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7049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7049U
CN206907049U CN201720760628.0U CN201720760628U CN206907049U CN 206907049 U CN206907049 U CN 206907049U CN 201720760628 U CN201720760628 U CN 201720760628U CN 206907049 U CN206907049 U CN 206907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ight
iris
compensating lamp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edetermine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606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意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606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7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7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7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装置包括虹膜摄像头、红外补光灯及红外光接收器。虹膜摄像头用以采集虹膜图像。红外补光灯用以为虹膜摄像头补光。红外光接收器用以接收红外光线。红外补光灯可工作于以下至少以下两种状态:虹膜补光状态,在虹膜补光状态下,红外补光灯以第一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为虹膜摄像头补光;接近感应状态,在接近感应状态下,红外补光灯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以经由外界物体反射后被红外光接收器接收,其中,第二预设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电子装置避免虹膜识别模组始终进行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从而减小了电子装置的功耗。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费性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虹膜采集方法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虹膜识别模组进行虹膜识别时,虹膜摄像头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导致电子装置的功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
虹膜摄像头,用以采集虹膜图像;
红外补光灯,用以为所述虹膜摄像头补光;及
红外光接收器,用以接收红外光线;
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补光灯可工作于以下至少以下两种状态:
虹膜补光状态,在所述虹膜补光状态下,所述红外补光灯以第一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为所述虹膜摄像头补光;
接近感应状态,在所述接近感应状态下,所述红外补光灯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以经由外界物体反射后被所述红外光接收器接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与所述红外补光灯共同构成接近传感器,以检测是否有所述外界物体接近所述电子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虹膜摄像头与所述红外补光灯之间的距离为20mm-45mm,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与所述红外补光灯之间的距离为1mm-15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300mA-500mA,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50mA-150mA。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与所述红外补光灯共同构成测距传感器,以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与所述外界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虹膜摄像头与所述红外补光灯之间的距离为20mm-45mm,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与所述红外补光灯之间的距离为1mm-100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300mA-500mA,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100mA-200mA。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头盔中的任意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补光灯、所述虹膜摄像头、及所述红外光接收器集成一体以形成一个集成模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可见光摄像头,所述虹膜摄像头辅助所述可见光摄像头拍摄图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电子装置首先在接近感应状态下工作以确定是否有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然后在虹膜补光状态下工作以便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避免虹膜摄像头始终(红外光接收器没有检测到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红外光接收器检测到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进行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由于电子装置在红外光接收器工作时的功耗小于在虹膜摄像头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时的功耗,从而减小了电子装置的功耗。同时,红外补光灯既可以作为虹膜摄像头的光源,又可以作为红外光接收器的光源,从而节省了电子装置的所需的电子元件并节省了电子装置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虹膜识别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虹膜识别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虹膜识别的原理示意图;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虹膜识别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虹膜摄像头10、红外补光灯20及红外光接收器30。虹膜摄像头10用以采集虹膜图像。红外补光灯20用以为虹膜摄像头10补光。红外光接收器30用以接收红外光线。红外补光灯20可工作于虹膜补光状态及接近感应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状态。在虹膜补光状态下,红外补光灯20以第一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为虹膜摄像头10补光,红外补光灯20以第一预设功率发射的红外光线定义为虹膜识别红外光线。在接近感应状态下,红外补光灯20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以经由外界物体反射后被红外光接收器30接收,其中,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电子装置100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头盔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一个包括虹膜摄像头10、红外补光灯20及红外光接收器30集成一体以形成一个集成模组,该集成模组用于安装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或智能头盔等电子装置中。
请参阅图2,虹膜摄像头10工作时,红外补光灯20以α角度发射虹膜识别红外光线,虹膜摄像头10能够采集到外界物体(此处,仅以人眼为例进行说明)的虹膜图像,且该虹膜图像为有效虹膜图像,虹膜摄像头10能够采集到的有效虹膜图像的光线区域定义为有效采集区域102,例如,与虹膜摄像头10相距(15-45)cm的虹膜识别红外光线所涵盖的区域。
其中,有效虹膜图像指的是:(1)虹膜图像为足够清晰的图像,清晰的虹膜图像有助于后续虹膜的特征信息的提取;(2)虹膜图像中的虹膜部分完整,完整的虹膜图像是获得完整的虹膜特征信息的前提;(3)虹膜图像中虹膜部分的像素与整幅虹膜图像的所有像素的比例足够大,比例较大有助于虹膜特征信息的提取。当且仅当虹膜图像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才认为虹膜图像为有效虹膜图像。若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则认为虹膜图像不为有效虹膜图像。若检测到虹膜图像不为有效虹膜图像,此时可能是未采集到完整的虹膜,或采集到的虹膜图像中虹膜部分的占比较小。
在接近感应状态下,红外补光灯20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红外光接收器30接收被外界物体反射后的红外光线以确定外界物体是否位于有效采集区域102内。
一般地,电子装置100首先在接近感应状态下工作以确定是否有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或位于有效采集区域102内),当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或位于有效采集区域102内)时(如图3所示),在虹膜补光状态下工作以便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也就是说,首先,红外补光灯20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并且红外光接收器30接收由外界物体反射后的红外补光灯20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的红外光线,以确定是否有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或位于有效采集区域102内);然后,当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或位于有效采集区域102内)时,红外补光灯20以第一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为虹膜摄像头10补光。
由于在接近感应状态下红外补光灯20的发射红外光线的第二功率小于在虹膜补光状态下红外补光灯20的发射红外光线的第一预设功率,并且虹膜摄像头10采集虹膜图像时电子装置100还需要对虹膜图像进行包括虹膜图像对比、保存等操作。因而,电子装置100在红外补光灯20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红外光接收器30工作、且虹膜摄像头10不进行图像采集工作时的功耗,小于电子装置100在红外光接收器30不工作、红外补光灯20以第一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时的功耗。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电子装置100首先在接近感应状态下工作以确定是否有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然后在虹膜补光状态下工作以便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避免虹膜摄像头10始终(红外光接收器30没有检测到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红外光接收器30检测到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进行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由于电子装置100在红外光接收器30工作时的功耗小于在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时的功耗,从而减小了电子装置100的功耗。同时,红外补光灯20既可以作为虹膜摄像头10的光源,又可以作为红外光接收器30的光源,从而节省了电子装置100的所需的电子元件并节省了电子装置100的成本。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共同构成接近传感器106,以检测是否有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
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作为接近传感器106工作时,红外补光灯20以小于或等于α角度发射接近红外光线,本实施例以红外补光灯20以α角度发射接近红外光线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虹膜摄像头10的有效采集区域102完全覆盖红外光接收器30作为接近传感器106时能够接收到外界物体反射回的接近红外光线的检测范围。
根据红外光接收器30是否接收到外界物体反射的接近红外光线,能够判断虹膜摄像头10的有效采集区域102内是否存在外界物体。当红外光接收器30没有接收到外界物体反射的接近红外光线时,虹膜摄像头10的有效采集区域102内不存在外界物体(如图2所示);当红外光接收器30接收到外界物体反射的接近红外光线时,虹膜摄像头10的有效采集区域102内存在外界物体(图3所示)。外界物体可以为能够反射接近红外光线的物体,该物体包括人体的任何一个部分、虹膜、虹膜模板等。
一般地,由于红外光接收器30只需要检测是否有接近红外光线反射回来就能判断出有效采集区域102内是否存在外界物体,而虹膜摄像头10需要采集虹膜的纹理及各个细节才能完成最终的虹膜识别,因此,红外光发射器22发出的虹膜识别红外光线的集中度要远超过红外光线12发出的接近红外光线,即,红外补光灯20发射的虹膜识别红外光线的功率一般大于红外补光灯20发射接近红外光线的功率。由于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时电子装置100还需要对虹膜图像进行包括虹膜图像对比、保存等操作。因而,电子装置100在红外补光灯20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红外光接收器30工作、且虹膜摄像头10不进行图像采集工作时的功耗,小于电子装置100在红外光接收器30不工作、红外补光灯20以第一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时的功耗。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在虹膜摄像头10的有效采集区域102内不存在外界物体时,控制红外补光灯20发射接近红外光线、红外光接收器30工作、且虹膜摄像头10不进行图像采集工作;电子装置100在虹膜摄像头10的有效采集区域102内存在外界物体时,控制红外光接收器30不工作且红外补光灯20发射虹膜识别红外光线、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避免虹膜摄像头10始终(包括虹膜摄像头10的有效采集区域102内不存在外界物体时,及虹膜摄像头10的有效采集区域102内存在外界物体时)进行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从而能够降低电子装置100的功耗。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共同构成接近传感器106,以检测是否有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虹膜摄像头1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为20mm-45mm,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为1mm-15mm。
例如,虹膜摄像头1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0mm、25mm、30mm、35mm、40mm、45mm中的任意一个。其中,虹膜摄像头1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1)虹膜摄像头10的中心到红外补光灯20的中心的距离;(2)虹膜摄像头10的边缘到红外补光灯20的中心的距离;(3)虹膜摄像头10的中心到红外补光灯20的边缘的距离;(4)虹膜摄像头10的边缘到红外补光灯20的边缘的距离。例如,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mm、2mm、5mm、8mm、10mm、12mm、15mm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1)红外光接收器30的中心到红外补光灯20的中心的距离;(2)红外光接收器30的边缘到红外补光灯20的中心的距离;(3)红外光接收器30的中心到红外补光灯20的边缘的距离;(4)红外光接收器30的边缘到红外补光灯20的边缘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共同构成接近传感器106,以检测是否有外界物体接近电子装置100。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300mA-500mA,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50mA-150mA
例如,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可以取300mA、320mA、340mA、360mA、380mA、400mA、420mA、440mA、460mA、480mA、500mA中的任意一个。例如,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可以取50mA、60mA、70mA、80mA、90mA、100mA、110mA、120mA、130mA、140mA、150mA中的任意一个。例如: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可以为300mA,对应地,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可以为50mA,只要满足第一预设功率大于第二预设功率即可。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共同构成测距传感器108,以检测虹膜摄像头10与外界物体之间的距离。
请结合图4及图5,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连接,红外补光灯20可以为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传感器的发射器,测距传感器40可以为TOF传感器的接收器。根据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作为测距传感器108工作时,红外补光灯20以β角度发射测距红外光线,且β<α;红外光接收器30接收外界物体反射回来的测距红外光线,并且红外光接收器30能够根据红外补光灯30发射的测距红外光线与反射的测距红外光线之间的时间差计算虹膜摄像头10与外界物体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定义为当前采集距离。
请参阅图4,虹膜摄像头10能够更准确地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范围定义为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若虹膜摄像头10与外界物体之间的距离范围位于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内,则称该距离范围为预设距离范围。也就是说,若虹膜摄像头10与外界物体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虹膜摄像头10能够更准确地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
当当前采集距离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外时(如图4所示),虹膜摄像头10的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内不存在外界物体;当当前采集距离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如图5所示),虹膜摄像头10的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内存在外界物体。当外界物体与虹膜摄像头10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时虹膜摄像头10采集的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清晰度,高于当外界物体与虹膜摄像头10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外时虹膜摄像头10采集的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清晰度。或者说,当外界物体位于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内时虹膜摄像头10采集到的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清晰度高于当外界物体位于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外时虹膜摄像头10采集到的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清晰度。外界物体可以为能够反射红外光线的物体,该物体包括人体的任何一个部分、虹膜、虹膜模板等。
有效采集区域102完全覆盖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也就是说,外界物体在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图5所示)时较位于有效采集区域102的除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以外的区域(图4所示)的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度会更强,因此,外界物体在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时得到的虹膜图像较外界物体位于有效采集区域102的除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以外的区域时得到的虹膜图像会更清晰。
一般地,由于红外补光灯20发出的测距红外光线的角度β小于红外补光灯20发出的虹膜识别红外光线的角度α,并且虹膜摄像头10需要采集虹膜的纹理及各个细节才能完成最终的虹膜识别。因此,红外补光灯20发射的虹膜识别红外光线的功率一般大于红外补光灯20发射测距红外光线的功率。由于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时电子装置100还需要对虹膜图像进行包括虹膜图像对比、保存等操作。因而,电子装置100在红外补光灯20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红外光接收器30工作、且虹膜摄像头10不进行图像采集工作时的功耗,小于电子装置100在红外光接收器30不工作、红外补光灯20以第一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时的功耗。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在虹膜摄像头10的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内不存在外界物体时,控制红外补光灯20发射测距红外光线、红外光接收器30工作、且虹膜摄像头10不进行图像采集工作;电子装置100在虹膜摄像头10的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内存在外界物体时,控制红外光接收器30不工作、且红外补光灯20发射虹膜识别红外光线、虹膜摄像头10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避免虹膜摄像头10始终(包括虹膜摄像头10的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内不存在外界物体时,及虹膜摄像头10的高清晰度采集区域104内存在外界物体时)进行采集外界物体的虹膜图像,从而能够降低电子装置100的功耗。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共同构成测距传感器108,以检测虹膜摄像头10与外界物体之间的距离。虹膜摄像头1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为20mm-45mm,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为1mm-100mm。
例如,虹膜摄像头1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0mm、25mm、30mm、35mm、40mm、45mm中的任意一个。其中,虹膜摄像头1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1)虹膜摄像头10的中心到红外补光灯20的中心的距离;(2)虹膜摄像头10的边缘到红外补光灯20的中心的距离;(3)虹膜摄像头10的中心到红外补光灯20的边缘的距离;(4)虹膜摄像头10的边缘到红外补光灯20的边缘的距离。例如,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mm、10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1)红外光接收器30的中心到红外补光灯20的中心的距离;(2)红外光接收器30的边缘到红外补光灯20的中心的距离;(3)红外光接收器30的中心到红外补光灯20的边缘的距离;(4)红外光接收器30的边缘到红外补光灯20的边缘的距离。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光接收器30与红外补光灯20共同构成测距传感器108,以检测虹膜摄像头10与外界物体之间的距离。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300mA-500mA,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100mA-200mA。
例如,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可以取300mA、320mA、340mA、360mA、380mA、400mA、420mA、440mA、460mA、480mA、500mA中的任意一个。例如,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可以取100mA、110mA、120mA、130mA、140mA、150mA、160mA、170mA、180mA、190mA、200mA中的任意一个。例如: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可以为300mA,对应地,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可以为100mA,只要满足第一预设功率大于第二预设功率即可。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可见光摄像头40,虹膜摄像头10可辅助可见光摄像头40拍摄图像。例如,基于虹膜摄像头10和可见光摄像头40可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测距方法获取深度图像。虹膜摄像头10和可见光摄像头40之间有一定距离,通过两个摄像头各自获取的图像之间的视差即可计算得出待拍摄物体的深度信息。再例如,在低照度环境下,虹膜摄像头10可以辅助可见光摄像头40拍摄以获取清晰的图像等等。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只满足上述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或同时满足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也就是说,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组合而成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虹膜摄像头,用以采集虹膜图像;
红外补光灯,用以为所述虹膜摄像头补光;及
红外光接收器,用以接收红外光线;
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补光灯可工作于以下至少以下两种状态:
虹膜补光状态,在所述虹膜补光状态下,所述红外补光灯以第一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为所述虹膜摄像头补光;
接近感应状态,在所述接近感应状态下,所述红外补光灯以第二预设功率发射红外光线以经由外界物体反射后被所述红外光接收器接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与所述红外补光灯共同构成接近传感器,以检测是否有所述外界物体接近所述电子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摄像头与所述红外补光灯之间的距离为20mm-45mm,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与所述红外补光灯之间的距离为1mm-1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300mA-500mA,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50mA-150m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与所述红外补光灯共同构成测距传感器,以检测所述虹膜摄像头与所述外界物体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摄像头与所述红外补光灯之间的距离为20mm-45mm,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与所述红外补光灯之间的距离为1mm-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300mA-500mA,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对应的电流范围为100mA-200mA。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头盔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补光灯、所述虹膜摄像头、及所述红外光接收器集成一体以形成一个集成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可见光摄像头,所述虹膜摄像头辅助所述可见光摄像头拍摄图像。
CN201720760628.0U 2017-06-26 2017-06-26 电子装置 Active CN206907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0628.0U CN206907049U (zh) 2017-06-26 2017-06-26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0628.0U CN206907049U (zh) 2017-06-26 2017-06-26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7049U true CN206907049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91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0628.0U Active CN206907049U (zh) 2017-06-26 2017-06-26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70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9897A (zh) * 2018-12-20 2019-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9897A (zh) * 2018-12-20 2019-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0853B (zh) 电子装置
CN206658887U (zh) 一种探鱼系统
CN206620729U (zh) 一种探鱼系统
CN107358175B (zh) 虹膜采集方法及电子装置
CN206226610U (zh) 一种可全景摄像的探鱼系统
CN108152996A (zh) 智能眼镜
CN209574671U (zh) 生理信号侦测机器人
CN109819173B (zh) 基于tof成像系统的深度融合方法和tof相机
WO2018161289A1 (zh) 基于深度的控制方法、基于深度的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3439973A (zh) 自建地图家用清洁机器人及清洁方法
CN205921676U (zh) 摄像设备
CN104224091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08080A (zh) 智能ar眼镜及智能ar眼镜景深信息获取方法
CN206907049U (zh) 电子装置
CN106559713A (zh) 电视观看距离的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10277163A (zh) 基于视觉老人及病人床上状态识别与监控预警系统
CN207383257U (zh) 一种智能宠物定位项圈
CN109766806A (zh) 高效的人脸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036332A (zh) 智能终端及其屏幕亮度的调节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218497546U (zh) 识别模组和门锁控制系统
CN108957793B (zh) 一种智能型防近视眼镜
CN105137440A (zh) 基于超声波与双目视觉的无人机避险探测装置及方法
CN207366834U (zh) 智能ar眼镜
CN109709688A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智能眼镜
CN108881643A (zh) 一种行走使用手机危险提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