卸又方便,加工工艺也较为简单,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低。

Description

纱窗罩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窗,尤其是便于拆卸的纱窗罩壳。
背景技术
为了既能避免蚊虫飞入室内又能保证室内外通风良好,人们往往在窗体或门体处安装纱窗、纱门,为便于在不使用时收纳,通常会在纱窗的顶端安装罩壳,如申请号为95244635.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卷帘式纱窗的罩壳,该罩壳的外侧采用圆弧结构,内侧为直角结构,在圆弧的上下两端各设一只可固定自攻螺丝的通孔,即从罩壳的一端通向另一端。
然而纱窗在使用时表面会沾上很多灰尘,而对于卷绕型的纱窗,当其收回罩壳内部时灰尘也会进入罩壳的内部,因此罩壳内部就经常需要清洗和维修,那么设计一款非常便于拆卸的罩壳、从而方便罩壳内部的清洗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0420022687.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拉珠卷帘式纱窗的罩壳结构,它由前、后罩壳和左、右支座构成,后罩壳的横截面为直角形状,上端部设圆形凹槽,下端部设有毛条槽;前罩壳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形,其上端部设有与凹槽匹配的圆形嵌条;又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20791764.2的纱窗罩壳,包括前罩壳后罩壳及侧盖,通过前罩壳与后罩壳使用固定扣与扣槽的配合连接、以及后罩壳的主弧形钩与前罩壳的副弧形钩相配合这种结构,在拆卸时只对前罩壳施加一斜向上的外力,前罩壳就会从后罩壳脱离下来,便于进行罩壳的拆卸。
然而上述这些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前罩壳和后罩壳通过凹槽和圆形嵌条、或者固定扣的外轮廓与扣槽的内轮廓相扣合的结构,不仅加工较为复杂,而且精度不易保证,若精度较差显然容易出现前后罩壳连接不牢固、难拆卸等问题,给罩壳的拆卸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纱窗罩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纱窗罩壳,包括互相配合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组合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端盖和第二侧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端盖包括与后端盖连接的第一端板、与前端盖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侧端盖包括与后端盖连接的第二端板、与前端盖连接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磁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端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磁吸配合连接。
优选的,通过两个磁铁来实现磁吸配合,所述第一侧端盖还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端板靠近后端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一磁铁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与第一容置槽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二磁铁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接触的位置极性相反。
为了更好地引导第一端板和第一支撑板的配合,同时配合磁铁确保第一端板和第一支撑板的稳定连接,所述第一端板上形成有前开口的、供第一支撑板至少部分插入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端板位于第一容纳腔上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端板位于第一容纳腔下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端均与第一容置槽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板外侧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端与第二容置槽相邻。
优选的,通过两个磁铁来实现磁吸配合,所述第二侧端盖还包括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所述第二端板靠近后端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三磁铁的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与第三容置槽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容置第四磁铁的第四容置槽,所述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相接触的位置极性相反。
为了更好地引导第二端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配合,同时配合磁铁确保第二端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稳定连接,所述第二端板上形成有前侧开口的、供第二支撑板至少部分插入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端板位于第二容纳腔上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端板位于第二容纳腔下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四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端均与第三容置槽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板外侧与第三卡槽、第四卡槽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端与第四容置槽相邻。
为方便地实现前端盖和各支撑板的固定连接、后端盖和各端板的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的纵向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后端盖的纵向截面呈倒L形、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后端盖和纵向延伸的第二后端盖,所述第二后端盖的上端与第一后端盖的后端相接,所述前端盖向远离第二后端盖的方向凸出;所述前端盖的上边缘形成有第一槽孔,所述前端盖的下边缘形成有第二槽孔,所述前端盖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均通过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端盖的前端形成有第三槽孔,所述第一后端盖的后端形成有第四槽孔,所述后端盖与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均通过第三槽孔和第四槽孔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与所述第一槽孔、第二槽孔相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端板上与第三槽孔、第四槽孔相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槽孔、第二槽孔相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端板上与第三槽孔、第四槽孔相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四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过各安装孔和相应的槽孔,从而将前端盖与各支撑板固定、将后端盖与各端板固定。
为加强前端盖和后端盖配合处的强度,所述前端盖的上边缘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后端盖的前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加强筋。
为便于在前端盖和后端盖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一端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另一端的第二支架。
为便于罩壳和纱窗框体连接,所述第一端板的下部设有用于与纱窗框体配合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端板的下部设有用于与纱窗框体配合的第二连接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前端盖的两侧和支撑板固定连接、后端盖的两侧和端板固定连接,而支撑板和相应的端板之间通过磁吸配合,由此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连接稳固,同时拆卸又方便,加工工艺也较为简单,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内置有电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实施例的端盖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实施例的第一侧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实施例的第一侧端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实施例的第一侧端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与图5不同视角);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实施例的第二侧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实施例的第二侧端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应用在纱窗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纱窗罩壳,包括前端盖1、后端盖2、第一侧端盖3和第二侧端盖4,其中,前端盖1的纵向截面呈大概为1/4的圆弧形,后端盖2的纵向截面呈大致的倒L形,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后端盖21和纵向延伸的第二后端盖22,第二后端盖22的上端与第一后端盖21的后端相接,前端盖1向远离第二后端盖22的方向(向前)凸出。由此前端盖1和后端盖2配合,两者之间共同形成容置空间,以便容置驱动装置5。此处,为便于描述,“前”、“后”、“上”、“下”是指使用时相对用户的方位,“内”指朝向前端盖1和后端盖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方向,“外”指远离前端盖1和后端盖2形成的容置空间的方向。
前端盖1和后端盖2在横向上延伸以形成长条形的容置空间,第一侧端盖3设置在前端盖1和后端盖2组合体的一侧,第二侧端盖4设置在前端盖1和后端盖2组合体的另一侧,第一侧端盖3和第二侧端盖4相对设置。
参见图3,前端盖1的上边缘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筋11,前端盖1的上边缘、位于第一加强筋11下方形成有第一槽孔12,前端盖1的下边缘形成有第一槽口13,前端盖1的下边缘、位于第一槽口13上方形成有第二槽孔14。第一槽口13处设置毛条(未示出),既能增加密封性,防止蚊虫进入,又能在纱窗上下移动时起到弹除窗纱上灰尘的作用。
后端盖2的第一后端盖21的前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加强筋211,当前端盖1和后端盖2配合时,前端盖1的第一加强筋11和后端盖2的第二加强筋211共同构成开口朝下的第二槽口15。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211,可以加强前端盖1和后端盖2在此处配合位置的强度。后端盖2的第一后端盖21的前端、位于第二加强筋211下方形成有第三槽孔212,后端盖2的第一后端盖21的后端形成有第四槽孔213。后端盖2的第二后端盖22、位于第一后端盖21的第四槽孔213下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三槽口221,第三槽口221开口向后。
参见图4~图6,第一侧端盖3包括第一端板31、第一支撑板32、第一磁铁33和第二磁铁34,第一支撑板32设置在第一端板31的内侧。第一端板31朝向第一支撑板32的一侧、靠近后端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容置槽311,用于容置第一磁铁33;第一支撑板32朝向第一端板31的一侧、与第一容置槽311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容置槽321,用于容置第二磁铁34。第一磁铁33和第二磁铁34相接触的位置极性相反,从而可互相吸引。
第一端板31靠近上边缘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2,可通过螺钉穿过前侧的第二安装孔312和后端盖2上的第三槽孔212、以及通过螺钉穿过后侧的第二安装孔312和后端盖2上的第四槽孔213,从而将第一端板31和后端盖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32上的轮廓与前端盖1大致相同,其上边缘和下边缘、与第一槽孔12和第二槽孔14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2,可通过螺钉穿过上边缘的第一安装孔322和前端盖1上的第一槽孔12、以及通过螺钉穿过下边缘的第一安装孔322和前端盖1上的第二槽孔14,从而将第一支撑板32和前端盖1固定连接。
第一端板31内侧形成有前开口的第一容纳腔313,供第一支撑板32至少部分插入,第一端板31位于第一容纳腔313的上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卡槽314,第一端板31位于第一容纳腔313的下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卡槽315,第一卡槽314和第二卡槽315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两个卡槽的后端与第一容置槽311相邻。第一支撑板32外侧与第一卡槽314、第二卡槽315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接部323,第一卡接部32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卡接部323的后端与第二容置槽321相邻。由此,通过各卡槽分别和第一卡接部323的配合,可将第一支撑板32从前侧卡入直至与第一端板31卡接配合,并通过第一磁铁33和第二磁铁34进一步使得第一端板31和第一支撑板32位置固定。
第一支撑板32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第一支架35,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第一支架35与驱动装置5连接。驱动装置5包括管状电机51、连接在管状电机51输出轴上的转轮52、环绕在管状电机51外周的传动机构53、以及设置在传动机构53一端的尾插54,转轮52与传动机构53连接,可同步转动,从而第一支架35与管状电机51的输出部间接连接。传动机构53呈中空管状,尾插54呈中空轴状,其一端与传动机构53的端部连接、另一端这与第一支架35轴承连接尾插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35轴承连接。。第一端板31下部设有第一连接块316,第一连接块316的宽度与纱窗框体的宽度相当。
参见图7和图8,第二侧端盖4包括第二端板41、第二支撑板42、第三磁铁43和第四磁铁44,第二支撑板42设置在第二端板41的内侧。第二端板41靠近后端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容置槽411,用于容置第三磁铁43,第二支撑板42与第三容置槽411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第四容置槽421,用于容置第四磁铁44。第三磁铁43和第四磁铁44相接触的位置极性相反,从而可互相吸引。
第二端板41靠近上边缘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四安装孔412,可通过螺钉穿过前侧的第四安装孔412和后端盖2上的第三槽孔212、以及通过螺钉穿过后侧的第四安装孔412和后端盖2上的第四槽孔213,从而将第二端板41和后端盖2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42上的轮廓与前端盖1大致相同,其上边缘和下边缘、与第一槽孔12和第二槽孔4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422,可通过螺钉穿过上边缘的第三安装孔422和前端盖1上的第一槽孔12、以及通过螺钉穿过下边缘的第三安装孔422和前端盖1上的第二槽孔14,从而将第二支撑板42和前端盖1固定连接。
第二端板41上形成有前侧开口的第二容纳腔413,供第二支撑板42至少部分插入,第二端板41位于第二容纳腔413的上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卡槽414,第二端板41位于第二容纳腔413的下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四卡槽415,第三卡槽414和第四卡槽415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两个卡槽的后端与第三容置槽411相邻。第二支撑板42外侧与第三卡槽414、第四卡槽415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接部423,第二卡接部42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二卡接部423的后端与第四容置槽421相邻。由此,通过卡槽和第二卡接部423的配合,可将第二支撑板42从前侧卡入直至与第二端板41卡接配合,并通过第三磁铁43和第四磁铁44进一步使得第二端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位置固定。
第二支撑板42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5的第二支架4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45用于容纳管状电机51的头部,即第二支架45具有圆弧形的卡槽,从而驱动装置5与前端盖1、后端盖2在相同的方向上横向延伸,位于前端盖1和后端盖2围成的容置空腔内,并且两端分别由第一支撑板32和第二支撑板42支撑。当管状电机51运行时,其输出部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机构53转动,纱窗即可由传动机构53带动上、下运动,电机转动带动纱窗动作的结构和原理可采用现有技术。
第二端板41下部设有第二连接块416,第二连接块416的宽度与纱窗框体的宽度相当。由此,第一连接块316和第二连接块416,可伸入到纱窗框体6中,参见图9,从而轻松完成纱窗罩壳同纱窗部分的连接。或者,将纱窗罩壳的连接块同纱窗框体6分离,即完成纱窗罩壳同纱窗部分的分离,拆装十分的方便。
综上可知,前端盖1和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42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后端盖2和第一端板31、第二端板32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而各支撑板和端板之间通过卡接、以及磁铁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当有拆卸需要时,直接将前端盖1和后端盖2分离(端板和支撑板分离)即可;重新安装时,将支撑板通过卡接部卡入相应端板的卡槽中,此时相邻容纳槽中的磁铁相互吸引,从而将前端盖1和后端盖2卡合,操作十分方便,连接又稳定,端板和支撑板磁吸配合的方式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比较低。

Claims (10)

1.一种纱窗罩壳,包括互相配合的前端盖(1)和后端盖(2),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2)组合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端盖(3)和第二侧端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端盖(3)包括与后端盖(2)连接的第一端板(31)、与前端盖(1)连接的第一支撑板(32),所述第二侧端盖(4)包括与后端盖(2)连接的第二端板(41)、与前端盖(1)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2),所述第一端板(31)和第一支撑板(32)之间磁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端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之间磁吸配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窗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端盖(3)还包括第一磁铁(33)和第二磁铁(34),所述第一端板(31)靠近后端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一磁铁(33)的第一容置槽(311),所述第一支撑板(32)上与第一容置槽(311)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二磁铁(34)的第二容置槽(321),所述第一磁铁(33)和第二磁铁(34)相接触的位置极性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窗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31)上形成有前开口的、供第一支撑板(32)至少部分插入的第一容纳腔(313),所述第一端板(31)位于第一容纳腔(313)上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卡槽(314),所述第一端板(31)位于第一容纳腔(313)下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卡槽(315),所述第一卡槽(314)和第二卡槽(315)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端均与第一容置槽(311)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板(32)外侧与第一卡槽(314)、第二卡槽(315)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接部(323),所述第一卡接部(32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端与第二容置槽(321)相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窗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端盖(4)还包括第三磁铁(43)和第四磁铁(44),所述第二端板(41)靠近后端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三磁铁(43)的第三容置槽(411),所述第二支撑板(42)上与第三容置槽(411)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容置第四磁铁(44)的第四容置槽(421),所述第三磁铁(43)和第四磁铁(44)相接触的位置极性相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窗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41)上形成有前侧开口的、供第二支撑板(42)至少部分插入的第二容纳腔(413),所述第二端板(41)位于第二容纳腔(413)上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卡槽(414),所述第二端板(41)位于第二容纳腔(413)下边缘的位置内侧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四卡槽(415),所述第三卡槽(414)和第四卡槽(415)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端均与第三容置槽(411)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板(42)外侧与第三卡槽(414)、第四卡槽(415)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接部(423),所述第二卡接部(42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端与第四容置槽(421)相邻。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窗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1)的纵向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后端盖(2)的纵向截面呈倒L形、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后端盖(21)和纵向延伸的第二后端盖(22),所述第二后端盖(22)的上端与第一后端盖(21)的后端相接,所述前端盖(1)向远离第二后端盖(22)的方向凸出;所述前端盖(1)的上边缘形成有第一槽孔(12),所述前端盖(1)的下边缘形成有第二槽孔(14),所述前端盖(1)与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42)均通过第一槽孔(12)和第二槽孔(14)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端盖(21)的前端形成有第三槽孔(212),所述第一后端盖(21)的后端形成有第四槽孔(213),所述后端盖(2)与第一端板(31)、第二端板(41)均通过第三槽孔(212)和第四槽孔(213)而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窗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2)上与所述第一槽孔(12)、第二槽孔(14)相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2),所述第一端板(31)上与第三槽孔(212)、第四槽孔(213)相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2);所述第二支撑板(42)上所述第一槽孔(12)、第二槽孔(14)相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422),所述第二端板(41)上与第三槽孔(212)、第四槽孔(213)相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四安装孔(412),通过螺钉穿过各安装孔和相应的槽孔,从而将前端盖(1)与各支撑板固定、将后端盖(2)与各端板固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窗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1)的上边缘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筋(11),所述第一后端盖(21)的前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加强筋(211)。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窗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2)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5)一端的第一支架(35),所述第二支撑板(42)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5)另一端的第二支架(45)。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窗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31)的下部设有用于与纱窗框体配合的第一连接块(316),所述第二端板(41)的下部设有用于与纱窗框体配合的第二连接块(416)。
CN201720665464.3U 2017-06-09 2017-06-09 纱窗罩壳 Active CN206957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5464.3U CN206957561U (zh) 2017-06-09 2017-06-09 纱窗罩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5464.3U CN206957561U (zh) 2017-06-09 2017-06-09 纱窗罩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7561U true CN206957561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79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5464.3U Active CN206957561U (zh) 2017-06-09 2017-06-09 纱窗罩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75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9209A (zh) * 2017-06-09 2017-10-20 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纱窗罩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9209A (zh) * 2017-06-09 2017-10-20 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纱窗罩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0115U (zh) 空调器
CN206957561U (zh) 纱窗罩壳
CN108106320A (zh) 密封抽屉组件和冰箱
CN107269209A (zh) 纱窗罩壳
CN105089479B (zh) 一种一拖二抗风遮阳窗帘
CN110145855B (zh) 空调室内机的顶盖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08221265B (zh) 一种洗衣机
US9695631B2 (en) Built-in-blind assembly
CN202247313U (zh) 一种缝纫机的机座结构
US11751737B2 (en) Cleaning robot
CN105019800B (zh) 一种一拖二窗帘
CN205536183U (zh) 空调装置
CN213573799U (zh) 磁吸式蜂巢帘
CN107726589A (zh) 一种护管支架、空调安装机构及空调
CN210118956U (zh) 空调室内机的顶盖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04195685U (zh) 一种用于拆卸家用榨油机螺杆的简易退杆器
CN206979430U (zh) 一种盖板支架结构
CN208170482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安装结构
CN206916845U (zh) 一种手持花洒的能装拆挂接结构及能装拆挂接结构
CN205052009U (zh) 电子显示器的防尘装置及具有该防尘装置的电子显示器
CN211964735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电动喷枪
CN205338833U (zh) 吸尘器
CN213082767U (zh) 一种写字板边框组件
CN217672076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自动转向导风装置
CN207422438U (zh) 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