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6000U -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26000U
CN206926000U CN201720169372.6U CN201720169372U CN206926000U CN 206926000 U CN206926000 U CN 206926000U CN 201720169372 U CN201720169372 U CN 201720169372U CN 206926000 U CN206926000 U CN 206926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ing arm
arm
clamping device
vertical portion
machine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93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乐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andar Cn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andar Cn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andar Cn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andar Cn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693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26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26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26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所述上夹臂包括侧臂板、上夹头和连接臂,所述上夹头通过连接臂与侧臂板连接,连接臂和侧臂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为一体制成,连接臂的竖直部分右侧和横向部分的下侧垂直连接,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左侧和横向部分的上侧呈钝角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持装置,其所述连接臂采用无拼接一体结构且转角处上侧呈钝角连接、下侧呈直角连接的方案,加强了连接臂的扭力,能够增强上夹臂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固性,防止上夹臂因受到向上的力矩而发生折断,确保了夹持装置的安全性,同时可增加上夹臂的工作寿命,保证了夹持装置的质量以及提升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家具厂都是使用数控机床进行木工板材进行加工,现今市场上的数控机大部分都是通过夹持装置来实现对需要加工的木工板材进行夹紧或松开的目的。
现今市场上数控机床的夹持装置都是通过上夹臂和下夹臂共同作用达到夹紧或松开的目的,其中大部分的夹持装置的上夹臂是通过不同部件以焊接的方式拼接而成的,同时这些夹持装置的上夹臂都是规则的直角型夹臂,这种情况的问题在于,当夹持装置夹紧加工材料时,上夹臂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矩,容易导致上夹臂变型或折断,降低了上夹臂的稳固性,并且影响了上夹臂的使用寿命,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固性强、寿命长、安全的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所述上夹臂包括侧臂板、上夹头和连接臂,所述上夹头通过连接臂与侧臂板连接,连接臂和侧臂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为一体制成,所述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右侧和横向部分的下侧垂直连接,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左侧和横向部分的上侧呈钝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持装置,其所述连接臂采用无拼接一体结构且转角处上侧呈钝角连接、下侧呈直角连接的方案,加强了连接臂的扭力,能够增强上夹臂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固性,防止上夹臂因受到向上的力矩而发生折断,确保了夹持装置的安全性,同时可增加上夹臂的工作寿命,保证了夹持装置的质量以及提升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的竖直部分贯穿左右两侧之间设有2-10个竖直孔,所述竖直孔底部与连接臂竖直部分底部的距离占连接臂竖直部分总长度的10%-50%,设置竖直孔可减小整个上夹臂的重量,在不影响上夹臂的稳固性的同时减轻了上夹臂自身的负重压力,提高上夹臂的反应灵敏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的横向部分的前后两侧比中部高,在确保连接臂稳固性的同时节省生产材料;同时,连接臂高出的部分由左向右逐渐加大高度,即增大了连接臂与侧臂板的接触面积,使得上夹臂也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右侧和连接臂横向部分的下侧的连接部分为弧形,弧形的半径为0.5-50.0mm,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左侧和连接臂横向部分的上侧的连接部分为弧形,弧形的半径为1.0-10mm,相对于直角连接来说,采用弧形连接可以增强连接臂的扭力,同时可以提升上夹臂的外观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左侧和横向部分的上侧所形成的钝角的角度为100° -135°。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头固定于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底部,上夹头包括橡胶层和金属固定层,所述橡胶层固定于金属固定层上,所述金属固定层固定于连接臂竖直部分的下部,采用橡胶层可减少上夹头对加工材质的摩擦,避免刮花加工材质,同时可防止上夹头的磨损,延长上夹头的工作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层通过金属固定层以螺接的方式与连接臂连接,所述连接臂竖直部分底部对应竖直孔的位置、金属固定层对应竖直孔的位置以及橡胶层对应竖直孔的位置均设有螺孔,所述竖直孔的另一个作用是可方便安装人员上螺丝。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孔等距或不等距设置,所述竖直孔的孔口上端接近或超过连接臂竖直部分与横向部分的连接处,在不影响连接臂稳固性的同时,竖直孔越大越能减轻连接臂自身负重,增加其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夹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包括上夹臂1和下夹臂2,所述上夹臂1包括侧臂板101、上夹头102和连接臂103,所述上夹头102通过连接臂103与侧臂板101 连接,连接臂103和侧臂板1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103为一体制成,所述连接臂103 竖直部分的右侧和横向部分的下侧垂直连接,连接臂103竖直部分的左侧和横向部分的上侧呈钝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持装置,其所述连接臂103采用无拼接一体结构且转角处上侧呈钝角连接、下侧呈直角连接的方案,加强了连接臂103的扭力,能够增强上夹臂1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固性,防止上夹臂1因受到向上的力矩而发生折断,确保了夹持装置的安全性,同时可增加上夹臂的工作寿命,保证了夹持装置的质量以及提升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参见图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103的竖直部分贯穿左右两侧之间设有4个竖直孔104,所述竖直孔104底部与连接臂103竖直部分底部的距离占连接臂103竖直部分总长度的10%-50%,设置竖直孔104可减小整个上夹臂1的重量,在不影响上夹臂1的稳固性的同时减轻了上夹臂1自身的负重压力。
参见图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103的横向部分的前后两侧比中部高,在确保连接臂103稳固性的同时可节省生产材料;同时,连接臂103高出的部分由左向右逐渐加大高度,即增大了连接臂103与侧臂板101的接触面积,使得上夹臂1也更加稳固。
参见图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103的竖直部分的右侧和连接臂103的横向部分的下侧的连接部分为弧形,弧形的半径为0.5-50.0mm,连接臂103竖直部分的左侧和连接臂103横向部分的上侧的连接部分为弧形,弧形的半径为1.0-10mm,相对于直角连接来说,采用弧形连接可以增强连接臂103的扭力,同时可以提升上夹臂1的外观质量。
参见图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103竖直部分的左侧和横向部分的上侧所形成的钝角的角度为100°-135°。
参见图1至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夹头102固定于连接臂103竖直部分的底部,上夹头103包括橡胶层11和金属固定层12,所述橡胶层11固定于金属固定层12上,所述金属固定层12固定于连接臂103竖直部分的下部,采用橡胶层11可减少上夹头102对加工材质的摩擦,避免刮花加工材质,同时可防止上夹头102的磨损,延长上夹头102的工作寿命。
参见图3,所述橡胶层11通过金属固定层12以螺接的方式与连接臂103连接,所述连接臂103竖直部分底部对应竖直孔104的位置、金属固定层12对应竖直孔104的位置以及橡胶层11对应竖直孔104的位置均设有螺孔105,所述竖直孔104的另一个作用是可方便安装人员上螺丝。
参见图3,所述竖直孔104等距设置,所述竖直孔104的孔口上端超过连接臂103竖直部分与横向部分的连接处,在不影响连接臂103稳固性的同时,竖直孔104越大越能减轻连接臂103自身负重,增加其工作寿命。
参见图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夹臂2包括下夹头201和底板202,所述下夹头201设于底板202的一端,所述下夹头201为气缸式浮动夹头,气缸式浮动夹头具有结构简单、动作精确、响应迅速等特点,采用气缸式浮动夹头可减少下夹头201对加工材质的摩擦,保证加工材质的质量,同时延长下夹头201的工作寿命。
参见图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橡胶层11的宽度与长度分别与所述下夹头201的宽度和长度一致,同时所述橡胶层11的位置与下夹头201的位置上下对应,使得上夹臂1和下夹臂2共同作用夹紧加工材质时,加工材质的受力均匀平衡,避免加工材质的变形。
下面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的工作原理:
上夹臂1由气缸驱动可沿竖直方向运动,下夹臂2为固定装置,其中下夹头201为气缸式浮动夹头。当夹持装置需要夹紧加工材质时,上夹臂1向下移动,同时下夹头201的浮动结构上升,形成与上夹臂1共同作用,达到夹紧加工材质的目的,同时连接臂103的无拼接一体弧形结构可确保上夹臂1的稳固性;其中,竖直孔104可减轻上夹臂1的自身负重压力,提高上夹臂1的响应速率和工作灵敏度。当夹持装置需要松开加工材质时,上夹臂1上升,同时下夹头201的浮动结构下降,则可达到松开加工材质的目的。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9)

1.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所述上夹臂包括侧臂板、上夹头和连接臂,所述上夹头通过连接臂与侧臂板连接,连接臂和侧臂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接臂为一体制成,连接臂的竖直部分右侧和横向部分的下侧垂直连接,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左侧和横向部分的上侧呈钝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竖直部分贯穿左右两侧之间设有2-10个竖直孔,所述竖直孔底部与连接臂竖直部分底部的距离占连接臂竖直部分总长度的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横向部分的前后两侧比中部高,且高出的部分由左向右逐渐加大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右侧和连接臂横向部分的下侧的连接部分为弧形,弧形的半径为0.5-50.0mm,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左侧和连接臂横向部分的上侧的连接部分为弧形,弧形的半径为1.0-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左侧和横向部分的上侧所形成的钝角的角度为100°-13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任一项所述的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头固定于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底部,上夹头包括橡胶层和金属固定层,所述橡胶层固定于金属固定层上,所述金属固定层固定于连接臂竖直部分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通过金属固定层以螺接的方式与连接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孔等距或不等距设置,所述竖直孔的孔口上端接近或超过连接臂竖直部分与横向部分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头固定于连接臂竖直部分的底部,上夹头包括橡胶层和金属固定层,所述橡胶层固定于金属固定层上,所述金属固定层固定于连接臂竖直部分的下部。
CN201720169372.6U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Active CN206926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9372.6U CN206926000U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9372.6U CN206926000U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26000U true CN206926000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9372.6U Active CN206926000U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260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5904A (zh) * 2017-02-23 2017-05-10 广东先达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5904A (zh) * 2017-02-23 2017-05-10 广东先达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39671U (zh) 一种新型钢料调直机
CN205342590U (zh) 一种液压缸头的车用夹具
CN206926000U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CN106768953A (zh) 一种试件夹具
CN104128730A (zh) 焊接定位夹紧装置
CN106625904A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CN205733955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机械加工夹具
CN107511842A (zh) 一种多功能可吸附物品的摆臂冲压设备
CN104651883B (zh) 电解铝多功能天车小盒卡具拧头部件防脱落装置
CN205437829U (zh) 一种可调底座角度的夹具
CN207650012U (zh) 一种薄板高速拉伸试样对准夹具
CN206519873U (zh) 一种用于电机加工的可调式夹紧装置
CN106002394B (zh) 一种飞轮壳精加工辅助定位装置
CN203679590U (zh) 焊接定位夹紧装置
CN205342498U (zh) 移动式轴套类零件钻铣夹具
CN205571490U (zh) 一种用于打轴端部中心孔的钻床夹具
CN202212726U (zh) 便捷式焊接工艺撑
CN202169491U (zh) 一种工件铣边、攻牙支架夹具
CN205888606U (zh) 一种定位式装夹治具
CN206298261U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吊具的对箱导板
CN206169594U (zh) 方轴侧方位压装机构
CN204384700U (zh) 一种改进的钢板起重竖吊钳
CN205362708U (zh) 一种简易车削辅助装置
CN204913384U (zh) 一种自位式压板夹紧装置
CN209062625U (zh) 一种后钢板弹簧吊耳加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