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2010U - 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2010U
CN206952010U CN201720664232.6U CN201720664232U CN206952010U CN 206952010 U CN206952010 U CN 206952010U CN 201720664232 U CN201720664232 U CN 201720664232U CN 206952010 U CN206952010 U CN 206952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late
bound edge
mistake proofing
bit archite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642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少雄
汪伟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yong (beij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nyong (beij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yong (beij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Enyong (beij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6642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2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2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20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解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内板和外板,其中:内板包括板体以及设置在板体上的至少为一个凸起定位结构;外板包括第一板体和与第一板体相连的第二板体,内板夹持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且凸起定位结构与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的内壁相接触且形成过盈配合;内板的硬度大于外板的硬度。本实用新型用于在不影响汽车外观质量和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在搭接面上增加凸起特征来解决铝合金板和钢板的错动问题。

Description

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对汽车节能减排任务的严格管控,汽车轻量化发展给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带来了机遇。铝的密度大约为钢的三分之一,所以应用在汽车外板及覆盖件上可有效降低整车重量,而标准法规中对于行人保护的要求使得铝板应用在机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但是汽车企业在推进铝合金轻量化的进程中,由于成本和刚度强度的限制,不得不采用钢铝混合即外板为铝板内板为钢板的形式,目前钢铝混合存在错动和翘曲的问题。
现有的防止钢铝混合产生错动的包边结构如下:有采用点焊防止错动,目前在钢材质车门内外包边过程中采用点焊连接防止错动,但是刚铝之间直接接触会产生电化学腐蚀;采用热固化胶防止错动,铝板与刚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烘烤硬化的之不能收缩到原来的位置,导致后翘曲现象;铝板上开孔,钢板上在搭接边作出凸起特征,利用孔和凸起的配合来进行防错动,但是此方案铝板在加工过程中会增加相应的冲孔工序,成本会增加且由于后续需要先翻边后进行包边,孔的位置精度无法保证,所以实现起来难度较大,且品质难以把控。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难度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包括内板和外板,其中:
所述内板包括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上的至少为一个所述凸起定位结构;所述外板包括第一板体和与所述第一板体相连的第二板体,所述内板夹持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且所述凸起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内壁相接触且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内板的硬度大于所述外板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为所述外板的主体板,所述第二板体为所述外板的搭接板,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接触的面为主体面,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接触的面为搭接面。
优选地,所述板体与所述凸起定位结构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凸起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凸起和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搭接面上,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主体面上,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同。
优选地,所述定位凸起的外表面为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定位凸起的高度范围为0.2mm~0.4mm。
优选地,所述搭接板的自由端设置有起到密封作用的树脂封闭材料。
优选地,所述凸起定位结构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内板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外板采用铝合金制成;所述内板采用钢板制成。
优选地,所述主体面和所述搭接面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起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在不影响汽车外观质量和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在搭接面上增加凸起特征来解决铝合金板和钢板的错动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钢铝混合的翘曲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板;11-板体;111-主体面;112-搭接面;12-凸起定位结构;121-定位凸起;122-凹槽;2-外板;21-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包括内板1和外板2,其中:
内板1包括板体11以及设置在板体11上的至少为一个凸起定位结构12;外板2包括第一板体21和与第一板体21相连的第二板体22,内板1夹持在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且凸起定位结构12与第一板体21和/或第二板体22的内壁相接触且形成过盈配合,凸起定位机构12可以设置在第一板体2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板体22上,也可以在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上均设置有凸起定位结构12,凸起定位结构12在压力的作用下嵌入第一板体21和/或第二板体22内,凸起定位结构12与第一板体21和/或第二板体22之间是过盈配合,实现内板1与外板2的定位的功能,防止出现内板1和外板2出现错位的情况;内板1的硬度大于外板2的硬度,外板2可以采用铝合金制成,内板1可以采用钢板制成,钢板的硬度大于铝合金的硬度,可以实现在施加外力时,不改变凸起定位机构12的形状或凸起定位机构12发生很小的变形时,就能使得凸起定位机构12嵌入外板2上,汽车轻量化进程中使用铝合金材料节能减重效果明显,由于忽略了钢板和铝合金材料本身固有的特性,使得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复杂化,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生产成本和不影响外板件质量的前提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内板1和外板2的防错位情况。由于在烘烤硬化铝合金板与刚板时,由于铝合金板与刚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同时冷却后包边处会出现翘曲的现象,因为越平的板越容易产生翘曲,具有凸起定位结构12的内板1改善了内板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的翘曲的问题。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板体21为外板2的主体板,第二板体22为外板2的搭接板,板体11与第一板体21接触的面为主体面111,板体11与第二板体22接触的面为搭接面112,凸起定位机构12可以为在主体面111上设置有凸起,也可以在搭接面112上设置有凸起,也可以同时在主体面111和搭接面112上设置有凸起,为了提供加工的效率、减少制造的成本,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在板体11上形成一个凸起定位结构12,板体11与凸起定位结构12一体成型,凸起定位结构12包括定位凸起121和凹槽122,定位凸起121位于搭接面112上,凹槽32位于主体面111上,定位凸起31与凹槽32的形状相同,定位凸起121的外表面可以为圆弧面。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定位凸起121的高度范围为0.2mm~0.4mm,定位凸起121的高度太小,内板1与外板2的定位效果差,使得内板1和外板2易出现错位的情况;定位凸起121的高度太大,需要施加很大的外力将定位凸起121嵌入外板2上,外板2嵌入定位凸起121的周围区域厚度变薄,影响外板2的性能,在施加外力将定位凸起121嵌入外板2的过程中时甚至可能会发生外板2被破坏的情况。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搭接板的自由端设置有起到密封作用的树脂封闭材料,防止水分等进入,避免内板1和外板2发生电化学腐蚀。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凸起定位结构12的长度方向沿内板2的长度方向,使得内板1和外板2实现很好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在不影响汽车外观质量和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在搭接面处增加凸起特征来解决铝合金板和钢板的错动问题,同时也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钢铝混合的翘曲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1)和外板(2),其中:
所述内板(1)包括板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11)上的至少为一个凸起定位结构(12);所述外板(2)包括第一板体(21)和与所述第一板体(21)相连的第二板体(22),所述内板(1)夹持在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二板体(22)之间且所述凸起定位结构(12)与所述第一板体(21)和/或所述第二板体(22)的内壁相接触且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内板(1)的硬度大于所述外板(2)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为所述外板(2)的主体板,所述第二板体(22)为所述外板(2)的搭接板,所述板体(11)与所述第一板体(21)接触的面为主体面(111),所述板体(11)与所述第二板体(22)接触的面为搭接面(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1)与所述凸起定位结构(1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定位结构(12)包括定位凸起(121)和凹槽(122),所述定位凸起(121)位于所述搭接面(112)上,所述凹槽(32)位于所述主体面(111)上,所述定位凸起(31)与所述凹槽(32)的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121)的外表面为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121)的高度范围为0.2mm~0.4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板的自由端设置有起到密封作用的树脂封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面(111)和所述搭接面(112)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起定位结构(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定位结构(1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内板(1)的长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2)采用铝合金制成;所述内板(1)采用钢板制成。
CN201720664232.6U 2017-06-08 2017-06-08 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52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4232.6U CN206952010U (zh) 2017-06-08 2017-06-08 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4232.6U CN206952010U (zh) 2017-06-08 2017-06-08 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2010U true CN206952010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79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423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52010U (zh) 2017-06-08 2017-06-08 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20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9265A (zh) * 2018-04-27 2018-11-06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钢铝结合覆盖件翻边部位的连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9265A (zh) * 2018-04-27 2018-11-06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钢铝结合覆盖件翻边部位的连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1469B (zh)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加工方法
CA2595502A1 (en) Secondary battery of excellent sealability
CN206952010U (zh) 混合包边防错位结构
CN103507913A (zh) 化学品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CN210026982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外板结构
CN207644474U (zh) 一种前围板前横梁搭接结构
CN207190298U (zh) 复材零件成型泡沫铝工装
CN201545070U (zh) 一种车辆前后围覆盖件安装结构
CN206122696U (zh) 选区激光熔化系统成形基板夹紧装置
CN205389291U (zh) 一种刚挠结合板的层压结构
CN210522916U (zh) 一种可调整挤压涂布喷头垫片的装置
CN110202945B (zh) 一种墨盒改型方法及改型墨盒
CN206065749U (zh) 一种汽车车门外钣点焊治具
CN10258222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的配套网板及其印刷方法
CN203669353U (zh) 墙体阴角成型模
CN201931226U (zh) 一种运煤敞车枕梁组装用工艺插板
CN202417217U (zh) 一种增加车门外开启手柄处强度的结构
CN207874452U (zh) 一种金属饰面胶合板
CN201309399Y (zh) 一种天窗结构
CN201143784Y (zh) 新型喷涂式钢板加强材料
CN204250187U (zh) 一种中巴车车身结构
CN201802225U (zh) 船窗
CN108990276A (zh) 高低压一体化复合铜铝母排控制板制作工艺
CN204774621U (zh) 一种金属加油口盖结构
CN207974511U (zh) 一种清水覆膜建筑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